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照料:一项与收入相关的服务利用差异分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只有对微观个体及家庭照料行为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准确地把握老年照料体系运行状况,助力养老服务政策调整,提升老年人和家庭照料者的生活福祉。正如上文所述,现时微观层面的照料服务利用研究已经展开,但仍有推进空间,本书将按照图1-1所示步骤展开研究工作。首先,梳理公共服务利用的理论和经验研究,发现研究问题、确定研究目标;然后借鉴经典的公共服务利用及健康公平理论,结合中国老年照料特征,构建老年照料体系公平性分析框架;

图1-1 老年照料服务体系公平性研究思路

最后,在框架指导下,运用微观调查数据和公平性测量方法,验证养老服务体系快速构建期与收入相关的老年照料服务利用差异及其变动,分解差异构成,进而探讨老年照料体系公平性。

二 研究方法

本书在实证研究范式下展开,从事实材料中发现、记录和解释与收入相关的老年照料服务利用差异,提炼抽象规律及模式。具体运用了调查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调查法适用于描述性、解释性或者探索性的研究,通常以个体为观察单位。当原始资料数据不可得或难以观察时,研究者可以利用严谨的抽样方式获取有代表性的样本,用样本成员特征反映较大群体特征。调查既可以是直接收集问卷,也包括运用二手数据(巴比,2000)。本书采用二手调查数据,根据相关理论提出验证模型,借鉴卫生经济学和统计学相关计量方法,描述和分解与收入相关的中国老年照料服务利用差异状况,分解差异构成,探讨中国老年照料体系公平性。

比较研究法。比较法与调查法有重叠之处,但又不局限于调查研究。比较法通过对多个现象进行比较来获得对事物的全面认识,提炼事物的共性、差异和背后机制。通过比较,可以帮助研究者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比较法方式较为多元,制度内结构比较关注研究对象内部构成差异,横向比较聚焦不同空间地域,纵向比较侧重不同时间阶段(Durkheim,1996)。结合中国养老体系发展阶段,本书展开制度内比较和纵向比较,在描述与收入相关的自理能力差异基础上,从家庭照料、机构照料、社区照料三个类别探索与收入相关的照料服务利用差异,关注它们随时间推移产生的变化。可以说比较是本书贯彻始终的分析视角,它帮助我们理解照料服务利用行为的共性与差异,把握分布的时间变化,提升结论可靠性。

三 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书从微观层面描述与收入相关的老年照料服务利用差异及其变化趋势,分解相关要素对差异的贡献,探索中国老年照料体系公平性。对上述议题的探讨有如下理论和现实意义。

从理论上来看,本书借鉴服务利用行为模型和健康公平理论,结合中国社会老年照料特征,构建老年照料体系公平性分析框架,呈现和分解与收入相关的中国老年照料服务利用差异及其变动,探讨老年照料体系公平性问题。拓展后的老年照料服务利用公平性分析框架更加贴近中国老年照料的现实状况,丰富了本土化理论分析视角,所获实证结论增加了学界在中国老年照料服务利用议题上的知识积累和研究深度。

从实践上来看,通过收入再分配改善全民福祉、缩小收入差距是社会保障政策的重要目标。经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社会照料已从体系构建期进入结构调整期,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平性理应纳入制度建设目标。本书聚焦与收入相关的老年照料服务利用差异描述和分解,呈现该类差异的现状、变动与构成,研究结论有助于政府决策部门准确地了解改革过程中的老年照料获益现状,把握经济干预与行政干预之间的关联,为正在开展的养老体系结构调整提供实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