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为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2019年4月11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对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做了强制性要求,规定公共艺术课程为大学生的必修课,而且每位学生须修满相应的公共艺术课程学分方能毕业,具体学分虽然由各高校规定,但肯定不能少于1门公共艺术课程,也不会低于2个学分。因为早在2006年,教育部办公厅就印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该方案明确提出每个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要选修1门公共艺术课程,通过考核,拿到2个学分。
教育部的《意见》再次强调了公共艺术课程学分,明确指出各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在确保底线要求的前提下,更好地推动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学分化建设,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的学分目标。
众所周知,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国家层面非常重视,但是执行起来却不尽如人意。中学教育一般是高考考什么就学什么,哪门课分数高课时就多,就重视。语文、数学课天天有,美术课可能1个星期只有1次。大学美育教育现状如何呢?2018年北京市一些重点高校做过相关调查。在北京市的这些重点高校中,差不多一半没有公共艺术选修课。连选修课都没有,必修课就更不可能。没有艺术课程,学生的美育素质教育几乎一片空白。调查还发现,几乎一半的被调查高校连公共艺术教学场所都没有。
国内情况如此,国外怎么样呢?从世界范围来看,国外许多大学都将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虽为一所理工院校,却规定所有在校本科生必须修满8门人文艺术类课程,完成32个学分才能毕业。不仅美国如此,其他很多发达国家的大学生,甚至是中学生,除了有本专业的特长之外,艺术素养都比较高,音乐美术方面都有涉猎,甚至达到了一定的造诣。我们国家在艺术素质教育方面应加速追赶,缩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为国家、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所以,从目前情况来看,要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公共美育课程的开设已经迫在眉睫。美术鉴赏课作为一门高校大学生的美育必修课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美术是指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画布、笔墨等,塑造具体可感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人类思想情感,反映社会人生和自然世界的一种艺术活动。美术是造型的艺术,也是视觉的艺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
顾名思义,美术鉴赏是对美术作品的鉴定和欣赏,是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在艺术鉴赏过程中,人们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出发,运用自己的视觉体验、过去积累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知、联想、分析和判断,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飞跃,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
在美术鉴赏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观点和批评标准,对美术现象所作的科学分析和评价就是美术批评。美术批评是美术鉴赏的深化,批评者需掌握一定的批评理论知识,具备较高的审美鉴赏能力水平,在感受的基础上,以理论分析揭示美术作品、美术现象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美术批评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并沟通、协调创作与欣赏的关系,以提高美术创作质量和社会艺术欣赏水准。
如何鉴赏美术?
第一,美术鉴赏需要适宜的心境和一定的艺术素养基础。
和一个饥肠辘辘的人大谈优美的风景无异于对牛弹琴,美术鉴赏需要适宜的心境。如果鉴赏美术作品的时候,心情闲适,无所牵挂,或者对欣赏对象感兴趣,很想鉴赏一番,这个时候鉴赏起来,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适宜的心境之外,美术鉴赏还需要欣赏者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鲁迅先生说过焦大不会爱上林妹妹。焦大是红楼梦里的下人、粗人,和林妹妹身份地位等相差太大,两个人生活在不同的社会阶层里,所以没法爱上林妹妹。美术鉴赏也是如此,如果鉴赏者和鉴赏对象相距过大,不具备相应的艺术素养条件,那么鉴赏也很难进行。所以,鉴赏者应该尽可能地丰富自己的艺术素养和知识,这样才会使美术鉴赏有一个好的基础。
第二,美术鉴赏离不开想象力,也少不了情感的参与。
艺术和科学不同。艺术思维是形象的思维,美术鉴赏过程就是艺术思维的过程,离不开想象力。想象力是人类伟大的天赋,艺术创作离不开想象力,艺术鉴赏也是如此。欣赏者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从而领悟把握艺术形象,获得审美享受和感悟。
美术鉴赏还需要欣赏者情感的参与。艺术是带有丰富情感的,以情动人是艺术发挥功用的重要途径。美术鉴赏过程始终伴随着情感的活动,只有融入情感,才能真正感受到作品的艺术魅力,体悟到作品的思想情感,和作品中艺术形象产生共鸣,得到美的陶冶、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净化升华。
第三,美术鉴赏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结合理性思维多次欣赏,反复体味。
美术鉴赏不是简单的观赏,要达到对作品深层次审美意蕴的把握,就离不开理性思维。理性思维是逻辑的思维,它和感性思维一起作用于美术鉴赏的心理活动过程中。理性思维的参与可以使欣赏者理解把握艺术作品深层次的意蕴美,真正地把握艺术作品,甚至洞悉到艺术规律和艺术真理,极大地提升艺术的审美鉴赏力。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1]美术鉴赏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结合理性思维多次欣赏,反复体味,才有可能把握理解艺术作品,领悟艺术意蕴,获得美的陶冶,提升思想境界和净化灵魂。
总之,美术鉴赏是人类高级的思维活动过程,是人感性思维、理性思维和情感活动共同参与的活动。想象力、理解力和情感活动是美术鉴赏必不可少的。每次对优秀美术作品的鉴赏都是一次与美的邂逅,一次想象的释放,一次情感的碰撞,一次美的理解、体悟与陶冶,一次灵魂的洗涤与升华。
鉴赏美术作品,不仅能提高同学们的审美鉴赏力,积累丰富的审美经验,提高辨别美丑的能力,还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提高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确立科学的人生观。
通过美术鉴赏,可以了解古今中外的多种风格的美术作品,丰富美术知识,开阔艺术视野,更为重要的是,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理想,提高艺术素养,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当代大学生!
鉴于学习美术鉴赏课的是非美术专业的学生,所以,本书在编写时,在不损害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同时,美术鉴赏课不等于美术史的学习,也不是美术作品的罗列,对于非美术专业的大学生,无需详尽地学习掌握各民族、国家、时期的美术作品、风格流派,是故本书每讲内容只选取典型范例(范例以中国美术作品为主),重点从美学角度阐述作品的艺术价值,使学生获得美的陶冶,提升审美能力。最后,本书对作品的阐述不流于浅显的简单叙述,力求多视角、多方位的切入,使分析阐述有更丰富的内涵,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使之更容易被理解把握。
[1] 〔南朝〕 刘勰: 《文心雕龙》,中华书局,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