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管理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013年:25个事业部

2013年年初,距离上一次组织架构调整仅半年时间,阿里巴巴便再次进行了组织变革。此次组织变革,马云主张“小而美”,将原来的七大事业群拆分为天猫事业部、阿里云事业部、物流事业部、数字运营事业部、本地生活事业部等25个事业部。

马云向全体员工发出了一封名为“变革未来”的邮件,他在邮件中提到,此次组织变革将给更多年轻的阿里巴巴领导者提供创新发展的机会,“把大公司拆成小公司运营,给市场、给竞争者更多挑战阿里巴巴的机会,同样是给自己机会。”通过一个个事业部的发展,最终实现“同一个生态,千万家公司”的商业生态系统。有学者认为,构建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应该以一种类生态系统的模式运作。生态系统的物种越多,各物种之间的相关程度(食物链、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就越高[4]。如此一来,也就不难理解阿里巴巴为何将业务进行众多独立拆分。更为细致的业务划分,正是阿里巴巴内部所强调的“要把平台做薄,垂直领域做宽”。

2013年正是国内移动设备快速普及的阶段,移动互联网时代即将到来,布局移动端成为当时阿里巴巴集团的重大战略之一。与此同时,如何在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下保持活力,是当时互联网企业普遍遇到的难题。各大互联网企业几乎同时都在进行组织架构调整,腾讯将原有的业务系统制升级为事业群制、百度实施“去小资化”,等等。而阿里巴巴则在更强调商业系统的生态化基础上,对现有的业务架构及组织进行调整,25个事业部应运而生,如表1-1所示。

表1-1 阿里巴巴25个事业部及负责人

从25个事业部的命名来看,此次调整体现了阿里巴巴业务层面决策的灵活性。B2C、C2C、B2B以及云计算等电商环节业务,通通被打包。引人注意的是,在25个事业部中,已经找不到淘宝的名字了。这是因为淘宝已被拆分成商家业务事业部、物流事业部、航旅事业部等诸多小部门。将淘宝拆分成各业务事业部,既有利于减少阿里巴巴上市的负面影响,又有利于业务层面的整合发展,实为一举两得。

正如马云所希望那样,阿里巴巴的各事业部不再局限于自身利益和KPI(关键绩效指标),而是以整个生态系统中各业务群健康发展为重。从七大事业群到25个事业部,可以看出阿里巴巴对商业生态系统的解读已更加全面。此次调整,马云看重的不仅是业务发展以及团队成长,更看重的是要将阿里巴巴的商业生态变得更加开放、透明与协同,形成“同一个生态,千万家公司”的局面。各事业部对外独立后,已逐渐划分出更多的细分领域,打破旧模式,呈现新格局。以航旅事业部为例,在其成立之前,阿里巴巴曾推出淘宝旅游业务,虽然单独来看效益不低,但在整个淘宝平台业绩并不突出,因此资源获取能力也不明显。在成立航旅事业部后,其自主权有了很大的提升,由部门专线负责,其申请资源配置的通道也更加顺畅了,资源配置话语权也得以提升。

阿里巴巴的此次组织架构调整有利有弊。有利的是,一方面,其驱动业务创新,众多事业部从更多的细分领域共同打造阿里巴巴生态系统;另一方面,重新配置资源,给年轻人提供更多的晋升空间。有弊的是,组织之间的管理成本、沟通成本在上升,各事业群之间能否处理好协同作战的关系,将决定该组织架构能否走得通。或许正是这些原因,马云才会评价此番调整是“13年来最艰难的一次组织、文化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