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诊所病人管理(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病人角色和角色行为的需要

作为一个病人角色,其生活方式的许多方面会随之发生改变,病人的正常需要常常被口腔医护人员所忽视,而只是把病人当成被动接受诊治的生物。作为病人角色的正常需要主要有:

1. 解除生理和精神上痛苦的需要

求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除生理和精神上的痛苦和威胁。因此,病人希望尽快得到口腔医生、牙科护士的接纳、诊断、治疗;希望缩短候诊时间和办理各种手续的时间。在治疗方面,病人希望疗效迅速出现,相对缺乏耐心。牙齿疼痛、牙龈出血等急性症状与体征最易引起患者的焦虑不安,病人及其陪同人员常常会有求治心切的行为,医护人员应充分理解这一点。病人来院就诊,口腔诊所空气味道、噪声、厕所环境等方面都可能出现不适应的现象,口腔医护人员应尽可能地作出努力,尽量满足病人的基本需要。满足这些需要有利于保证病人口腔医疗过程的顺利完成。

2. 安全、保障的需要

对于不少病人来说,走进口腔诊所就会有一种安全保障感。如果一个口腔诊所事故频发、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消毒卫生差,那么病人就会失去安全保障感。出于对自己牙齿健康关心的需要,病人对补牙材料的性质、副作用,对拔牙手术的范围、方式、风险都十分关注,口腔医护人员应主动地提供有关信息,任何医治措施力争做到病人知情同意。由于保健制度的缘故,病人都隶属于一定的卫生资源分配与提供系统。那些参加了医疗保险的病人,卫生资源支持程度较好,安全保障需要基本得到保障。相比较而言,那些自费病人,其卫生资源支持程度较低,在诊治过程中常常因经费问题出现焦虑和悲伤。

3. 人格尊重与隐私保密的需要

在患病前,病人都扮演着一定的社会角色,或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老师、经理,或为人之父母、兄妹等,有自己的社会地位、荣誉和业绩,为人尊重。然而一旦转变成为一个病人,原来的那些角色都暂时地被免除或“忽视”了,变为一个普通的“病号”。在这样一个角色转变过程中,病人对他人、对自己的尊重情况较为敏感,牙科护士以排号来代称病人的姓名,其病人的自尊心容易受到损害,因此牙科护士应称呼病人的姓名。口腔医护人员不应在众人面前大声谈论其病情,也不能将其病况在其他病人中传播。

4. 了解信息与参入过程的需要

病人在口腔诊所,相对来说进入了一个陌生的环境,而自己又需要把患病的牙齿交给这个环境中的一群陌生的人来诊治,因此作为一种减轻心理压力的需要,病人迫切希望了解口腔诊所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就诊、化验、治疗的地点,以及口腔医生对自己病情的诊断和医疗方案、所患口腔疾病的预后等。从伦理学原则和心理需要的角度来看,口腔医护人员应注意通过谈话、墙报、宣传手册等途径为病人提供信息,更好地帮助其适应环境,自觉主动地配合医疗和护理。
在旧的医护模式中,病人只是被动接受诊疗的“生物”,而在新的医护模式中,病人与口腔医护人员的互动关系发生了变更,病人自己为维持生命和健康完好而进行活动的自理能力被得到强调,医疗只是一种助人的方式,而不是控制他(她)人的手段,以及是为了克服或预防病人自理缺陷发展的活动。尤其在口腔疾病等现代“文明病”的医疗中,病人参与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非常必要的环节。
从心理学上看,病人有参与口腔医疗过程,发挥自己克服困难的潜力,学习口腔健康护理知识的愿望,实质上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口腔医疗过程中的表现。虽然病人的正常需要是普遍的,但满足的方式可因人、因地、因时而异,口腔医护人员应依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
了解病人正常心理需要的一般规律,有助于口腔医护人员识别未满足的需要和预测病人尚未表达的需要,理解病人的行为,有助于根据需要的层次和问题的轻、重、缓、急,制订口腔医疗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