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区空间结构演化对区域旅游经济的影响——以宁夏为例*
赵建宁
摘要:本文分析了宁夏2009—2013年旅游景区的发展状况,并对整个宁夏旅游景区的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与预测,整个宁夏旅游景区空间布局呈现明显的“北强南弱”并且在局部地区有所集中的现象。
关键词:景区空间结构;旅游经济
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有力载体,旅游景区是区域旅游业赖以发展的重要依托,景区空间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在等级较高的旅游景区中,景点分布更是决定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21世纪初,国家为促进全国旅游业的全面发展,专门制定了旅游景区分级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全国旅游景区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估。
宁夏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促使旅游景区数量不断增多,并且已有不少成了A级旅游景区。区域旅游景区呈现出多空间分布格局,并逐渐向个别大型景区集中,形成了以区域为单位的旅游景区集团,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旅游业发展模式。近年来,宁夏有关单位组织了多次有关旅游景区空间结构问题的探讨,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以宁夏近五年旅游景区分布及变化情况为基础,关注景区空间结构的规划模式,探索景区空间结构演化对区域旅游经济的影响,以期对旅游业的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数据与方法
本文数据主要来自宁夏旅游局和统计局,采用了2009—2013年宁夏A级旅游景区的相关数据,运用克里金插值法将各项数据直接匹配到旅游景区空间结构中,以进行密度差异计算。在对这五个年份宁夏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进行研究时,主要运用了最邻近指数法、三步迭代法等。根据计算结果分析研究宁夏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与发展方向,以期为区域旅游业改革与发展提供指导。
二、宁夏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化
1.旅游景区密度空间变化情况分析
资料表明,2009年宁夏拥有A级旅游景区30个,其中,银川地区有17个,其余分布在石嘴山、吴忠、中卫、固原4个地区。到2013年,宁夏共有A级旅游景区37个,其中,银川地区增加到22个。采用最邻近指数法分析宁夏旅游景区密度空间变化情况。首先以地市为单位对不同旅游景区进行空间上的划分,然后计算得到各个旅游景区的空间插值,分析其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宁夏旅游景点数量虽然稳中有升,局部地区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但近些年来这些景点呈现出逐步向大型景区靠拢的趋势,以相互之间的靠拢与整合来吸引更多的游客。为进一步验证这种分析的正确性,在研究中又采用了空间插值法得到一套密度空间分布图。从分布图中可以明显观察到,宁夏景区分布情况验证了上文所提出的设想,并且在银川地区尤为明显。2009年,整个宁夏只有银川的景区数量较为密集,虽然到2013年这种趋势已开始向全区扩散,但目前全区37个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非常不均匀,主要集中在银川地区,占到了全区A级旅游景区的近60%,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区域旅游业的全面发展。研究认为,这种格局的形成,主要原因有:(1)A级旅游景区由于占有大量旅游资源,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内涵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吸引力大。宁夏与西部其他省区的旅游资源分布没有太大差异,自然景观主要分布在农村、崇山峻岭和荒漠地带,人文景观则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及周边的郊县。(2)A级旅游景区由于开发时间较早,景区内部交通状况和基础设施较好,而非A级旅游景区则因为开发时间晚以及景区内交通状况和基础设施相对较差,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3)宁夏旅游业起步较晚,整个行业还有许多需要整治、完善的方面,很多非A级旅游景区交通状况和基础设施都不甚理想,严重制约了宁夏全区旅游业的长线发展。
2.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变化进程
为更加深入地探讨A级旅游景区空间变化的具体趋势,本研究采用了泰森多边形面积分析法,以三步迭代法为主要分析手段对景点聚集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2009—2013年宁夏景区数量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并且景点聚集程度较高,限制了区域旅游业全面、均衡发展,主要表现为三个特征。
(1)宁夏A级旅游景区数量不断增加,并且主要沿交通轴线进行系统性演化,形成了南北延伸、东西辐射的发展格局。在交通轴线沿线可以发现,各个旅游景区发展情况还是有较大的差异性,发展较早的景区交通状况较好,但是除沙湖、沙坡头、镇北堡西部影城3个5A级景区外,其他景点设施陈旧,旅游体验较差。而那些沿交通轴线发展起来的景区,由于开发较晚,各项旅游设施较为齐全,但是景区交通情况略不尽如人意,游客数量相对较少。
(2)宁夏旅游景区以几个地级市为核心,向其他地区发展。在这些区域中,银川是十分重要的旅游中心。银川拥有大量的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每年吸引了大批慕名而来的游客,同时银川也是全区最大的游客集散中心,带动了周边数量众多的景区发展。除银川外,中卫、石嘴山已成为宁夏“一南一北”两个重要的旅游中心,在与银川的相互合作中,中卫的黄河与大漠、石嘴山的湿地湖泊与沙丘构成的自然景观区域,形成了两个旅游资源发展圈。
(3)特色文化区的异军突起给宁夏旅游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宁夏文化景观实现“古”“今”融合,尤其是回族文化吸引了大量阿拉伯地区及美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的观光游客。除此之外,还有部分特色文化旅游景区,如固原六盘山的红色旅游文化、吴忠同心的回族民俗文化、银川贺兰山的远古岩画文化等景区,是近年来新发展的旅游景区。
三、景区空间结构演变对区域旅游经济的影响
作为旅游业中的中心区划,A级旅游景区一直是众多游客旅游目的地的首选。随着宁夏A级旅游景区数量的增多,很多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上也呈现出越来越密集的趋势。这势必导致更多的资金和游客涌入A级旅游景区,给其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在对宁夏各大景区的旅游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研究后发现,正是由于A级旅游景区的存在,宁夏旅游业才能创造出如此巨大的经济价值。目前,A级旅游景区的旅游收入占到了宁夏旅游收入的90%以上,并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可以说,一个区域的旅游创收情况就是这个区域内A级旅游景区的旅游收入情况。
作为宁夏十分重要的旅游集散地之一,银川每年吸引了大批游客来此旅游,在区域旅游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宁夏接待海外游客数量持续增长,成为宁夏旅游业新的增长点。2013年,宁夏接待入境游客2.54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208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3.5%和121.67%。但从空间结构上看,目前入境旅游人数和外汇收入的重心仍稍偏北,这与整个宁夏旅游行业呈现出的“北热南冷”现状吻合。这也说明,宁夏热点景区仍处于整个区域的北部,而南部景区,尤其是南部固原地区对游客的吸引力依然显得不足。但从空间结构演变看,2009—2013年期间,整个宁夏旅游景点呈现向中部移动的趋势,主要是由于中部中卫、吴忠等地区旅游景点的快速增长导致境外游线路火热,但是南部的固原地区景点发展趋势仍不明显,入境游人数增长缓慢,一直处于“不冷不热”的状态,对区域旅游经济的增长贡献率较低,主要原因还是南部山区经济发展程度、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相对较差,应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
四、结论
本文主要分析了宁夏2009—2013年旅游景区的发展状况,并对整个宁夏旅游景区的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与预测,希望能给旅游部门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总的来说,宁夏旅游业总收入与景区空间结构是分不开的,宁夏A级旅游景区的密度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征,但2009年以来,整个宁夏旅游热点开始向中部地区移动,并且有逐步加强的趋势,各地特色旅游的开展也吸引了一定数量的国外游客选择宁夏作为旅游目的地。随着2009年之后宁夏经济中心的移动,旅游业的中心也随之变得更加复杂,必将逐步发展为全区旅游景点齐头并进的态势。
通过对本文所选取的五个年份的数据分析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宁夏A级旅游景区呈现出数量越来越多、分布越来越集中的趋势。2009年,只有银川周边的几个旅游聚集区,而到了2013年,则增加了一倍。短短五年时间旅游景区的井喷式增长,显示出宁夏旅游业的发展之迅速。
整个宁夏旅游景区空间布局呈现明显的“北强南弱”并且在局部地区有所集中的现象。本文所研究的五个年份中,银川、石嘴山这两个传统的旅游中心一直是整个旅游业的排头兵,而中南部除中卫沙坡头景区外,其他旅游景区由于自身条件较差和开发历史较短的原因,一直难以成为游客的旅游首选目的地。
综上所述,随着宁夏旅游业的全面发展与改革,各区域景区数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并且景区的空间布局也越来越复杂。这种景区空间结构的变化应引起宁夏旅游相关部门的深思。旅游专家吴必虎曾对宁夏乃至全国4A级旅游景区进行分析与测评,发现大部分4A级旅游景区都紧邻大城市,最远的也只需几个小时的车程就能到达,而且高等级景区数量越多,空间布局越集中,就越容易拉动周边地区旅游业甚至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最终是为了整个区域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而服务的。假若旅游景区的发展难以保证整个宁夏旅游业的正常发展,就应当予以制止与取缔。旅游部门的专家应当看到整个宁夏旅游景点空间布局与演化情况,统筹资源,科学规划,确保区域旅游业的良性发展。
作者简介:赵建宁(1965—),男,硕士,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开发处处长,教授。
*本文发表于《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