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应对的技术
白太太的故事
这是一位美国著名工程师告诉我们的关于白太太的故事:
有一天,我到白太太的一位邻居家给一个性格倔强的孩子诊治,恰巧,白太太也在那里。我诊好了病拿出药来,准备给那个孩子吃。孩子看见我手执药匙走向他,立刻握紧拳头,咬紧牙齿,不肯服药。我知道那孩子的个性,固执倔强,他不愿意服药,那就表明我们无法使他服药——任凭用恐吓或甜言蜜语,都不能改变他的态度。我们有点儿窘了,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做才好。
白太太开口了,她说:“医生,据说,看孩子怎样服药,就可知道这孩子的年龄多大,这句话是否正确?”我推测她话中有意,连声说是。
“据说,假如一个孩子倔强哭喊,不肯服药,那他最多不过两岁,是不是?”
“不错。”
“假如他愁容满面,非常勉强,那他也许有三岁了,是不是?”
“对的。”
“假如他服药时,笑嘻嘻地表现出勇敢的神情来,那他至少也得有五岁了,是不是?”
“不错。我们可凭他服药时的神情,断定他已有五岁,已是有志气的孩子了。”
我用眼角偷望那个孩子,他正在留意地倾听着。
我把她的话总结一遍:“不错,两岁大的孩子,倔强不肯服药;三岁大的孩子,哭丧着脸服药;五岁大的孩子,满面笑容极勇敢地服药。”我把药匙送入孩子的口中时,他极勇敢毫不迟疑地把药服下去了。
应对能力与成功的关系
“能够应对”,对于一个人一生的成功关系重大。假如你是一个推销员,希望售出一批产品;一个新闻记者,希望拜见一位大人物;一个书记员,希望你的上司到了年终给你优良的评价;一个初入某团体的人,希望能在该团体内握住一些势力;一个政治家,希望竞选胜利;一个年轻的工作者,希望得到一个职位;一个追求女孩子的青年,希望那女孩子悉心爱你,最终成为你的配偶。你的希望能否变成事实,全看你有无“应对能力”,或这种能力的程度如何。
也许你要说,就一般而论,上面所说的,固然正确,然而是否每一件事情都是如此呢?例如一个作家,他的成功就全靠他的作品,不见得靠他的“应对能力”吧?
那也不见得。如果有一位杂志的投稿者,能在投稿之时与主编见一次面,聊几句天,稿件被采用的机会就更大。也有投稿者不相信这种事,所以不选择主动与主编见面。但倘若两篇稿子内容相差不多,而主编对于前一个人有较好的印象,那他的稿子就更容易被采用。
应对人的能力不是成功的唯一要素,却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具备这种能力的人,纵使其他能力稍差一些也无大碍,但缺乏这种能力的人,即使其他方面处处优胜,也难免要吃亏。因为一个人的成功,决不单靠他的智商。
试把现在政府、机关中占据高位的人做一研究,就可知道他们之所以能居高位,并不是因为他们有特别聪明的头脑,大半是因为他们具有应对能力。做领导的人,都有领导才能,领导才能是什么?大半还是应对人的能力。
应对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应对能力是否可以培养呢?能否通过学习,使别人特别注意我呢?能否使别人对我产生兴趣,并喜欢和我接近呢?能否逐渐具备那种能力,可以影响人并领导他们呢?我们的回答是一个“是”字。别人都走过这样的路,路的痕迹非常显明,我们只需按照路标追上去就行了。
我们滋生种种欲望,但其中最主要的应该是能与人相处即应对人的欲望了。也许有少数人不在乎别人对他的批评,总是“我行我素”,然而他们所不在乎的是一般人的批评,而对于某某几个人的批评,他却不能不在乎。至少,倘若有人说他好,尤其是他所钦佩的人说他好,他心里还是喜悦安慰的。由此可知,我们都有一种欲望,希望此生应对人能游刃有余,达到善与人相处的目的。
我们并不缺乏与人相处的基本能力。我们都具有手、足、眼睛、面部肌肉、声音等工具,我们的表达都可以通过这些工具实现。天下应对人的一等能手,他们所具备的也不过是这些工具。于是问题来了:为何他们能应对得如此周到,而我们却不能呢?
这其间的区别是,他们知道利用这些工具去达到他们的目的,而我们却不知道这些技能。所以分析一下,只是一个知识与技能的问题。知识与技能是可以学习的,所以,应对人的能力,也是可以学习的。
三大因素
把应对人的问题仔细加以分析,就会发现,其中包含三个因素,那就是:
1.你自己。
2.他人——你愿意应对的人。
3.影响他人的态度或行为的方法。
其中最难了解的,是关于你自己的因素。苏格拉底说:“了解你自己!”我们实际很难真正了解自己。我们应当格外了解自己,但事实上,偏偏又不甚了解自己,这其中的缘故,大半因为我们对自己不诚实。
我们必须对自己诚实。真能诚实的话,就很容易学习应对他人的诀窍。在我们自己的性格中,许多因素都足以阻止我们与人接近,不能招人喜欢,而这些因素却又是我们最容易疏忽的。试问自己:你是否怕羞?是否见人发窘?见人出窘汗、说不出话来?见人想说话,但不知从何处说起?
让我们坦白承认这些,但有这些缺陷算什么呢?我们很容易改正。我们最大的弱点,并不在此处。
最大的弱点
我们最大的弱点在于我们的性格组成,或是畏怯或是懒惰,唯此二者,才是我们不能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因。当然,我们还有许多其他弱点,例如欺骗、错误的判断等,但这两点是我们最大的弱点。
然而我们也不必畏惧,它们虽是我们生活中的两个大妖魔,但却不是我们生活中所需要的,我们尽可把它们消灭掉。你畏怯吗?当你畏怯他人的时候,试想想看,你为什么要畏怯?对方不是同样的人吗?你有懒惰的习惯,只要决心改正,任凭怎样根深蒂固,总是可以改正的。
我们应该认识自己,也应该认识他人,现在就让我们根据最新的心理学说,把人的共同特性详细分析一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