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思方學的架構
「思考方法學」,簡稱「思方學」。到目前為止,我認為香港哲學家李天命所建立的思方學架構最為完備,因此本書也採用了李天命的框架,來講解思方學。
廣義的「思考方法」包括「批判思考」和「創意思考」兩部分,而狹義的「思考方法」則僅指「批判思考」,當中包括四種主要方法,分別是「語理分析」、「邏輯方法」、「科學方法」和「謬誤剖析」。
簡單來說,「語理分析」的主要功能是釐清言論或問題的意思;「邏輯方法」則涉及演繹法(deduction)的運用,用來考證推論是否正確;「科學方法」則涉及歸納法(induction),提供了一套論證的程序,以獲取有關「經驗世界」(the empirical world)的知識;「謬誤剖析」則把不正確的思考方式加以歸類和分析。
一般講述「思考方法」或邏輯的書籍都會講解「邏輯方法」、「科學方法」和「謬誤剖析」,但沒有「語理分析」這部分。其實這些書也會提及語言和思考的關係,例如歧義和含混如何妨礙清晰的思考,卻沒有將「語理分析」獨立成章。李天命對思方學的最大貢獻就是把「語理分析」定位為思方學的起點,亦即思考方法中最基本的部分,並發展出實用的「語害批判」架構。
正如李天命所言,「語理分析」其實是「分析哲學」(1)所用的「思想利器」,他不過是將「語理分析」重新定為「思考方法」的起點(2)。能夠將「語理分析」這種思想利器由學院的象牙塔中拿出來,建構成「思考方法」的基本環節,李天命堪稱第一人。
其實很多無謂的爭論都是由於沒有先弄清楚言辭的意思所致,不少思想的困惑亦是由此產生,加上語意上的「偷、呃、拐、騙」四處橫行,實在需要一門針對語意弊病的學問,這就是以「語理分析」為首位的思方學。
李天命對思方學的另一貢獻是對謬誤作出了整理,提出恰當的定義,並給謬誤一個非常實用的分類架構——「四不架構」。
有些人以為「思考方法」是教授記憶速成法、與人適當溝通等的「實用技巧」,這是他們的誤解,他們應該向心理學尋求滿足的法門。當然,心理學作為一門學科,也要遵守「思考方法」的基本原則,例如內容要清楚,推論要正確,不存在謬誤等等。
順帶一提,「思考方法」主要用於討論場合,以分辨是非對錯,我們不需要在任何場合都嚴守「思考方法」的原則。平時跟朋友閒談說笑,便可以把「思考方法」放開。
其實思方學所講的正確思考方式,並不是甚麼特別的東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就一直都有運用。比方說「語理分析」,有考試經驗的朋友都懂得這個道理,就是要先弄清楚問題的意思才作答,否則答錯問題就很不值了。我們往往由於心急回答問題,或自以為了解問題的意思,而經常犯這個錯誤。
又例如你事前根本不需要學習過「思考方法」、知道甚麼是「演繹法」(又稱「演繹推論」),卻同樣可以做出以下正確的推論:
然而,你對於這個「演繹推論」的性質,卻未必清楚。
「演繹推論」具有「必然性」,前提必然能推論出結論:假如前提全部為「真」(true),那麼結論也一定為「真」,不可能為「假」(false)。前提的「真」可保證結論的「真」。
可是,「歸納法」(又稱「歸納推論」)就沒有這種「必然性」,只有「概然性」。假如前提全部為「真」,結論很大機會也會為「真」,但不是必然為「真」。
例子
我們根據過往「沒有人能活過二百歲」的事實,可以推論出一個「普遍定律」——「所有人都活不過二百歲」。在這裏,前提的「真」並不能保證結論為「真」,因為我們可以想像,將來的人或許能夠活過二百歲。換言之,在「歸納推論」中,即使前提為「真」,結論也有可能為「假」。
如果我們能夠認識清楚這些正確思考方式的性質,就可以更加自覺和善用這些「思考方法」,繼而提升思考能力。
雖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已不知不覺運用像「演繹法」和「歸納法」等的「思考方法」,但卻有相當多不正確的思考方式同時混雜其中,以致我們不能分辨甚麼是正確的思考方式,甚麼是不正確的思考方式。
「思考方法」除了講述正確的思考方式,還會探討那些不正確的思考方式。我們將這些不正確的思考方式稱為「謬誤」。
例子
如果我們以為這個推論具有「必然性」就錯了,因為除了下雨,還有其他因素可以造成地面濕滑,例如爆水管。以上的推論正犯了「肯定後項的謬誤」(fallacy of affirming the consequ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