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美国大恐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祸起海因策

海因策兄弟并不是无名小辈,他们一共投资了6家国民银行、12家纽约当地银行、五六家商业银行及4家保险公司。海因策兄弟一直对投资铜业有兴趣。他们发现,有人在无货沽空一只叫联合铜业的股票。这种做法如果得逞会导致股票的大幅下跌,而这对海因策不利。于是,他们向经纪公司发出大批购入这只股票的指令。但其实,并没有人刻意沽空这只股票。海因策的判断是错误的,可是他们对股价的操纵却引发了市场的大量抛盘,导致这只股票走出了一个先涨后跌的走势。10月14日,联合铜业公司普通股上涨到了每股60美元,但是第二天就跌回到以前的价位,10月16日又继续暴跌,一直跌到每股10美元。同日,因为他们拒绝过户经纪公司代其购入的股票,经纪公司破产,随后他们自己的投资公司也关门停业了。

海因策公司的关门引发市场的担心,人们立刻将不安的目光投向贸易国民银行(Mercantile National Bank)。1907年年初,海因策凭借收购这家银行的大量股权而当选行长。同海因策家族建立联系以来,贸易国民银行一直接受铜业公司股票作为抵押品向海因策家族及其他人发放贷款。用现在的说法,这是典型的关联交易。由于铜业股票价格暴跌,贸易国民银行的抵押品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这时候,纽约结算行开始出面干预,希望澄清事实,消除市场疑虑。

10月17日,纽约结算行协会宣布史上最严厉的惩罚措施:立即取消海因策兄弟所有金融活动的参与权。同日,结算行委员会开始对贸易国民银行进行审查。根据审查结果,结算行委员会得出这家银行资不抵债、失去偿付能力的结论。结算行委员会决定向这家银行施以援手,9家银行共筹得180万美元。对这家银行来说,接受这笔救助的代价是海因策必须辞职。海因策当天发表辞职声明如下:

鉴于我兄弟的公司(奥托·海因策公司)当下面临的窘境,我认为我应该尽可能地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为此,在与贸易国民银行的各位董事以及我的朋友商榷后,在仔细权衡我作为该银行一大股东的个人利益之后,我决定从今天起不再担任贸易国民银行的行长。但我依然保留贸易国民银行董事的身份,也和其他董事一同向威廉·里奇利(William Ridgely)发出邀请,接任行长一职。

第二天,铜板块的龙头股宣布将公司的季度分红派息从2%下调到1%,进一步凸显出铜业市场的严峻形势。

行长的职务当然不能空缺着。身在华盛顿的货币主管里奇利通过电报收到了出任贸易国民银行行长一职的邀请。里奇利接受了这项任命,但是到了第二天,也就是10月19日星期六,他又拒绝担任这个职务。这个反转来得太突然。当结算行宣布清查贸易国民银行的时候,虽然引发了金融界的震惊,但整体上人们的感觉还是偏乐观的,大部分人认为股价暴跌引发的动荡对于贸易国民银行来说不会有实质性的打击。但是现在,无人愿意接手行长这个职位让外界逐渐地意识到,也许真相比人们想象的更严峻。

度过一个暗流涌动的周末之后,10月21日星期一的早报上,在有关结算行的新闻报道中,语气又明显地轻松起来。股票市场也体现了这种乐观的情绪,股市猛涨了好几个点。然而,在收盘以后传来了这样的公告:商业国民银行(National Bank of Commerce)自星期二以后,将不再继续为纽约人信托公司办理结算业务。这时,人们才意识到一个极其危险的风暴正在形成。公告一经发布,纽约人信托公司的总裁兼董事查尔斯·T.巴尼(Charles T.Barney)立刻辞职,因为他和海因策兄弟也存在着资金方面的合作。这意味着纽约人信托公司也受到海因策事件的牵连,并且是纽约几十家信托公司中第一家受到牵连的。当天晚上,巴尼匆忙地想见摩根,但是摩根不想见他。纽约人信托公司是这个城市中最大的信托公司之一,管理着6200多万美元的客户存款。

结算行协会继续对和海因策兄弟多少有些关系的两家银行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它们和贸易国民银行一样资不抵债。救助了第一家之后,结算行协会决定继续开展救助,帮助这两家银行渡过难关。

10月15日星期二,联合铜业股票开始暴跌,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两家经纪人公司承受了灭顶之灾,一家小的储蓄银行因挤兑而关门,至少三家国民银行需要救助。这个事件标志着1907年大恐慌的开始,特点是以铜板块暴跌为主线,从证券市场蔓延到银行。但大恐慌真正到来和爆发是在10月22日。陷入严重危机的不是银行业而是信托业。甚至可以说,在危机之中,银行业的核心支柱相对来说是安全的。10月22日下午,当结算行委员会宣布他们的调查结果时,他们声称没有一家国民银行要求任何援助,全部具备自有资金结算能力。只有一家小银行需要援助。投资者们看到银行业没有出现太大的麻烦后反倒开始乐观,股市甚至因此出现反弹。

从这一天起,金融风暴的演化不再和铜业公司的股价紧密相关,而是按照戴维森和斯特朗所担心的,对金融系统中的弱点给予致命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