节日诗词 九日齐山登高①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②,与客携壶上翠微③。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④,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⑤?
【注释】
①九日:阴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也称重九,古人有重九登高饮酒的风俗。齐山:在今安徽省贵池县东。
②涵:容纳。
③翠微:青翠掩映的山腰幽深处。这里即指山。
④酩酊:形容大醉。
⑤牛山:在山东省临淄南。据《韩诗外传》记载:春秋时齐景公到牛山上游览,向北遥望齐国,他说,多么美好啊,这个国家!倘使从古以来的人能够不死,那么我将离开这里到哪里去呢!说着就非常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今译】
大雁南飞,秋天把一切都投映在江水中,
我和朋友带着美酒来到翠绿的山上赏秋。
平日里你来我往,难得有开怀大笑的时候,
今日里我们玩得痛快回去时把菊花插满头。
我们只管喝得大醉,来度过这重阳佳节,
用不到登临山上,看到落日感叹岁月不留。
人生在世,自古以来就是有喜就有忧,
何必像齐景公那样在牛山上泪满衣袖。
【鉴赏】
这首诗是唐武宗会昌五年(845)杜牧任池州刺史时的作品。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重阳佳节,诗人和朋友带着酒,登上池州城东南的齐山。江南的山,到了秋天仍然是一片缥青色,这就是所谓翠微。人们登山,仿佛是登在这一片可爱的颜色上。由高处下望江水,空中的一切景色,包括初飞来的大雁的身影,都映在碧波之中,更显得秋天水空的澄肃。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诗人意识到,尘世间像这样开口一笑,实在难得。在这种心境支配下,他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斟起酒来喝吧,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这中间四句给人一种感觉:诗人似乎想用偶然的开心一笑,用节日的醉酒,来掩盖和消释长期积在内心中的郁闷,但郁闷仍然存在着,尘世终归是难得一笑,落晖毕竟就在眼前。于是,诗人进一步安慰自己:“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像“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又何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呢?
这次和他同游的人,是诗人张祜,他比杜牧年长,而且诗名卓著。穆宗时令狐楚赏识他的诗才,曾上表推荐,但由于受到元稹的排抑,未能见用。这次张祜从江苏丹阳特地赶来拜望杜牧。杜牧对他的被遗弃是同情的,为之愤愤不平。因此诗中的抑郁,实际上包含了两个人怀才不遇、同病相怜之感。这才是诗人无论怎样力求旷达,而精神始终不佳的深刻原因。
诗词故事 朱熹隐括杜牧诗
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诗脍炙人口,历来就有很高的评价。宋代朱熹曾写了一首《水调歌头》词,题目就叫《隐括杜牧之齐山诗》。“隐括”,也就是对原作的内容、句子适当剪裁、增删,修改成新的作品,用今天的话说,也就是改写。其词云:“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酬佳节,需酩酊,莫相违。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
读朱熹《隐括杜牧之齐山诗》,觉得很有意思。杜牧写的是一首七律,但是经朱熹一剪裁,就变成长长短短的词了,语句虽然似曾相识,都是从诗里面来的,但是组织不同,便有别种风味。我们大概能指出,“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便是杜牧的“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便是杜牧的“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等等,词语虽有小异,但是基本相同。相比之下,变化较大的是“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这“人生如寄”是朱熹增加出来的。“人生如寄”,比喻人生短促,如同暂时寄居在世界上,《古诗十九首》其十三有“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句,朱熹把这个典故直接用于词中,不着痕迹。后句再将其意拓开去,历史发展,朝代更迭,万物兴替,都包含着危机,但既然“人生如寄”,那也就无须多虑。
隐括,虽然类似文字游戏,但是对语言剪裁调遣的能力也确实有较高的要求。朱熹既是思想家,也是才学渊博的诗人,隐括对他来说,并非难事。隐括其诗,只是表示朱熹对杜牧诗的欣赏,以及对杜牧人生态度的仰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