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水安全问题与适应对策:理论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山东省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情况

一、自然地理[1]

(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处黄河下游,分属于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地理坐标为东经114°36′~122°43′,北纬34°25′~38°23′。地理上分为半岛和内陆两部分,半岛突出于黄海、渤海之中,北靠渤海,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相对,东与日本、朝鲜半岛隔海相望;内陆部分北以卫运河、漳卫新河与河北省为界,西与河南省相邻,南与江苏、安徽两省接壤。境内面积15.67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1.63%。

山东省行政区现辖17个地级市,分别是济南、青岛、淄博、枣庄、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日照、莱芜、临沂、德州、聊城、滨州、菏泽,下设31个县级市、49个市辖区、60个县、1978个乡镇。

(二)地形地貌

山东省东临海洋,西接华北平原,泰沂山脉横亘中央,地形地貌复杂。在全省土地面积中,山地丘陵占29%,平原占55%,洼地、湖沼占8%,其他占8%。根据地形特征,可以分为泰沂山区、胶东半岛低山丘陵区和鲁西北、鲁西南平原区三大部分。

泰沂山区位于鲁中南地区,西起泰山,东至沂山,自西向东构成一断续的略成弧形的泰沂山脉,成为泰沂山脉南北山地、丘陵的脊背,地势最高,其中泰山岱顶海拔1545m,鲁山顶峰海拔1108m,沂山顶峰海拔1031m,蒙山平卧于泰沂山脉之南,主峰龟蒙顶海拔1150m。地势自山脊向南北两侧倾斜,中部多分布着海拔800m的中山,丘陵坡地一般高程在海拔200~500m,并逐渐过渡到海拔40m以下的山前平原和黄泛平原,黄河三角洲地势最低,仅海拔2~3m。各主要山脉之间分布着许多小型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山丘区土壤以粗屑质褐土和棕壤土复合镶嵌分布,土层浅薄,水土流失严重,蓄水保肥力差;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主要为普通棕壤、潮棕壤复区及潮褐土、淋溶褐土复区,保水保肥能力较好,土层深厚,耕作性能良好,是当地农业生产的高产基地。

胶莱河谷以东为胶东半岛低山丘陵区,地形起伏多变,自西向东由大泽山、艾山、牙山、昆嵛山、伟德山等山脉构成一东西向的断续低山区。昆嵛山主峰海拔922m,南部崂山顶海拔1133m,其余各山高程在海拔500~800m之间;丘陵地势平坦,高程在海拔200~300m之间变化;平原区高程为海拔50m左右,较大的平原有大沽河、胶莱河等河谷平原以及滨海平原;还有莱阳、桃村等局部盆地。这一地带山丘区粗骨棕壤和普通棕壤呈复区分布,粗骨棕壤面积居多,土层较薄;河谷平原以普通砂浆黑土为主并有部分潮土,土壤肥沃;滨海平原,由于受海潮影响,出现部分盐碱土。

鲁西北和鲁西南地区主要为黄泛平原,从湖西到胶莱河谷,呈一大弧形环绕在泰沂山区的西北两侧,地势平坦,微地貌多变,地面高程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菏泽、曹县一带地面高程降至50m以下,到黄河三角洲地面高程不到10m,靠近莱州湾一带的地面高程仅3~4m。内陆以壤土和粉砂壤土为主,滨海以粉砂土为主,还有部分盐碱地。

山东省在大地构造上,属华北陆台和胶辽地盾。鲁中南山区和胶东低山丘陵区主要是构造地貌,而且以断裂地貌为主。自中生代起,因受燕山运动的影响,特别是第三纪喜马拉雅山运动的影响,产生大规模的抬升与凹陷,形成若干断块山和断块盆地等正负地形。鲁西北及鲁西南地区主要是黄河泛滥沉积形成的黄泛平原,微地貌复杂,主要由河滩高地、二坡地、浅平洼地等微地貌组成。根据地貌成因、形态特征及地面组成物质,全省大体可以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山间谷地、山前倾斜地、山前平原、湖沼平原、滨海低地、滩涂、河滩高地、决口扇形地、冲积平原、洼地、现代三角洲等十四种微地貌类型。

(三)气象水文

1.气候

山东省位于北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具有明显的过渡特征,四季界限分明,温差变化大,雨热同期,降雨季节性强。冬季,全省在蒙古高气压冷气团的控制下,多偏北风,寒冷干燥,少雨雪;夏季,亚热带太平洋暖气团势力增强,全省盛行东南、西南季风,冷暖气团在全省交绥机会较多,天气炎热,雨量集中;春季干燥多风,秋季天高气爽,春秋两季均干旱少雨。

胶东半岛,因受海洋气候影响,春寒延后,夏季气温较内陆气温低且湿润。全省平均气温为11~14℃,由西南向东北递减。月气温以1月最低,一般在-1~-4℃;最高气温内陆地区出现在7月,月平均气温25~27℃,东部沿海出现在8月,月平均气温24~26℃。气温的日温差内陆大于沿海,内陆为10~12℃,沿海为6~8℃。无霜期200~220天,年日照时数2400~2800h,年平均日照百分率55%~65%。

2.降雨和径流

由于受地理纬度、距海远近、天气形势、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山东省水文现象在时空分布上变化较大。

据2007年《山东省水资源综合规划》,山东省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79.5mm。降水量在地区的分布上是不均衡的,其分布趋势是由东南的850mm向西北递减到550mm,由日照、胶南一带的830mm递减到莱州湾地区的650mm。降水量年内、年际变化较大,由于受季风的影响,降水量的70%左右集中在6—9月,而7—8月就集中了50%左右。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也比较明显,丰、枯交替出现。最丰的1964年达1169.3mm,而最枯的1981年仅为445.5mm,丰枯之比高达2.62。

全省多年平均径流深为126.5mm,天然径流量198.3亿m3。山东省河川径流量由降水补给,故其时空变化规律基本与降水一致。由于下垫面条件的影响,在地区分布的变化上比降水量的变化要大。汛期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75%~90%,年径流深的分布趋势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等值线走向多呈西南—东北走向。胶东半岛及东部沿海多年平均径流深250~260mm左右,鲁东南山丘区为270~280mm,而鲁北平原区仅有45mm。山东省径流深50mm等值线自鲁西南的定陶向东北,经茌平、禹城、商河、博兴、广饶,从寿光北部入海。该等值线的西北部年径流深小于50mm,属于少水带;蒙山、五莲山、枣庄东北部及崂山地区年径流深在300mm以上,属于多水带。其他地区年径流深为50~300mm,属于过渡带。

3.蒸发

全省多年平均陆地蒸发量为450~600mm,湖西和鲁东南山前平原地区在600mm以上,胶莱河谷和鲁北平原区为550mm,鲁中山区和崂山山区为450~500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000~1400mm,自西北向东南递减,鲁北西部达1400mm,胶南、日照等沿海一带为1000mm左右。蒸发量的年内变化也比较大,3—6月占全年蒸发量的50%左右,蒸发量最大发生在5月。冬季蒸发量小,11月至次年2月占年蒸发量的15%左右。

(四)河流湖泊

山东省河流均为季风区雨源型河流,分属黄河、淮河、海河流域及独流入海水系。由于山东半岛三面环海,雨水集中,有利于河系的发育,全省平均河网密度为0.24km/km2

境内主要河道除黄河横贯东西,大运河纵穿南北外,其他中小河流密布全省。较重要的有黄河、徒骇河、马颊河、沂河、沭河、大汶河、小清河、胶莱河、潍河、大沽河、五龙河、大沽夹河、泗河、万福河、洙赵新河等。干流长度大于10km的河流,共计1552条,可分为山溪性河流和平原坡水河流两大类。

山溪性河流主要分布在鲁中南山区和胶东半岛地区。在鲁中南山区以泰沂山脉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辐射状水系,向南流的有沂、沭河两大水系,经江苏省入海;向北流的主要有潍、弥、白浪河及小清河的主要支流绣江河、孝妇河、淄河等,均注入渤海莱州湾;向西流的主要河流为大汶河,经东平湖注入黄河,其他还有泗河、城漷河、白马河、十字河、薛城大沙河等均流入南四湖;向东流的主要河流有绣针河、巨峰河、付疃河、潮白河、吉利河、白马河等。

在胶东半岛地区,由大泽山、艾山、昆嵛山、伟德山等构成一个西南东北向的天然分水岭,形成了一个南北分流的不对称水系,北流入渤、黄海的有界河、黄水河、大沽夹河、沁水河、辛安河等;南流入黄海的有大沽河、五龙河、母猪河、乳山河等。在泰沂山区和胶东半岛低山丘陵区之间的南、北胶莱河分别流入胶州湾和莱州湾。

坡水性河流也分两部分,在鲁北平原区海河流域内,除漳卫新河穿过冀鲁边界外,主要有徒骇河、马颊河和德惠新河,徒骇河、马颊河均发源于河南省,由西南向东北汇集鲁北平原大部分地表径流,平行流入渤海湾。在湖西平原,主要有洙赵新河、万福河和东鱼河等自西向东流入南四湖。

山东省的湖泊主要有淮河流域内的南四湖、黄河流域内的东平湖和小清河流域内的白云湖、青沙湖、马踏湖等。南四湖是山东省境内的最大淡水湖泊,由南阳、独山、昭阳、微山四个相连的湖泊组成,湖面面积1266km2。南四湖南北长126km,东西宽5~25km,南部微山湖、北部独山湖比较开阔,中部昭阳湖狭窄,称为湖腰。1960年在南四湖湖腰处修建成二级坝枢纽工程,将南四湖分为上、下两级,上级湖湖面面积602km2,下级湖湖面面积664km2。南四湖承接山东、江苏、河南、安徽四省31700km2的来水。南四湖下级湖蓄水位32.5m(废黄河高程)时,相应库容7.78亿m3;上级湖蓄水位34.2m时,相应库容9.24亿m3

二、社会经济

山东省是我国的重要省份之一,总体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山东省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开发条件、丰富的生物和矿产资源、得天独厚的海岸资源、悠久的文化历史、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这些都为山东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一)经济

2005年山东省国内生产总值18468.3亿元,居全国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970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例为10.4∶57.5∶32.1。农林牧副渔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927.6亿元,粮食总产量3917.4万t;全省工业生产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9562.9亿元,火电装机容量3500万kW。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4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31元,居全国前列,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山东省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1268.6亿元,粮食总产量3837.7万t;全省工业生产稳步发展,实现增加值3837.4亿元,火电装机容量1953.8万kW。全省总土地面积15.67万km2,耕地面积11534万亩,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7.4%,其中农田有效灌溉面积7237万亩。

(二)人口、资源

根据2013年统计资料,山东省总人口957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161.6万人,城市化水平为45.0%。

山东省境内交通发达,京沪、京九铁路贯穿南北,胶济、新日铁路横亘东西,蓝烟、桃威铁路纵横半岛,高速公路通路里程2005年末达到3163km,国家级、省级、乡间公路交错成网,海运、空运、陆运形成立体交通网络。山东半岛伸入渤海、黄海之间,面向太平洋,背靠欧亚大陆,是东西海陆纵深交通和南北陆路交通的重要枢纽。

山东省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已发现各类矿藏128种,主要矿产资源有石油、煤炭、黄金、石墨、菱镁矿、自然硫、石膏、铁、铝等,建立在这些具有优势的矿产资源基础上,山东省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黄金基地,以及石墨、菱镁矿、滑石等矿产品外贸出口生产基地。山东省海洋资源丰富,海岸线总长3121km,约占全国海岸线总长的1/6,居全国第三位,海岸地形多样,港湾众多,滩涂广袤,沿海岸线有天然港口、海湾20余处,滩涂面积3223km2,为发展海洋渔业、盐业、水产养殖等提供了优越条件,为建设海上山东提供了可靠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