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年鉴2020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地方志工作

【综述】全市地方志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为引领,紧盯“两全目标”,狠抓修志编鉴主体业务,统筹推进“两个建设”(信息化建设、方志馆建设)和地情资料编研等拓展工作,落实“一纳入、八到位”要求,奋力拼搏,砥砺前行,以扎实的作风、奋进的作为和有力的担当,推进全市地方志事业统筹科学发展,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修志工作】坚持咬定目标,聚焦难点,紧盯修志滞后的环县、宁县两个县,将抢抓进度作为主攻点,将把好关键节点作为着力点,全力以赴,超常运作,以钉钉子精神全面合力攻坚。县、区志编修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全市8县、区中,剩余环县、宁县正在全力以赴做最后的冲刺。《宁县志》由于志书下限延展,工作量大幅增加,鉴于此,省、市以多种方式开展督查指导,市地志办与宁县政府多次实地协调,并跟进督导编纂进度,县上充实增强修志力量,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全力加快编修进程。经过努力,赶上进度,按照时间节点要求完成评议和终审,进入出版程序;《环县志》由于中途将续志变为通志,增加工作量,完成评议和终审,与陕西人民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华池、合水、正宁、镇原、庆城、西峰陆续于2018年前完成县志出版,完成修志任务的这6个县区,开展的主要工作成为加强编修成果的转化运用,向社会提供多种形式的史志服务,向史志工作新的领域进军。部门村镇志编纂有序推开。全市部门志、行业志和村镇志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开。相继完成《庆阳建设志》《宁县教育志》等6部,乡镇志、村史和专业志完成《赤城乡志》《桐川郭家岔村史》《董志镇北门村村史》等7部,并积极指导有修志意向的部门单位及村镇,筹划志书编修。志书指导和终审工作按程序开展。组织开展多部志书评议和终审,市地志办指导督促跟进《宁县志》《环县志》《庆阳市教育志》《庆阳市机构编制志》《庆阳市地名志》等县志、部门志、专业志的编纂工作。《宁县政协志》《庆城建设纪略》《环县卫生志》等通过县级终审,其他县区也按照归属评审完成一批部门志或专业志。

【年鉴工作】以市、县综合年鉴当年全部正式公开出版为主攻方向,按照“一年一鉴、正式出版”的总要求,全面扎实推进常态化编辑工作,统筹推进着力实现全覆盖。县、区综合年鉴,按照省上总体部署要求,超前动手谋划安排,抢先抓早收集资料,加班加点同步编辑,从早从速送审定稿,多方积极联系出版社,提前衔接办理书号,全力推进县县公开出版。特别是注意吸取往年个别县、区书号办理环节费周折、走弯路的教训,2019年市上出面与甘肃文化出版社交涉,市上统筹有意愿的6个县集体“抱团”办理书号,既节约经费,又大大减轻县、区“一号难求”的工作压力,也为年鉴编辑出版争得时间和主动。除西峰区和宁县因一次与出版社签有三年合作合同外,其余6县和市上均统一在甘肃文化出版社办理出版合同,工期较往年提前一个多月。至2019年底,全市8县、区和市级共9家综合年鉴全部实现公开出版。同时,鼓励和指导有条件的部门单位编辑出版行业年鉴或专业年鉴,形成地方综合年鉴与部门年鉴、专业年鉴多元发展的格局。《庆阳年鉴(2019)》编纂工作,按照连续正式公开出版的目标定位,坚持“争一流、出精品、创佳作”的工作要求,跟踪指导到单位,责任分工到人头,联手各部门精编精校、细研细改,统筹资料征集、图片采集、编辑整理等各环节,群策群力,众手成书。特别注重优化结构板块,充实增加数字庆阳、乡情镇况、调研报告等可读性内容,删减领导简介、附录文件等常规性类目的分量,并完备体例,精炼文字,美化版式,对惠及民生项目、一带一路、精准扶贫等年度重点工作予以专题呈现,全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名片。《庆阳年鉴(2019)》由甘肃文化出版社正式公开出版发行,为A4开本,共83万字,精装半彩印刷,前置彩图,设特载、大事记等22个编目,10月份完成印刷发行。

【信息化建设】年内以全市部门网站升级改版为契机,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升网站建设水平。以建设“数字化方志馆”为抓手,加强管理维护,加快工作节奏,系统化、规模化、批量化加载上传志书、年鉴、地情资料等数据,全面推进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步伐,努力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地方志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力打造市级地情信息数据库,努力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和功效,为决策咨询、学术研究、读志用志提供服务。省、市网络网站整顿以后,“庆阳史志网站”面临关闭停办的危机,面对这种情况,积极向市政府领导汇报,并主动与新闻网管部门联系,把庆阳史志网作为全市审查保留的单位之一,纳入全市党政机关网络集群,统一管理,规范运行。对原有庆阳史志网重新申请域名注册登记,并参照省史志地情网模式,全面大幅改版升级,重新调整栏目窗口,加载上传地情资料数据,确定专人管理维护,逐步实现志鉴地情数字化、网络化,全年持续上传市县两级志鉴地情电子资料。积极推进地方史志网站与国家、省市史志网、综合门户链接,在更宽领域更大范围服务社会,公共服务能力逐步增强,点击量访问率逐步提高,庆阳史志网运行以来,累计点击量突破40万大关,日均访问量达360人次,极大方便了社会读志用志需求,社会评价积极,反响良好。各县区也按照相关规定和信息公开有关要求,及时衔接调整,大力推动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确保地方志网站网页安全正常运行。

【地情资料编研】2018—2019年,市地志办组织完成《甘宁青史略》点校整理,点校小组成员呕心沥血,超负荷工作,考证求实,校勘谬误,于2019年6月整理成书。全书约300万字,其中校勘补充资料近百万字。当年点校完成的工作量占全书一半以上,并几遍核准史稿,与甘肃文化出版社达成合作协议,12月完成招标,并付梓印刷。各县、区也都积极作为,开发整理一批有历史、有价值、有内涵的地情文献丛书。镇原县组织搜集整理《镇原民间故事拾遗》和《镇原方言》;正宁县搜集整理《正宁地名字典》《寺村塬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合水县完成《合水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纪实》《合水县乡镇企业改革与发展》和《党在我心中——合水校园党史读本》,并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编纂印制《青山处处埋忠骨》一书,供全县党员干部学习;西峰区工作人员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内完成《守初心担使命 弘扬南梁精神》一书,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供服务。

【方志馆建设】市级建成集史志收藏、地情展示、方志研究为一体的史志文献收藏中心,衔接落实馆藏场所;面向全国范围邮寄发布志书交换函件公告,采用交换、购买、收藏等方式,交换交流全国各级志鉴及地情资料;多方考察比选参照,根据空间反复规划,合理设计布局安排,购买安装手动密集档案架11组;克服人手不足、经费有限的困难,全员出力,分组协作,共同参与,用时一月完成图书上架及分类归档,市级史志文献收藏中心初具规模。至2019年底,馆内共收藏全国省、市、县各种志鉴4000多套、6000多册。县、区方志资料室(库)建设均在积极推进,量力而建。华池县在原来志书交换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交换数量和范围,收集全国各地志书近3000册,落实45平方米的方志陈列室,并完成室内装修布展;庆城县通过交换和购买的方式收集国内县志180部;正宁县建成馆藏3600册的资料室。其他县、区也千方百计充实资料室,认真开展收藏馆藏工作。

【基础工作】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党政领导把地方志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全面落实“一纳入、八到位”这条主线,把地方志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给予多方关怀和支持。认识和领导到位。各级领导都能认识到地方志工作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任,统筹协调,宏观指导。政府常务会每年都有研究地方志工作的议题,市、县领导普遍重视协调解决地志部门工作困难和实际问题,指导推进工作。机构和编制到位。市、县两级全部建有地方志工作机构和办公场所,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市地志办隶属市政府办公室,核定编制5名,并聘请借用多名兼职人员。各县、区地志工作机构单设或隶属于县区政府办公室,核定基本编制。全市修志编鉴机构逐步建立和完善,修志工作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经费和设施到位。根据工作需要,市县两级财政把地方志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根据工作需要,核拨专项业务经费,保证工作正常运行。市县地方志工作机构办公基本设施配备普遍到位,电脑、复印机、打印机和扫描仪等现代化办公设备配置齐全,办公条件和工作环境都有改善。规划和工作到位。市上和县区制订“十三五”发展规划,年度工作都有计划安排,对地方志工作在思路重点、目标任务、责任要求、保障措施等方面做出筹划安排。在工作落实上,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市县层层签订《地方志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时限要求,并强化工作督查和跟踪问效,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检查,保障工作落实。

【党建工作】一是大力加强机关党建工作。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全面加强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积极做好支部标准化建设,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坚持周二“主题党日”活动。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和理论文章,党员年均抄写笔记5万字。二是狠抓党风廉政建设。按照“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要求,严肃执纪,聚焦主业,系统监督,从严问责,把党风廉政建设在思想上升位、措施上抓实、责任上靠实。年内,开展廉政谈心谈话16人次,集体约谈6次。三是深入开展精准扶贫。把精准扶贫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落实,积极主动开展帮扶工作,落实驻村帮扶制度,把党的扶贫政策、惠农政策和关怀温暖送到贫困户。

【领导班子成员名录】

彭晓峰 市政府办公室党组成员、市地志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