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人物
谢法成(生卒年不详):唐朝矩州(今贵阳市)人,土著首领。唐贞观三年(629),随牂牁州刺史谢龙羽进京朝贡。朝廷以其地置矩州,封为矩州刺史,史称“矩州谢”。曾受唐朝黔州都督府派遣,前往古牂牁“招谕”,说服昆明比楼等七千户于唐高宗总章三年(670)归附朝廷。
宋朝化(生卒年不详):五代后唐时牂牁清州(今清镇市)人,时任清州八郡刺史。后唐天成二年(927),宋朝化率领八郡刺史和罗甸王、普露静王等九个昆明大鬼主153人使团进京朝贡,献方物。朝廷赐赠银器等礼品,增进贵州与中原之间的联系。
何成禄(生卒年不详):元朝顺元路(今贵阳市)人,著名教育家。曾任顺元路儒学教授,“富文学、饬容止,训迪诚恳”。在其教授下,“郡中人才勃兴”。为弥补官学教育不足,又创办著名的文明书院,招收学生,扩大教育对象,声名远播。
宋隆济(? —1303):布依族,元开州(今开阳县一带)人,初为雍真葛蛮土官。元大德元年(1297),云南少数民族“八百媳妇”叛元,朝廷派湖广右丞刘深率兵前往镇压。元军路经顺元路(今贵阳市)、定番(今惠水县)等地,疯狂征夫掠马,虐害百姓。五年(1301)五月,宋隆济以“反派夫”为号,率布依、苗、仡佬等各族群众起义,先后攻下杨黄寨、雍真总管府,杀死普定、龙里等地守军,九围顺元城,烧官粮,杀知州张怀德,攻占贵州中部、北部大部分地区。同年十一月,水西彝族土司奢节又率彝、苗各族群众响应,配合作战。义军声威大振,全国震动。元廷被迫罢征“八百媳妇”,处死刘深。后调四川、陕西、湖广、云南等地重兵前来镇压,七年(1303),起义失败,宋隆济、奢节被俘就义。
宋钦(? —1381):又名宋阳举,布依族,元开州(今开阳县一带)人。元靖江路总管、八番顺元安抚使宋阿重之孙,世袭草塘平夷安抚使。元至正年间,由草塘迁居顺元城(今贵阳市),任八番顺元等处沿边宣慰司同知。因保境有功,授昭勇将军、八番顺元等处宣慰使都元帅,加镇国上将军,并四川等处行省参知政事。明洪武五年(1372)归附明朝,明改顺元为贵州,授怀远将军,世袭贵州宣慰使司同知,领水东贵竹等十长官司,红边、陈湖等十二马头,治贵州城(今贵阳)。十四年(1381)卒,葬红边之白牙关口。宋钦逝后,因子宋诚年幼,由其妻刘淑贞代摄其职。
刘淑贞(1305—1402):又名刘赎珠,元开州(今开阳县一带)人,明代女政治家。元大德年间,其祖父刘垓以四川行省参知政事辅八番顺元安抚使宋阿重治理水东。后将孙女刘淑贞许与宋阿重之孙宋钦为妻,淑贞从此成为水东人并融入当地仲家(布依族)。元泰定元年(1324),宋阿重卒,其孙宋钦袭安抚使职。明洪武五年(1372),宋钦归附明朝,授贵州宣慰使司同知世袭。九年(1376),宋钦因病卸职,其子宋诚袭任。因宋诚年幼,由刘淑贞代子摄政,至十七年(1384)还政于宋诚,前后摄政8年余。
☉刘淑贞(右)与奢香
摄政期间,洪武十六年(1383),贵州卫指挥马煜为消除地方势力,“代以流官”“郡县其地”,制造裸挞奢香事件,激怒水西48目反叛。淑贞得知,迅即劝说奢香不急起事,愿进京觐见皇帝,“如天子不听,再反不迟”。随即“卷裙走马七千里”,亲赴南京觐见朱元璋,陈述贵州时局及马煜所乱。得朱元璋重视,惩治马煜,事态得以和平解决。之后,淑贞与奢香致力发展水东、水西,着力开拓“黔蜀周道”。主持修建贵阳经水东(今开阳)过草塘(今瓮安猴场)达四川容山(今湄潭),并经偏桥(今施秉)通湘渝,与奢香主持修建的毕节驿等9条驿道交会,连接川、滇、湘等地,改变贵州“羊肠险恶无人通”之闭塞状况,为贵州乃至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开创性贡献。同时,逐渐形成以贵阳为中心的交通骨干网,为贵州建省特别是贵阳成为首府奠定了基础。此外,刘淑贞尤重视文化教育,支持将顺元路儒学改为贵州卫学,大规模重建贵州宣慰司学,推进儒家文化在贵州的广泛传播和迅速发展。建文四年(1402)卒,因其在消弭战乱,维护民族团结与边疆稳定、发展等方面多作贡献,被朱元璋诰封为“明德夫人”(正二品)。
王训(1417—1497):字继善,号寓庵,明程番府(今贵阳市)人,明代贵州著名教育家。明宣德十年(1435)举人,为明朝贵州中举第一人。十八岁上《保边政要策》8篇,主论宏大精辟,受朝廷赞扬。明正统初年被荐为贵州卫训导,正统十四年(1449)升贵州卫教授,对贵州文教事业多作贡献,被誉为明代贵州文教之鼻祖。同时又为贵州诗坛“开草昧之功”第一人。弘治十年(1497)卒。著《寓庵文集》(30卷)、《孙子注解》等。
秦颙(生卒年不详):字士昂,明程番府(今贵阳市)人。明宣德十年(1435)举人,正统七年(1442)三甲第二名进士,授行人,迁礼部员外郎。天顺元年(1457),奉命出使滇、粤,访问民间疾苦,回朝后上疏言其利弊,皇帝多有采纳。后为云南左参政。为官清廉,办案认真,深得民众称赞。
徐节(1435—1520):字时中,明贵阳府(今贵阳市)人。明天顺三年(1459)举人,成化八年(1472)进士,授河南内乡县知县,有政绩,升监察御史。十四年(1478),升任福建道监察御史。遇事敢言,不避权要,上疏劾锦衣卫指挥牛循不法罪。十九年(1483)入掌河南、山西二道,多次弹劾大学士万安,风姿凛然,毫不畏惧。弘治元年(1488),迁直隶太平府知府,十一年(1498)升任云南右参政。十六年(1503)调任广西布政使,次年转任广东左布政使。正德元年(1506)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以事逆刘瑾,被夺官归家。三年(1508),刘瑾谋逆被诛。徐节奉诏复职,时年七十有四。徐节居官廉谨,不忍扰民,十五年(1520)卒。著《蝉噪集》等。
谢三秀(1550—1624):字君采,明贵阳府(今贵阳市)人,明代著名诗人、戏剧学家,人称明末贵州第一奇才。谢三秀自幼聪颖,才华横溢,得时任贵州巡抚郭子章器重,结为诗友。又与李维桢、王樨登、汤显祖、何无咎等名流交好,写下诸多脍炙人口诗文,使荆楚吴越诗人刮目相看,盛赞其为“天下才子”。其声色技艺观在贵州乃至中国戏剧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天启四年(1624)卒。著《雪鸿堂诗集》《远条草堂》等。
许一德(生卒年不详):字子恒,号吉庵,明贵阳府(今贵阳市)人,明代方志学家。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乡试第一名举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历任御史、湖广承天荆西佥事、云南副使,为官多有建树,淳厚谦谨。与都匀陈尚象共撰万历《贵州通志》,为贵州地方文献收集多作贡献。
李时华(生卒年不详):字芳麓,明贵阳府(今贵阳市)人,明代贵州著名教育家。明万历十年(1582)举人,官至监察御史。奉朝廷命,巡行四川、河南、广东及漕运等地。为人刚正不阿,关心民众疾苦。二十八年(1600),巡行广东,弹劾广东税务总监李凤倚仗朝廷奸相严嵩权势肆虐粤中,深为粤人敬佩,后得朝廷肯定,为其立碑记功。时任四川总督王象乾上疏将水西土司所据遵义水烟、天旺、地坪等地划归四川,李时华又上疏朝廷,以水西于平叛有功,不宜夺地,免引发矛盾,招致动乱,朝廷采纳意见。另,李还上疏朝廷,准贵州建立县学,为贵州文化教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杨师孔(1570—1630):字愿之,号霞标,明贵阳府(今贵阳市)人,明代著名书法家、诗人。明末抗清民族英雄杨龙友之父。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举人,二十九年(1601)进士。曾为户、工两部主事郎官,顺天教官。四十五年(1617)补昌平州学正,升国子监学正,工部都水司主事。天启四年(1624)任云南按察使佥事兼提学。八年(1628)转临浣道副使,晋布政司右参议。崇祯元年(1628)转浙江左参政,三年(1630)卒。杨师孔为官清廉,办事认真。工诗文、精书法,钱塘著名书法家染同书对其书法十分推崇。著《秀野堂全集》《远游漫记》等。
潘润民(1572—1641):字用霖,号郎陵,明贵阳府(今贵阳市)人。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解元,三十五年(1607)进士,改翰林庶吉士。四十年(1612)晋礼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四十三年(1615)任广东督粮道副使,摄布政使事。四十四年(1616)升四川布政司参政。天启初年(1621)归乡。四年(1624)又诏起用,任河南参政,后升广东按察使、云南右布政使,两年后晋左布政使,崇祯十四年(1641)卒。潘润民一生端正刚直,为民请命,严惩贪官污吏。著《味淡轩集》等。
王尊德(生卒年不详):字存思,明贵阳府(今贵阳市)人。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举人,三十二年(1604)进士,授行人,典视云南,改中书舍人。后升监察御史,廷太仆少卿,擢副都御史,巡抚广西。崇祯元年(1628)入刑部侍郎,改兵部侍郎,两广总督。为官刚正不阿,布衣素食无异于寒儒,卒之日,家无余财。著《疏草》等。
☉马士英
马士英(1591—1646):字瑶草,明贵阳府(今贵阳市)人。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授户部主事、郎中、知府,崇祯时官至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凤阳总督等。崇祯十七年(1644),清兵攻陷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马士英与刘孔昭等立福王朱由崧于南京,建立南明政权,为南明弘光朝,马士英升任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内阁首辅、太子太保等。顺治二年(1645),南京陷落,南走浙江,次年为清军俘杀。
☉杨龙友
杨龙友(1596—1646):名文骢,号山子,明贵阳府(今贵阳市)人,著名诗人、书画家。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举人,天启四年(1624)奉母移家南京。后加入复社,为早期社员,与复社领袖张溥、陈子龙、董其昌等交好。崇祯十七年(1644),任南明弘光朝兵备副使,次年,清兵攻陷南京,杨龙友又在隆武朝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清顺治三年(1646)于浙江衢州抵抗清兵,败退浦城,被俘遭杀,全家三十六人同时遇难。书画与董其昌、王时敏等齐名,合称“金陵九子”。著《洵美堂集》等。
吴中蕃(1618—1695):字滋大,号山人,明贵阳府(今贵阳市)人,清代著名诗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曾出任南明永历遵义知县、重庆知府、礼部仪制司郎中兼吏部文选司郎中。明亡后,吴中蕃回贵阳石板镇芦荻寨隐居。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应贵州巡抚卫既齐之聘,主纂《贵州通志》。三十四年(1695)卒。吴中蕃又是明末清初贵州著名诗人,著《敝帚集》《响怀集》《断矾草》《断矾草二集》等,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周渔璜、孔尚任对其诗给予较高评价。
☉杨龙友《山水图轴》
王承佑(生卒年不详):字受之,又字虚园,清贵阳府(今贵阳市)人,著名教育家。清康熙二年(1663)乡试解元,十八年(1679)进士,选庶吉士,官编修,改监察御史,巡视长芦盐政,升顺天府承兼提督学政。三十年(1691)充会试监试官,榜发后,广西、云南、贵州三省无一中试。王承佑向皇帝上疏,言会试规定之不合理,并历数云南、贵州、广西来京路途遥远之艰辛,要求朝廷给云南、贵州、广西等地规定各取几名。从此,朝廷规定,每次中试,贵州举人,十五名取一名。
周渔璜(1665—1714):号起渭,清贵阳府(今贵阳市)人,清代著名学者,诗人。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乡试第一,三十三年(1694)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三十六年(1697)散馆,授翰林院检讨。四十四年(1705)任浙江乡试正考官,四十九年(1710)擢升翰林院侍读,次年任顺天学政。五十一年(1712)升侍读学士,次年升詹事府詹事,奉命祭禹陵、明太祖孝陵,检阅浙江、江南两省兵,五十三年(1714)病逝于任上。
周渔璜为清代著名诗人。有说康熙皇帝问大学士陈廷敬:“当代诗人数谁?”陈廷敬答:“要数周起渭(渔璜)和史宇义(蕉饮)。”晚清西南大儒郑珍称赞周渔璜是继盛览之后,堪与苏东坡、陆游媲美的诗人。著《桐野诗集》等,其《泛舟西湖夜半始归》中“直把西湖比明月,湖心亭是广寒宫”,为世人传颂佳句。
周钟瑄(1671—1763):字宣子,清贵阳府(今贵阳市)人。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举人,历任福建邵武知县、台湾诸罗(今嘉义)知县、山东高唐知州,员外郎管台湾事、荆州知府等。乾隆二十八年(1763)卒。周钟瑄为官数十年,政绩卓著,以治理台湾功绩最大。于诸罗建学馆,修城隍,摒陋规,教民耕作。对民“宽以柔之”,捐款平粜,修废革弊,安定民心,治下台湾渐有开发,颂声悦耳,青史长存。民众感其德,称所修塘堰为“周公堰”,并建“周公祠”,为其塑像。可谓“开台第一人”。著《读史摘要》《诸罗县志》《松亭诗集》等。
曹维城(1683—? ):字价人,清贵阳府(今贵阳市)人。自幼喜读书、习武,文才武功颇为精湛。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武举人,次年武状元。是贵州史上唯一的武状元,官至云南副总兵。曹维城虽是武将,却能诗擅画。
蒋允焄(生卒年不详):字为光,号金竹,清贵阳府(今贵阳市)人。清乾隆二年(1737)出仕,二十五年(1760)任漳州知府,二十八年(1763)任台湾知府,于二十九年(1764)、三十四年(1769)两度担任台湾道。三十六年(1771)离开台湾,调任汀漳龙巡海道。于闽台为官16年,任上注重教育,兴修水利,发展交通,深受闽台民众爱戴。于台湾留有“鸿指园”“雪泥鸿爪碑”“改建海东书院碑记”等碑刻,其书法被称为台湾现存碣中最具书法之美的碑记。著《东瀛祀典》等。
花杰(1779—1839):字建标,号茜士,清贵阳府(今贵阳市)人。清嘉庆三年(1798)举人,次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改主事,授编修,升陕西道监察御使。后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广东乡试正考官。十七年(1812)授刑部安徽司、浙江司郎中,二十五年(1820)任重庆知府。道光四年(1824)调成都知府,九年(1829)升直隶按察使署布政使。十一年(1831)调四川按察使,十三年(1833)升福建布政使,次年调广西布政使。十六年(1836)任护理巡抚兼代学政,次年调江西布政使,十九年(1839)卒。花杰忠直敢谏,因弹劾嘉庆皇帝亲信大臣戴衢亨而闻名。著《宝研斋诗钞》等。
李嗣邺(? —1839):字衡峰,初名天培,清贵阳府(今贵阳市)人。清嘉庆九年(1804)举人,十五年(1810)进士。历任实录馆复校官、内阁中书、国史馆方略馆分校官兼办稽察房事务、文渊阁检阅、平潭同知、兴化知府、福建乡试内监试官、建宁知府、福宁知府、台湾淡水同知等。为官清廉,关心民众疾苦。道光十七年(1837)辞官回乡,十九年(1839)卒。
张日晸(1791—1850):本名日暄,字东升,号晓胆、默庵,清贵阳府(今贵阳市)人。清嘉庆十五年(1810)举人,二十三年(1818)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旋任武英殿总纂、文渊阁校理、乡试正考官、大考同考官等。后历任四川叙州知府、成都知府、建昌兵备道、四川按察使、浙江盐运使、湖北按察使、四川按察使。又任四川、河南布政使,云南巡抚等职。道光三十年(1850)病逝于云南巡抚任上。编纂《大清一统志》,著《庶常集》《编修集》等。
☉张日晸
王玥(1791—1857):字梦湘,清贵阳府(今贵阳市)人。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举人,道光六年(1826)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二年(1832)充会试同考官、陕西乡试官。十四年(1834)充顺天乡试同考官,改御史,迁给事中,出为苏松太仓道,署江苏按察使。后告老还乡,主讲贵山书院,咸丰七年(1857)卒。
朱树(? —1863):清贵阳府(今贵阳市)人。其父为川北总兵朱射斗。父阵亡后,赏轻车部尉世职。朱树由荫生以主事用,分户部。道光三年(1823)升员外郎中,六年(1826)授甘肃甘凉道,十二年(1832)为湖北按察使,十五年(1835)迁河南布政使,十九年(1839)升巡抚,授漕运总督。二十六年(1846)辞官回原籍,同治二年(1863)卒。
黄彭年(1824—1890):字子寿,号陶楼,清贵阳府(今贵阳市)人,清代著名方志学家。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举人,二十五年(1845)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同治初,入川督骆秉章幕,后李鸿章聘修《畿辅通志》,主讲莲池书院。光绪八年(1882)升按察使,十一年(1885)调陕西按察使,署布政使,又迁江苏布政使。十六年(1890)调湖北布政使,总督张之洞倚重之,同年病逝于湖北任上。黄彭年纂修《畿辅通志》300卷,为一流地方志。著《东三省边防考略》《历代关隘津梁考存》及诗文《陶楼诗文集》《紫泥日记》等。
☉李朝仪
李朝仪(? —1881):字藻舟,清贵阳府(今贵阳市)人。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后历任直隶平谷、三河、大兴知县,晋南路厅、东路厅同知,顺德、广平、大名知府。同治八年(1869)授永定河道,署按察使。光绪五年(1879)升山东盐运使,署山东按察使,同年十一月升任顺天府尹,七年(1881)病逝于任上。
李端棻(1833—1907):字苾园,清贵阳府(今贵阳市)人,清代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北京大学首倡者、中国近代教育家。幼时父母早逝,随叔父李朝仪赴京求学。清同治二年(1863)进士,后历任广东等省乡试主考官、全国会试副总裁、云南学政、监察御史、刑部左侍郎、工部左侍郎、礼部尚书等。光绪十五年(1889),以内阁学士身份出任广东乡试主考,慧眼识拔梁启超。二十二年(1896)上疏光绪帝《请推广学校折》,请立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前身),于各省府、州、县遍设学堂,建藏书楼、仪器院、译书局,广立报馆,选派留学生。二十五年(1899)举荐康有为、梁启超,支持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被充军新疆,后赦归黔,主讲贵州经世学堂,三十三年(1907)卒。著《苾园诗存》等。
☉李端棻
袁思 (1838—1888):字锡成,号稚岩,清贵阳府(今贵阳市)人,清代著名书法家。清同治八年(1869)举人。例捐内阁中书、保同知加盐运使衔,分发广西,先后为丁宝桢、鹿传霖、张之洞幕僚。能文工诗,擅长书画,精行草和正书,小楷特别精美,为同治、光绪年间黔地书法之首。光绪初年,与罗文彬主持维修阳明祠,亲手摹刻碑石。十四年(1888)卒。著《双印斋诗存》,画作《山水册页》等。
陈灿(1842—1912):字昆山,清贵阳府(今贵阳市)人,清代著名方志学家。同治八年(1869)举人,光绪三年(1877)进士。初任吏部主事,后调云南,先后任澄江、楚雄、遂宁等地知府,升任迤东、迤南、迤西道尹,擢云南按察使、布政使等职。在滇期间,曾两次担任全勘使臣,对中英滇缅划界作出贡献。后调任甘肃按察使,升布政使。撰修《云南通志》《甘肃通志》。民国元年(1912)卒。著《宦滇存稿》《知足知不足斋文存》等。
☉袁思 书法
☉罗文彬
罗文彬(1845—1903):字质安,号香草园主人,清贵阳府(今贵阳市)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清同治九年(1870)举人,次年进士。历任礼部铸印司员外郎、祠祭司掌印、会典馆纂修、图书总纂处提调、云南永昌知府等。为清末贵州著名学者与书画家,长于山水、花卉,有《四君子图》册页,六法精妙,可与扬州八家媲美。在云南时绘有全省舆图。曾负责篆文并铸造“珍妃之印”金印。著《平黔纪略》《香草园集》等。与袁思 主持维修阳明祠,亲手摹刻碑石,一时赞为双杰。篆刻不仅为黔人之冠,京都亦有闻名。光绪二十九年(1903)卒于昆明。
☉罗文彬篆书
朱荣璪(1854—1926):字晓南,清贵阳府(今贵阳市)人,清代实业家。清光绪六年(1880)初授浙江阳溪、萧山知县。其间,办九峰书院,创建惠公纱厂、义和丝厂,多政声。累保知府,以候补道员留用。后受山西巡抚岑春煊器重,主山西洋务局、机器局。岑调任四川总督,又随调四川主军械局。岑移督两广,朱荣璪随调,列幕府兼营务处支应所、善后赈捐局诸总办。所任成效卓著。后岑春煊督师柳州,委朱荣璪为广西布政使。后因母病故辞职丁忧,民国初移居杭州,十五年(1926)卒。
赵以炯(1857—1906):字仲莹,清贵阳府(今贵阳市)人。清光绪五年(1879)举人,十二年(1886)进士,殿试一甲第一名,为云贵自科举以来“以状元及第夺魁天下”第一人,授职翰林院编修。十四年(1888)任四川乡试副考官,十七年(1891)任提督广西学政,二十一年(1895)任礼部会试顺天同考官。二十六年(1900)其母病故,丁忧回籍。二十九年(1903)入京复职,后辞官返乡于青岩书院讲学,三十二年(1906)病故。赵以炯诗文俱佳,状元殿试对策及所作《中庸不可能也》均获好评。
☉赵以炯
陈夔龙(1857—1948):又名陈夔鳞,字筱石,清贵阳府(今贵阳市)人,晚清重臣。历任漕运总督、河南巡抚、江苏巡抚、四川总督、湖广总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同治十一年(1872)秀才,光绪元年(1875)举人第一名,后为四川总督丁宝桢幕僚。十二年(1886)会试,中三甲进士,授兵部主事,迁郎中,兼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二十六年(1900)迁任顺天府丞,旋署府尹。二十七年(1901)升任漕运总督,倡修北京正阳门城楼。二十九年(1903)调任河南巡抚,三十一年(1905)任江苏巡抚,三十三年(1907)升任四川总督、湖广总督。宣统元年(1909)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民国后,寓居上海,三十七年(1948)在上海病逝。著《梦蕉亭杂记》《花近楼诗存》等。
☉陈夔龙
郭竹居(生卒年不详):清贵阳府(今贵阳市)人,清代著名数学家。光绪元年(1875)举人,后随师毕东屏往苏州习“泰西之学”而通西洋算法。张之洞任两广总督,招郭竹居任水陆师学堂稽察兼教国文。郭竹居于广州多有接触西方科学知识,对数学的研究愈加精深,写成《代数细草》《代数术》《勾股细草》三书。清末贵州督学严修评价其为“一位了不起的数学专家”。
钟昌祚(1871—1912):字山玉,清开州(今开阳县)人,辛亥革命烈士。光绪二十二年(1896)入贵阳经世学堂,继入武备学堂,毕业后充靖边营哨官。三十三年(1907)返贵阳,与张百麟、黄泽霖等组织“自治学社”,被推为社长。后创建公立法政学堂,任堂长,创办发行《自治学社杂志》和《西南日报》,任社长。宣统三年(1911)被推为贵州都督府代表、贵州参议员。民国元年(1912)被宪政党人杀害,二年(1913),国民党北京稽勋局追为陆军少将。著《致滇都督蔡锷书》《钟谱家训题辞》《辛亥五月黔楚道中》等。
☉钟昌祚
☉朱启钤
朱启钤(1872—1964):字桂辛,号蠖公,清开州(今开阳县)人,近代政治家、实业家、古建筑学家,北洋政府代总理。清光绪年间举人,十七年(1891)随姨父瞿鸿机(时奉督四川学政)赴川,曾供职盐务局。二十八年(1902)任京师大学堂译学馆工程提调,二十九年(1903)任京师大学堂译书馆监督,后任北京城内警察总监、邮传部丞参等职。民国元年(1912)任陆徵祥、赵秉钧内阁交通部总长。二年(1913)代理国务总理,后任熊希龄内阁内务部总长。四年(1915)拥护袁世凯复辟帝制,袁死后,以帝制祸首之一遭通缉。七年(1918)获赦免,八年(1919)任南北议和北方总代表。和谈破裂后退出政界,经办中兴煤矿、中兴轮船公司等企业。十九年(1930)组织中国营造学社,自任社长,从事古建筑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1964年病逝于北京。著《蠖园文存》《存素堂丝绣录》等。
姚茫父(1876—1930):又名姚华,字重光,清贵阳府(今贵阳市)人,近代著名书画家、诗人、词曲家、经史学家、文学家及艺术教育家。光绪三十年(1904)进士,后留学日本。民国后出任北平女师、美专校长。在诗、文、词、曲、碑、版、古器及考据、音韵等方面有极大成就,书画造诣深厚。一生作品甚丰,有《弗堂类稿》31卷行世,驰誉中外,为民国初期公认的画坛领袖。鲁迅评说:“北京书画笺大盛则在民国四、五年后之师曾、茫父……时代”。他首创的颖拓,介乎书与画之间,以规摩古代金石碑刻为主,精妙绝伦,玄奇空灵,令人叹为观止。郭沫若盛赞:“茫父颖拓实古今来别开生面之奇画也。”民国十九年(1930)病逝于北京。
☉姚茫父与《秋山红树图》
平刚(1878—1951):字少璜,中国民主同盟会会员,清贵阳府(今贵阳市)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秀才。三十年(1904)与张忞等在贵阳成立贵州最早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科学会,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三十一年(1905)流亡日本,后加入同盟会,任干事。三十二年(1906)为同盟会贵州支部长。宣统二年(1910)回黔,与张百麟等人一起筹划贵州革命,成立大汉贵州军政府,任枢密院枢密员,全权处理军政内部事务。民国元年(1912)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众议院秘书长,六年(1917)任大元帅府秘书,二十六年(1937)后任第一、二届贵州省临时参议会议长,三十四年(1945)当选为贵州省参议会议长,1951年在贵阳病逝。
☉张百麟
张百麟(1878—1919):字石麒,清贵阳府(今贵阳市)人,中国民主同盟会会员。青年时勤于研读,光绪三十三年(1907)入贵州法政学堂,并组织领导“自治学社”,筹办《西南日报》,与东京同盟会联络,代行同盟会分会职责,为贵州辛亥革命成功起重要作用。宣统二年(1910),组织发动贵州武装起义,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后筹建成立大汉贵州军政府,任枢密院院长,负责全省政务。民国元年(1912),滇军入黔夺权,张百麟逃离贵阳。在上海,经平刚引荐,晋见孙中山、黄兴。同时组织建立西南协会、政治促进会等团体,创办《惧报》,主编《民权报》。“二次革命”期间,拒袁世凯授浙江省长职,在黄兴讨袁军中任秘书长。孙中山于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时,委任张百麟为司法部长,因病未赴任,潜心撰写《约法战争纪要》一书,八年(1919)病逝于上海。
李仲公(1890—1978):原名李其荃,号仲芸,清贵阳府(今贵阳市)人,中国国民党党员。光绪三十四年(1908)入京师国立法政专门学堂,民国三年(1914)与李大钊创办《北京法政学报》,后东渡日本,留学早稻田大学。回国后,任教育部编审员、众议院首席秘书。五年(1916)与李大钊等人发起创办《晨钟报》。七年(1918),应王文华之邀回黔,任黔军总司令部参赞兼贵州政治会议委员,与王伯群、何应钦等人成为黔政核心智囊。十三年(1924),经李大钊介绍,加入国民党,历任东江绥靖委员公署秘书长、北伐总司令部参议、总司令代表。国民党“整理党务案”后,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书记长,承担蒋介石文案工作。十六年(1927)任军法政治工作审查委员会委员,后任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次长等职。1949年与卢郁文等起义,脱离国民党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民革中央常委、民革中央宣传部长。1950年为政务院参事,1956年为国务院参事,1978年病逝。
☉李仲公
☉谢六逸
谢六逸(1898—1945):号光燊,清贵阳府(今贵阳市)人,近代著名新闻学家,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曾就读于贵阳达德学校。民国七年(1918),与王若飞等东渡日本留学,十年(1921)加入周作人等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十一年(1922)回国,先后任暨南大学、复旦大学教授,创建复旦大学新闻专业,为中国新闻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十三年(1924)创办并主编《儿童文学》月刊,二十四年(1935)任上海《立报》副刊《言林》主编。二十六年(1937)应胡愈之之邀,创办并主编《国民》周刊,同年回黔,先后任贵州大学、贵阳师范学院教授,与蹇先艾等组织“每周文艺社”,主编《抗战文艺》半月刊等,为贵州地方文化教育事业作出重要贡献。三十四年(1945)病逝。著《新闻学概论》《水沫集》等。
☉李侠公
李侠公(1899—1994):清贵阳府(今贵阳市)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会员,李仲公胞弟。民国九年(1920)赴日本明治大学留学,结识周逸群。十二年(1923)回国,在上海与周逸群、胡秉绎等创办《贵州青年》旬刊,传播进步思想。十三年(1924)任黄埔军校特别官佐,经鲁易、周逸群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周恩来领导下开展党的秘密工作,与周逸群等组织领导青年军人联合会。东征、北伐中,历任东征军第一师政治部主任、广州中共军委会技术书记职务。十六年(1927)受党派遣赴苏联东方劳动大学学习,十九年(1930)回国,在上海被捕入狱,出狱后与党失去联系。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受聘担任国民政府陆军大学政治部主任。三十四年(1945)后,与杨杰、李仲公一道积极参加反蒋民主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政务院参事。1950年回黔,任民革贵州省委召集人,民革贵州省委第一至五届主任委员、政协贵州省委员会第四至六届副主席等职,1994年病逝。
乐森 (1899—1989):字季纯,清贵阳府(今贵阳市)人,我国著名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民国七年(1918)考入北京大学,受李四光指导。十三年(1924)毕业后在中山大学、北京大学任教。二十三年(1934)至二十五年(1936)赴德国留学,先在格廷根大学研究德国泥盆纪的石燕等腕足动物化石,后在马堡大学研究四射珊瑚。20世纪50年代起,着力重建北京大学地质系培养大批地质人才。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学部委员(院士)。1964年后,连续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第五、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89年病逝。
☉乐森
民国十六年(1927)发表《奉天直隶石炭纪管状珊瑚之一新属》论文,为中国研究珊瑚化石第一篇著作。二十一年(1932)与黄汲清合著《扬子江下游栖霞石灰岩之珊瑚化石》,是中国第一部研究早二叠世床板珊瑚、四射珊瑚和苔藓虫专著。1964年与吴望始合著《珊瑚化石(四射珊瑚)》,为中国第一部全面总结四射珊瑚研究著作,代表了当时国内外四射珊瑚研究的新水平。
罗登义(1906—2000):清贵阳府(今贵阳市)人,中国九三学社会员,我国著名农业生物化学家、营养学家、教育家。民国十七(1928)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后在成都大学任教。二十四年(1935)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院学习,二十六年(1937)获农业生物化学硕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副教授,西北农学院、浙江大学农化系教授、系主任等职。三十六年(1947)任贵州大学农学院教授兼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贵州农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贵州分院院长、贵州省科协主席,并担任贵州省第五届政协副主席,第六届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同时担任九三学社贵州省委主任委员、第七届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委员等职,2000年病逝。著《谷类化学》《刺梨研究》《营养论丛》等。
☉罗登义
☉殷宏章
殷宏章(1908—1992):字伯文,清贵阳府(今贵阳市)人,我国著名植物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民国十八年(1929)毕业于南开大学,留校任教。二十二年(1933)考取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回南开大学任教。二十四年(1935)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留学,二十六年(1937)获博士学位,次年回国担任西南联大教授。三十三年(1944)以第一批交换教授身份赴英国剑桥大学进行磷酸化酶研究,三十五年(1946)在北京大学担任教授。三十七年(1948)当选为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同年赴印度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南亚科学合作馆科学官员,协助该地区国家开展科研工作及合作交流事务。1951年回国任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所研究员。1953年后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等职,1955年获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2年因病去世。著《植物的气体代谢》《作物群体的光能作用》等。
陈恒安(1909—1986):原名德谦,字恒安,号宝康,清贵阳府(今贵阳市)人,当代中国著名书法家、文史学家。民国十八年(1929)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国文系,三年后回黔任《新黔日报》主编兼副刊《绿野》《新地》主编。二十五年(1936)受贵州省主席吴鼎昌之邀,聘为省府秘书,参与《贵州通志》《黔南丛书》编纂。三十二年(1943)任贵州艺术馆馆长。三十五年(1946)随吴鼎昌调职南京,先后任国民政府文官处简任编审、中央设计局秘书、国民政府图书馆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贵州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书协贵州分会名誉主席、贵州省博物馆名誉馆长,1986年病逝。
☉陈恒安及其书法作品
陈恒安通古文,精研甲骨、金文、竹简、帛书等各体文字,有《陈恒安书法选》《殷契书法漫述》《云岩室漫刻》等。同时又是著名诗人及文物鉴定家,著《春茗集》《邻村簃诗存》等。
☉熊毅
熊毅(1910—1985):字其毅,清贵阳府(今贵阳市)人,我国著名土壤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民国二十一年(1932)毕业于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三十六年(1947)赴美深造,从事土壤矿物研究,1949年获硕士学位后转威斯康星大学从事土壤胶体研究,1951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地质调查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土壤队研究员,同时担任《土壤学报》主编,1958年创办并主编《土壤》杂志。1959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土壤及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院长,中国土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态学会副理事长等。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院士), 1985年病逝。
熊毅是中国土壤胶体化学和黏土矿物研究的奠基者,是用X射线分析中国黏土矿物的第一人。在土壤物理化学、土壤矿物学、盐渍土改良、土壤肥力和土壤生态学研究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在南水北调、黄淮海平原治理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著《中国盐渍土之初步研究》《土壤胶体》等。
☉王景渊
王景渊(1910—1989):清贵阳府(今贵阳市)人,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衔。中央军校高教班第4期毕业,民国二十七年(1938)任国民党第86军103师613团团长,参加武汉会战。三十一年(1942)任第8军82师副师长,参加滇西对日反击战,为全歼日军第113联队作出重大贡献。三十四年(1945)任第14军85师少将师长,三十七年(1948)任第6编练司令部军士总队长,1949年任第49军军长,与王伯勋等通电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解放军西南军区高参、贵州省人民政府参事、贵州省政协副主席等职,1989年病逝。
邢其毅(1911—2002):贵阳市人,我国多肽化学研究方向的开创者,著名有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民国二十二年(1933)北京辅仁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赴美国留学,就读于伊利诺伊大学研究院,从事联苯立体化学研究。二十五年(1936)获博士学位后赴德国慕尼黑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二十六年(1937)回国,先后任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曾任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2002年病逝。
☉邢其毅
邢其毅在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设计氯霉素新合成法、天然产物和中药成分研究、有机反应与合成药物研究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所著《基础有机化学》是第一部中国人自己编写的有机化学教科书,对于高校的有机化学教学具有广泛影响。
熊伟(1911—1994):贵阳市人,我国著名哲学家。20世纪30年代初,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后留学德国,师从海德格尔,并在德国执教。20世纪40年代初回国,先后任中央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教授,是中国介绍海德格尔思想的第一人,著有《自由的真谛》,译有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形而上学是什么》等,主编《存在主义哲学资料选辑》《现象学与海德格尔》。1994年病逝。
☉熊伟
☉张永立
张永立(1912—1972):贵阳市人,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民国二十年(1931)考入上海震旦大学数学系,二十四年(1935)赴比利时鲁文大学深造,获数学博士学位。二十八年(1939)回国,先后任上海震旦大学、大夏大学教授。三十年(1941)回贵阳,任贵州大学教授、云南大学教授等职,并与谢六逸一起主编《应用科学》丛书。1972年病逝。
张永立于20世纪30年代末发表了《无限靠近赤道的宇宙射线的锥体》和《近赤道的宇宙射线轨迹》两篇论文,是我国锥体理论研究的核心成果。被誉为宇宙线赤道锥体理论的奠基人之一。著《矢算初步》《相对论导论》《宇宙线与乙烯分子的振动》等。
☉易家训
易家训(1918—1997):贵阳市人,著名流体动力学家,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民国二十六年(1937)考入中央大学工学院土木系,毕业后在四川灌县(今都江堰市)水利实验室、贵阳桥梁公司、贵州大学工作。三十四年(1945)赴美依阿华大学学习,三十七年(1948)获博士学位。曾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科罗拉多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法国南锡大学等校任教,后在密歇根大学任教授。1997年病逝。
易家训在流体力学领域成就卓著,独创了“层流和内部波”理论、“稳定性理论”,提出了“重力波”重大理论。著《不均匀流体动力学》等。
张筑生(1940—2002):贵阳市人,中共党员,北京大学教授,著名数学家。1983年作为北京大学首位博士,留校任教,被誉为“校园里的焦裕禄”“知识界的一面镜子”。著《微分动力系统原理》《数学分析新讲》《微分拓扑讲义》等。2002年病逝。
☉张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