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火灸疗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灸与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节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古代医家们的一种以物质作比喻的唯物观和朴实的辩证法。他们认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物质是构成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以它们的相生相克,互相制约的循环关系,形成了五行学说,如果五行之间的关系失去了相生相克的平衡状态,就会产生变故失调,如果在人体的相属器官发生了某部位的失调,就认为人体的所属脏腑发生病变。还认为整个物质世界是阴阳两种相对抗的物质力量互相推移、转换、平衡与发展,形成的阴阳学说,如不平衡,则会产生障碍变故。用以上的两种思维观念,运用在中医学的辨证理论基础上。
1. 五行学说
(1) 相生:
即相互资生和助长。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依次资生,循环无限(图3-1)。
图3-1 五行相生图
(2) 相克:
即相互制约和克制。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也是循环无静止的(图3-2)。
(3) 相乘:
是指正常的相生相克失去了制约之间的平衡,产生的异常相克现象,即是相克过盛(图3-3)。
(4) 相侮:
是说相生过盛,反侮相生者,也是属于相生相克失去了正常的循环,生者成了弱者(图3-3)。
(5) 五行学说与五脏的关系:
金属肺,水属肾,木属肝,火属心,土属脾。
图3-2 五行相克图
图3-3 五行相乘、相侮图
2. 阴阳学说
即认为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阴、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如方位的上与下,左与右;一天的白昼与黑夜,气候的炎热与寒冷,天气的晴天与阴雨;运动形式的活动与静止;物质存在的状态与功能等。由于阴阳两方面的运动变化,构成了一切事物,并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变化。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古医家把这些阴阳的对立、平衡之间的统一与失调,运用在人体正常与病变之间的辨证理论基础上。如人体前为阴,后为阳;上体部位为阳,下体部位为阴;血为阴,气为阳;脏腑内为阴,体表外为阳。以脏腑而言,六腑属阳,五脏属阴。五脏之中又分阴阳,即心、肺属阳,肝、脾、肾属阴。具体到每一脏腑,又有阴阳之分,如心阴、心阳,肾阴、肾阳等。人体的各个器官的阴阳所属可以此类推。如发生了相对器官的阴阳失调,说明了人体相应器官有了疾病。
3. 雷火灸与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贯穿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用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并指导各科临床诊断和治疗。它也指导雷火灸如何调节阴阳平衡的统一,指导雷火灸的治疗,调节五行相生相克的失调,同时也可以平衡阴阳的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