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制度实务操作应用指南:条文解读+实操要点+案例解析(2021年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3 政府会计目标、基本假设和基础

1.3.1 政府会计目标

政府会计目标是指政府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最终期望达到的效果。政府会计目标在政府会计理论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是建立政府会计规范体系的基点,是政府会计实务工作中的高层次指导思想。

关于政府会计目标主要有两大观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政府会计目标主要涉及政府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信息需求,以及政府会计应当提供哪些信息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一、政府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信息需求

政府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包括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在现代国家治理中,政府预算作为区别于企业预算的社会公共预算,是对一个国家公共财政收入、公共财政支出的全面预估、统筹和择优抉择,是受民众之托、代民众理财的公共选择行为,是服务于社会公共需要的公共预算。政府预算的最终目的是要保障广大纳税人或人民大众财政利益的最大化。广大纳税人既是公共财政收入的来源者,也是公共财政支出的受益人。为确保政府预算最终目的的实现,人民大众需要对政府预算进行全方位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各部门预算由本部门及其所属各单位预算组成。各部门编制本部门预算、决算草案,组织和监督本部门预算的执行,定期向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报告预算的执行情况。各单位编制本单位预算、决算草案,按照国家规定上缴预算收入、安排预算支出,并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政府各部门包括教育部门、卫生部门、文化部门、公安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税务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民政部门、农业部门、交通运输部门等。政府各单位包括教育局及其所属的学校、卫生健康委员会及其所属的医院、文化局及其所属的文化馆等。部门预算执行情况需要向政府财政部门报告,并接受诸如政府审计部门等的监督。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是政府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重要使用者。

政府会计信息的其他使用者范围十分广泛,如政府债券的投资者、相关信用评级机构、政府公共产品的受益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政府会计研究人员等。这些信息使用者从各自的角度需要使用政府会计信息。例如,政府债券的投资者需要使用政府债券发行与偿还的预算、决算信息,政府财务状况的信息等,决定是否需要购买或持有政府债券;相关信用评级机构需要使用政府收入、支出的预决算信息,政府财务状况的信息等,对政府债券信用进行评级或对其他相关信用情况做出评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需要使用政府会计信息对我国政府的绩效进行评价等。

二、政府会计应当提供的信息

(一)政府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

政府会计提供的信息应当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作为指导思想。由于各类政府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都需要政府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所以,政府会计应当从各个角度提供有关政府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

在一级政府层面,政府会计应当提供本级政府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以及本级政府和所属下级政府汇总的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其中,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包括收入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和支出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由于一级政府的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而且各种类的预算应当保持完整、独立,所以,政府会计应当为各种类的政府预算提供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又由于一般公共预算的支出既需要按照功能分类,分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外交支出、公共安全支出、教育支出、文化体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环境保护支出等,又需要按照经济性质分类,分为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资本性支出等,所以,一般公共预算的支出预算执行情况还应当分别按照功能分类要求和经济性质分类要求进行反映。我国《预算法》规定,国家实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财政转移支付包括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和地方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因此,对一级地方政府而言,政府会计在提供预算收入执行情况的信息时,需要分别反映地方政府本级收入、上级政府对本级政府的转移支付收入。政府会计在提供预算支出执行情况的信息时,同样需要分别反映地方政府本级支出、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支出。一级政府层面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应当按照《预算法》的要求,全面满足人民代表大会等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在政府部门层面,政府会计应当提供部门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以及部门本级与所属各预算单位汇总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政府部门层面与一级政府层面的收入在来源渠道上有所不同。政府部门层面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一级政府层面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尽管如此,但对政府会计应当提供收入预算执行情况信息的要求是一样的。政府会计提供收入预算执行情况信息的基本方法,是提供收入预算实际执行结果的信息,以及收入预算实际执行结果与经批准的收入预算要求相比较的信息。预算实际执行结果与经批准的预算要求相比较的信息通常采用预算完成百分比表示,它是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的简单而又重要的指标。政府部门层面的支出也需要同时按照功能和经济性质进行分类。尽管所分具体类别与一级政府层面略有不同,但对政府会计应当提供支出预算执行情况信息的要求也是一样的。我国《预算法》规定,地方各级一般公共预算包括本级各部门的预算和税收返还、转移支付预算。这是一级政府层面的一般公共预算与政府部门层面的部门预算之间的基本关系。

在政府单位层面,政府会计应当提供政府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其中,政府单位包括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政府单位是政府部门的组成单位。政府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是政府部门预算执行情况信息的基本来源,即政府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是通过汇总存在预算管理关系的政府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形成的。政府单位预算执行情况信息的具体内容如同以上政府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

一级政府层面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与政府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在信息的覆盖范围上并不完全相同。例如,一级政府对国有企业、民间非营利组织等的财政补助支出信息属于一级政府层面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但可能并不属于相关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尤其是事业单位,还可能会有一些非财政拨款预算收支。这些预算收支的信息属于政府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但并不属于一级政府层面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

(二)政府运行成本和财务状况的信息

政府会计除了应当全面提供政府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外,还应当全面提供有关政府运行成本和财务状况的信息。我国《预算法》规定,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按年度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报告政府整体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政府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和政府财务状况、运行情况的信息各有侧重点,可以实现各自的会计目标。其中,政府预算执行情况主要反映政府年度预算收支情况。政府财务状况和运行情况主要反映政府的运行效率和政府财政的中长期可持续性。

如同政府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可以分为一级政府层面、政府部门层面和政府单位层面三个层面一样,政府运行成本和财务状况的信息也可以分为一级政府层面、政府部门层面和政府单位层面三个层面。其中,一级政府层面的运行成本和财务状况也可称为一级政府整体的运行成本和财务状况,如某省政府的运行成本和财务状况、某市政府的运行成本和财务状况。政府部门层面的运行成本和财务状况,如某市政府教育部门的运行成本和财务状况、卫生部门的运行成本和财务状况。政府单位层面的运行成本和财务状况,如某市政府教育局的行政运行成本和财务状况、教育局所属某公立学校的运行成本和财务状况等。政府的运行情况通常以收入、费用来衡量,财务状况通常以资产、负债和净资产来衡量。其中,收入、费用、资产、负债和净资产都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确认和计量。

如同政府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是政府部门预算执行情况信息的基本来源一样,政府单位层面财务状况和运行情况的信息也是政府部门层面财务状况和运行情况信息的基本来源,同时,也是一级政府层面财务状况和运行情况信息的重要来源。

一般可以认为,一级政府提供的本级政府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以及一级政府中各行政事业单位提供的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和单位财务状况及运行情况的信息,是政府会计中最基本的信息来源。之后,通过各种汇总或合并,形成一级政府整体的相应信息。

三、提供信息的目的

我国政府会计目标融合了“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种观点。依照《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政府会计主体应当实现以下相应的目标。

决算报告的目标是向决算报告使用者提供与政府预算执行情况有关的信息,综合反映政府会计主体预算收支的年度执行结果,有助于决算报告使用者进行监督和管理,并为编制后续年度预算提供参考和依据。

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政府的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含运行成本)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信息,反映政府会计主体公共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决策或者进行监督和管理。

1.3.2 政府会计基本假设

政府会计基本假设是指对政府会计所处的空间和时间环境,以及所使用的主要计量单位所作的合理假定或设定。政府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政府会计主体是指政府会计工作特定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是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这两个假设的基础。明确会计主体,可以明确提供会计信息的特定边界范围。基于社会组织的分类,政府会计主体可归纳为各级政府、各级各类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具体而言,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主体是各级政府,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主体是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注意的是,政府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主体是各级政府,而不是各级政府的财政部门。这是因为财政总预算各项收支的收取和分配,是各级政府的职权范围,财政部门只能代表政府执行预算,充当经办人的角色。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政府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活动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持续经营假设规定了政府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这样可以保证政府财政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按照正常的会计方法进行会计核算,而不是将会计核算建立在非正常的财政财务清算基础之上。只有在这一假设下,会计人员在日常的会计核算中才能对经济业务做出正确判断,才能对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处理程序做出正确选择。

尽管一级政府以及行政事业单位也会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进行划转或撤并,但在相应财政财务清算活动尚未开始之前,一级政府财政以及行政事业单位仍然应当按照持续经营的假设对相应的财政财务收支业务及其他相关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并得出相应的核算结果。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政府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时间,人为地划分成一个个时间阶段,以便分阶段结算账目、编制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及时向各方面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政府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份。会计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份采用公历日期。为及时提供预算执行情况和财务状况的信息,政府会计还可以根据需要提供旬报,供政府及时了解信息。分期提供会计信息,除了可以及时提供信息外,还有利于将各期的会计信息进行比较,从而有利于进行信息分析,提高信息的有用性。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政府会计主体在核算过程中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货币计量可以使各种经济业务在数量上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即人民币“元”,从而使相同或者不同的经济业务在数量上可以进行相加或相减、比较前后各期的情况,得出富有意义的财务信息。

发生外币收支时,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外汇汇率折算为人民币核算。对于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行政事业单位,也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在编制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时,应当按照编报日期的人民币外汇汇率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1.3.3 政府会计基础

政府会计基础是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主要有收付实现制基础和权责发生制基础两种。其中,收付实现制基础是以货币资金的实际收支作为确认收入和支出的依据。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下,收入应当在实际收到货币资金时予以确认,支出应当在实际支付货币资金时予以确认,无论款项属于哪个会计期间。权责发生制基础要求以权利和责任是否已经发生,或者以是否应当归属于当期作为依据来确认收入和费用。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下,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支出或费用,无论实际是否收支,都应当确认为当期的收入和支出;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支出,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支,也不应当确认为当期的收入和支出。

由于政府预算会计以如实反映预算执行情况作为主要会计目标,所以,政府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基础。具体来说,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基础进行会计核算。由于政府财务会计以如实反映政府财务状况和运行情况作为主要会计目标,所以,政府财务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具体来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进行会计核算。行政事业单位是政府的基本组成单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同时采用收付实现制基础和权责发生制基础,实行平行记账的会计核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