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碎:40多岁的补锅匠“买”了不到20岁的老婆
补锅匠的出现始于何时,我没找到记载的史料。有一点可以肯定,自铸铁制造容器起,也就逐渐有了补锅这门技术。而补锅成为一个专门的手工行业,成为匠人的谋生手段,想必是补锅技术越来越完善、铁锅普遍使用之后的事。
“文革”前,湖南花鼓戏《打铜锣·补锅》风行全国,可见即便到新中国建立之后,中国无论农村还是城市,补锅业的存在也并不稀罕。
在农村,补锅匠一般只在冬月农闲季节出现,这村忙一两天,那村待三四日。补锅匠来了,人们用脑袋顶个黑锅子聚到补锅匠面前来,那景象看起来颇有意思。补锅匠出现的时候,往往是孩子们的节日。看人家如何补锅,饶有兴趣地抢着帮拉风箱,再听听补锅匠走村串户的见闻,是孩子们最快乐的事。
2004年11月,我在湖北荆州市磨盘洲,有人告诉我,不远的沙道观还有个补锅匠,我边走边打听着赶过去,老人家却在二十多天前死了。乡亲们告诉我,即便老人家没死,也没法补锅了,他患上“边瘫”了,半边身子动不得。乡亲们又说,而今谁还会拿烂锅来补呢?烂了就当废铁卖呗。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大家的腰包鼓起来了,没人在乎十几元或几十元的一口锅。
2005年6月初,我游览完中国佛教沩仰宗的发源地,也就是白蛇娘娘与许仙的故事里背上“大恶人”黑锅的法海和尚曾修禅的密印寺(位于湖南宁乡县沩山乡),一位当地人收了我15元钱,骑着摩托载我去山里头寻访一位姓方的补锅匠。很不巧,40多岁的补锅匠进山伐树去了。山深林密,喊破喉咙也没能寻得方师傅归来。补锅的整套工具倒是见了,几口已补好的锅、开了口子还没补的铁锈斑斑的烂铁锅也见了,遗憾的是,没能目睹当场表演的补锅技艺。方家的邻居告诉我,2005年新春后,方锅匠开了火——开了火也就是燃起坩埚做了生意的意思。邻居还告诉我,近几年方锅匠还能零打碎敲地接些补锅生意。
在方锅匠家,我还见到了她新婚不久的妻子。她不说话,问她无数句话她都一言不发,只眼睁睁看我用照相机细心拍下那套老得不像样子的补锅工具。这个女子长得挺壮实,还美丽,摩托师傅悄悄告诉我,她是从云南“买”来的,花了一万多元,17岁,其中“介绍人”(是否也算人贩子呢?)得了五六千元,女子的家人可能只得了两三千元,其余的开销是漫漫长途的路费。在方锅匠的家乡,据说因在当地找不到老婆而“买”了云南或贵州女子为妻的人有不少。年轻的云贵女孩,远离父母,远离更贫困的家乡,嫁到这异地他乡来,语言不通,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也不同,初来乍到的时候,也许都和方锅匠的新娘子一般,同样寂寞无语吧。
这一次,是我与补锅匠最接近的一次机会,很遗憾,又错过了。在中国农村的某个角落肯定还有这种擅长热补锅法子的艺人吧,只是我没能遇到而已。而冷补锅,则时不时能在乡村小镇撞上一个两个。向他们打听生意如何,都摇头。我想,也许再过些年,连冷补锅的匠人怕也要消失于人们的视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