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走进情绪的世界
1.揭开神秘面纱——情绪是什么
何谓情绪?世界一流的神经科学家安东尼奥·R.达马西奥认为:情绪是对我们身体状态的直接观察,是身体和以生存为目的的身体调节之间的连接,同时还是身体和意识之间的连接。简而言之,情绪就是一个人的情感体验,喜、怒、忧、思、悲、恐、惊皆是人类的情绪。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情绪是人们在生理反应基础上的一种主观体验。当人们做出某种行为时,他们有可能事先思考过这种行为能否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他们预想的结果变成了现实,那么无论结果好坏,他们之前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就不会有太大的心理落差,更不会从心理上感到难以接受;但如果现实和预想的结果截然相反,那么这个出乎意料的结果就会让他们产生异样的情绪,因为结果偏离了他们的预期。
例如,如果一个学生努力了整整一年,参加期末考试的时候考出了一个好成绩,那么他的内心必然生出满足和骄傲的情绪;但如果考试的结果并没有他预期的那么好,那么他的内心就会因为没有看到之前的付出所带来的回报而产生严重的心理落差,进而难以接受,陷入悲伤、失望的负面情绪中。因此,目的达到与否形成的两种不同的结果,带来的情感体验也不相同。也就是说,无论主观目的是否能够达到,人们都会因此而产生情绪。
那么,人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产生情绪的呢?这一点可以追溯到人类的婴儿时期。风靡全球的美国喜剧动画电影《头脑特工队》已经把“什么是情绪”“情绪是怎样产生的”演绎得非常到位了。在电影中,女婴莱利从出生开始就有了欢乐、忧伤、害怕、厌恶、愤怒五种情绪,皮克斯动画工作室以拟人的方式将这五种情绪变成五个情绪小人——乐乐、忧忧、怕怕、厌厌、怒怒,五个小人彼此和谐相处,莱利的情绪就很正常。在莱利的童年时期,一直是由代表欢乐的乐乐来掌握莱利的大脑的,莱利也因此成了一个积极乐观的小女孩,整天无忧无虑,在童年时期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记忆。但由于父亲工作的变动,莱利一家搬到了旧金山,在新环境中的种种不适应导致乐乐越来越难以控制莱利的大脑。由于一次失误,乐乐和代表忧伤的忧忧离开了大脑主控室,迷失在莱利的脑中世界里,控制莱利大脑的只剩下分别代表害怕、厌恶、愤怒的怕怕、厌厌和怒怒,莱利也从最初的快乐小女孩变成了一个愤世嫉俗、叛逆乖张的孩子。最后乐乐和忧忧穿越重重阻碍,重回大脑总部,才让莱利找回了以往的快乐。
动画固然有夸张和想象的成分,却道出了情绪之间的关系,也从侧面点出了人类情绪产生的时间。最新研究证明: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感觉能力也在飞速发展,并能够将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如大哭、微笑等。婴儿在听到亲人的声音和感受到抚摸的时候会觉得安全和舒适,从而产生愉悦的情绪,不由自主地露出微笑。
人们在产生情绪的同时,身体动作上也会有相应的反应,不同的情绪导致人们出现的反应也不同。例如,出门看到经常见面的邻居,我们会礼貌地报以微笑;见到阔别多年的挚友,我们内心的激动和兴奋就远远不是一个社交性质的微笑能够表达出来的,我们可能会兴奋得热泪盈眶,扑上去给对方一个大大的拥抱。这就是不同情绪导致身体出现的不同反应。情绪越强烈,就越能够让我们的行为举止染上鲜明的感情色彩。
至于情绪的类型和强弱程度,则要根据当时的情境来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由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名篇《范进中举》,写到范进寒窗苦读多年,连考二十多次都没有考中,受尽了众人的冷嘲热讽,后来好不容易借了盘缠参加考试,本来以为自己依旧会名落孙山,没想到这一次竟然真让他考上了举人。本来这是一件大喜事,但他骤然听闻自己考中的消息,竟然激动得难以自控,高兴得昏了过去,再醒过来的时候人已经疯了,只会在嘴里念叨着“中了”“中了”两个字。直到众人找来范进一直以来都畏惧的胡屠夫,胡屠夫狠狠地给了他两记耳光,他才从疯疯癫癫的状态中清醒过来。由此可见,人们的情绪波动都会在语言和身体的动作上展现出来。
身体动作上表现得越明显,就说明人们的情绪越强烈。比如,喜的外部表现会是手舞足蹈,怒会是咬牙切齿,忧会是茶饭不思,悲会是痛心疾首,等等。这些都是情绪在身体动作上的反映。
情绪是人们维持生存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了情绪,我们的生理机能才会被充分调动,我们的心理活动才得以进行。情绪也是社交活动中的重要手段,各种情绪能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充分展现自我。快乐让我们能够以热情的态度向他人展现善意,结交新的朋友;同情心和同理心让我们懂得维护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明显的喜恶让我们和三观相同的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与和谐,也让个人与集体之间有了连接的纽带。
2.情绪与情感——微妙的区别与联系
情景回放
小李下班回到家里,发现隔壁邻居老两口儿正吵得不可开交。张大妈挥着锅铲,脸气得通红,大声地骂着张大爷;张大爷气得横眉立目,用手直拍着客厅的餐桌,嘴里还不停地反驳。小李连忙上前劝架,好不容易将两个争吵的人分开,小李拉着张大妈询问情况,在大妈大声的控诉中小李明白了两人吵架的原因。原来是张大妈做饭的时候发现酱油用光了,就让张大爷下楼去附近的超市买酱油,可她左等右等也没等到张大爷回来,还以为出了什么事,连忙关了火下楼去找张大爷。等她去超市里一问,营业员说张大爷买完酱油就离开了,买个酱油的工夫人怎么就没影儿了呢?张大妈顿时就着急了,跺着脚直掉泪,埋怨自己不该让老头子下楼去买东西。
幸好一旁的路人提醒她说可以先去张大爷平时经常去的地方或者朋友家找找,张大妈这才匆忙赶到小区内的小花园,果然在小花园里找到了张大爷。张大妈找到人的高兴劲儿在看到老爷子正在做的事情时马上被愤怒取代,原来老爷子不着家是忙着和自己的老朋友下象棋呢,气得张大妈上去就把象棋桌给掀了。张大爷知道自己有错在先,没当场发出火来,直到两人回到家张大妈开始数落他的时候他才情绪爆发,和张大妈吵了起来。
眼看心里的委屈有了合适的倾听者,张大妈的话匣子就打开了,还翻起了以前的旧账。张大妈说起了年轻时候的事:“刚结婚没多久我就发现他身上的各种毛病都暴露出来了,那时候我就一直劝着他改,改了这么多年,半点儿效果都没有。”小李开玩笑地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您既然年轻的时候就发现张大爷身上毛病不少,当时怎么没跟张大爷分开呢?”张大妈嗔怪地瞪了小李一眼,说道:“你们现在的年轻人怎么一言不合就要分开呢?谁家过日子没个拌嘴的时候呢!再说了,那时候我们早就处出感情来了,真要离开他,心里还舍不得。”小李顺势劝了几句,两个老人彼此冷静了一下,心里的怒火也渐渐消了下去,不一会儿就又重归于好了。短短时间内,从之前的剑拔弩张到现在的和平相处,看得小李既满足又惊奇,叹道:“感情可真是个奇妙的东西啊!”
情绪、情感、感情、心情、感觉这几个词语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这些词语不仅看起来极其相似,本质上也有着相通之处。情绪与情感的相同点在于两者都是人们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特殊的主观体验,会表现出显著的身体、生理变化,以及相应的面部表情及行为等,它们都会如实地反映出人的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但是如果仔细比较起来,我们还是能够发现情绪与情感之间的较大差别。
情绪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谓无处不在,我们所感受的喜、怒、哀、乐皆是情绪,它是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和情感一样,它们都是十分复杂的心理现象,但不同的是情绪是与生俱来的。
婴儿从一出生就懂得哭泣和微笑,这与人类的生理需求相关。当人类尚处于婴儿状态的时候,他们还没有形成成熟完善的语言系统,自然无法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生理需求,冷了、热了、饿着了、想喝水了,都无法清晰地表达出来,他们需要通过情绪的发泄使看护他们的大人明白和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情绪与人们的生理性需求有着密切的关联。
情感则不同。相比情绪,它和人的社会性需要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情感既是人们对世界上各种事物的态度,又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形式。所以我们才会听到有人说“我喜欢你”“我爱你”“你令我感到厌恶”或“我恨你”这些带着强烈情感色彩的话。
人在生下来的时候并不懂得什么是情感,随着我们心智的发展和成熟,我们才会逐渐对身边的人生出感情来。婴儿在长到几个月大的时候会对经常照看他的人产生依赖感,很多养育过孩子的家长都有这样的体验:孩子根本离不开人,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孩子睁开眼瞧瞧四周,没有看到令他感到安心的那个人,孩子就会哭闹不止;见到陌生人则会躲到妈妈的怀里不让对方抱,被不熟悉的人抱着还会大哭。这时候婴儿对照看者的依恋就不能简单地被称为情绪了,因为孩子已经对照看者产生了依恋之情。
很多人在小的时候有过养小动物的经历。当家里的环境不适合养小动物的时候,父母多半会告诫孩子:“不要给小动物取名字,因为取了名字就有了感情,有感情之后再送给别人养就会舍不得了。”在发现一个小动物的时候,孩子的心情是既惊且喜的,而当他们养育了小动物一段时间之后,经过长时间的相处,这种喜悦情绪就会慢慢累积,进而逐渐演变为一种情感。这个时候将孩子熟悉和喜爱的东西从他们身边夺走,孩子自然会舍不得,因为他们在照顾小动物的过程中就已经对小动物产生了感情。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还体现在,情绪是人与动物共有的。近两年来,猛兽被激怒进而对人类做出攻击行为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国外一名小女孩在动物园里观赏大猩猩的时候,隔着玻璃对着黑猩猩做出了双手捶打胸膛的动作,本来小姑娘只是为了好玩儿,没想到黑猩猩突然握紧双拳冲上前来猛捶玻璃。倘若不是有一层玻璃挡着,只怕小姑娘早已遭遇不测了。原来,在黑猩猩的肢体语言中,双手捶打胸膛表示示威,小姑娘的行为无疑是在向黑猩猩挑衅,所以被激怒的黑猩猩瞬间暴起,做出了攻击人类的举动。除此之外,动物园里的老虎被游客近距离逗弄之下发起攻击的新闻也屡见不鲜,这说明动物也会愤怒,而且动物的情绪不只有愤怒,它们还会有嫉妒、悲伤、绝望的情绪。
饲养狗的人细心观察的话不难发现,狗在兴奋的时候尾巴会摇个不停;自家的狗在看到主人抚摸别的狗时,会凑上前拍打主人,或者挤到主人与别的狗之间,有的狗还会撕咬跟自己“争宠”的外来狗。由此可见,狗也是有嫉妒心的。
黑猩猩的幼崽在看到母亲的尸体时会十分悲痛,精神萎靡不振,整天守在母亲的尸体旁边,企图唤醒母亲,同时拒绝与其他猩猩一同离开,也拒绝进食,最终在母亲死亡不久之后随之而去。更为奇怪的是动物的自杀现象,1932年,在英国的一家动物园中,游客们竟然亲眼看到一只猴子用绳子打了个索套,然后把自己的脑袋套进去,双脚一蹬吊死了。这不由得让人猜测,动物也有绝望的情绪,甚至会被绝望的情绪操纵着终结自己的生命。
情景回放
杨锐和自己的女朋友孙洁约好了一起去参加一个明星的粉丝见面会,结果杨锐要出门的时候被宿舍里的同学给拦住了,同学说他有急事需要出去一趟,但他的钥匙不见了,得有人留下给他开门,并承诺快去快回。杨锐一看时间还早,女朋友又是经常迟到的人,就答应了对方。结果杨锐没想到平时磨磨叽叽的孙洁这次为了自己喜欢的明星,居然提前到了约好的地方。发现杨锐竟然还没到,孙洁顿时心中生出不满,一打通杨锐的电话就开始质问他为什么现在还没有到,杨锐向孙洁解释了自己迟到的缘故,在孙洁的“快点过来,别耽误正事”的声音中挂断了电话。
同学回来得很快,但杨锐出门的时候恰好遇上了堵车,眼看粉丝见面会就要开始了,孙洁给杨锐打电话的语气也变得严厉起来。杨锐本来遇上堵车心里就已经很着急了,听到女朋友的抱怨他更坐不住了,在路上拦了一辆小摩托飞快地赶向约会地,但还是晚了一步。当他们赶到见面会现场的时候,孙洁喜欢的偶像早就和粉丝互动完离开了,孙洁气得拎起包砸向杨锐。杨锐知道自己有错也不敢反抗,等孙洁发完脾气,杨锐跑到了后台,在后台看到了偷偷溜去买冷饮的偶像,他连忙通知孙洁过来。孙洁赶到的时候恰好和自己喜欢的偶像打了个照面,愤怒和失落的情绪一扫而空,拿到明星的签名合照后,她更是兴奋得似乎要飘起来,抱着杨锐连叫了好几次“亲爱的”。看到她的笑脸,本来自责不已的杨锐心情也好多了。
孙洁对偶像的喜欢就是情感,这种情感是稳定的,不会在外界影响下轻易发生变化。但情绪就不一样,受到环境的影响,情绪的变化是复杂而微妙的。
从人的反应上来看,情感和情绪也有着明显的差别。人的情绪是多变的、不稳定的,开心的人转瞬间可能就会泣不成声,满怀期待的人也可能一转眼就万念俱灰,这些情绪都会因为周遭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相比情感,情绪还具有情境性、冲动性和短暂性的特征,我们常常说的“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就是一种比较冲动的情绪,这种情绪的产生源于外部环境的刺激,而且这种情绪本身可持续的时间非常短暂。在这种极端情绪的控制下,人们往往会做出错误的举动,一旦冷静下来便会后悔不已。
然而情感却不是如此。在西方的婚礼上,牧师会分别对着新郎和新娘说出一段誓词:“×××,你是否愿意娶×××为妻,爱她、安慰她、尊重她、保护她,像你爱自己一样。不论她生病或是健康、富有或贫穷,始终忠于她,直到离开世界?”“×××,你是否愿意嫁×××为妻,爱他、安慰他、尊重他、保护他,像你爱自己一样。不论他生病或是健康、富有或贫穷,始终忠于他,直到离开世界?”
这段誓词实际上就是在询问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情感是否会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人的感情相对情绪来说是比较稳定、深刻和持久的,它是一种对人对事稳定的态度,尽管不显露于外,却不容忽视。举例来说,孩子打碎了父亲心爱的花瓶,父亲尽管生气,却不会做出抛弃孩子的举动;男人弄坏了女朋友心仪的化妆品,女朋友即便生气也不会轻易提分手;好朋友之间产生了分歧,即便有争吵却不会老死不相往来。因为情感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人们即便会因为某件事情产生了短暂的负面情绪,也不会因此而了断一段感情。
也正是由于情感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我们才能够看到这世界上有很多至死不渝的感情:多年相交的朋友在知道对方陷入困境的时候,不辞辛苦地为其奔走;相亲相爱的家人在遇到危难的时候不是四散而逃,而是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渡过难关;情侣们即便遭受许多挫折,还能够不离不弃,相互扶持着走过岁月的风风雨雨,从青春年少一直走到白发苍苍。
情绪与情感之间虽然有着很多区别,但彼此之间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情绪虽然千变万化,但总的来说还是要受到情感的影响,在特殊的情况下,人们能够令自己的情绪服从于情感,从而做出一番伟大的成绩。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在与吴王夫差的交战中大败,一路逃亡到了会稽,被吴军团团围住,勾践依照范蠡的计策佯装投降,不仅向吴王献上越国的美女与珍宝,勾践本人还要在吴国为奴三年。堂堂一国之君受到如此羞辱,勾践的心里难道就不曾生出半点儿愤怒和怨恨吗?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但越王谨记会稽之耻,压下了一切负面情绪,鞍前马后地伺候吴王夫差,三年来恭恭敬敬,不曾发怒,面上也没有丝毫怨恨之色,木讷如农夫一般,甚至做到了“问疾尝粪”。如此苦心孤诣的伪装终于迷惑了吴王夫差,夫差将他放回越国之后,勾践暗中练兵,卧薪尝胆,终于在二十年后发兵一举灭掉了吴国。
人类的情感能够支配情绪、操纵情绪,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能够避免因一时的情绪失控而造成的恶劣后果。当然,人类的情感也依赖于情绪,人们在看到陌生人相互帮助的景象时会被感动,感受到爱和温暖;在看到有人作恶的时候会因为愤怒而仗义出手阻拦;在所在的集体被赞扬的时候会产生一种集体荣誉感;在国家被欺侮之际会产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爱、温暖、正义感、集体荣誉感及爱国主义情感这些情感的产生都源于情绪。
情绪是一切情感发展的基础,情感则是情绪与个人意识、社会道德等整合后的产物,情感的存在、升温、表达都与情绪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3.不同性别的人在不同情境中的情绪
前不久网上流行一个段子:一个男人和自己的女朋友发生了争执,女朋友说道:“我发现你最近越来越不爱我了。”男人反驳道:“我怎么就不爱你了?你从哪看出来的?”女朋友愤怒地指着男人说:“我明天不吃饭了,去把你的上司打一顿!”男人一头雾水地说:“这跟我的上司有什么关系?你为什么要打我的上司?”女朋友气哼哼地说:“你果然是不爱我了,你都不问问我为什么不吃饭!”
虽然是个博君一乐的段子,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出其中男性和女性在思维方式、关注点等多方面的差异。人们常说“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两性在看待同一个问题时的思维往往有着很大的差距。那么男性和女性在面对相同的情境时,情绪是不是也会有很大的区别呢?答案是肯定的。
举例来说,很多男生喜欢玩游戏,当他们看到某个游戏官方推出了新款游戏皮肤和装备时,会激动得恨不得下楼跑上几十圈,然后疯狂地充钱购买新装备,沉浸在获得新装备的喜悦中久久不能自拔。女性对此则没有特别兴奋的感觉,在大多数女性看来,那不就是个装备吗?标上“史诗级”难道就真的绝无仅有了?又不能吃、不能穿的,还不如买衣服来得实在。对男生来说,他们同样不能够理解为什么衣橱里明明已经有一大堆衣服了,女生却依然愁眉苦脸地嚷嚷着没有衣服可穿;在逛商场时看到各大店铺上新款,她们就满心都是期待和“买买买”的狂热购物欲。等买到喜欢的新衣服之后,脸上洋溢着毫不掩饰的喜悦,开心得简直要飞起来。
男性和女性喜欢的事物不同,面对事物的态度自然就有所不同,但面对自己喜欢的事物时,两性内心的感情似乎是相同的。但是为什么在人们的潜意识之中,对男性和女性的情绪发泄有着双重标准呢?男性和女性在情绪的表达上到底有没有区别呢?
情景回放
晓晓是个爱哭的女孩子,平时只要她有一丁点儿的不如意,就一定会放声大哭,把所有人惊动。晓晓的妈妈觉得晓晓被家里人宠坏了,一遇到事情就哭,这样不太好。晓晓的爷爷却不以为然,女孩子嘛,总是多愁善感的,爱撒娇,需要家人的关心,很正常。女孩就是应该娇养啊,全家多宠着她点儿才对,就算爱哭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总不能让她长成一个假小子吧。但是对晓晓的哥哥阳阳来说,阳阳的爷爷的态度就不一样了,他拿出了双重标准,要求阳阳做个铁骨铮铮的男子汉,不要总是哭哭啼啼的。阳阳的性格有些内向,比较依赖妈妈,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时也会哭鼻子,但是每次他哭的时候阳阳的爷爷和爸爸就会严厉地批评他。阳阳觉得很委屈,只敢躲到妈妈的怀里偷偷哭,这时候妈妈就会温柔地安慰他,并询问他遇到了什么困难,再想办法引导他自己解决问题。
长期以来,人们的潜意识之中对男性和女性的情绪表现形成了较为刻板的印象,认为女性就是比较情绪化的,容易情绪失控,需要别人哄着陪着,更有人认为哭是女孩子的特权;而男性就应该坚强点,有泪不轻弹,大部分男性也都很少将自己的情绪摆在脸上,或者轻易表达出来。那么,这是不是表明男性其实没有那么多的情绪呢?实则不然。没有表现出来,并不代表没有,事实上,男性比女性对情绪的体验强度还要大一点。
心理学家为了研究男性和女性在情绪方面的性别差异,做过一个实验:心理学家选出了79名志愿者,这些志愿者有男性也有女性。在参加实验的过程中,心理学家为志愿者们发放并佩戴记录心率的手环,并分别播放了展现八种不同类型情绪的视频,这八种情绪视频分别是愉悦、搞笑、惊奇、悲伤、恐惧、愤怒、厌恶和中性的。心理学家在每播放完一段视频时,都会询问志愿者们的观看感受,以便作为情绪表达的根据,同时记录下他们的心率,作为情绪体验的标准。心理学家也注意观察了这些观看者的愉悦程度、唤醒度、趋近和回避动机强度等,作为指标。
等实验的结果出来之后,心理学家感受到了冲击和讶异,因为他们发现,女性的情绪表达程度与心率变化指数并不相称——当观看愉悦、搞笑和愤怒类型的视频时,很多女性志愿者都清晰、激烈地诉说了自己的情绪体验,如开心、捧腹大笑、怒火中烧等,但实际上她们的心率波动并不是很大;而当男性志愿者平静地诉说自己观看此类视频的情绪感受时,他们的心率起伏却非常大。当观看恐惧和厌恶类型的视频时,更多女性志愿者诉说了自己的极度惊恐和对视频的深恶痛绝,且有着回避的心理,但她们的心率波动却不是很明显;男性志愿者则恰恰相反,他们表面上看起来无所谓,心率却有着明显的起伏变化。
实验结果证明,某种程度上,男性的情绪体验强度更大,但是出于种种原因他们并没有将自己的情绪体验表达出来,尽管他们内心已经波涛汹涌,但表面上似乎仍然是不动声色;女性则不同,尽管女性的内心波动不大,但她们却可能会在无意之间夸大自己的情绪体验。
4.创造力的源泉——情绪与创造力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苏轼在玉堂署任职的时候,曾经和自己的幕僚聊到自己的词作,苏轼想知道自己写的词与柳永的相比哪个更好些,便直言相问。这位幕僚非常聪明,他并没有直接说哪个好哪个不好,而是说出了一段非常经典和贴切的话:柳永的词适合十四五岁的少女,拿着红牙板,咿咿呀呀地唱“杨柳岸晓风残月”;您的词得须关西大汉,用铜琵琶和铁绰板伴奏,中气十足地唱“大江东去”。这段话刚好道出了两位词人的写作特色。柳永的科举之路艰难,屡屡落第,心中难免因为失意而生出苦闷的情绪,他的词作如他的人一样,满腹哀愁,柔肠百转,所以柳永写出来的作品无不缠绵悱恻、凄婉动人;苏轼的词作也与他本人的性格非常相似,苏轼性格豪爽直率、乐观旷达,所以他写出来的词作总是气势恢宏、豪情万丈,读来动人心魄。古人常常以诗抒情,以歌咏志,在流传千年的众多文学名篇中,我们能够看到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们或婉转含蓄,或直白豪迈地表达内心的想法,宣泄自己的情绪。
翻开现在中学生的语文课本,我们可以发现里边收录了很多带有非常强烈的感情色彩的诗作,其中非常著名的一首诗就是杜甫的《春望》,这首铿锵有力的五言律诗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寥寥几句,就把一个在乱世奔走、忧国忧民的悲苦诗人的形象勾勒出来。烽火连天的动乱时节,背井离乡的杜甫因为战火而接不到家人的来信,他既思念家人、牵挂家人的安危,又为国家和战乱中遭殃的百姓担忧不已。但面对时局的动荡,他自己什么也做不了,只能搔首踌躇,暗自发愁,直愁得白发稀疏,几乎插不上簪子了。内心的忧愁与愤懑和浓厚的爱国之情被杜甫通过寥寥几句诗表达得淋漓尽致。
与之相对的是杜甫的另外一篇名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七言律诗,诗中写道:“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首诗一改之前的沉郁顿挫,变为明朗愉悦,令一个为了国家收复失地而喜极而泣、欣喜若狂的爱国诗人的形象跃然纸上,杜甫满心的欢喜似乎已经从诗中溢了出来。愉悦的情绪感染着阅读这些诗句的人,让读者在诗人的带动下不由自主地开心起来。
通过以上两首诗我们可以发现,无论作者写什么风格和题材的作品,其作品与作者本身的情绪和情感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那么,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情绪与情感扮演的是什么样的角色呢?
我们都听过这样一句话:“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何谓生活,自然是人类本身和其生存的环境及人类所专注的各种事物,这些联合起来组成了人类生活的全部内容。“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也会对不同的人、事、物产生情感。人都有倾诉的欲望,情绪和情感不仅会从眼角眉梢显露出来,还会通过语言、肢体动作等多种形式表达出来。人们表达情绪和情感的方法有很多种,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有的人含蓄,有的人直爽。含蓄的人会斟词酌句,婉转地透露出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多数时候需要别人猜测他们的情绪和心理,哪怕生气的时候也只是生闷气。直爽的人在表达自己情绪的时候,三言两语便倾诉了出来,总是直言坦白自己开心与否;在表达自身情感的时候,他们也会简单直白地告诉对方“我喜欢你”“我想和你在一起”“我不想见到你”“我恨你”等;而在发泄愤怒的时候,他们同样会直接表达出不满。
另外,还有一些人能够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通过艺术创作的方式表达出来。在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的作品《报任安书》中有这样一段经典的话:“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认为,这些经典著作诞生的契机都是作者在生活中遭受了巨大的挫折,内心郁结,情绪情感等方面有压抑不解之处,或者没有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才将满腔情绪经过文学素养与才华的整合转化为思想结晶,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这些作品不仅可以用以抒发自己的怨愤之情,还能够表露自己的本心,以便后人了解他们的志向。也就是说,情绪可以是一个人创作的动力,正因为内心有情绪要发泄出来,所以才有了这些传世名篇。
国外的很多文学家和艺术家与司马迁的想法不谋而合。英国诗人托马斯·艾略特认为:“诗人的任务并不是寻求新情绪,而是要利用普通的情绪,将这些普通情绪锤炼成诗,以表达一种根本就不是实际的情绪所有的感情。”的确如此,艺术创作的形式多种多样,如音乐、文学、电影、舞蹈、美术等,但每一种艺术创作无不是在折射创作者的内心,反映着创作者的情绪和心理需求。好的作品如果想打动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表达自己的情绪,然后通过艺术创作引起观众的情绪反应和心理共鸣。
前段时间,歌曲《我的祖国》重新掀起了一阵热潮。简单质朴的两句“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就能够引得听众不由自主地合唱起来,这与歌曲本身的魅力有着密切的关联。这首歌是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委婉动听的女声独唱真挚朴实,亲切生动的歌词为人们描绘出了一幅幅家乡的美好景色,让听众产生了浓厚的思乡之情和对于祖国、家园深深的热爱之情。后半部分的合唱更是有着排山倒海的磅礴气势,将志愿军战士们的激情和英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歌词中,满是词作者对于祖国真挚深沉的热爱,这种浓厚的感情感染了听众,所以,即便几十年过去了,这首歌也依然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
如果说情绪是一个人创作的动力,那么情感便是艺术创作的灵魂。著名雕塑艺术家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对此歌德与他的观点一致,而且,歌德认为,没有情感也就不存在真正的艺术。而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则认为:“艺术起源于一个人为了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于是在自己的心里重新唤起这种感情,并用某种外在的标志表达出来。”情感是决定一个作品成败的关键,倘若内心并没有情感要表达却强行创作,就落入了言不由衷、无病呻吟和“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尴尬境地,创作出来的作品也会变得呆板无趣,缺乏让人为之动容的力量。
凡·高说过:“艺术家应该从他的内心去观察。”而他本人也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和后印象主义的先驱。从文艺复兴时期到十九世纪,西方传统绘画的表现手法一直是以写实为主,崇尚理性,注重对所画事物的模仿和再现。直到十九世纪末印象派诞生,画家们开始不满足于极尽完美地去模仿实物,而是开始在自己的画作中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自己对所绘事物的认识与理解。到后印象派诞生,画家们更加直白和强烈地在自己的作品中宣泄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凡·高的经典画作《麦田》,曾被人认为是凡·高的绝笔之作。在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到,黑云密布的天空仿佛恶魔的手掌一样沉重地压了下来,压在金黄的麦田上,压抑的画面几乎让人难以呼吸,而在麦田与黑云之间还有一群代表着死亡的黑色乌鸦从厚重的云层中结队而来,仿佛死神收割生命的镰刀,让人不由得产生了强烈的压迫感。在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凡·高正深陷精神疾病的折磨之中,画作不被赏识的痛苦和世人的漠视狠狠地折磨着他脆弱的神经,不可否认,凡·高将自己极度压抑和痛苦的情绪融入画作之中,以至于观赏者在观看的时候,能够被画面中扑面而来的痛苦和压抑震慑。
品鉴众多艺术作品后我们可以发现,尽管艺术家的生活经历各不相同,构思艺术作品和艺术创作的形式与风格也千差万别,但他们都有相通的一点,那就是真挚的情感和激发创作欲望的强烈情绪。只有情绪的变化才能够为一幅好作品的诞生提供无穷的动力,只有充斥着作者情绪的作品才能够让品鉴者产生情感和心理的共鸣。情绪与情感,缺乏了其中任何一个,艺术作品都会如同丧失了灵魂的傀儡一般令人感到乏味至极。
5.不可或缺的信号——情绪的功能
情景回放
婷婷是一名销售公司的职员,到了月底总结的时候,因为个人的销售指标没有达到,婷婷被她的部门经理叫到办公室劈头盖脸地训斥了一顿。婷婷觉得非常委屈,她这次的销售指标之所以没有达到,是因为同部门的同事几度抢走了她的客户。但经理不管职员们的内部矛盾,他只看业绩,销售业绩不达标就得挨批评。经理还让婷婷写月末总结和保证书,写完后发到自己的邮箱里,眼看就要下班了,经理的意思非常明显,就是要让婷婷加班。
婷婷心里很生气却没有办法,下班时间一到,同事们纷纷离开公司回家了,那个抢了婷婷客户的同事走过婷婷身边的时候还对她冷嘲热讽,气得婷婷差点儿跟她吵起来,还好同事们及时把两个人劝住了。虽然对方已经离开了,可婷婷还是觉得非常生气,她去洗手间洗了把脸,怒火平息下来之后才重新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写月末总结。
从学校毕业之后,婷婷就很少动笔写总结之类的文章,所以写起来非常困难,加上还有保证书,婷婷写了一会儿,烦躁得恨不得砸电脑。耗费了整整三个小时,婷婷才写完了月末总结和保证书,发送到了经理的邮箱里。出了公司之后,婷婷发现天上不知什么时候下起了雨,婷婷早上出门的时候没有带伞,恐怕这会儿是要淋雨了,想到这些,婷婷不由得埋怨道:“真是烦人,连老天都跟我作对!”婷婷看了看手表,发现时间已经不早了,只好打车回家。
尽管她已经很小心地避雨,可还是被淋成了“落汤鸡”。司机师傅一路上也没有跟婷婷搭话,直到下车回家之后她才发现自己的包落在了出租车上,虽然包里没有什么贵重物品,但这一连串的倒霉事还是让婷婷心力交瘁,即便闻到楼道里饭菜的香味也没能让婷婷的心情轻松起来。
回到家之后,婷婷的丈夫已经做好了饭菜,儿子正乖乖地坐在客厅里看动画片。婷婷勉强挤出一个微笑,说道:“我回来了。”
丈夫看了看婷婷的脸色,主动走上前帮她把拖鞋拿出来,还走到客厅小声嘱咐儿子:“你妈妈今天心情不太好,你吃完饭自己乖乖回房间写作业,别去吵她。”儿子看看妈妈毫无精神的样子,听话地应了一声,主动把动画片的声音调小了。婷婷和家人安安静静地吃了饭,餐桌上,儿子难得没有挑食,这样婷婷的心情才稍微好了一点儿。看到丈夫自觉地收了餐具去厨房洗刷,儿子也关掉电视从书包里拿出了作业,婷婷不由得诧异起来,问儿子:“你们今天是怎么了?怎么这么乖?平时你和你爸爸可不是这样的啊!”儿子说:“爸爸跟我说你心情不好,让我不要惹你生气。”
婷婷问在厨房洗碗的丈夫:“你怎么知道我心情不好?我明明还对你们笑了,烦心的事情都没有提啊。”婷婷的丈夫说道:“在一起这么久,不用你说,我也能看出来,你这个人情绪都摆在脸上了。你本来就不开心,我们担心你,不想再让你生气,所以都自觉了点儿,该做家务做家务,该写作业写作业。现在说说吧,你遇到什么烦心事了?”婷婷这才开始对家人讲述自己倒霉的一天。
人在不同情况下的面部表情往往代表了他们不同的心理状态,表情的变化也就代表着人的心理和情绪的变化,所以婷婷的家人能够通过婷婷的面部表情判断她是否开心、是否疲惫,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避免发生家庭矛盾。如果婷婷的丈夫没有发现她情绪的低落,依旧像平时一样,吃完饭往沙发上一坐,什么事情也不做,抱着手机玩个没完没了,儿子也继续看着动画片,不肯写作业,那么婷婷的心情肯定会因为这些变得更加糟糕,甚至会跟家人产生争执,将之前在公司和在回家路上累积的所有愤怒和委屈一股脑地发泄到无辜的丈夫和儿子身上。
好在婷婷的丈夫及时发现了婷婷低落的情绪,主动分担了家务,这才令婷婷的心情得以好转。我们能够根据一个人的表情判断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情绪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情绪就像是人们心理活动的一个指向标,从情绪的起伏变化我们可以了解一个人心理状态的改变。
那么,情绪具体有哪些功能?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交友等社会性活动中,情绪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心理学家经过分析,将情绪的功能分为以下几种。
1.帮助人们适应生存环境
长期以来,心理学家对情绪展开了一系列的科学研究,根据情绪与生俱来的特性,心理学家认为情绪能够帮助人们适应生存环境。动物就会因为某些特定的生理唤醒而出现各种适应行为。仔细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我们可以发现,低等动物除了有怒、怕、爱,并没有其他高级的情绪,而怒、怕、爱这些情绪都是与他们的生理行为——搏斗、逃跑、求偶、哺喂幼崽等有着密切关系的。
但人类的情绪却能够随着个体的成长而逐渐丰富和完善,而且这些情绪能够帮助我们改善生活环境。很多人会见到孩子在玩具店哭闹的情形,当孩子看到想要的玩具时,有的孩子会眨巴着大眼睛,满眼期待地看向自己的家长;有的孩子则会放声大哭,甚至在玩具店门口打滚,死活不肯走,直到家长掏钱把玩具买下来,他们才心满意足地收起眼泪,露出笑容。
孩子在语言体系没有建立起来的时候非常善于运用自己的情绪来令自己所处的环境变得更加舒适,比如当孩子面对被父母包裹得热了、周边环境太过嘈杂了、生病了等情况时,他们就会通过哭等行为来向父母表达自己不舒服的不满情绪。当父母体察到孩子的情绪时,就能够及时地做出一些应对,令孩子感觉更加舒适。当然,情绪有的时候能够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有的时候也会让个体的生活空间变得更加糟糕。
老孙和自己的邻居老杨因为抢夺天台上一块种菜的地方而发生争执,前几次只是吵架,直到后来老孙发现自己在天台上种的菜居然都被老杨拔掉了,而种了其他菜,这让老孙怒不可遏,冲到老杨的家里和他大声争吵起来。老杨也不甘示弱,两个人吵着吵着竟然还动起了手,各自打了个鼻青脸肿。从此两家人再也不来往,提起对方都是咬牙切齿、连声咒骂的,每次老孙和老杨在小区里相遇,也都是恶狠狠地互相瞪上一眼,谁也不理谁。
比如你与邻居闹矛盾,最开始双方可能只是在争吵,随着情绪的变化,你们可能会大打出手,甚至从此断绝互相往来。可见,情绪虽然能够有效地改善生存环境,但运用不当,也容易使生存环境恶化。但总的来说,情绪的作用是利大于弊,因为正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情绪提醒着人们了解自身所处的环境和他人的心理状态,以便自己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当前的生活环境。
2.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提供信号
我们都知道,情绪和情感是人们在面对外部环境时的一种正常反应,见到鲜花盛开,万物繁荣生长,人们的情绪会不由自主地变得愉悦起来;秋天看到寒风吹过,满地落叶,我们会不由自主地生出一种惆怅的情绪;见到母亲亲昵地亲吻宝宝的额头,我们会不由得产生一种温暖和感动的情绪;见到一些遭受病痛折磨的人,我们也会不由得为之伤心。这种情绪能够非常迅速地帮助我们适应外部环境,尤其是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情绪的信号功能所起的作用就非常明显了,因为人们已经学会通过情绪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态度和心理诉求。
我们微笑、蹙眉都是在表达自己的情绪,而这些情绪就相当于一个个信号,准确地向周围的人传递着我们的心理信息,进而影响对方的行为。微笑可以说是世界通用的语言,不论哪个国籍、哪个种族的人,在表达友好和善意的时候,无一例外地会露出笑容,而接收到对方所传达的善意时,人们也会报以笑容,因为这是一个表达友善的信号。但当我们冷着一张脸的时候,对方就会自觉地减少与我们交流的次数。
小美是个内向的女孩,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也不太擅长和别人聊天,虽然她没有跟班上的任何一个同学产生过争执,但她还是感觉到了同学们对她的疏离,平时同学们在一起聊天的时候,大家总是忽略小美的存在。小美非常苦恼,作为一个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她也很想交一些新朋友,每次看到别的关系好的同学一起去逛街、聊八卦,小美都很羡慕。
有一天,小美实在忍不住,在聊天的时候询问了大家对她的看法,并有些委屈地质问大家为什么总是忽视她。大家有些尴尬地说:“不是我们忽视你,你难道不知道你有一个外号叫‘冰美人’吗?每次大家一起聊天,你总是板着一张脸,看起来很不开心的样子,我们就以为你对我们聊的话题不感兴趣,所以都没人敢跟你搭话。”小美这才明白原来是自己的问题。当她尝试微笑着和同学们打招呼的时候,她发现周围的人对她都友善了起来,和她一起玩的人也变多了。
情绪能够展现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即便不通过语言的表达也能够向他人传达明显的信号。所谓的察言观色,就是通过观察面部表情来判断一个人的情绪,有了情绪这个信号功能,人际沟通才能够更加顺畅,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3.对心理活动的组织功能
情绪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同时还能够组织人类的某些心理活动和肢体动作。人们在兴奋的时候会手舞足蹈,在积极情绪的影响下,做事的效率也会明显提高。但是消极的情绪却能够破坏一个人做事的积极性,当我们不停地打击和嘲笑一个满怀希望的年轻人时,久而久之这个年轻人的内心就会产生自我怀疑,认为自己真的不行,甚至有可能直接导致这个年轻人放弃正在努力的事情。
情绪不仅具有组织心理活动的功能,还能够适当地调节人们身心的状态。俗话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这种压力既是精神压力又是心理压力,当一个人感受到适当的压力时,他不但不会被压力吓倒,反而会浑身充满干劲儿。这是因为情绪从中进行了调节,使人的身心处于一种适宜活动的良好状态,所以能够很好地促进人们尽快完成自己要做的事情。
清朝的大臣左宗棠是一个热爱下棋的人,他经常穿着普通民众的衣服前去拜访那些擅长下棋的民间高人。在领兵收复新疆之前,左宗棠曾经前去拜访一位擅长下棋的老者。他来到老者的家门口,只见上方悬着一方“天下第一棋手”的牌匾,左宗棠便想要和老者切磋一下棋艺。老者接受了他的挑战,两个人坐下来对弈了三局,结果老者三局都输给了左宗棠,左宗棠高兴得哈哈大笑。他对老者说:“我接连赢了你三局,我看你这‘天下第一棋手’的牌匾得摘下来啦!”老者面带微笑连连称“是”,还命仆人当场把牌匾摘了下来,左宗棠志得意满地离开了。
等到左宗棠收复新疆之后故地重游,又看到老者的门前重新挂出了“天下第一棋手”的牌匾,左宗棠便再次进门和老者切磋棋艺,结果左宗棠一连三局都输给了老者。左宗棠惊奇地说道:“老人家,您的棋艺增长得也太快了吧!上次您明明还下不过我的!”老者笑着说道:“上次之所以输给您是因为知道了您的身份,您当时即将带兵收复新疆,我担心赢了您会挫伤您的锐气,影响您作战,所以我才会让着您。但现在您已经成功抵御了外敌入侵,收复了新疆,我没有了顾忌,所以才坦诚地展露出了全部的棋艺。”
古时候作战讲究“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与情绪也有着莫大的关联。当人们铆足干劲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他们的精神和情绪状态都被调动了起来,这个时候,如果有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挫伤他们的热情,那么他们当初的勇气就会荡然无存,高涨的情绪也会变得低落,本来能够做成功的事情也可能会搞砸。
4.健康功能
情绪还能够对人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就是说积极的情绪能够让人长寿、显得年轻,常被忧愁、悲伤这些负面情绪围绕的人则容易衰老。情绪真的有那么神奇的作用吗?的确如此,在家庭纠纷中我们常常能够听到有人说“×××气得当场昏了过去”或者是“×××气得大病一场”,这正是因为情绪的作用。情绪能够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并且能够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等引起生理上的变化,过度的情绪还容易导致个体患上疾病。当然,合理地宣泄情绪也能够预防或者治疗许多的身心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躁狂症等。
英国著名的化学家法拉第曾经因为过度工作、精神长期处于紧绷状态而身体虚弱,动不动就会生病。尽管法拉第抽出时间去看了很多医生,开了大把的药,但是他的病情依旧反反复复,始终没有痊愈。后来法拉第听说城里来了一位名医,便抽空去拜访了这位名医,希望对方能够治好自己的病。医生听完法拉第对自己病情的描述后,笑着说了一句英国著名的谚语:“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
法拉第听完这句话,皱着眉头思考了半天,没多久便会心一笑,谢过了医生,转身离开了。自看病那天之后,法拉第合理地安排了自己的工作时间,劳逸结合,闲暇时间还会去看看喜剧表演,调节自己的心情,让自己的情绪处于愉悦的状态。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法拉第的病不治而愈,身体也变得更加健康了。
人们常说“情绪是把双刃剑”,诚然如此,积极的情绪有利于人们心灵的纾解,使人们从中获得平衡感和幸福感,让人们以更加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但负面的情绪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所以在享受积极情绪带给我们的快乐和健康时,我们也要时刻注意负面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以免做出让自己后悔的行为。
5.影响记忆力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挑选了一百个孩子,先安排其中五十个孩子观看小丑表演,让这些孩子的情绪处于积极愉悦的状态,然后要求孩子们背诵一首诗歌;另外五十个孩子则先观看一些基调悲伤的表演,然后让他们背诵同一首诗歌。结果观看喜剧的孩子很快就背出了整首诗歌,而那些观看了悲伤视频的孩子背诵出诗歌则需要更多的时间。由此可见,积极愉悦的情绪有助于增强人们的记忆力,负面的情绪则会让人的记忆力下降,降低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6.踢猫效应——情绪传染病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踢猫效应”,它指的是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的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有一个小故事可以准确地诠释“踢猫效应”。
情景回放
有一天,一家公司的老板在办公室里对着部门经理大发脾气,批评他工作做得不到位,管理职工的方式也有问题,导致职工的工作效率一直提不上去,公司的业绩平平。部门经理满心委屈,他认为自己一直以来都在为了提高公司的业绩而努力,手下的员工相比之前来说也有一定的进步,老板这样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自己是不对的。但是当老板训话的时候他还是乖乖地低下头听着,丝毫不敢反驳。
出了老板的办公室,部门经理在茶水间看到正在休息的员工小张,心里的怒火顿时有了发泄的出口,他对着小张大声批评道:“平时不是迟到就是早退,都什么时候了还在这里‘摸鱼’,你想让我扣掉你的奖金吗?工作都做完了?没做完还不赶快回去做,今天做不完你们全部门的人都给我留下来加班!”话音落地,部门所有人的眼睛都紧紧地盯着小张,眼神里不约而同地写满了责怪,好像在怪小张连累他们加班了一样。
部门经理前脚刚走,后脚就有同事开始埋怨小张,这个说:“哎呀,这怎么做得完嘛!小张都怪你,好好的晚上被你给搅和了,今天说好了要和我女朋友一起去看电影的,这下她肯定会生我的气。”那个讲:“天哪,这怎么行,我今天不能加班啊,今天轮到我去幼儿园接孩子了,上次让我老公接孩子,他都跟我吵了一架。真是的,小张你干吗平白无故地去触经理的霉头啊!”一时之间办公室里满是怨言。
小张自己也委屈着呢,经理分明就是冤枉人,凭良心讲,他哪一天不是早早到了公司,到了下班时间才离开的?哪里有迟到早退的情况?经理今天到底抽了什么风,乱给人添罪名,何况平时大家工作累了都会来茶水间喝杯茶放松一下,往常都没说什么,怎么今天就跟机关枪似的突突个不停呢?还偏偏让自己撞到了枪口上,害得他成了全部门仇视的对象。
小张心里的这股怨气直到加班结束回到家里还没有消下去,这时候小张看到了自己正守在电视机前的儿子浩浩,气得他当场扔下公文包,拔了电视线,训斥起了浩浩:“还在这里看电视,你们老师布置的作业都写完了?上次月底的测验三门功课都不及格,现在还有脸玩儿,给你交学费是让你随便浪费的吗?还不回房间去写作业!”浩浩吓得两眼含着泪,连自己是写完了作业才去看电视的事实也不敢讲出来。
这时小张的老婆连忙上前给儿子解围:“你干吗呀!一回来就骂孩子,浩浩功课做完了我才让他看电视的。”说着她从兜里掏出十块钱,让儿子下楼去超市买包盐,多余的给浩浩做零花钱。小张知道自己做错了,也没好拉下脸给儿子赔礼道歉,浩浩接过钱抹着眼泪下了楼。在去超市的路上,浩浩越想爸爸批评他的事情就越觉得愤怒和委屈。
这时经常在小区里扒垃圾箱的一只流浪猫凑了上来。这只猫是小区里的常客,经常有好心人喂它,所以它见到人非但不害怕,还会主动凑上前讨吃的。浩浩正心烦意乱,流浪猫又老是围着他打转,“喵喵喵”地叫个不停,浩浩更心烦了,气得一脚踢了上去,流浪猫吃痛,哀号了两声,飞一样逃离了小区,一路飞奔到了公路上,刚好遇见了驾车疾驰的小张的老板。老板不防备一只猫会突然出现在路口,吓得又是踩刹车又是打方向盘,最后还是误把油门当刹车,一下子撞到了公路的护栏上。
小张的老板也许不会想到,自己出车祸的原因竟然是早上对部门经理发的那通脾气。心理学上把不良情绪朝等级低于自己或者弱于自己的对象发泄并产生连锁反应的现象就叫作“踢猫效应”。我们可以看到在踢猫效应的故事中,坏情绪像疾病一样能够从一个人身上传染到其他人的身上,而这种传染顺序一般是从金字塔的顶端向底端传递的。
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和自己的同事经过研究发现:人类的所有情绪都能够在短时间内从一个人身上传染到另外一个人身上。这有点儿类似于孟子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快乐的人在一起时我们能够感受到快乐的情绪,从而令自己的情绪高涨;而和悲伤的人在一起时,我们也能够感受到悲伤的情绪,同时令自己的情绪变得低落。情绪的传染速度非常快,虽然有时候当事人未必能够感受到情绪的传染,但在旁观者看来,个人的情绪变化却非常明显。
举个极端的例子:在参加他人的葬礼时,看到别人悲伤的面容,我们的内心也很难愉悦起来,会不由自主地满脸哀戚,很快就融入了肃穆沉重的气氛之中;而在参加他人婚礼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哭丧着脸,每个人都是喜气洋洋的,仿佛要结婚的那个人是他们自己,他们被当事人快乐的情绪感染了,所以不由自主地开心起来。
心理学家们还发现,人们在宣泄自己的情绪时,会形成一个心理磁场,身处在这个磁场周围的人都会感受到宣泄情绪者本身的情绪。很多学校喜欢请一些成功者为学生做演讲,很多听过演讲的学生被感动得热泪盈眶,这正是由于演讲者本身的情绪和事迹影响到了听众。
前一段时间网络上因为南海的问题,再次激发了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简单的一句“南海一点儿都不能少”引得无数网友纷纷转发,国人都自发行动起来,尽自己的努力表达着维护领土和主权的决心。这就是情绪感染所带来的动力。
除此之外,情绪的感染还有着转移作用,这一作用用成语“爱屋及乌”就能够准确地概括——喜欢一个人甚至连这个人房顶上的乌鸦也一并喜欢了。这一点在很多粉丝对他们偶像的态度中常有体现,粉丝如果发现自己的偶像接拍了一部电视剧,那么即便对这个题材的电视剧兴趣不大,粉丝们还是会为了给偶像捧场而去观看这部电视剧;而当自己的偶像明确地支持或者反对某件事情的时候,理智的粉丝会分析偶像所选择的立场是否与自己的价值观相悖,从而做出正确选择,还有一部分不甚理智的粉丝则不管偶像所做的选择是否正确,一律支持,这也是情绪传染的一种形式。
情绪的传染在不同等级的互动中表现得格外明显:
在职场上,如果老板心情愉悦地和员工开玩笑,那么员工就会受到上司的这种愉悦情绪的感染,精神也会随之放松下来,做事情的效率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然而如果老板一进办公室,就气势汹汹地对着员工发了一通脾气,那么员工一整天都会心惊胆战,做事情也小心翼翼、缩手缩脚,即便有事要请示老板,也会你推给我、我推给你,以免自己变成上司的出气筒,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工作效率,使工作环境更加压抑。
但如果员工情绪不好,却很少能够影响到上司的情绪,这是因为人类的本性之一——“柿子要捡软的捏”在作祟。下级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对着自己的上级发泄不满的情绪,除非他不想继续干自己的工作了。
这种情况在教师与学生之中也非常明显。教师的情绪对学生有着重大的影响,当一个老师面带笑容地向学生提问时,那么学生在老师积极情绪的感染下也会变得更加自信,答题时更为流畅;但如果老师一进教室就板着脸,面色不善,语气严厉地向学生提问,那么很有可能学生原本想好的答案在说出来时也会变得磕磕巴巴;当老师因为某个学生的答案不正确而大发脾气的时候,如果老师再次提问,那么举手作答的学生就会变得寥寥无几,这是因为受老师的负面情绪感染,学生在精神上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即便面对他们会做的题,他们的内心也会因为担心老师发脾气而变得忐忑不安,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备受打击。
虽然老板和老师都没有明说自己的情绪是积极还是消极的,但是员工和学生却能够准确地感受到对方的情绪变化,从而调整自己的工作和学习状态,以便让自己少受到其负面情绪的波及,这就是情绪感染的作用。
当然,情绪感染不只是在上下级之间存在,人与人之间都有情绪感染的现象,这是因为人都有发泄情绪、倾诉内心的需要,这种渴望在人们受到环境、交谈对象、突发事件等因素的影响时表现得尤为强烈。
当一个人受到外界刺激产生负面情绪时,他会在潜意识的驱使之下找到那个弱于自己或者迫于等级不敢还击的人进行情绪发泄,所以在职场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职务高的人会迁怒于自己的下属,而下属同样会找到一个弱于自己的人发泄情绪。在家庭中我们也会看到心情不好的丈夫将坏情绪发泄给妻子或者子女,子女再将不良情绪发泄给家中的宠物或者自己的玩具,等等。
负面情绪造成的不良影响不容忽视。在管理学中有一个名词叫作“烂苹果效应”,就是指当我们在一筐苹果之中发现一个烂苹果的时候,那么无疑,这筐苹果中的一部分甚至是一整筐苹果都有可能会烂掉。因为一个烂苹果会传染其他苹果,导致其他完好的苹果也迅速烂掉。不良情绪也会像烂苹果一样传染给他人,使他人的情绪落入低谷。
情景回放
齐齐是个乐观的女生,为人开朗热情,做事积极,平时也不喜欢抱怨,但是最近公司给她们部门分配了一个新的女同事,叫作张萍,是个大学没毕业的实习生。齐齐挺乐意带新人的,但是没多久齐齐就发现,这个新同事好像有些过度悲观。每次部门经理分配任务的时候,张萍都会不满地对齐齐抱怨:“怎么经理每次分给我的任务都这么多,难道就因为我是新人,他们就可以欺负我吗?”齐齐总是安慰她:“你想多了,大家的工作量都是一样的,为了照顾新人,经理还把你的一些任务分给了我们。”
任务做不完的时候张萍又会抱怨:“怎么分配这么难的任务给我,是在故意刁难我吗?还是说我太笨了,做什么都不行。”齐齐劝她:“不是的,你不用怀疑自己的能力,我刚来的时候也这样,等你业务熟练了,就不会觉得难了。”吃饭的时候,张萍会对着员工餐厅的饭吐槽:“这也太难吃了吧!哪是给人吃的呀,还不如外卖好吃呢!”吃了好几年员工餐的齐齐勉强对她挤出了一个微笑,不知道这话该怎么接。
下班回家之后,齐齐闻到厨房的焦煳味,开口就是一句:“我的天啊,你到底是做饭还是炸厨房?不会做你就别瞎折腾行吗?你这不是给我添乱吗?”男朋友戴着围裙从厨房里走出来,有些委屈地说:“我就想帮你分担点家务,真不是故意要把厨房搞乱的。”齐齐说道:“你不会拣点自己拿手的活儿干吗?真是的,一点儿都指望不上你。现在光收拾这厨房都够我忙活到半夜了!”男朋友凑上前,边给她捶肩膀边说:“我知道错了,亲爱的,你就别埋怨我了,平时我做错事你也没骂过我啊,你今天是不是在外边受气了呀?”
齐齐听见“埋怨”俩字心里一惊,心想自己平时也不是埋怨他人的性格,怎么现在一张口就一串埋怨溜出来了呢?肯定是受到张萍的影响了。
第二天到公司之后,齐齐立刻跟经理说明自己不适合带新人,把张萍这个“烂苹果”丢到了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外围,后来她的心情果然好多了。而接手张萍的老好人李姐明显也受到了张萍的影响,一天要发好几回火。齐齐连忙给李姐沟通了这个问题,幸好很快张萍的实习期满了,她一离开公司,公司的办公氛围就变得积极了很多。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工作和生活压力逐步增加,人们的情绪越来越不稳定,有时候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能够引发一场激烈的争吵。负面情绪在危害着个人身心健康的同时也给周围的人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还极有可能使我们把周围无辜的人当作自己的出气筒,给他人带来情感和心理上的伤害,造成无法弥补的感情裂痕。那么,如何避免负面压力给他人带来消极的影响呢?这就需要我们调控好自己的情绪。
古时候,一位得道高僧十分喜爱兰花,就从各处寻来了许多品种的兰花,种到了自己的院子中,他每天讲经参禅、照料兰花,生活倒也平静。有一天,这位高僧被一个非常有名望的人请去讲经,临走之前他将满院子的兰花交给自己的弟子照料,在弟子承诺会好好照料兰花之后,高僧才带着行李下山了。
弟子每天悉心照料兰花,等候着师父回来,不料一天晚上风雨大作,弟子被雷鸣声惊醒的时候,满院子的兰花已经被疾风骤雨打得凋零了一地。没有照顾好师父的兰花,弟子觉得非常内疚,心里又十分害怕师父会愤怒地将他赶出山门。
高僧讲经回来,刚到山门口就看到自己的弟子跪在山门前,他连忙走上前询问,弟子向他说明了自己照顾不周导致兰花死掉的事情。高僧听完之后说:“无妨,我不是为了生气才种兰花的。”弟子听完顿有所悟。
当我们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忍不住想要找个发泄的出口时,不妨停下来仔细地思考一番:我们的负面情绪是因为什么事情产生的?盲目地寻找比自己弱的人出气是否违背了自己做人的准则?迁怒他人也许能让我们的情绪一时之间得以释放,却往往会埋下更大的隐患。所以古人才会不厌其烦地教导后人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克己复礼,谨言慎行”。我们都不希望自己受到“烂苹果”的影响,所以要首先从我们自己做起,丢掉那个“烂苹果”,这样我们才能够让自己的不良情绪找到正确的发泄渠道。
但是只有负面情绪会传染他人吗?答案是否定的,正面的、积极的情绪同样能够传染给其他人。而且关系越为密切的人,情绪的感染作用越明显。
当孩子独立完成了自己的拼图或者自己第一次做成了某件事情的时候,他们会迫不及待地跟家人分享这一刻的喜悦;年轻的男女在追上了心仪的女生或男生的时候,也会忍不住向身边的朋友甚至全世界的人秀恩爱;走在路上的人在看到夕阳落山或者北雁南飞的美景时,也会忍不住拉着身边的伴侣观看,分享这份新奇和喜悦。在分享信息的同时,我们的情绪也被分享了出来,所以看到孩子兴高采烈的脸庞,大人会感受到同样的喜悦和骄傲;看到甜蜜的恋人拥抱在一起,旁观者会不由自主地生出愉悦和欣慰之感;看到伴侣观赏着生活中不常见的美景而产生喜悦的表情,我们也会不由自主地感到开心和满足。
7.直率与含蓄——情绪的文化差异
情绪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心理表现,具有普遍性,细心观察我们不难发现,人的很多情绪大都有着相似的外部表情变化,比如打招呼时都会露出笑容,难过的时候都有着悲伤的表情,高兴的时候都是笑逐颜开,等等。但情绪又是复杂的,人们表达情绪的方式会因为每个人性格的不同而表现出微妙的差异,有的人性格热情奔放,有的人性格洒脱不羁,有的人则深沉内敛,还有人性格阴郁沉闷。不同性格的人表达自己情绪的方式也不相同。
人们感知和表达情绪的系统是随着每个人的成长而不断地进行完善的,在婴儿时期,孩子会因为饥饿、困、疼痛、不舒服而用哭声和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的心智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他们表达情绪的模式也会随着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和所接受的教育等的不同逐渐固定下来。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对情绪的体会和理解程度也有着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表达情绪的方式的差别就更为明显。
情景回放
琳琳和盼盼是同一所大学的学生,两个人的年龄相仿。琳琳的爸爸妈妈都是非常幽默的人,家庭氛围轻松和谐,家里总是一片欢声笑语,所以他们养育出来的琳琳,性格开朗,活泼好动,人又聪明,在班级里人缘很好,同学们都很喜欢和她一块儿玩。盼盼和琳琳不同,盼盼家风严谨,讲究食不言寝不语,待人接物彬彬有礼,盼盼的爸爸更是注重对女儿的教养,要求女孩子举止端庄,语言得体,所以盼盼的性格内向保守,容易害羞,她很少和陌生人接触,平时和班级里的男生讲话都会脸红。琳琳和盼盼分到了一个宿舍,由于性格互补,两个人相处得十分融洽,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一场校园春季运动会,让两个女孩都遇上了自己心仪的对象。盼盼喜欢的是这次运动会的主持人、校园广播站的站长;琳琳喜欢的是篮球社的风云人物,在这次校园篮球比赛中出尽了风头的校篮球队队员。两个女生谈心的时候说起了自己喜欢的对象,两个人为了接近自己喜欢的人想尽了各种办法,丝毫没有运动细胞的盼盼陪着琳琳报了篮球社,对播音主持没有任何兴趣的琳琳则陪着盼盼报了广播站。
最终,两个人如愿以偿,和自己心仪的对象有了一定的接触。但可能是性格的原因,两个人在要不要向喜欢的人表白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
琳琳认为只做朋友太没劲了,自己满心的喜欢都快要溢出来了,却不能第一时间告诉对方,这实在太难受了。所以琳琳想要坦白地告诉对方,不然怎么能和喜欢的人有进一步的发展呢?
盼盼却认为上去就告白实在是有些突兀,会显得很失礼,万一吓到了对方,很可能连朋友都做不成了,怎么也得互相认识一段时间,才好进一步发展。而且盼盼觉得喜欢一个人未必要告诉对方,贸然说出自己的情意对他人来说也有可能是一种困扰。
两个人各执己见,谁也没能说服谁。琳琳后来实在忍不住,跑去跟自己喜欢的人告白,但遗憾的是对方已经有女朋友了,琳琳的恋情还没有开始便结束了;盼盼和广播站的站长认识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站长也早已名草有主,自己的暗恋也无疾而终。
面对同一件事情,不同性格的人的做法可能截然相反,表达情绪也是如此。有的人情绪外放,内心有什么体会,会忍不住要和其他人分享;有的人情绪内敛,不擅长将自己的情绪或心事分享给其他人。琳琳和盼盼两个人接受了不同的家庭教育,在表达情绪方面采取的方式也不相同。我们可以在影片中看到欧美的父母会直接对孩子说“宝贝,妈妈(爸爸)爱你,你是我最重要的人”之类的话,但在中国这种情况却十分罕见,因为与热情奔放的西方人相比,中国人在表达情绪的时候讲究的是含蓄内敛。
网络上流行过一幅漫画,漫画的内容大致讲述的是“奶奶的爱”。老年人思想保守,不会将内心的爱意表达出来,所以大多数人很难从老一辈或者父母的口中听到“孩子,我爱你”之类的话,但他们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表达爱意的方法。奶奶会做上一桌可口的饭菜,席间不停地给家里的孩子夹菜,一个劲儿地让孩子吃,也不管孩子是不是吃不下了;还有的老人想念孩子,虽然不会直接说,但他们会想尽各种方法来让孩子多留一会儿。
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喜欢捧着手机打游戏、网购、浏览视频和网页,简直片刻不离手机,没有Wi-Fi对他们来说无异于一种酷刑。因为年轻人很难在没有Wi-Fi的屋子里住下去,所以为了让孩子多陪伴自己,很多老人会默默地在家里安装Wi-Fi,希望孩子能够在家里多待一段时间。其实很多老人连智能手机都未必会玩儿,掏钱在家里安装Wi-Fi自己根本就用不着,但这样至少能有一个让孩子多待一会儿的方法。这也是他们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
在中学的课本中,有一篇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文中写父亲要去南京找工作,儿子要从南京搭乘火车前往北京。本来父亲因为事务繁杂,说好了不再亲自去送儿子上火车,而是找了旅店里一个相识的小伙计去送。父亲之前已经多次叮嘱小伙计,但儿子要走的时候他还是不放心,亲自去送了。尽管他知道从南京到北京的这趟火车,年满二十岁的儿子已经坐过很多次了,完全能够照顾好自己,但他仍然选择亲力亲为,还在火车上嘱托了一位茶房来照应儿子,甚至拖着笨重的身躯翻过月台,去给儿子买了点儿新鲜的橘子。
全篇看下来,父亲没有对儿子说过一句想念的话,但他的每个行为的背后无不饱含着对儿子的关心和呵护。这也是父亲表达内心感情的一种方式。虽然很多人不擅长将自己的情绪用很直白的语言表达出来,但是他们会将这些深厚、浓重的情绪通过贴心的行为传递出去。
情绪虽然有着跨文化的一致性,但是受到不同的文化熏陶之后,人们用来表达情绪的行为举止却有着一定的差异。在东西方文化的摩擦与碰撞中,这些差异更是显而易见的。国外有人做过一个实验,找一些东方人和西方人一同观看一部外科手术纪录片,当然这部纪录片会引起人们的某些不适感。实验组织人员发现,在观看纪录片的过程中,一旦出现某些会让人们的生理产生不适的画面时,东西方人做出的反应也会存在某些差别,这一点从受试的面部表情上就能够看出来。西方人会更为直观地在表情上表现出自己的不适,甚至会做出扭头避开或者改变坐姿等动作;而东方人则大多不动声色,甚至会用微笑来隐藏自己的不良情绪。这正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
情绪的文化差异还表现在人们的手势、肢体语言等多个方面。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表达情绪的时候,不同的行为甚至代表了截然相反的意思,例如一个简简单单的称赞手势——“竖起大拇指”。显而易见,这是一个夸赞和表示一切顺利的手势,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中,这个手势都代表了对他人的称赞;但是如果放在欧洲的一些国家,这个手势会被别人理解为你要搭车,和我们所理解的意思可谓风马牛不相及;而在个别国家的文化中,这个手势更是代表了侮辱和挑衅,与我们所理解的意思完全相反。就连简单的点头、摇头两个动作,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也有截然相反的含义,在中国和欧美多个国家,点头表示赞同,摇头表示不赞同;但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摇头的意思却是表示赞同。情绪表达的文化差异如此之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一场误会。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正确地识别他人的情绪能够帮助我们更加顺利地营造一张良好的人际关系网。但如果抛开文化的差异性,想当然地按照自己的常识去分析他人行为背后的情绪,往往会让我们费力不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