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歌声传四方:雪域讲给世界的脱贫故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5.第一书记郭开春:帮助最弱势群体是共产党人的本色

对郭开春的采访在深入,而他对孤寡老人的帮助在持续。他知道他们不光清贫,更是寂寞。为了让他们更好地生活,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承诺在2019年藏历新年期间和老人家们一起过新年,让老人们感受到家的温暖。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都在风尘仆仆中回家,而他,却带着家人千里上高原,逆行在归家的途中。

巴协老人是瓦尔村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交往中了解到巴协过去是帐篷小学的民办教师,由于长期住在帐篷里,患有高血压、慢性胃病和风湿性关节炎,行动不方便,早已退出了教学行列。

老人经常去康定、炉霍和色达县城的医院看病,但对贫困户医疗报销和转院就诊的政策、特惠政策不清楚,希望获得帮助。

得知老人的诉求后,我找到负责医疗报销的经办人拉布泽朗,他告诉我:“2018年之前的报销标准和转院程序与现在不同。现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没有门槛费,住院期间是不需要缴纳押金的,除享受医院的基本医疗报销外,剩余的根据不同的就诊情况,由他代为通过县卫生基金、扶贫基金、大病救助基金和红十字会救助基金等相关的救助平台,帮助报销费用,报销比例达到95%,个人支付比例不超过5%。这就是现在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的特惠政策。”拉布泽朗告知得非常清楚。

我用笔记录着这些卫生扶贫的相关政策,以便今后遇到相关的问题好向求助者作解释和沟通。

巴协老师年龄大,出院后各种单据比较多。这些单据中,有的已经报销完毕,有的正在报销当中。单据多了老人家搞不清楚,经常打电话咨询我,鉴于他的实际困难,我经常主动上门去他家,一方面了解他的身体状况,另一方面帮助他把这些医疗单据逐一汇总,已经报完的单据放在一边,未报的单据整理到一起帮他拿回乡上,报销后直接打到他的一卡通上。完了后及时通知他去核查,看是否已经到账,金额是否正确。

老人身边需要处理的问题一个个得到解决,我们也慢慢变成了好朋友、好亲戚。老人很是感激,主动帮我当翻译,把很多困难群众家里的真实情况及时地告诉我,便于我精准地掌握民情和了解村情。

在巴协老人那里,我了解到更加真实的村情。村里还有几位孤寡老人,没有儿女,家中缺劳力,生活非常困难。总书记“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的叮嘱再次在耳边回荡,随即我带着人走村入户逐一核实孤寡老人的情况。

扎卡村有一对低保户夫妻,男的叫柔扎,76岁,女的叫措拉,78岁,膝下没有儿女。措拉长年坐在椅子上基本不能走动,柔扎能够做一些烧开水煮茶和面条、拾点小柴火等轻微的事情,稍微重一点的活就无法做。

一天上午,巴协老师和我来到夫妻俩住的不到20平方米的屋子,问他们家里的房子是否需要维护和扩建?巴协老师翻译后,老人告诉我,他们不需要在房子上面投入更多的钱。因为共产党对他们已经很好了,他们过去什么都没有,现在吃穿都不愁,有低保、有养老保险,各方面都非常不错,房子对他们来讲,能住就行了,不需要再花钱整房子,况且自己也活不了几年。国家给他们修了水井,安了水泵,可以把水井的水直接抽到家里,要比原来方便多了。

老人朴实的语言,特别是提到共产党时,知恩感恩的表情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情不自禁地转过背,面对远处的山峦悄悄地掉起眼泪来。

从那以后,我经常去老人家,帮他们扫地、劈柴火、提水。虽然水管安装到家门口,但离他们的炉灶还有三到四米的距离,对普通人来讲根本不是问题,但对于七八十岁、身体十分虚弱的老人来讲,这些都是非常具体的事情。我每次去都把炉灶边装水的桶装满,虽然做的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对老人们来讲,却是非常珍贵的实事。

我开始到他家去时,他们只知道我是一个汉人,时间久了,他们记住了我的名字,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叫我郭开春。要知道,在这个地方,老乡们能记住你的名字,用汉语说出来那是很不容易的,也就说明他心里面有你,认可你。我从老人们慈祥的目光里感到,我已深深地扎根在他们的心里。

认识瓦洛老人是我从柔扎老人家回去的路上。

记得那天是2018年10月27日,头顶有阳光,远处却在飘雪,气温-8摄氏度,高原的天色变幻莫测。路上看到了一个身材消瘦、穿一件单薄的长袖T恤、衣服上还有好几个破洞的老人在村口行走。这样的冷天,我都早穿上羽绒服了,这么冷老人去哪里呢?他一只手拄着拐杖,另一只手夹着盆子,一瘸一拐艰难地向前走。

我停下电瓶车主动和老人打招呼,但老人听不懂我的话,表情木讷。我搀扶着送他回家,走了十来分钟到家了。我把他送进屋里时,看到他居住的小木屋里没有一样像样的东西,再看看他身上的衣服,破旧而单薄,心里有种莫名的心酸和难受。

我赶紧骑着电瓶车回到宿舍,把自己最厚的外套拿了两件给老人送去。我拿了一件给他披上,老人一直说:“莫里果!莫里果!”我听不明白,就到村头路口找了个路过的少年来翻译才知道,老人是说:“不用了!不用了!”少年是霍西小学五年级学生,正放学回家。少年告诉老人,这些衣服干干净净的,天气寒冷,免费送给他不需要给钱。

老人听完用微弱的声音说,他自己是一个快要死的人了,衣服给他是浪费,让把这些衣服给更需要的人。当时我听了后非常震惊,又非常感动。

我了解到老人有两个名字,一个叫瓦洛,另一个叫尼玛,今年79岁,没有儿女,是一个五保户,一个人生活,住在旁边房子的是他侄儿,是一个喇嘛,经常在外面念经,偶尔也会过来帮他做点事情,照顾他的生活。

前段时间老人一直生病,身体一点劲都没有,连端碗吃饭的劲都没有,两个多月没出过门。老人自认为活不了几天了,所以什么都不需要。

交谈中我看到木房子门口堆了一捆白布,这些白布就是老人给自己料理后事用的。眼里的这一切让我的心情十分复杂,老人认为自己快要死了,还时刻想着别人,真是太纯朴太善良太有爱了。我向他表明了身份,告诉他如果有什么困难,我会尽力帮助他。他听到后只讲了两点:第一个就是他这里什么都挺好的,不需要给我们添麻烦,感谢我了;第二个就是如果方便,能不能帮他买一双又厚实又暖和又轻便的鞋子,他会付钱。

听后我到老街去买鞋,选来选去,虽然厚实暖和,但都太重。我回去告诉老人,请他等几天,我会把他需要的鞋子给他送过来的。我通过京东商城给老人买了一双108元的哈尔滨雪地靴,又厚实又轻便又暖和。

十天后鞋子寄到,我立即给老人送去,老人穿上鞋子,笑眯眯地看着我,一直对着我比大拇指,不停地说着:“卡卓!卡卓!”然后问我多少钱,坚持要给我钱。我坚决不收,并告诉他:“你的这个夙愿,我们来帮你完成,钱就不用给了,今后还有什么需要就跟我说。”

后来,我每次到他家里,都发现那双雪地靴基本都在那里放着,我问他,为什么老是不穿呢?他让翻译告诉我说:“这个鞋子太好了,我舍不得穿。”我急得快要生气了,大声说:“你放心地穿,穿坏了我再给你买。”

和老人家的交流慢慢多了起来,得知他右脚残疾,长时间生病,连吃饭端碗的力气都没有。此后我便每天从单位食堂多打一份饭菜,每到吃饭的时候就给老人家送过去,并一勺一勺地喂到他的嘴里。刚开始他还有点腼腆,很不习惯,但自己又没办法,只能默默地勉强接受我为他喂饭,时间久了老人家也就慢慢习惯了,每次喂完饭后都一直说:“卡卓!卡卓!”

在我第三次给老人家送吃的的时候,遇到了他的侄子。他告诉我,老人家常年在家里坐着不动,消化不好,让我今后不用给他送肉和干饭。在后面的一个多月里面,我坚持给他送面条,送稀饭,并为他烧茶提水送医送药。有时周末,我还会带着霍西小学的小学生到他家里陪他唠家常。

经过一个多月的照顾,老人家的精神状态比原来好很多,身体状况也一天天好起来,双手勉强端得起饭碗,心情也比原来开朗了许多,脸上开始漾起幸福的笑容。

我依旧隔三岔五地去陪伴他,帮助他。老人知道我的名字叫郭开春,而且时不时地问我现在工作怎么样?生活好不好?在这里习不习惯?有一次,他还主动跟我提出,他想吃牛肉。第二天我请假到县城为他买牛肉和糌粑,晚上把煮好的牛肉和糌粑给他送了过去,满足了老人的心愿。

从他接纳的眼神里,我明白自己走进了他的心里,成为老人来自温江的汉族亲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人的身体也一天天地恢复,放在门口的白布,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不见了。

说实话,这是我最愿意看见的景象,人一旦有幸福感,死亡就溜走了。

2019年4月,我被调到拉当村当第一书记,距离瓦尔村有64公里,这样一来去老人们家里的时间少了,只有返回霍西乡政府时才能顺路去看一看,帮助他们劈柴提水搞卫生。

中秋节那天,我特意准备了月饼、苹果给老人们送去中秋的祝福和礼物。老人们看到我时很意外也很激动,怎么也没想到调到其他村去了还会回来看他们。尤其是98岁的孤寡老人昌热奶奶,赶忙拉我坐下喝茶,跟我拉家常,话语虽不多,但十分亲切。她平时只能坐在凳子上或是坐在门槛上,稍微挪一挪身子晒太阳,几乎不能行走。

让所有老人惊呼的是,我做了一个超乎他们想象的决定。

2019年大年三十,当所有人都从四面八方赶回老家陪伴父母吃团圆饭、看春晚、放烟花、辞旧迎新的时候,我带着妻子、女儿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从成都赶回色达县霍西乡,来到昌热老奶奶和巴协、柔扎、瓦洛、仁拉等十余个孤寡老人和困难家庭家中,陪他们过新年,贴春联,送祝福,吃团圆饭,迎接藏历新年的到来。

我先到退休老干部单裴叔叔家中,邀请他参加吃年夜饭,我偷笑着对他说,还兼职当翻译。

他爽快地答应,告诉我:“当地藏族群众大年三十不吃荤,只吃素,没有吃年夜饭的习俗,而是藏历新年第一天吃荤。”因此,原本计划的年夜饭便改到藏历新年第一天,而年夜饭改为素饺子,为他们送新春的祝福。

一大早我把韭菜拿到水池边清洗,刺骨的冰水把我的手冻得发麻,手背像被刀割一样。炊事员梅朵看到后问:“冷不冷,加点热水。”我说:“不冷才怪!”随后,我将洗好的韭菜切末,再将妻子打好的鸡蛋炒熟搅碎,把女儿泡好的粉条也剁碎,最后将调料加入切好的食材中,在盆中搅拌均匀,一锅美味可口的韭菜鸡蛋粉条素馅便大功告成。

饺子包好后,我和家人在同事卓玛的陪伴下走村入户为困难群众送春联,给体弱多病、身体不便的孤寡老人挨家挨户贴春联、窗花和门福。老人们脸上绽放出开心的笑容,并请卓玛告诉我们,这是他们一生中第一次有汉人来到家里为他们贴春联,送祝福,太感谢我们了。

我对老人说,春联是老书法家们书写的,其中有位抗美援朝老兵,叫陈开业,今年85岁高龄,得知要为藏族的孤寡老人和困难群众送对联,不顾癌症的折磨,主动为你们题写新春祝福,为团圆饭撰写了“藏汉一家团圆饭”的祝词,表达他对藏族同胞的深厚感情。

晚上6点半,我们一家三口穿好羽绒服,戴上手套和围巾,将煮好的素馅饺子逐一打包装入保温箱,在寒风中挨家挨户地去给孤寡老人们送饺子。

第一家是91岁的仁拉老奶奶家,当我女儿双手为她呈上热气腾腾的饺子时,老人高兴得合不拢嘴,激动得双手接过装满饺子的碗,却不知道该如何下筷。我赶紧靠到老人身边,用筷子迅速把饺子夹起来,缓缓放到老人嘴边,老人开心地咬了半个水饺,慢慢咀嚼后示意再来一个,问这是什么?我请卓玛告诉她:“这是水饺,祈福新的一年幸福吉祥。”老人听后激动地说:“太好吃了!”

一家接一家地送,最后一家是98岁的昌热老奶奶。老人用手拿过一个饺子掰成两半,仔仔细细地查看馅,确定是素馅后慢慢地放入嘴里,连吃了两个。老人伸出大拇指,流着热泪说,这是她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东西!“卡卓!卡卓!”

随后她让卓玛告诉我,她要为我和我的家人祈福盖顶,用藏家礼遇为我和我的家人祈福。卓玛翻译给我听后,我感到无比的震撼,双手抱住老人,激动的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就如同儿子在母亲怀抱中一般温暖。

这也是参军至今20年来第一次流下感动的眼泪,尽管在部队很苦很累很寂寞,流血流汗但从未流过泪,但今天我却流下了这辈子永远不会忘记的泪水。因为藏族老人的这份善良与纯朴让我觉得,能够为老人们做事是我的福气。

大年初一一早,我把带来的老腊肉、香肠、新鲜猪肉、鸡蛋、土鸡、虾球一一放在案桌上,考虑到老年人牙齿不好,特意做了一道四喜丸子。

我们来到仁拉家中,告诉她今晚在她家中,邀请孤寡老人一起吃团圆饭,老人听后高兴地说:“太好了!我太开心了!家里几十年都没有这么多人一起吃过团圆饭了!终于可以一起热闹热闹!”

随后,我和妻子、女儿、卓玛一起打扫卫生,很快室内焕然一新。

我们开始做团圆饭,妻子帮着把切好的香肠、腊肉、蒸饺、团圆饼放在蒸锅里加热,女儿也帮忙摆碗筷……在我们正要准备煮长寿面时,色达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呷绒志玛和电视台的记者老师也闻讯从县上赶来,参加我们的团圆饭。

经过一下午的忙活,团圆饭的各色菜肴、长寿面、团圆大饼、水饺、汤圆,还有我妈特意为老人们包的红豆椒盐粽,满满一桌美味佳肴就制作完成,团圆饭开始。

我将长寿面逐一送到老人们的手里,告诉他们:这个四喜丸子炖煮了三个多小时,特别软烂,非常适合他们吃。仁拉老人吃后又夹了一个,说:“太好吃了!”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有说有笑品尝着。

团圆饭结束后,我们将为老人们准备的糖果、鸡蛋糕、营养粉、清油大米等逐一送到老人手里,并将他们一一安全送回家。

看着老人们不时回头向我挥手的背影,我感到无比的幸福。在家人的陪伴下和同事们的支持下,终于圆满履行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驻村队员对民族地区困难群众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