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利用自己的興趣,放諸工作及職業之上,是每個人的理想,但能夠做到超卓的,實在不多。本書作者陳自瑜先生,早於八十年代便擅長撰寫各類汽車的推介及試車報告,後來在主編一著名汽車刊物時,更在書中首先引入巴士專欄,利用他對香港巴士的濃厚興趣及專業知識,介紹各款巴士,吸引眾多巴士迷讀者捧場。其後更陸續著作不少書本,介紹不同公司、廠商的巴士車隊,但是全面性敍述香港各類巴士的演變,本書實是首次嘗試。
由於香港專利巴士公司以往必須購買英國或英聯邦國家製造的巴士,所以搜尋以往行走車輛的歷史,並不容易,除了走訪本港各歷史資料庫外,還要遠赴歐英等地訪問各車廠,並與各廠商建立良好關係,對各款車型的設計及構造細節,掌握第一手資料,以作出獨立及快捷的報導。
作為「香港經典系列」一份子,本書清楚地利用表列方法,記錄香港巴士業界各重大里程碑,由一塊塊的砌圖,有系統地按年組成一幅全面性的圖畫,不失為日後一流的參考資料。書中首先詳細介紹了本港早期各巴士公司的雛型,與日戰後政府調派軍用貨車權充公共巴士,以應付百廢俱興的場面,有關圖片尤為珍貴。跟着兩巴不斷發展車隊及路線,但由於在商言商,政策較為穩重。直至1975年政府對兩巴取消專利稅,而引入利潤管制計劃,可賺取與資產淨值成正比例的合理利潤,鼓勵兩巴擴大投資,用以應付多條海底隧道開通後及新公路網啓用後的新客流。
陳先生在書中詳盡介紹各專營公司,多年來一直不斷試驗不同車款,擴充車隊,在各區添置廠房,以發展新路線,而公司資產亦日益龐大。直至千禧年代,本港軌道交通網絡漸趨完善,使增購巴士的需要備受質疑,運輸署亦開始限制購車只可作替代同數量舊車之用,避免增加無必要的資產。故此各專營公司在選購新車時,尤為謹慎,以符合長遠的需求。
在服務質素方面,可體現出近年來各公司都從環保引擎着眼,務求減低廢氣排放,另方面亦逐漸將車隊空調化,向其他亞熱帶城市看齊。而且配合政府要求,在車上提供乘載殘疾人士的設備。而新車除由外國供應外,亦有英國廠商開始委托國內承辦商,將原廠組件裝嵌。陳先生對歷年來香港巴士科技上的演變,都利用精湛的相片,一一在書中介紹,使讀者可作深入的了解。
黎守謙
黎守謙先生是香港巴士迷會副主席,在本地公共交通行業中有三十多年管理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