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精神医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国内外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发展历史和现状

一、国外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历史和现状

随着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早在18世纪后期,英国一些精神病学家就提出了为精神障碍患者解除约束,为他们施以更为人道的处置。19世纪英法两国的精神病学家中的改革者们,提出尽可能地为精神障碍患者创造条件,开发他们自身的能力,创造一个对他们尽可能舒适的环境。提出了“道义治疗”的概念。所谓道义治疗是着重于对精神障碍患者首先进行评估,研究其工作、娱乐及社会活动各方面的能力,同时在精神病院推行作业疗法等。认识到这种定式活动具有很好的治疗价值,这一观点与目前的康复精神医学实践相一致。
1941年英国职业康复服务的重点,也从躯体残疾患者逐渐扩展到精神残疾患者。美国在1943年修订了职业康复法,在经济上和社会福利上对精神残疾人士提供法律上的支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精神障碍患者传统的诊治管理模式受到抨击,许多精神病学和社会学学者提出了长期住院导致的弊端:患者出现“住院综合征”,即患者因长期住院而隔绝了正常的社会生活,从而导致精神衰退和丧失劳动能力,成为精神残疾人。这一发现逐步推动了在社区中康复治疗精神障碍患者-精神康复医学体系的形成。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在世界上不少国家掀起了(发展)社区精神卫生运动,也引入了一种新的思想,即应该帮助精神障碍患者在社区中尽可能地像正常人那样生活。英国、美国和意大利等西方国家的“非住院化运动”更推动了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的进展。
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国家在精神病院普遍实施开放式管理,并逐步发展过渡性社区精神康复服务设施(中途宿舍、日间看护中心、庇护工厂等)。70年代后期开始风行各种家庭干预与心理教育措施的研究。80年代迄今,较广泛地在社区推行各种技能训练、社区病案管理以及某些职业康复方案,如社会独立生活技能训练、辅助就业措施和各种求职俱乐部等。进入21世纪,社区精神疾病危机干预项目、辨证行为治疗项目及不同类别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和全科医学相互融合的服务项目,在欧美发达国家中不断得到开发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