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错图(手绘彩图修订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鹅毛鱼

鹅毛鱼

鹅毛鱼,产自东海,能飞跃出水。它体形狭长,鳞片细密,背部为青色,腹部为白色,鳍翅有两寸多长,鱼尾分叉修长。到了晚上,它的腹部就会发出萤光。

【原文】 《汇苑》载:“东海尝产鹅毛鱼,能飞。渔人不施网,用独木小艇,长仅六七尺。艇外以蛎粉白之,黑夜则乘艇,张灯于竿,停泊海岸。鱼见灯,俱飞入艇。鱼多则急息灯,否则恐溺艇也。即名其鱼为‘鹅毛䱓〔1〕’。”予奇之,但以不见此鱼为恨。及客闽,访之渔人,曰:“予辈于海港取水白鱼亦用此法,然非鹅毛鱼也。”后有漳南陈潘舍〔2〕曰:“此鱼吾乡亦谓之飞鱼,其捕取正同前法。其形长狭,有细鳞,背青腹白。两划水上,复有二翅,长可二寸许。其尾双岐,亦修长,以助飞势。三四月始有,可食。腹内有白丝一团如蜘蛛,腹内物多剖弃之。其丝至夜如萤光,暗室透明。此鱼在水,腹下如有灯也。”因为予图述。按,此鱼有翅而小,不与尾齐且不赤,文鳐另是一种。《字汇·鱼部》有“”字及“䱓”字,皆指是鱼也。

《鹅毛鱼赞》:一盏渔灯,海岸高撑。鱼从羽化〔3〕,弃暗投明。

【注释】

〔1〕䱓(tíng):鱼名。

〔2〕漳南陈潘舍:漳,今福建漳州市;漳南,漳州以南;陈潘舍,作者好友。

〔3〕羽化:本指幼虫结蛹变成成虫,道教中指道士修炼得道、飞升成仙。

【译文】 《汇苑》记载:“东海出产的鹅毛鱼,能飞跃出水。渔民不用渔网而用仅长六七尺的独木舟来捉鱼。先用蛎粉将小船外壁涂白,黑夜里乘着这条船,停泊在岸边,再用竹竿撑起一盏灯,鹅毛鱼见到灯光,便都飞跃到船中。一旦船里积聚了大量的鱼,就得赶快熄灯,否则容易沉船。‘鹅毛䱓’这个名字也由此得来。”我听说后觉得很新奇,遗憾的是没有亲眼得见。后来我客居福建,向渔民打听这种鱼,他们告诉我:“我们在海港处捕捉水白鱼时就用这种方法,但它不叫鹅毛鱼。”后来,漳南人陈潘舍也告诉我:“我家乡把这种鱼叫作飞鱼,也用这种方法捕捉它。飞鱼体形狭长,鳞片细密,背部发青,腹部洁白。两个鱼鳍上还有两翅,长达两寸多。鱼尾分成两叉,十分修长,有助于它飞跃。这种鱼每年三四月才会出现,可以吃。它的腹中有一团白丝,与蜘蛛腹中物相仿,处理鱼肉时大多将其扔掉。这些丝线到了晚上会发出萤光,甚至能将漆黑的房间照亮。这种鱼在水中时,肚子里就像点了一盏灯似的。”他还顺手为我画了下来,形神毕肖。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鱼有小翅,不与鱼尾相齐平,而且不是红色的,与文鳐鱼不同。《字汇·鱼部》收录的“”字和“䱓”字,都是指的这种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