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定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人类与自然:既统一又矛盾

300多万年前,在自然物质系统演化的特定阶段,地球上出现了人类。所以,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然而,从纯自然中分化出的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与自然处于既统一又矛盾的关系之中。

人与自然之所以是统一的,因为人是自然界整体中的一部分,人要生存、要发展必须依附于自然,即人需要自然界为自己提供必要的物质资料和生存环境。所以,马克思指出,人在肉体上只有靠这些自然产品才能生活,不管这些产品是以食物、燃料、衣着的形式还是以住房等等的形式表现出来。正是人对自然界的高度依赖,决定人必须与自然和睦相处,位于统一的整体之中。

人与自然除了具有统一的一面之外,还有相互矛盾、彼此对立、冲突的一面。当自然界无法提供人类所需要的生活物质资料与生存环境时,或者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力求创造一个更适合自己生活的人化自然时,人类必然要想方设法改变自然现状,即试图能动地干预与变革自然,迫使其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此时,人类就可能与自然处于激烈的矛盾状态。诚然,在人类发展的不同历史年代,由于人类自身能力及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人类与自然的抗争形式及实际效果呈现明显差异。在人类发展的早期阶段,由于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能力十分有限,人类不得不屈从于自然,受自然支配与控制。正如恩格斯所说:“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自然界的关系完全像动物与自然界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慑服于自然界。”①

但人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时期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以及制造与使用工具的技术水平的提升,人类自身能力获得极大增强,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和影响也随之逐渐提高,人类开始主动地改变自己与自然的关系图式。尤其到了近代,生产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各类机器的产生与完善,使人类在与自然的矛盾冲突中,明显地占据主导地位,人类能按自己的意愿,能动地驾驭和改造自然。

在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中,人类之所以能占据主导地位,与人所具有的本质特征(即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紧密相关的。人所特有的主观能动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人类不是消极地适应自然,而是试图通过改变自然,以满足自己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恩格斯曾指出:“……,动物仅利用外部自然界,简单地以自己的存在在自然界中引起改变;而人通过他所做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后的本质的区别,……。”②其二,人类能凭借高度发展的大脑,展开思维活动,并通过制造与使用工具,实现改变自然的目的。一般认为,只有人类才具有对事物的“超前反映能力”,即在事物尚未发生变化和形成结果之前,就能对事物未来的变化状态做出相对正确的预判。超前反映增强了人的能动性。当能动性渗入活动之中,这种活动便是有目的性的活动,即在活动展开之前,活动的结果就以观念的形态在人脑中存在了,它成为人活动中自始至终存在的一种驱使、支配和调控力量。正是人的超前反映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构成了人所特有的高度计划性、明确目的性的行为方式。所以恩格斯说:“人离开动物越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越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③然而有人却认为,除人类之外,有的动物的行为活动也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如动物的本能性行为(蜜蜂营造蜂房)。其实,蜜蜂营造蜂房与人建造房屋存在本质的区别。现代生物学研究表明,动物只能利用自然所提供的现成的物质资料,凭借自然选择塑造的适应性行为方式去构筑得以繁殖与生存所必需的生活环境。而人类则不同,人类能凭借思维,在预见与规划指导下,利用工具,改造自然及其自然资源,创造人类所需要的生活、生产产品与生存环境。人类这种有意识、有计划进行的改变自然物的活动,即为劳动。动物的行为方式不是劳动,劳动是人类和自然界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人类利用工具改变自然物使之适合自己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从这意义上讲,动物只有本能性行为,而不具有明显的在预见与规划指导下改造自然物的行为取向。正是这种在预见与规划指导下改造自然物的行为特征助推人类摆脱了动物的范畴,即制造工具使古猿转变成人类。制造工具确实体现了人类特有的预见与规划指导下改造自然物的行为取向。即使原始人要制造一把最粗糙的石斧也必须在预见与规划指导下才能实现。因为,制造石斧需要诸多思考,如选用什么石料、加工成什么形状、应具有何种功能、派什么用场等,这一系列思维活动体现了人所具有的预见与规划。而动物由于不具有预见与规划,因而不会制造工具,只能利用自然界现成的物体偶尔将其作为工具。古猿会从碎石中挑选具有锋利面的石块将其作为工具,并知道这种具有锋利面的石块用来砍树,能取得很好的砍树效果。但这种作为工具的具有锋利面的石块并不是古猿故意制造的,而是自然界现成提供的,即山石由于某种自然力的作用,从山上滚到山下,由于重力使山石崩裂成大小不同、形式各异的碎石块,其中具有锋利面的石块就可能被古猿选中,将其作为砍树的工具。

正因为人类与自然界存在既统一又矛盾的这种特殊关系,而人类自身又具有区别于一般动物的主观能动性,这就决定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既有需要又有可能。于是,人类在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充分发挥应对自然、利用自然的特殊能力,为了解、认识、把握自然,揭示其客观规律进而形成科学定律、构建科学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