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与压力共舞
在DISC测评报告中,经常会出现一个词:压力。
有的人,看到这两个字,浑身就打哆嗦了,其实压力没那么可怕,就算是标上了压力等级,也不必惊慌。
你可以把自己跟压力的关系,想象成一场双人舞,不会跳没关系,踩几次脚就会了,虚心学,认真学,积累经验,总会进步的。一旦协调了,跟着音乐的节拍,那曼妙的舞步,定会羡煞旁人。
我们先理解一个词:压力痕迹。
测评当中的压力,不是指测试者个人的压力感受,而是通过三张表的DISC变化,得出行为的压力痕迹。至于压力等级,有的可以忽略不计,有的可以自行调适,极少数的部分需要寻求指导或帮助。
压力最早是个物理术语,我们记住了压力=压强×受力面积(F=pS),也记住了牛顿和帕斯卡两位物理学家。
如今,我们日常提到的“压力”,属于医学和心理学范畴。压力源、压力反应、减压方法,当我们试图走近压力,才发现它不是吃人的猛兽,而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朋友。
人们的压力源,往往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部(自我),二是外部(环境和他人)。内部压力可表现为缺乏自我肯定、过于追求完美;外部压力可表现为工作环境中的压力、生活环境中的压力、社会环境中的压力、自然环境中的压力。
送上压力的5句箴言,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压力,也学着与自己的压力共舞。
第一句:压力是真实存在的。
压力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一般产生于一些比较难处理,或者对自己有威胁的情况和事件。压力不是这些情况和事件本身,而是人们对这些情况和事件的理解和反应。
第二句:压力不可避免,伴随我们的一生。
压力是生活必备品,从你懂事开始,压力就随之而来,过年有家不敢回,为啥?七大姑八大姨,关心你读书的成绩、在哪读大学,有工作没、工资多少,有对象没、什么时候结婚……
第三句:生命就是克服一连串压力的漫长过程。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七大姑八大姨是躲不掉的,克服压力,迎难而上。小升初、中考、高考、相亲、结婚,不就这么挺过来了吗?第一次上台演讲,第一次主持会议,第一次达成业绩……事后想想,压力不过如此!那些成功是可喜的,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的。
第四句:适度的压力可以让生活更加美好。
写书有没有压力?如果没压力,可能就停滞了,半途而废了,直到我给自己增加了适度的压力(目标感、时间节点、监督人),逼我自己每天必须完成2500~4000字,才有了今日你我在纸面上的相遇,与压力共舞,在掌声后谢幕。
第五句:过度压力要关注。
如果在DISC测评报告或其他性格分析上,显示了压力的存在,坦然面对,一切都是OK的,如果是专门用于压力诊断的测试量表,建议在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指导下应对。什么是压力过度?譬如,你右手举起一瓶矿泉水,很轻松,一直就这么举着,保持1个小时,你的感受是什么?
山庄“闭门会”成员的故事还在继续。
CEO对自己管理的团队还是很了解的,共事这些年,他也看到了下属们的压力反应和减压方法,尤其是当他们背上业绩指标和团队KPI的时候。
老狄:他能在高压下工作,压力反而会激发他的斗志,至于减压,他喜欢来一场酣畅淋漓的拳击。
小艾:她在压力面前会变得情绪化,最好别惹她。她的减压方式是卖力K歌,聚众吃火锅,或者疯狂购物。
司哥:他的抗压能力较差,特别是突如其来的那种压力。他喜欢把压力藏在深处。
西西:她不会跟压力正面交锋,更喜欢合理化地缓解压力。只要远离人群,进入安静的环境,她的压力就自行缓解了。
DISC四种特质常见压力反应
D型:支配。在高压下把压力转移给别人。
I型:攻击。在高压下用语言或动作攻击别人。
S型:妥协。在高压下认输、认怂、认栽。
C型:逃避。在高压下“不与争论”,退出当前环境。
DISC四种特质常见的减压方法
D型:竞技运动。去健身房撸铁,打一场羽毛球,或者玩吃鸡[5]游戏,通过竞技的快感、成就感、忘我状态,找回自信心,击溃压力。要注意的是,别跟高手找虐,尽量捏捏软柿子,享受“赢”的感觉。
I型:把酒言欢。通过聚会的方式,享受美食和美酒,聊天、唱K、怒吼,把心中的郁闷全部发泄出来。不喜欢一个人的孤独,只喜欢跟老朋友、新朋友一起狂欢,推杯换盏。
S型:信任聊天。同样是聊天,S型特质的人喜欢安静的环境,喜欢找一处咖啡馆,与1~2个朋友或闺蜜,相互吐槽,平和地交流。或者,宅在家里,与好友远程聊天,累了就刷热播剧,让时间和压力默默溜走。
C型:独处思考。一个人,选一本颇有深度的书籍,或者挑一部豆瓣高分的烧脑电影,不想被人打扰,也不愿意被花花世界分散注意力。
减压的方法千千万,对你管用才是真的有用。
面对DISC测评报告,面对行为风格中“压力”的部分,有的人陷入痛苦和焦虑,开始寻求减压的方法;有的人却一身轻松,毫不在意,“没问题啊,有点压力很正常,我搞得定!”
这两种态度没有好坏之分,仅仅是每个人应对压力的反应机制不同。
在这里,需要再次强调,DISC报告上呈现的“压力”,展示的是压力痕迹,它不是用来分析心理疾病的,也不是用来测量抑郁指数的,一旦觉得压力超出了自身的可控范围,不妨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