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多大点事儿:提高篇(修订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仰观俯视,正看回顾;切换镜头,变化角度

——讲评《难忘的五台山之旅》

・妈妈辅导・

山西哲琨妈:我从小就不喜欢语文,尤其是作文,对它有恐惧症。小时候我怕写作文,当了妈妈后我更怕辅导作文。可是听了非常老师的课,我却喜欢上了国学和作文。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真正体会到了“作文,多大点事儿”。我把在网上听课的内容带回家跟孩子一起分享,“头身脚”“六根六尘”……

按照老师的方法,第一天我先让儿子给我口述了一起去五台山旅游的经过,令我意外的是孩子说得头头是道,而且直接选择了其中三个景点来说,这可能与我以前给他讲过老师解析的《古玩城一日游》有关,因为当时就跟他说了游记也可以游而不记。说完后我们一起讨论了“头”是什么,“身”是什么,“脚”是什么。

第二天,我们在昨天的基础上,由儿子说,我来帮他记,进展得很顺利,连儿子都惊讶:“妈妈,我写了这么多!”

难忘的五台山之旅

①刚放暑假,爸爸带我和姥姥、姥爷、妈妈、妹妹去五台山旅游。

②我们先来到台怀镇,远远地望见了菩萨顶上的寺庙,我们决定要爬菩萨顶。我有点发愁,怎么爬呀?爸爸对我说:“没事,菩萨顶很低的。”我当时觉得爸爸在骗我,等爬上山顶时我觉得爸爸没有骗我。

我从菩萨顶往下看台怀镇,哇!简直太美了,和我在书上看到的香格里拉差不多。我还看到了金碧辉煌的寺庙、绿绿的草坪、整齐的楼房。这时候我想起了一句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如果现在下起蒙蒙细雨,我想台怀镇一定像童话中的仙境一样。

③我们去的第二个景点是大螺顶。因为大螺顶太高,所以妈妈让我们坐缆车。上了山顶,我们看见了一座木结构的大门,上面写着三个大字:大螺顶。大门顶上还有几条栩栩如生的龙,门口还有两只威武的石狮子。一进门我就看到了大肚子弥勒佛和高大魁梧的四大天王。再往里走我看到了大雄宝殿,里面供奉着五座台顶的文殊菩萨。

④ 从大螺顶下来,我们又开车来到了佛母洞景区。我们兴冲冲地往上爬,因为山很高,所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上了山顶。上了山顶我们才知道,佛母洞的洞口很小,仅容一人出入。我看到排队的人好像一条长龙一样。我们问了一个排队的奶奶,才知道我们现在排,得排到下午六七点才能进去。因为时间太晚了,我们决定不进去了,于是一家人就垂头丧气地下山了。

⑤这次的五台山之旅,锻炼了我的毅力,还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这次旅行真是让我难忘啊!

太原市 二年级 孟凡哲 九岁

非常细评

① 开门见山。确实是山,见到了真正的五台山。

既然题目是《难忘的五台山之旅》,那么开头第一句话就要有五台山。如果开头没有五台山,说明开车绕了路;如果半天还没有写到五台山,搞不好去了花果山。

开门见山,不要七拐八绕。包子好吃,不在褶上,搞太多的花边不好。搞不好,就成了花边新闻、花边作文。

我们去吃包子、吃饺子时,会点萝卜羊肉的、韭菜猪肉的、海鲜的、素馅儿的,总要有个名称、有个主题;总不能到了店里,冲着店小二大喊:“店家,给洒家来盘七拼八凑的包子!”尽管这七拼八凑的包子营养最好,但里面的馅儿没有表达清楚是不行的。文章的内容就是这个馅儿。主题明确、表达清楚是写作的基本要求。

五台山是一座非常有名的山,有关五台山的传说、故事不少。当年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也在这里。如果能把这个故事再丰富一下,就更好了。

“身”是三个对称段:一是台怀镇的菩萨顶,二是大螺顶,三是佛母洞。写作思路要清晰。五台山难忘,就难忘在这三个地方。

作文表达要清楚,需要用“对称”的思路。这也是我们分析、阅读、评论的基础。举个例子,我们要写“我的妈妈”这样的作文,要说妈妈好,就要体现好在哪里。说不出三七二十一,至少也要说出一二三吧。妈妈好在漂亮、聪明、善良,这就是“对称”。

小作者写的五台山是从三个方面、三个角度、三个顺序来写的,也是用三个对称段来写的。方面也好、角度也好、顺序也好、逻辑也好、对称也好,都是一个东西。

② 这里有点小遗憾,在写爸爸上多费了些笔墨。

③条理清楚:大门—牌坊—龙—石狮子—弥勒佛—四大天王—文殊菩萨。一路下来,很讲顺序。

要把“流水账”变成“流水音”,就得适时停下脚步,细听、细看、细品,这样,“账”就变成了“音”。

这里也可以运用对称的思路:进大殿之前看到的是什么?感受到的是什么?进去之后出来,再回头看,又看到了什么?“对称”是角度、是逻辑,是从不同的方面来观察、描写同一个事物。

④ 佛母洞虽然没进成,但不一定就没有内容。没有亲眼见过,但一定可以“亲”脑想过。

可能精力不济,写到这里有点垂头丧气。白天爬高上天,开开心心,怎么到了钻地下洞时就垂头丧气了呢?本来是一路的欢歌,到最后怎么变成皮球泄了气呢?

⑤从总体上讲,全文有些地方写得不集中:一是写了爸爸的“骗”,二是写了“垂头丧气”,三是结尾又写了“创造力”。如此推理,五台山就成了“误台山”了,所以最后这个尾还要重新调整。

・修改文・难忘的五台山之旅

(注:以下正文是小作者结合点评意见自行修改的,有新的突破与提高。)

五台山是佛教圣地,听妈妈说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当年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也在这里。刚放暑假,爸爸就带我和姥姥、姥爷、妈妈、妹妹来到了我特别向往的五台山。

我们先来到台怀镇。远远地,抬眼望菩萨顶,苍松翠柏,绿荫葱葱,把庄严的寺庙点染着,菩萨顶上的青墙金殿在绿色中更是抢眼。站在山下,看着那一片佛土,我们显得很渺小。尽管山高路远,但山顶高处那庄严的寺庙仿佛在召唤我们向上攀去。我们一家六口,扶老携幼,你拉我牵的,大有一番“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劲头。

两个对称块:一是从山下看山上,自己的小与菩萨顶的大;二是上了山顶,从山上看山下,自己的大与山下的小。这不仅是场景的感观,也是心里的感受。一上一下的对比,突出了两个画面、两种感受。

上了菩萨顶,再往下看台怀镇,哇!简直太美了,和我想象的香格里拉差不多。我还看到了更远处绿色的草坪、白色的房子,还有金碧辉煌的庙群。在山顶,自己似乎因视觉的开阔而高大起来,山下的一切,因距离的遥远而渺小起来。这时候我想起了一句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如果现在下起蒙蒙细雨,雨中的台怀镇一定像童话中的仙境一样吧。

一个东西不会独立存在,总是与别的事物有相关的联系。这正如拍照一样,叫取景。东西很多,不能全部摄入镜头,所以为了主题的突出、画面的干净,就要排除一些不必要的东西。

我们去的第二个景点是大螺顶。大螺顶太高,所以我们坐缆车而上。上了山顶,我们看见了一座木结构的牌坊,上面写着“大螺顶”。镀了金的大字在阳光下熠熠发光,仿佛是在用它的光明迎接所有人的到来。牌坊上栩栩如生的龙,门口两只威武的石狮子,好像一下子镇住了所有的喧闹与浮躁,我们不由得放轻脚步。

如果说,进殿的时候,眼光是低的、心胸是小的,只看到了龙、狮子还有四大天王之类的,那么出来之后,就有了一种更高远的境界与心胸,就要看得更大、更高、更远。两个顺序,两个角度,就有了两组照片。

一进门我就看到了大肚能容、笑口常开的弥勒佛和高大魁梧的四大天王。进入大雄宝殿,里面供奉着五座台顶的文殊菩萨。五台山大螺顶,是五方文殊聚集之地,据说是为了方便人们对五方文殊一次朝觐完毕,于是把五方文殊建于一处,就有了现在的大螺顶。

出了宝殿,回头再望,看到宝殿后有一座高高耸立的白塔,状如海螺,其顶冲天。塔顶倚天,天更高;天罩塔身,塔更白!

讲意境、摆关系,怎么摆?相片因相框而生动,相框因相片而有了价值。塔顶倚天,天更高;天罩塔身,塔更白!用字母来表示的话,应是A如何,B如何,A在B的背景下如何,B在A的背景下又如何。一句凑出四句话,有得写;两种颜料,可以画出多种色彩,有得 画!

从大螺顶下来,我们又开车来到了佛母洞。佛母洞的洞口很小,仅容一人出入。排队的人好像一条长龙一样。我们询问了一位慈善的奶奶,才知道我们现在排,要很晚才能进去,我很是丧气。但姥姥告诉我,菩萨总是护佑善良的人,所以在一些遗憾中,我也新增了更多的希望。

五台山,我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去过,还有很多的路没有踏过,也还有很多的传说没有追寻过。但姥姥的话,我记下了。记下了姥姥的话,五台山就永远在我心中,难忘!

眼见五台山,不如心装五台山,不见如见;没有见过但一定要想过。

・思维导图・

台怀镇向往的五台山 大螺顶台怀镇仰观菩萨顶菩萨顶俯瞰台怀镇进门时看大螺顶 五台山,永远在我心中佛母洞 虽来佛母洞未进佛母洞出门再看大螺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