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讲论语:先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于吾言无所不说:学习的最佳路径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我们可以想象孔子说这句话时的表情。如果我们认为这是一句批评人的话,认为孔子终于批评颜回了,说:“颜回不是一个能够帮助我的人,他对我说的话总是那么高兴。”那么整句话的味道令人感觉很不对劲。

孔子在说这句话时,心情应该是很舒畅的,也许是颜回又做了令他高兴的事。孔子说:“颜回帮不到我。对于我说的话,颜回向来没有不高兴的,没有不听的。”

孔子对颜回的评价是“不违,如愚”,看起来笨笨的,不善言辞,孔子说什么他都听。孔子对此真实的感受是什么?是“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孔子说,颜回这孩子可真是一点都不笨哪。

颜回从来不会像子路、子贡那样提问,但只要观察颜回做的事情,就会发现他早已吸收了孔子讲的知识。

颜回当然不笨,而且是一个真正聪明的人。他善于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经由自己回答,并且把知识内化。

我觉得此节展示了一位老师心中非常美妙的瞬间。有的学生遇到任何问题,第一反应就是将问题抛给老师,甚至在老师解答之后,还会进一步质疑。这是很多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的心理状态,通过不断发问,显得自己懂得独立思考,懂得思辨。

但是像颜回这样真正学到极致的人,当他接触到自己不明白的新知识时,不急于发问,而是自己先思考,琢磨其中的道理,直到理顺思路,豁然开朗。

如果颜回的“于吾言无所不说”是因为愚忠,那他就不需要“退而省其私”。愚忠的人是假装听懂了,老师说什么都赞成,但回家后根本就做不到。孔子说,颜回是真懂的,他总会自己思考,并且将道理用在实践中。

从颜回身上,我们可以找到学习的最佳路径。人们在学习某个新知识时,遇到了不懂的东西,不要着急反驳、质疑、发问,而是先自己思考。自己思考,大脑就会产生摩擦,产生痛苦,最后在彻底想通的那一刻,才能真正感受到喜悦,也才能够真正记得牢固。

这一段很明显是孔子带着笑容说的,这是明贬暗褒。

我们把这句话延伸到职场中。如果孔子是老板,颜回是一名员工,员工究竟该不该跟老板发生摩擦?或者说,员工跟老板发生摩擦的度到底该如何把握?

颜回的态度是完全不发生摩擦。老板提出一个想法,先接受,然后消化,按照自己的理解,找到最正确的方向在工作中落实。

《认同》这本书里提出了相反的观点:不要惧怕摩擦。如果两个人永远回避矛盾,不想吵架,那么无论其中一方说什么,对方都会举手赞同。没有摩擦,就意味着没有讨论,没有深入的探究。这样发展下去,公司里的很多事情就不会得到真正的执行,因为对于每一项的决策,大家都只是表面上赞同,实则并不在意、并不重视。

假如双方在会议上敢于对一件事情表达不同的意见,据理力争,甚至拍案而起,哪怕最后把所有人吓一跳,对整件事情的走向也是有正面影响的。大家都会认真思考双方到底在争论什么,最后达成一致的时候,这样的决策才更能驱动大家去执行。

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来讲,像颜回这样完全不发表意见,也未必是真好,因为矛盾和分歧必然会带来更深入的探讨,让双方都愿意承担起责任。

当然,《认同》这本书是从管理学的角度进行阐述的,而孔子所称赞的是颜回的学习方法,两者的视角不一样,应用面也不一样。

我从这句话中吸收了两点。

第一点,是不要刻意地通过质疑别人来“刷存在感”。在生活中,很多人喜欢靠提奇怪的问题,靠质疑、“抬杠”、反驳来显得自己与众不同。在我看来,当你遇到不了解、不赞同的事情,不妨先自己思考,很可能会得出新的观点。

第二点,是在工作中敢于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如同导航软件一样,它从来不质疑驾驶者的行车路线,无论路线开得多不对,都不会骂人,不会说“你到底有没有听我讲”“我早就跟你说了应该走那条路,你为什么不听”。每当你走错了,它都会温和地告诉你“下一个路口掉头”“下一个路口右转”,帮你走上新的路线,而这就叫建设性的意见。所以,即使跟领导有分歧,发生了摩擦,也未必一定要闹得不悦。当你觉得领导的想法非常不合理,也不需要大动肝火,可以带着建设性的意见,平心静气地和老板讨论问题,尽量帮助老板做出更加正确的决策。

情商的核心,在于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我们要做情绪的主人,而不是成为情绪的奴隶。公司在招聘员工的时候流行一种说法:“我们要招的是成年人,而不是孩子。”区分一个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并不是从年龄上进行判断的,而是要看一个人与情绪的关系如何。当一个人容易被情绪掌控时,他就是个孩子;能够跟情绪和谐相处,他就是成年人。

成年人随时可以做到“无所不说”,无论老板说得对或错,都不会动气。

《论语》中的很多话,只要你愿意琢磨,就能挖掘出很多层含义。这并不算过度解读,作为读者,你选择对自己有益的部分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