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协调人际关系(2)
我们也不例外,日常每当我们想训斥和责怪他人的时候,都要先想一想:如果林肯碰到这个问题,他会如何解决?
我年轻时,总希望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当时,理查德·哈丁·戴维斯刚出现在美国文坛上,颇引人注目。我那时正好帮一家杂志撰文介绍作家,便写信给戴维斯,请他谈谈他的工作方式。现在回想起来,那是一封很可笑的信。
此前,我收到一封来信,信后附注:“此信乃口授,并未过目。”这话留给我极深的印象,显示此人忙碌,但很慎重。于是,我在给戴维斯的回信后面也加了这么一个附注,希望能给戴维斯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戴维斯根本没有提笔给我写回信,只把我寄给他的信退回来,在信后潦草地写了一行字:“你的礼貌真是没有礼貌。”
的确,我是弄巧成拙了,受到这样的指责并没有错。但是,我仍觉得很恼火,甚至十年后我获悉戴维斯过世的消息时,第一个念头仍然是我受到的伤害。这件事我实在羞于承认。
以后,如果你想留下一段令人永远难忘的积怨,只要发表一点儿刻薄的批评即可。
马克·吐温常常会大发脾气,写信的火气之大足可以把信纸烧焦。例如,有一次,他写了一封信给激怒了他的那个人:“给你的东西应该是死亡埋葬许可书。你只要开口,我一定会协助你弄到这份许可书。”
还有一次,他写信给一位编辑,谈到一名校对企图“改进我的拼字和标点”。他以命令的口气写道:“此后这方面的情形必须遵照我的底稿去做,并且要教那个校对把他的建议留在他那已经腐朽的脑子里面。”
写过这些言辞可以刺伤人心的信后,马克·吐温感到很痛快,怒气也烟消云散了。当然,这些信也没有引起任何不好的反应,因为他的太太已经悄悄地把这些信保留下来,这些信根本就没有寄出去。
你是否也想劝某人改掉一些坏习惯呢?棒极了,我非常赞成。但为何不从你自己开始呢?从一个纯粹自私的观点来说,这比有意改进别人获得益处更多,是的,而且所冒的风险也少得多了。
布朗宁说:“当一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要革除你自己的所有缺点,也许要到圣诞节才办得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在假期里好好休息一番,再利用元旦规劝、批评别人。
请不要忘记,我们所面对的并不是绝对理性的动物,而是充满了情绪变化、成见、自负和虚荣的动物。
刻薄的批评,使得敏感的汤玛斯·哈代永远放弃了小说写作。汤玛斯·哈代是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经典作家和多产作家之一。
本杰明·富兰克林年轻的时候并不圆滑,后来却变得富有外交手腕,善于应对,精明干练,并被任命为美国驻法大使。“我不说任何人的坏话,我只说我所知道的每个人的一切长处。”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
著名试飞员包布·胡佛不但担任各种试飞任务,而且经常为航空展览做飞行表演。有一次,他在圣地亚哥航空展览中表演完毕后飞回洛杉矶。正如《飞行》杂志所描写的,在空中300尺的高度,两具引擎突然熄灭。由于他熟练的技术,他操纵飞机着陆,但是飞机严重损坏,所幸人没有受伤。
在迫降之后,胡佛第一个行动就是检查飞机燃料。果然不出所料,他所驾驶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螺旋桨飞机,居然装的是喷气机燃料,而不是汽油。
回到机场后,他要求见见为他保养飞机的机械师。那位年轻的机械师为他所犯的错误而极为难过。当胡佛走向他的时候,他正泪流满面。由于他的疏忽,使得一架非常昂贵的飞机毁于一旦,而且差一点儿要了三个优秀飞行员的性命。
你可以想象胡佛必然大为震怒,并且预料这位荣誉心极强,事事要求精确的飞行员必然会痛责机械师的疏忽。但是胡佛并没有责骂那位机械师,甚至连一句批评的话都没有说。相反,他用手臂抱住那位机械师的肩膀,对他说:“为了显示我相信你不会再犯错误,我要你明天再为我保养F-51飞机。”
在家庭里,父母作为长辈,也会经常批评自己的儿女。你一定以为我会说“不可以批评”,但是我不想这样说。我只是说:“在你批评孩子之前,请你读一读美国新闻教导的典型文章之一《不体贴的父亲》。”这篇文章首先登在杂志《家庭纪事》的社论栏中。经过作者允许,我们照着《读者文摘》的节要版,把这篇文章刊印在下面。
《不体贴的父亲》是一篇有感而发的小品文,却打动了很多读者的心弦,以至成为大家最喜欢而一再转载的文章。自从这篇文章第一次刊载出来以后,其作者李文斯登·劳奈德说:“在美国有很多杂志和报纸纷纷转载这篇文章,外国的情形也与此差不多,我自己就同意过成千上万的人,让他们在学校、在教堂,以及在演讲台上宣读这篇文章。它还在无数的机会和节目中广播出去。奇特的是,大学刊物登载它,中学刊物也登载它。有的时候,一篇小文章却深深地透达人心,这一篇小文章确实也产生了同样的效果。”
不体贴的父亲
来,我的宝贝,听,你的爸爸告诉你。此时你躺在床上,睡得正熟,小手掌枕在你面颊之下,你的额头微湿,蜷曲的金发粘在上面。
几分钟之前,我在书房里看报纸的时候,一阵懊悔的浪潮淹没了我,使我喘不过气来。带着愧疚的心,我轻轻地推开你卧室的房门,悄悄地来到你的床边。
宝贝,我常常对你发脾气:在你穿衣服上学的时候,因为你只用毛巾在脸上抹了一下,我责备你;你没有擦干净你的鞋子,我又对你大发脾气;看到你把你的东西丢在地板上,我又对你大吼大叫。
在吃早饭的时候,我又找到了你的错处,把东西泼在桌上,吃东西狼吞虎咽,把手肘放在桌子上,在面包上涂的牛油太厚。
在你出去玩而我去赶火车的时候,你转过身来向我挥手,大声地说:“再见,爸爸!”而我则皱着眉头对你说:“挺起胸,站直点儿!”
晚上也是一样。我走在路上时,就看到你跪在地上玩弹珠,你的长袜子上破了好几个洞。我在你朋友面前押着你回家,使你受到羞辱,并对你吼叫:“袜子要花钱买的,如果你自己挣钱买时,你就知道注意了!”你可能想不到,我的孩子,做父亲的居然说这种话!
你还记得吗?在上床睡觉之前,你小心翼翼地来到我书房门口,见我正在看报,犹豫着不敢进去。我从报纸上面看到了你,对你的打扰顿感不耐烦:“你要干什么?”
你没有说话,只是快步跑过来,抱住我的脖子亲吻我。你小手臂那紧抱的力量显示出一份情爱,那是上帝种在你心田里的,我的任何漠视也不能使之凋萎。你吻过我就走了,脚步快速地轻踏楼梯,上楼去了。
我的宝贝,就在你转身的瞬间,报纸从我手中滑到了地板上,一阵使我难过的、强烈的恐惧涌上了心头。
习惯真是害我不浅,吹毛求疵和训斥的习惯,这是我对你作为一名小男孩的方法。这不是我不爱你,而是对年轻人期望太高了。我以自己年龄的尺度来衡量你。
我的宝贝,你的本性中有着那么多真、善、美,你小小的心犹如包含并照亮群山的晨曦,你跑进来并亲吻我道晚安的自发性冲动显示了这一切。
今晚对于我来说,什么都没有你更重要,我放下一切,径直来到你的床边,跪在黑暗中,心里充满了愧疚。
这只是个没有太大效用的赎罪,我知道如果在你醒着的时候告诉你这一切,你也不会明白。但是从明天起,我要做一名真正的父亲。
我要做你的好朋友,你受苦难的时候我也受苦难,你欢笑的时候我也欢笑。我会抛弃一切不耐烦的话和呆板的表情,我会像在一个典礼中一样庄严地宣布:“他只是一个男孩,一个小男孩!”
我想,我以前是把你当作一名大人来看了。但是我的孩子,我现在看到的你,蜷缩着,疲倦地睡在小床上,完全还是婴孩的模样。就是昨天,你还躺在你母亲怀里,头靠在她的肩上,我以前要求得实在太多太多了。
我们不要责怪别人,我们要试着了解他们,我们要试着明白他们为什么会那样做,尽量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这比批评更有益处,也更有意义得多;而这也孕育了同情、容忍以及仁慈。
正如詹森博士所说的:“上帝自己也不愿意审判人,直到末日审判的到来。”记住:全然了解,就是全然宽恕。
第一印象最关键
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就理论而言,无论如何,都是谈不上合理的,有许多事情,由于长期的习惯和惰性,变得不合理了。但你千万不要试着去打破这些不合理的习惯,否则的话,在应酬的路上,就要遭遇到对方“心理上的抵抗”。
所谓“心理上的抵抗”,是对方认为你不近人情。一旦让对方有了这种感觉,你的应酬效果自然就会大大降低。
关于这些“不合理”的日常生活习惯和方式,例子真是不胜枚举,最平凡的小事,是日常见面那种礼貌。比如我们与朋友见面,即使没有失礼的地方,也一定会说:“真是太失礼了。”
即使是别人邀请你去,临行时也总会说一句:“打扰你了!”你去某公司任职,即使不是某人介绍的,他问起你时,你也会说:“这完全是托你的面子啊!”
但试想一下,假如你不说这种不合理的话,在别人看来,你就是极不近人情。不过,如果你到了欧洲或某些地方,你照上面的方式讲这种礼貌话,就不合适了。
在日本,公共汽车售票员向每个下车的乘客说:“多谢你!”对上车的乘客说:“对不起,让你久等了。”假如国内的公共汽车售票员对客人这样说,那乘客一定会觉得这售票员的大脑出了问题。所以不是合理不合理的问题,而是因为每个地方的生活风俗习惯不同,这是需要引起注意的。
一个人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别人对你,或你对别人都是如此。在应酬上,如果“第一印象”不好的话,想要挽回就要费很大的努力才行,这一点是不得不引起注意的。
良好的第一印象与服饰密切相关。也许有人要问:“服装还会成为问题吗?应酬的内容才是最重要的。”
你看见一个成年人穿了一条牛仔裤,你会有轻佻的印象吗?你看到某人穿的长裤裤管正中没有一条线,你会感觉这很“不好看”吗?如果你的答复都是正面的,那么你就没有正视现实。
请留意你的服装吧,这并不是叫你穿上最流行的、最时髦的衣服,只是请你穿得使人有整齐、清洁之感,至于衣服的新与旧,质料的好与坏,都不成问题。
美国有很多家大公司对所属雇员的装扮都有“规格”,当然,这种规格并不是指定要穿成怎么好看或指定衣料,而是“观感”的“水准”。
在专家们所著的书中,提出应酬前衣饰应该注意以下六点:
一、鞋擦过了没有?
二、裤管有没有线?
三、衬衫的扣子全都扣好了没有?
四、胡子刮过没有?
五、梳好头发没有?
六、衣服的褶皱是否注意到?
不只在美国如此,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泰国有一家保险公司的外勤员向公司报告,当他们对农民进行劝说工作时,穿戴整齐比穿得不好,在成绩上相差很多,可见农民本身虽然穿得不好,但是对穿得整齐的人,总是能产生较强的依赖感。
因此,不要过分嘲笑“先敬罗衣后敬人”这种社会风习。我们进行应酬时,应该重视一下现实,要推己及人。不然的话,一些不必要的失败就在所难免了。
对于陌生人,找别人介绍一下是最好不过的了。以国外的人寿保险经纪人为例,他们去找新的主顾,现在都已采用“托人介绍”的方式,因为有人介绍,就绝不会吃闭门羹。
当然,帮你写介绍信的人,一定是在对方心目中很有面子的,如果那是一个令对方讨厌的人,其结果必定是很糟的。
在现今社会,介绍信正逐渐被名片加若干字句代替了,这是较好的办法。因为介绍信对方要打开来看,有的人看过信拒绝信内所提事项时,会把原信退回来人,这时就使来者十分难堪;假如写名片的话,这种情形就能避免了。
卡迪克在他所著的《应酬之道》中说:“和陌生人第一次见面,最好用介绍人做初见面的话题。”这话是最为中肯的。
应酬时间的长短问题,在一种恰当的应酬上,有很重要的价值。当然,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从应酬的本质、目的和种类去加以判定。但我们要知道,现在的市内公用电话规定基本通话时间是三分钟,这一规定是经过深刻的研究才做出决定的。它旨在说明一件小事情,应该在三分钟内了结;假如事情不是一说即合,或者需要辩论的,就是花上一个小时的时间也是极有可能的。
但是一种不变的原则,就是我们应该尽量缩短应酬时间,以避免自己和对方产生“疲劳感”。因为就时间而言,有物理方面和心理方面的区别,当你和一位知己朋友聊了一个小时,而他一看手表,啊呀!12点了,快没有公共汽车了,末班车快开了……
这样的应酬,是使人感觉到,分明物理时间已有一个多小时,心理上却只有20分钟的感觉。有些人参与应酬,对于物理时间满不在乎,却很重视心理上的时间,那就是说,当他对于这场应酬有兴趣时,至于到底花了多少时间,他是从来不去考虑的,否则,心理上就有度日如年的感觉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人类是由物理时间控制生活的,所以最好还是不要浪费时间,这样既方便自己,又方便了别人,更为重要的是使应酬本身更为有效。
请时刻牢记,时间是应酬的最后一项要素,也是最重要的因素,那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把握它呢?
怎样达到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