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6 批判性思维所能做的和不能做的

批判性思维是评估你自己或者他人就特定情形得出的结论的思考过程。这么说或许有过于窄化之嫌,例如作曲家在尝试寻找合适的乐器来演奏音乐主题时会进行批判性思考,将军在确定军事目标并权衡实现这一目标的各种策略时会进行批判性思考,牙医在权衡修复牙齿的保持时间与患者的预期寿命时也会进行批判性思考,机械师试图通过听发动机声音诊断机械故障时同样会进行批判性思考。各行各业的人在面对自己的独特问题时都会检视自己的思考。

每门学科、各行各业无一例外都会涉及我们将在下一章中开始讨论的两种推理。人们的思考往往受制于情绪、利益、一厢情愿的思维,另外,我们难以避免自己的思维受包括确认偏见在内的各种认知偏见的约束。本书将揭示并警醒这些。

批判性思维并不一定能告诉你:你是否该养只狗,你该支持谁当总统,全球变暖是否为真以及为什么你的汽车不能发动。但是,针对前述每一问题的思考,批判性思维的确能够帮助你识别其中不好的推理。

本章总结

当我们评估得出结论所使用的推理时,我们就是在进行批判性思考。结论是信念,当运用真或假的陈述句来表达它们时,它们就是断言。客观信念(或观点或主张或陈述等)的真不依赖于人们是否认为它为真。

论题只是一个问题。论证用来确立对论题的立场,立场是论证的结论。情感、利益、一厢情愿的思维、确认偏差及其他妨碍客观性的心理因素都可能影响对论证的评估。

下面是本章中探讨的思想的完整清单。

·断言:用陈述句表达的信念(判断、观点)就是断言或陈述。

·客观断言和主观断言:其真假不取决于思考者的看法的断言是客观断言。不具备前述特征的断言就是主观断言。

·事实与观点:人们有时候称真实的客观断言为“事实”,用“观点”指主观断言。

·关于事实的观点:一种客观观点。说一个观点是“关于事实的”并不是指它是真的,而是指它的真不取决于思考者是否认为它真。

·道德主观主义:道德主观主义是这样一种观念,在谈论事物的道德属性时,所有的断言纯粹是主观的。“世界上的事并没有好坏之分,是人的想法做了这样的区分。”

·论题:问题。

·论证:论证由两部分组成,即为结论提供支持的前提以及被前提所支持的结论。

·“论证”:有时候人们用论证这个词表达的实际上是论证的前提。

·论证和论题:论证的结论所表达的是,经过考虑之后的关于论题的立场。

·认知偏差:影响人们信念形成的心理因素,具体如下。

信念偏差:通过结论的可信度来判断一个推论正确与否。

确认偏差:看重支持我们观点的想法的倾向。

可得性启发:依据提及一个事件的频率来判断这件事发生的可能性。

错误共识效应:指人们假定自己的观点和周围人以及整个社会的观点大致相同。

从众效应:指人下意识地让自己的想法向大多数人的想法靠拢的倾向。

消极偏见:指人们相信消极信息多于积极信息的倾向。

损失规避:人们往往更愿意避免损失而不是积累收入。

圈内偏见:认为属于自己圈内的人与圈外人不同的认知偏差。

基本归因错误:以不同的方式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圈内人与圈外人的行为。

服从权威:听从权威指令的倾向。

过度自信效应:过高估计自己对于某事判断正确的概率。

高于平均水平的错觉:指人们在与他人相比时,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

·:一个断言如果不是假的,就是真的。

·知识:如果你相信某事为真,并排除合理怀疑地证明了它的真,而且没有理由认为你是错的,那就可以断言—你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