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版自序 祝福
一個暖暖的冬日,女兒躲在自己的房間打電話,好久才出來。我問:給誰打電話?她說了一個女孩子的名字。
我的心一沉,問:她現在在哪兒讀書?女兒說她讀的是一家康復學校。
我們都沉默了。這麼說,三年多來她的健康顯然不如人意。
這個女孩子因為一念之差,從樓上跳了下去。但這次衝動要去的,不是她的生命,而是她終身的健康。她將與輪椅為伴,永遠不可能再像其他女孩子一樣站起來。
那年她十三歲。
當然今後她也可能會有感人的人生,或者會成為奮鬥的強者,會成為她的同伴引以為榮的驕傲,會叫我們這些四肢健康的人都自愧不如。
我這樣殷切地期望她的將來,不僅出於一個母親的心情,也出於對女兒朋友的關心,還有,因為正是她,使我有依據對已竣稿的《十三歲的深秋》的結局作了一個否定:生活要比小說嚴竣得多。
我見過這個女孩子,她外表秀氣斯文、聰明安靜。家裏反對她過早和一個男孩子來往,母親囉嗦久了,女孩子便走上了八樓縱身一跳。也是天意,六樓一道檐棚一擋,救了她一命。
這件事令我長時間地不安,我不知是成人的世界出了問題,還是孩子們的世界出了問題,我忽然更深地想到平日只是蜻蜒點水去想的事,其中我想到了他們的讀物。
只有逗他們開心,只表現他們快樂的作品是不夠的。生命的成長是複雜的過程,決非只有單一的情緒。事實上許多叫人揪心淚下的故事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還該有一些讀起來不很輕鬆、卻更撼人的作品,叫成長中的少年人看到成長的軌跡,展現他們豐富的、而不是簡單幼稚的情懷。
《十三歲的深秋》或是我一貫想法的實踐。
我當時不知道香港有哪家出版公司會出版這種四、五萬字,主題嚴肅,文學性較強的少年兒童文學作品。這時台灣恰好有一個「現代兒童文學徵文比賽」,我便把稿子寄去一試。
很幸運地,這部反映香港少年生活的作品竟在海峽另一方得到了評委的肯定。我在高興的同時,曾十分遺憾地想到:如果小說是在香港獲獎、出版,讓我所關心的香港孩子讀到這一本反映他們的生活的小書,我的心事也算有個了結了。
三年過去,某天和山邊出版社有限公司的編輯何紫薇小姐閒談,提到了這本書。何小姐熱心地把書向總編輯嚴吳蟬霞女士作了推薦,嚴太很快作出了決定,把這本書列入了公司九八年初的出版計劃。她並趁到台灣公幹之便,親自與出版了這本書的九歌出版社交涉了版權事宜。
這本書可在香港出版,我要感謝山邊、九歌的共同努力,我此刻只能用平凡而真心的「謝謝」兩個字,來表達我的感激。
我希望,從這本書開始,我和香港的少年讀者、他們的父母、他們的老師結下一份深厚的緣份。我也希望,我一直關心的那個女孩子能獲得最大程度的健康,並祝福她和我的女兒一樣,和她的同齡人一樣,在人生中擁有富足的精神家園。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二日
於香港鰂魚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