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始作八卦
「始」是指首先,即指在此之前沒有,是他第一個人創作了八卦;這裡的八卦是指三畫卦。若進一步去了解這幾句話,可以用現代的術語來解說:伏犧氏觀察了天地萬物,通過歸納、分析、提升後,發覺雖然天地萬物外表形狀不同,其功能變化也繁複極了,令人目迷五色,感到其多種多樣,但從更高的哲學、或智慧的層次來看,這些眾多的事物有其相類似性。如果我們找到事物共同之處,或相類似之處,便會發覺無限多樣的萬物、無限多樣的變化,其實在其背後有相類似性,甚至是相通、相同的。因此我們不需要為了不能夠同時了解茫茫眾多萬事萬物的內容性質而迷惑,也不需要為了萬物的不停變動而迷惑,因為在其背後,伏犧認為可以簡化,分成八大類,這就是「八卦」。
「八卦」是甚麼?若從卦的具體形象來說,是《乾》、《坤》、《震》、《巽》、《坎》、《離》、《艮》、《兌》;若從卦的八類事物性質來說,則是「健」、「順」、「動」、「入」、「陷」、「麗」、「止」、「悅」八種不同性質。正是因為整個宇宙的事物最基本性質可以分成「健」、「順」、「動」、「入」、「陷」、「麗」、「止」、「悅」這八大類,因此可以化繁為簡,把宇宙萬事萬物歸納成八個範疇、八個類屬來了解;於是無限多樣的事物,無限多樣的變化,便變成了有永恆不變的規律來主宰著。當掌握了八種宇宙的基本性質,再看無限多樣的變化,便會發覺所有的變化在表面不穩定的背後,其實是有穩定的發展過程。因此你再不會為變幻,或變化,或無常而迷惑,而能用「常」(即不變的規律)來看「無常」。以「常」看「無常」,一切的「無常」其實都是跟著「有常」的規律發展的。於是對一切的變化,知其當前如此,便知其結果如此,所有變化都不再是迷惑耳目的變化,而是必然的發展過程。
為何人類會認為事物的變化是無法預知的呢?原因是知識未能達到那個水準,未能觀察到變化是有規律的,變化只不過是不變的規律的一種展現,因此對「無常」感到迷惑,以為人生是「無常」的。但當了解「常」之後,人生有常,萬物有常,宇宙有常,於是便能以「常」來指導怎樣做人,「以常處變」就會得到幸福,用「常」來建立做人的標準。人生依著這個理想、規律,勇往直前,就不會迷惑;並覺得今生能夠依著這個理想、規律去做,便無愧此生。
所以,《易經》表面上是講變易、講變動,但《易經》所講的變動背後,其實是「不易」,任何的事物、規律都有其恆定的「常」。人類在原始的階段,認為任何事物都「無常」,是因為不知其規律,人類學問愈進步,便愈發覺有「常」,今天尤其如此。六千五百年前的伏犧,通過無限多樣表面事物的變幻,找尋到背後不變的規律,把它們歸納、組成為八類,其實這已經很偉大。而《繫辭傳》的作者,更進一步發揮,把八類簡化為兩類,以乾坤或陰陽代表一切事物。
乾坤最基本的規律或德性是甚麼呢?乾是「易」,坤是「簡」。能夠明白乾易坤簡,整個宇宙最基本、最重要的原理便掌握了。何謂「易」?何謂「簡」?要從《繫辭上傳》第一章所說:「易則易知,簡則易從」著眼體會。可以勉強這樣理解:乾是宇宙一種永恆無止息的動力,因此性質是「健」。
坤的「順」又代表甚麼?「順」是說順從一種規律,即順從乾,依循著乾的規律去發展並完成它。因此只有乾的開創動力或只有坤的順從完成的規律都不可以,必須是動力(生)與完成(成)規律兩者的結合,然後整個宇宙的運動變化才會產生和持續。坤順就是如此簡單。好比一位家庭主婦,丈夫吩咐她買魚,她便買魚,吩咐她買青菜便買青菜,她只要順從命令去做,便從從容容,便完成了她的工作,可說是「簡」極了。
或者再舉一喻,發射人造衛星到地球上空,如果某個未開發的原始民族看到,便覺得神奇極了,這個「神」所創造的衛星真偉大啊!依著一定的軌道環繞地球運行,永無止息,今天這樣,明天這樣,十年後可能仍是這樣,太偉大,太高深了!原因是他們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但若掌握了「牛頓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的道理,知道只要調整衛星速度,令衛星圓周運動所需要的向心力等於地球對它的萬有引力,衛星便可環繞地球運行,永無止息,這就是「健」、就是「乾」。而人造衛星順從這宇宙原理,便可以既不飛出地球之外,又不會跌回地球,而是永無止息地運行,自己不需勞心勞力,還不算是「簡」嗎?但是,當我們要把人造衛星發射到天上去,使它能夠自動運行前的準備工作則很複雜、很辛苦。全體工作人員需專注於電腦計算上,調校速率、方向等,待一切調好了,方可撒手不管,讓它自己運行,那時才真正是又「易」、又「簡」,不用再傷腦筋,這便是「乾易」、「坤簡」之義了。
原來宇宙的原理是由一個動力及一個控制著動力的規律所組成,由此發展出永無止息的運動。由此最簡單的基本原理引申至複雜,於是變成了宇宙萬事萬物使人目迷五色的變化,但只要掌握了基本原理,聰明才智高者,對於任何複雜的變化,便都能夠掌握。第一章所說的「天地之大德曰生」,「生」即是永恆運動的另一名稱。因此,宇宙規律很「易簡」,或者叫「運動」,準確一點叫「生生」,是同一事。
聖人體會了宇宙的道理,並應用宇宙之理來為人類謀幸福。人類的「仁德」,即「天地之大德曰生」的「生」,「生」即是「仁」,但聖人還需要有「位」,有「位」才能「聚人」,另外還需要「理財」、「正辭」、「禁民為非」,通過這些原則,因時制宜,實行很多具體實際的措施,才能令不守規矩、不合規律的人,回歸到守規律,然後才能治理整個國家,這正像人造衛星的情況。聖人要如此做,是因為人類早已忘記了遵守自然規律,這一點反不如動物。人類的自由意志使到人最不遵守自然規律,所以需要糾正。因此,人類要回歸合理的規律,便等如人造衛星上太空前需要有各種繁瑣複雜的作為。天地無為,故易且簡;聖人有為,故繁且難。不過,繁且難到了最後,把人類的不合理作為糾正了之後,便如人造衛星自動運行般易且簡,於是便使人的作為合乎自然規律。人合乎自然規律,便長期存在。在此所以有這一番題外之話,是想提醒同學讀第一章時,要理解作者言外之意,幸運地今天有人造衛星可以幫助理解其義,據此細心閱讀便易明白了。「於是始作八卦」,開始創設八卦,象徵天地八種最基本的德性和八類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