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蒲台群島
蒲台,又稱蒲笞、蒲苔。早於一四二五年時所繪的《鄭和航海圖》中註為「蒲胎山」。十六世紀末,明朝郭棐(一五二九至一六〇五)所編纂的《粵大記》中,繪有《廣東沿海圖》,圖中蒲台被稱為「蒲笞」。一八一〇年由英國人所繪的「澳門海路」地圖及一八一九年的《新安縣志》中,蒲台被稱為「蒲台」。隨後在有關地圖上,蒲台均被稱為「蒲台」,但島上居民卻稱其為「蒲苔」。現今政府在公文上稱為「蒲台」。
蒲台、螺洲、宋崗、橫瀾和墨洲等五個島嶼組成蒲台群島,位於香港島石澳之東南。蒲台島的南角咀位於北緯22°10'5",被認為是香港境內最南的區域,有「香港南極」之稱。按緯度計算,香港地區最南的地方應是位於北緯22°9'13"的香港地區西南面索罟群島的無人小島頭顱洲。但頭顱洲位於香港島西南部,故人們稱其為「香港西南極」,而不是「香港南極」。一般以維多利亞港為中心,所以蒲台島的南角咀成為香港最南的地方,被稱為香港的「南極」。蒲台島與內地珠海市的擔桿列島相望,中間為擔桿水道,進出太平洋的國際航道就沿此水道經過。在蒲台島最南端的南角咀處,建有一座編號一二六號的燈塔,作為橫瀾島燈塔的延續,指引船隻進出。這座燈塔亦是香港最南端的燈塔。
蒲台島是蒲台群島的主島,面積最大,約有三點六九平方公里。島上最高的山頭是東頭頂,海拔只有二百四十二米。地區行政上,蒲台島屬於離島區議會南丫南選區,包括蒲台島、螺洲、螺洲白排、宋崗、橫瀾島、墨洲、墨洲排。除蒲台島有少量居民外,其他島嶼均是無人島。
蒲台島位置圖
約1425年的《鄭和航海圖》,當時寫為「蒲胎山」(圖片來源:《香港地圖繪製史》)
1600年《粵大記》中的廣東沿海圖,當時寫為「蒲笞」
1810年代的《澳門海路圖》
1819年的《新安縣志》中的地形圖
中間的小島是墨洲
右邊是宋崗島,左邊是橫瀾島
由左至右:白排、螺洲、蒲台
螺洲島,又名獅子朝天
蒲台島南端,遠處是珠海市的擔桿列島,中間是擔桿水道
螺洲島與蒲台島之間的水道,螺洲門
橫瀾島
位於蒲台島南角咀的126號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