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病人角色和角色行为的特点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把那些自我感觉躯体上有痛苦、不适,或经医生发现躯体结构或功能或新陈代谢上有异常的人称为病人或患者,而不会把来医院做体检的人,或产妇称为病人。事实上,这不十分确切。如既怀疑有病却又不能发现病患的病人,又有身患疾病却不能或未来求医的人,既有自己否认却被医生确认的病人,又有自己“诈病”却他人否认者的存在。不管怎样,从临床医学和护理的角度来看,只有那些有求医行为,并被接受医疗诊治的人才能称为病人。因为事实上只有这部分人才与医疗机构和医生、护理人员建立了互动的关系,医生、护理人员也才可能对他(她)们施加医疗影响和心理护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病人(patient)概念是一个社会学概念。
生病是针对个体而言,但对具体的病人来说,病人角色的进入与退出却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远非简单的个人所能概括。病人角色是首先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帕森斯(Parsons T)在其所著《社会制度》一书中提出来的。当一个人被认定患了某种疾病时,他便成了病人角色。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生理或心理的病理变化;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而导致个性行为的某些变化和阳性体征的出现,并且这些阳性体征具有临床诊断意义;由于个体生理或心理的病理变化,以及行为的改变和阳性体征的出现而引起一定社会关系的变化;社会对该个性患者事实的承认。病人角色又称病人身份,当一个人被认定患了某种疾病时,他便成为一个病人角色。一个人一旦进入病人角色,他原来角色的责任与权利都跟着发生了转变。病人角色是被认为适于患病的人的行为。
在病人角色转化的过程中使病人产生较明显、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出现紧张、恐惧等心理,引起生命体征及情绪变化,甚至影响口腔医疗的正常进行,患者最担心的问题有:①牙科治疗能否成功;②牙科治疗中有无疼痛;③牙科治疗费用是否太高;④牙科治后牙齿质量降低。其结果调查表明:就诊病人都有不同的心理问题,并且就诊病人的焦虑远远大于正常人的数值。
【基本理论】 病人角色的行为特点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帕森斯(Parsons T)在其所著《社会制度》一书中将病人角色的行为特点概括为四个方面:①病人可以从常态时的社会角色中解脱出来:即病人可从其正常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中解脱出来。如不能期望病人做平常所做的工作,或履行他们做父母、丈夫或妻子的职责;免除的程度取决于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医生的诊断是病人角色合法的证明。②病人对其陷入疾病状态是没有责任的:一般认为,患病是不以病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情,不是病人的过错,并且病人对生病状态是无能为力的,不能期望患病的人“控制自己”和仅依靠他们单方面的意志、决心恢复健康。他们需要受到照顾,也有资格获得帮助。③病人应该力求痊愈:疾病常使病人处于不适、痛苦甚至死亡的极度紧张状态中,因而大多数人患病后都期望早日恢复健康,并为之而努力。社会期望每一个成员都健康,承担应尽的责任,病人应当主动要求恢复健康。④病人应该寻求医疗上的帮助:通常是医护人员的帮助,并应在试图恢复健康的过程中与医护合作。
【基本理论】 病人角色的期望出现变化的原因
登顿(Denton)曾归纳了可使对病人角色的期望出现变化的八个方面的原因:①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同样的龋齿出现在母亲身上,母亲可能觉得无所谓,但若出现在她的孩子身上,母亲可能会很重视。对于一种可治的病和不可治的病的期望是不一样的,对同一病在其不同严重程度、不同发展阶段的期望也是不一样的。②因治疗这一疾病的可能性而异,一个人患有牙结石,可能被要求去医院诊治,但若医院太远,或洁牙的费用太高,那么同样的牙结石情况则可能又不去医院诊治。③因对某种社会人口状态的看法不同而异,例如社会上经常存在着一种看法;病人总有病的,常常不论老年人是否真的有病,总把他们当成病人看待。④因期望者与被期望者的关系不同而不同,例如配偶常强调,有病的配偶有养活其他社会角色的义务,雇主常强调尽量减少对工作能力的丧失,医生则常强调要听从医务人员的劝告。⑤有关人员对某种病的信念不同态度也就不同,例如牙列缺损、牙 畸形等,有人看成为病患,有人则不看成病患。⑥患病个体社会价值不同,人们的看法也就有别,例如下列情况下可能出现价值下降:老人、穷人、罪犯。⑦患者快些好还是长期卧病对有关人员有利,有关人员的期望也就不同。⑧有关人员离患者所在地的远近不同,期望也不一样,例如陪住在医院中的人员的期望和远处的人员对患者的期望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