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何满心欲念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求知上进、有所追求是一件好事,但让欲望占据了内心,便给人生的悲剧拉开了序幕。对某些人来说,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这样的人生无疑是可悲的。
尼采说,人最终喜爱的是自己的欲望,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能够控制欲望而不被其征服的人,无疑是个智者。被欲望控制的人,在失去理智的同时,往往会葬送自己的前程或性命。
一天傍晚,两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在林中散步。这时,有位僧人从林中惊慌失措地跑了出来,两人见状,便拉住那个僧人问道:“你为什么如此惊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僧人忐忑不安地说:“我正在移植一棵小树,忽然发现了一坛子黄金。”
两个人感到好笑,说:“这僧人真蠢,挖出了黄金还被吓得魂不附体,真是太好笑了。”然后,他们问道:“你是在哪里发现的,告诉我们吧,我们不害怕。”
僧人说:“还是不要去了,这东西会吃人的。”
两个人异口同声地说:“我们不怕,你就告诉我们黄金在哪里吧。”
僧人告诉了他们埋藏黄金的地点,两个人跑进树林,果然在那个地方找到了黄金。好大一坛子黄金!
其中一个人说:“我们要是现在把黄金运回去,不太安全,还是等天黑再往回运吧。这样吧,现在我留在这里看着,你先回去拿点饭菜来,我们在这里吃完饭,等半夜时再把黄金运回去。”
于是,另一个人就回去取饭菜了。
留下的这个人心想:“要是这些黄金都归我,那该多好呀!等他回来,我就一棒子把他打死,那么,这些黄金不就都归我了?”
回去取饭菜的那个人也在想:“我回去先吃饭,然后在他的饭里下些毒药。他一死,黄金不都归我了吗?”
回去的人提着饭菜刚到树林里,就被另一个人从背后用木棒狠狠地打了一下,当场毙命。然后,那个人端起饭菜,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没过多久,他的肚子里就像火烧一样疼,这才知道自己中毒了。临死前,他心里暗想:僧人的话真的应验了,我当初怎么就没有明白呢?
欲望就像是一条锁链,一个牵着一个,永远不能满足。很多人都明白,贪欲会把人带向罪恶的深渊,让人失去理智。它可以使人相互摧残,甚至使最好的朋友都能反目成仇。“贪”字头上一把刀,人的内心一旦被贪欲所吞蚀,那他必将被其毒害。
人生如同一条河流,有其源头,有其流程,当然也有其终点,而不管流程有多长,有多短,终究都会到达终点,流人海洋。那么在我们活着的时候,有什么欲望是非要满足不可的呢?为什么要让欲望肆意滋生呢?
有一位心理学家在课堂上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利达法师来到一座寺院当新住持。初来乍到,他绕着寺院四周巡视,发现寺院周围的山坡上到处长着灌木。那些灌木呈原生态生长,树形恣肆而张扬,看上去随心所欲,杂乱无章。
利达法师找来一把修剪园林的剪子,不时地修剪一棵灌木。半年过去了,那棵灌木被修剪成一个半球形状。
僧侣们不知住持意欲何为。问利达法师,他却笑而不答。
这天,寺院来了一个不速之客。来人衣衫光鲜,气宇不凡。利达法师接待了他。寒暄,让座,奉茶。对方说自己路过此地,汽车抛锚了,司机现在修车,他进寺院来看看。
利达法师陪来客四处参观。行走间,客人向利达法师请教了一个问题:“人怎样才能清除自己的欲望?”
利达法师微微一笑,折身进内室拿来那把剪子,对客人说:“施主,请随我来!”
他把来客带到寺院外的山坡。客人看到了满山的灌木,也看到了利达法师修剪成型的那棵。
利达法师把剪子交给客人,说道:“您只要能经常像我这样反复修剪一棵灌木,您的欲望就会消除。”
客人疑惑地接过剪子,走向一丛灌木,咔嚓咔嚓地剪了起来。
一壶茶的工夫过去了,利达法师问他感觉如何。客人笑笑:“感觉身体倒是舒展了许多,可是日常堵塞心头的那些欲望好像并没有放下。”
利达法师颔首说道:“刚开始是这样的。经常修剪,就好了。”
来客走的时候,跟利达法师约定他十天后再来。
利达法师不知道,来客是本地享负盛名的娱乐大亨,近来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意上的难题。
十天后,他又来了。当他已经将那棵灌木修剪成了一只初具规模的鸟的形状时,法师问他,现在是否懂得如何消除欲望?大亨面带愧色地回答,“可能是我太愚钝,眼下每次修剪的时候,能够气定神闲,心无挂碍。可是,从您这里离开,回到我的生活圈子之后,我的所有欲望依然像往常那样冒出来。”
利达法师对大亨说:“施主,你知道为什么当初我建议你来修剪灌木吗?我只是希望你每次修剪前,都能发现,原来剪去的部分,又会重新长出来。这就像我们的欲望,你别指望完全消除。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把它修剪得更美观。放任欲望,它就会像这满坡疯长的灌木,丑恶不堪。但是,经常修剪,就能成为一道悦目的风景。对于名利,只要取之有道,用之有道,利己惠人,它就不应该被看作心灵的枷锁。”
心理学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