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图书馆空间设计理论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读者心理学

读者心理学是研究在图书馆这个客观环境中个体之间或个体与群体之间心理活动的变化发展,以帮助图书馆工作者更好地为读者服务的一门学科。读者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主要包括读者心理学的概念、性质、研究范围或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有关读者心理学的概念及其性质,虽然不同的学者提出了各自的见解,但其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即认为读者心理学主要是应用普通心理学的一般原理来研究读者心理和行为的学科。读者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很多,本书强调的读者心理学主要是与图书馆空间相关的研究内容。

读者的感觉是图书馆中的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读者的感觉器官而在读者头脑中产生对这些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心理学按反映的性质和感受器分布的位置,把感觉分为外感受器、内感受器和本体感觉3类。图书馆中读者的感觉主要是通过外感受器和内感受器两者获得的。

外感受器感觉是指人的体表感受器所反映外界环境中的对象和现象的特性。它分为视觉和听觉两类。图书馆中读者的视觉感受一般从光线和色彩两个角度来引起刺激。听觉感受则一般是噪声感受。内感受器感觉是内部器官的感受器收到刺激时产生的。生理学认为,通过皮层,内外感受器之间可以形成条件联系,因而使外界环境能通过外感受器来影响内部器官的工作。在图书馆空间中,空气质量、拥挤等往往是内感受器的感受薛伟平、金荣彪:《读者心理学研究中的图书馆环境问题》,《图书馆界》,1983(Z1):27—30。朱钗:《我国图书馆读者心理学研究现状》,《图书馆学刊》,2008,30(3):28—30。

从研究内容上看,读者心理学与环境心理学从图书馆空间角度的研究有一定的交叉内容。如图书馆环境心理学和读者心理学都强调噪声(外感受器—听觉刺激)、热舒适与拥挤(内感受器)、光线(外感受器—视觉刺激)。因此本节仅对环境心理学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补充,不做过多赘述。

一、视觉

读者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400~760nm的电磁振荡。电磁振荡的波长不同,会相应地引起不同的颜色感觉。图书馆空间环境对读者视觉的影响主要是光线和色彩。

光是视觉感知的基本元素,光不但从生理上影响人的视觉,还直接装饰环境氛围,营造环境舒适度,影响人的情绪。研究表明,光照度不同给读者带来的感受不同,明亮的光照下读者处于兴奋激发状态,心情愉悦;阴暗的光线导致消极抑郁情绪,产生疲倦感。观察发现,学生喜欢选择临窗或照明灯直射下的座位阅览。这表明,光环境不但影响学生的心理情绪,也影响阅读效果张俭:《高校图书馆内部环境对学生心理影响及优化途径》,《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5,23(2)。

二、听觉

不同场所人们对声环境要求不同,人与人交谈靠语言声音完成,休闲娱乐时美妙的音乐使人愉悦兴奋,而在图书馆,交谈和音乐则会破坏人们的阅读,外界噪声更影响读者的心理和情绪。所谓噪声就是人们“不愿听”或“不需要”的声音。图书馆噪声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办公噪声。包括打字复印、电话传真及工作人员的谈话声等。

(2)读者活动噪声。来自读者行走、桌椅移动、交谈通信等。

(3)外界噪声。来源于馆外的交通、娱乐、锅炉房、操场和学生生活噪声。

噪声对读者心理的影响表现在情绪的变化,令人产生烦恼。如焦虑易怒、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急躁等,使读者情绪波动,导致阅读能力受损、学习效率降低。

三、内感受器

空气质量直接影响人的生活,室内空气污染远高于室外。据调查,68%的疾病与室内空气污染有关,尤其是室内装修后污染程度更高出室外数十倍。图书馆读者密度大、开馆时间长、阅读时间集中,因此室内空气质量问题尤为突出。由书刊陈旧、积存带来的尘埃、细菌污染,读者过分集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代谢物质,以及病毒传播污染和建材家具涂料释放的有害物质等,如得不到及时稀释、扩散和控制,就会造成室内空气质量下降,危害学生生理、心理健康。研究表明,轻度的室内空气污染能影响人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当呼吸到被污染的空气后会感到烦闷、抑郁、疲倦、判断力下降,产生消极、反感等情绪;重度空气污染则影响身体健康,导致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如粉尘和微生物侵入人体导致过敏性鼻炎、肺炎、皮炎等;建材家具释放的甲醛、苯类、挥发性有机物导致头疼、目眩、恶心、流泪等“居室综合征”,甚至致癌;二氧化碳和人体代谢物中含有多种挥发性毒物,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四、色彩

色彩是外界刺激在人脑中的影像,作为一种环境刺激,色彩通过视觉对人产生影响,如联想、延伸、象征等。色彩还影响人的心理和情绪,如兴奋、疲劳、冷暖感等。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红橙黄等暖色调能引起人们兴奋热烈的情绪;蓝紫绿等冷色调则抑制兴奋,使人心绪平定安静。

目前,最常用的关于色彩的定义是来自国际照明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Illumination, CIE)对色彩的定义:色彩(Color)具备视觉感知的特性,这种感知可以由色相(Hue)、亮度(Brightness)或明度(Lightness)、色度(Colorfulness)或色饱和度(Saturation)或浓度(Chroma)的属性来进行描述。为了避免与其他单词混淆,本书使用“可感知的色彩”这一术语。为了方便说明,本书中的“色彩”指代的就是“可感知的色彩”Andrew J.Elliot, Mark D.Fairchild, & Anna Franklin.H andbook of color psycholog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5.

色彩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被感知,如颜色刺激的光谱分布,刺激区域的大小、形状、结构和环绕物,观察者的视觉系统的状态和更丰富的经验等。色彩也可以通过不同模式被感知,如一个物体、某一特定表面、直射光线等。色彩还可以在许多不同的环境或背景下被观察到,如在日光或冷白光荧光灯下、单独呈现或者与其他颜色对比呈现、观察到其他颜色之前或之后呈现等。因此,综合来说,色彩就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感知体验,这种体验是综合物理刺激、观察者、周围环境等多种特征的产物。

色彩心理学是色彩科学和心理科学交叉的学科Andrew J.Elliot, Mark D.Fairchild, & Anna Franklin.H andbook of color psycholog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5:3-4.。在色彩科学领域,色觉通常被定义为一系列加工阶段,这一阶段从光刺激开始,穿过各种各样的可变化的机制和系统(如视网膜、丘脑的外侧膝状体核、皮层下结构、视觉皮质),达到最后的结果,即形成一个彩色图像。色彩科学中关注了大量与心理学有关的主题和问题,但是重点关注的研究点比较窄,如颜色分类、颜色象征与联想、彩色基准等。

从色彩科学角度出发,色彩科学可以将心理学更深入地融入学科中,有3点需要注意。

(1)心理学领域研究了机体对所受刺激的基本生理和生物学反应,因此可以将心理学融入色觉加工顺序来开展研究。

(2)尽管将色觉描述成一个光刺激从一个阶段到下一个阶段这一连续的加工过程对于理解这个概念有所帮助,但是并不代表这一概念是十分准确的。实际上,色彩加工是在多个阶段中同步完成的,这就将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的边界变得模糊,因此色彩加工是一个各学科交叉的过程。

(3)色彩加工过程序列中的任何阶段都会被一些高阶的心理过程所影响,如性别、文化、发展阶段、观察者的预期和经验。

因此,色彩感知会影响情感、认知和行为,而观察者的心理状态也会影响光刺激眼球加工的基本机制。

在心理科学领域,色彩是视觉感知的核心内容,因此属于心理学研究的“感觉和知觉”分类。而色觉加工过程的所有部分,以及其对情况、认知和行为的影响都可以对等地加入色彩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色彩情境理论(Color-In-Context, CIC)理论是由埃利奥特(Elliot)和梅尔(Maier)于2012年提出的一个色彩属性和心理功能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框架Elliot, A.J., Maier, M.A..Color-in-context theory.Advances in Experim ental Social Psychology,2012,45:61-125.

CIC框架主要包含6个基本前提。

(1)色彩可以承载包含重要心理相关信息的意义和接触。

(2)观察色彩可以影响心理功能,这些心理功能包括如靠近或回避倾向的基本进程,以及如成就达成的重要结果。

(3)色彩关联是可以被激活的,而情感、认知和行为过程也可以被色彩自动诱发。

(4)色彩的意义和关联的根源是以学习和/或以生物学为基础的诱因。

(5)色彩感知和情感、认知、行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色彩感知可以影响情况、认知和行为;反之,情况、认知和行为状态也会影响色彩感知。

(6)正如CIC这一术语所表达的,色彩的影响是特定情境的,在不同的情境下会带来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情感过程和结果。

CIC理论的中心思想就是色彩在不同的情境下有着不同的意义,以及色彩在不同的情境下会对心理功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比如,红色对于人的智力表现有着一定的影响。人类长时间以来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信息,比如教师用红色标注错误、红色的警告标识和警笛等,使得人们将红色与危机、危险、灾难、失败等消极意义的事情联系在一起。许多研究表明,在大多数地区,红色会阻碍人的动机和行为。但是这种红色会带来消极影响的结果是会根据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的,比如在中国,红色则更常用来表示积极向上的内涵,特别是对于中国股民来说,红色对于他们有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有研究表明,红色这一单词也会对智力表现有着消极的影响。

不管在哪种行为领域,不同的心理情境设置都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如情感/动机状态和特性(喜欢或反感的状态)、任务描述的状态(强调能力评估或不予重视)、任务的特征和要求(简单或困难的任务)、所处环境的风气和氛围(有名望的学校或没有名望的学校)、文化(国家或地理区域)等。除了心理情境之外,物理情境也会对色彩感知和意义产生影响,如焦点刺激物的形状、大小、质地、环境颜色、空间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