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人道素质教育(“四特”教育系列丛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小学爱心教育的培养指导

爱心是人性中最基础的东西,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孔子说:“仁者爱人”,费尔巴哈要建立的新哲学也是以爱为基础的,他说:“爱是存在的标准——真理和现实的标准,客观上如此,主观上也是如此。没有爱,也就没有真理”。然而,现今的孩子却普遍缺乏爱心,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不懂得对别人付出一点点爱。任性、乱发脾气、不知体贴大人、对父母长辈指来挥去等现象更是数不胜数,特别是在小学生中尤为明显。爱心是人类所不可缺少的极为重要的基本素质。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爱心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已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当今社会中,对智育的重视大大超过德育。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十分重要,父母长辈对独生子女宠爱有加,让他们在一个被爱的环境下成长;然而,大部分家长却忽视了教会孩子如何去爱别人。由于社会环境、家庭、学校、学生自身因素等各方面的影响导致小学生缺乏爱心。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学校教育中灌输爱心教育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也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要培养一个好的个性品质,使他能在今后的社会实践中将这些道德认识付诸行动,最重要的教育工作就是要培养孩子的爱心,那么如何加强孩子的爱心教育呢?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有益的活动融入爱心教育的各个方面,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懂得爱,学会爱。

活动一:“节日教育话孝心”——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品质。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很简单,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关心,很难想象他会去关心别人。教会孩子热爱自己的父母,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情感,是小学生爱心教育的重要环节。

一些特定的节日,是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的良好载体。适时开展一些爱心活动,更有利于帮助我们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爱心培养。母亲节、父亲节,做一件关心父母的小事。吃饭请父母先动筷;父母下班回家送上一杯水或递上一双拖鞋;当父母长辈休息时,就要踮起脚尖轻轻走路,以免吵醒他们。“三八”妇女节,对妈妈说一句爱的话语,唱一支爱的歌曲。教师节,为老师送上一张自制的精美贺卡、小礼物;重阳节,为爷爷奶奶送上一块热腾腾的“重阳糕”,祝福他们生活节节高,身体一年比一年更健康。每一个节日都传递出一个爱的祝愿,每一次爱心涌动都是一次最好的爱的教育。

活动二:“小对联送大祝福”——培养学生关爱弱小的品质。

在我们的身边总会有一些弱势群体,他们需要关注,更需要关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去关心老人,爱护弟妹是爱心传送的最佳方法。

新春佳节,一群有书法特长的孩子集聚一堂,自愿组成了一个“小书法家爱心团”。他们拿起手中的毛笔,挥毫写下一幅幅精美的对联,亲自到社区的军烈属、孤老、残疾人家中送上一幅幅新春对联。礼轻情意重,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为他们身边的弱势群体送去一份最真挚的祝福,送去一颗最朴实爱心。

活动三:“爱心义卖送温暖”——培养学生帮助别人的品质。

互助是人类生活最重要的条件。一个具有爱心的人起码要有帮助他人的精神和行动,这也是做人的基础和我们的社会与人类得到完美发展的必要条件。

雪在手中融化,爱在心中传递。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我们共同努力,省下一点钱,伸出一双手,尽上一份力,捧上一颗心,为灾区人民,送去学校师生和家长的深情祝福。

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乐于助人的概念,告诉学生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的道理。然而,我们的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简单幼稚地认为世界上的人都在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爱心升华远远不是这样。所以,还应当培养学生们的思考和判断力,教会学生帮助别人时要量力而行。在生活中,孩子们学会了如何帮助别人。当他们看到老人上下楼梯不便时,主动让步并携扶老人;当乘公交见有抱婴者或老人时,主动让座位给他们;当同学有困难时主动给予帮助。但绝对不能让小学生帮助他人去干坏事。

另外,做为教师更应主动关心和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言传身教,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成为学生助人为乐的榜样。让他们从帮助别人中得到了更多的快乐!

活动四:“真情连接你我他”——培养学生与他人分享、合作的品质。

分享合作行为是学生亲近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学生是否具有分享行为,反映出他是否有关心他人的情感,是否具有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爱心。作为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分享行为的培养,提高学生“情感智商”的素质。

可以以小队为单位,集体策划一些为军烈属、困难家庭、敬老院、福利院、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进行新春大拜年的活动——即“真情连接你我他”小队爱心大拜年活动。

孩子们在“真情连接你我他”小队爱心大拜年的活动中,合作完成拜年任务,真正感受到人多力量大,人多智慧多,通过种种形式的拜年行动让学生明白与他人分享的意义,让学生感受与他人分享的快乐。

“爱”是人类社会一个不可缺少而又举足轻重的因素。对于学生,我们不但要为他们创设一个被爱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去爱别人。只有在“爱”与“被爱”的双重环境下,我们的下一代才可能健康地成长起来。因此,教师在给予学生爱的同时,也要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爱心教育”,努力让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使我们的下一代拥有一个更加光明、辉煌的未来!

面对一群有情感有活力的学生,只有洒下爱,才可获取爱的回报。知识是冷冰冰的,只有经过老师心灵的加温,才能使学生快乐地接受。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伤人六月寒,不能急于求成,揠苗助长,把爱简单地理解为“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不成才”,总是认为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是爱。我们必须营造彼此沟通心心相印的氛围,多看到学生的闪光处,多与学生交流,从做人求知等方面予以关照,就如马卡边柯所说:“如果有人问我你怎样能够以简单的公式概括你的教育经验的本领时,我就回答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我们可以把爱心教育延伸到课外,植根于生活中。

大海靠一滴滴水汇集而成,爱的殿堂靠一沙一石来构建。自小给予孩子同情心和伶悯心的情感,是在他们身上培植善良之心。仁爱之情是首先要做的事情。儿童最初的同情心和怜悯心是成人同情心和怜悯之心的反映,所以,我们同情别人的困难、痛苦的言行会深深打动儿童的心灵,感染和唤起孩子对别人的关心。在班队会上,让学生联系到生活实际,想想在公共汽车上,是否会主动让座?邻居阿婆年老生病,能否主动去探望问候,帮阿婆做事。新闻报道有人缺钱做手术,生命垂危,我们是否能捐零花钱,献上一份爱心?……让学生说说如何献爱心,学会同情、关心别人。

其实经常让孩子看到大人是怎么同情、关心、帮助别人的,对于培养孩子善良品质是最好不过的了。同情和伶悯实质是把自己的疼痛和难受扩大到别人身上的结果。因而经常让儿童把自已痛苦状态时的感受与别人在同样情境下的体验加以对比,体会别人的心情,可以使儿童学会理解别人,学会移情。

要引导孩子成为富有爱心的人,我们首先要保证自己有一颗仁慈的心。生活是最好的课堂,学生通过模仿和体验,潜移默化的影响,慢慢地也会获得爱心。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应该不会忘记2008年5月12日,在我们中国的四川省,一场强烈的地震发生了……瞬间,地面裂了,房屋塌了,暴雨下了,山石滚落了……转眼间,很多人就被压在了倒塌的房子里,再也不能站起来……在这困难时刻,是我们带着孩子们一起伸出援手,用爱心、用热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灾区的孩子奉献一份爱心,一起为灾区人民度过难关,贡献绵薄之力!是我们一起和孩子用小小的手捧出一颗颗充满爱的心!少喝一杯奶、少吃一块糖,少买一袋零食,哪怕只捐一元钱,只要我们献出一份爱心,就能帮助和鼓励灾区的人民有饭吃、有衣穿,让学生早日回到学校。众人拾柴火焰高,能力不分大小,捐款不分多少,善举不分先后,贵在有份爱心!一份爱心一份希望,一份爱心一份力量!我们已经通过不同的方式捐过款,我们已经让我们幸福生活着的孩子们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帮助他人、关怀他人,亲身感受和体验什么叫捐款、什么叫哀悼,将“爱”的种子培育。这就是我们把课堂延伸到现实生活中。

一点一滴的培养,一言一行的引导,仁慈博大的爱心、人道主义的道德,就会在孩子心头扎下根,就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不断扩展和升腾。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能使下一代具有爱心的良心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