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新进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流行特征

一、地域性
手足口病的流行是全球性的,地区分布极为广泛,没有严格的地区性。EV71在美国首次被分离出来之后,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报道了EV71的流行情况,如澳大利亚、日本和中国。近年来,手足口病主要在亚太地区高发。我国内地1980年在广州首次出现手足口病,此后各个省市均有手足口病的相关报道。别芹芹等 [57]通过对2008年全国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分析,表明我国手足口病疫情具有以下特征:①手足口病无明显的地域性,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病例报告,但报告病例数较多的省份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和南部,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均较少。②各省发病率差异较大:北京、上海、海南、浙江、天津、广西、山西、广东、安徽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发病率高于全国平均发病率(37. 01(1/10万)),其余省份均低于全国平均发病率。③死亡病例分布差异明显:安徽、海南、广西、广东、吉林、河北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死亡率高于全国年平均死亡率(0. 01(1/10万)),西藏、青海、内蒙古、宁夏、云南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无死亡病例。④我国手足口病疫情严重区主要集中于3个区域,分别为北方三省/市(河北、北京和山西)、南方三省(区)(广东、广西和海南),以及东部沿海省/市(浙江、上海和安徽)。⑤同一省内,各市发病情况差异较大,一般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多的大城市明显比周边城市高发,这与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有关。
此外,手足口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发病聚集现象,在该病的流行期间,由于人口密集、卫生条件差、密切接触、居住拥挤等原因,类似幼儿园和托儿所等传播环境,如学校、夏令营、流动人口聚集地等,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发病集聚现象。此外,城乡结合部、农村的小孩发病的可能性也较大。
二、季节性
日本、沙捞越、新加坡等地的流行资料显示,EV71经历以2~3年为一个周期的暴发性流行 [58],主要是由于非流行期间新生儿出世,易感者逐渐积累并达到一定数量时,便为新的流行提供了先决条件。此外也与婴幼儿暴露在病毒环境产生抗体过程相关。因此手足口病防治在重点监控近年高发地区的同时,亦不能忽视发病率低的地区。肠道病毒的季节流行因地区不同而不同。热带地区全年高发,散发和暴发均无明显季节性。亚热带地区四季均可发病,散发有显著的夏秋季高峰;虽然暴发多发生在夏秋季,但也常发生在其他季节。温带地区在冬季感染较少,而在夏秋季也有一个明显的感染高峰,气温过低的季节和地区不利于EV71的传播。亚太地区的季节分布与温带地区有相同的特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每月发病病例报告显示,肠道病毒流行出现双高峰曲线,分别为每年的5~6月和9~11月,其中2010年只有5~6月出现发病高峰期(图4-3)。同时,Ang等 [59]的研究表明,每年的发病高峰期时间不尽相同,2005年是3月和10月,2006年是3月和8月,2007年是5月和8月,第一个高峰期的发病人数总比第二个高峰期多。通过对我国台湾1998—2005年间手足口病发病时间的观察也表明,流行季节每年都在改变,最多量的发生往往集中在每年的第二个季度,大概为5~7月份 [60]。Urashima等 [61]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手足口病的发病数量增加,同时也影响手足口病的规律波动性和高峰期。此外,研究显示手足口病的发病还与许多气象因素有关,包括温度、压强和日照持续时间等。交叉相关性分析显示 [62],每月的气温水平与HFMD总病例数(交叉相关性为- 0. 437)和CoxA16感染检测数(交叉相关性为-0. 455和-0. 446)呈负相关,而与此相反的是,每月的湿度与HFMD感染总病例数(交叉相关性为+ 0. 536和+ 0. 651)和其他常见肠道病毒检测数(交叉相关性为0. 413)呈正相关。同时,Yin等 [63]研究发现,成人与儿童的手足口病发病季节存在着差异性,发病高峰期不尽相同(见图4-4)。
图4-3 2009—2013年手足口病发病趋势图
图4-4 儿童和成人手足口病发病的不同时间特征
(图片来源:Yin et al. BMC Infectious Diseases. 2014;14:251.)
三、人群分布
手足口病以婴幼儿最为易感,多见于5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人群易感性及病情严重程度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在我国台湾,经实验室确诊的EV71感染手足口病的病例中,男、女患儿病例数之比为1. 4∶1,年龄范围是9天至16岁(平均年龄29个月),1~2岁和2~3岁幼儿的发病率最高。男孩发病比女孩多,可能因为男孩比较好动,活动范围广,通过唾液飞沫传播的感染机会增多;此外,男孩吮手指、爱咬玩具、不洗手等不良生活习惯比女孩多,通过手、物品为媒介经口传播的机会也增多(图4-5)。年龄小,免疫力较差,且由老人带养居多,卫生习惯和防病意识均较差,这些都有利于该病的传播。因性别、人种差异而发病率不同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也存在成人感染手足口病现象,一般情况下,免疫系统受损的成人、老年人和孕妇比较易感。据悉,也有极少数的手足口病发生于免疫系统功能完整的成人,并且可通过成人手足口病患者传播而使其他成人患病 [64]。另外,压力过大,疲劳,与手足口病患者密切接触等也是引起成人手足口病的原因。
图4-5 2009年手足口病年发病年龄和性别分布
(图片来源:Zhu et al. Biomed Environ Sci. 2011;24(4):349-356.)
散居儿童再次患手足口病较托幼儿童多,但与初次发病相比,再次患病时托幼机构儿童比例明显上升,托幼机构是儿童再次患手足口病的主要场所。其原因可能与托幼机构儿童来自不同家庭,园内人群密集,相互之间密切接触频繁,再感染机会大有关 [65]
流动人口是传染病暴发或流行的高危人群。其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在城市工作收入也相对较低;与此相对应的是他们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其自身的传染病防范意识也较差,部分人对此甚至毫无认识,这是流动人口易发生传染病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