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与君山
八十年代初,考察岳阳楼,在怀甫亭,俯身即可掬起洞庭湖水;微风吹来,那粼粼水波,看似荡漾到胸间。岳阳楼旁有对联云“西通巫峡”“南极潇湘”。它的吞吐量之大是惊人的。现在湖的面积比起唐代,已经小多了。古时称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积在六千平方公里以上,而今面积只有两千八百平方公里,但仍然位居第二。《隆庆岳州府志》卷七职方考载:“《水经》:洞庭八百里,日月出没其中。按,洞庭一湖,势则兼包,如青草、赤沙,皆在其内,夏秋水涨,则浩渺无涯;春冬水涸,则洲渚全露,惟一带水而已。”按照这一说法,夏秋雨季,洞庭湖水面最大,因为此时青草湖、赤沙湖乃至南边的小湖湖,也都连成一片,合称为“洞庭湖”。
洞庭湖留下了李白不少的足迹,也留下了李白不少的诗篇。其《上安州裴长史书》又提到刚出川游洞庭湖时,蜀中友人吴指南死于洞庭之野,李白伏尸恸哭,为之料理丧事,殡于湖侧,几年后又到洞庭,将友人的骸骨收葬鄂城之东。吴指南的葬地现在当然无从稽考了。
乾元二年,刑部侍郎李晔以刑事案处理失当被牵连,遭贬谪,南下过洞庭,与李白相遇,一同泛舟湖上,借酒浇愁。李白作《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三杯容小阮,醉后发清狂。”(其一)“船上齐桡乐,湖心泛月归。白鸥闲不去,争拂酒筵飞。”(其二)“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其三)在以东西二京为中心的大唐天下,洞庭湖以南是属于蛮荒之地,遭贬逐的官员大多流向这一带,判罚更重的则发配至长沙乃至岭南。早先宰相张说谪守岳阳,是为先例。李白遇赦后从江夏南下洞庭,所结交的诗酒朋友,基本上也都是被贬的官员,如前面所说的裴隐侍御、贾至舍人,还有这李晔侍郎,都是失意的宦途人,都流连于山水之间,以诗酒琴歌自娱。这里的醉后三首,全是借酒浇愁。又有一次陪同李晔还拉上贾至,一起泛舟洞庭湖,留下了不少描写洞庭湖的好诗,如《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写出了洞庭湖开阔的境界,也写出洞庭湖夜月朦胧的色调,声韵流畅,琅琅上口。贾至初到洞庭,有《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这里的“裴九”很可能就是裴侍御,也许他们在宦途中早就相识,所以诗中说“皆旧游”。李白当是早于贾至到达巴陵洞庭,主要活动地点在巴陵,也就是今岳阳市。登岳阳楼,上巴丘山,咏君山,望湖,都是在这一带的活动。岳州在唐代称巴陵。关于“巴陵”之称的由来,颇富于传奇色彩,据《元和郡县图志》载:“昔羿屠巴蛇于洞庭,其骨若陵,故曰巴陵。”按《山海经·海内南经》的说法:“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所以也有以巴陵为巴蛇所吐出的象骨堆积如陵之谓。李白在诗中曾引用巴陵由来的传说,《荆州贼乱临洞庭言怀作》诗云:“修蛇横洞庭,吞象临江岛。积骨成巴陵,遗言闻楚老。水穷三苗国,地窄三湘道。岁晏天峥嵘,时危人枯槁。思归阴丧乱,去国伤怀抱。”所谓荆州贼乱,是指张嘉延、康楚元之乱,康楚元自称“南楚霸王”。乾元二年九月,张袭破荆州、澧州、朗州等地,气势逼近洞庭。十一月,商州刺史韦伦发兵讨之,生擒康楚元,荆襄皆平。李白以巴蛇比喻张、康,十分巧妙。在李白诗中,巴陵有时具体指山,他登巴陵望洞庭,登巴陵观水军,都是指具体的山。巴陵即巴丘山,山在何处呢?山的位置在今岳阳城里,传说在岳阳楼偏北。而今城里已找不到山了。在唐代,岳州是一座山城,所以张说《岳州山城》诗云:“山城丰日暇,闭户见天心。东旷迎朝色,西楼引夕阴。”这山城的西楼,当在今岳阳楼一带。李白曾经登上巴陵山观赏洞庭的秋光,还曾在重阳日登上这山观看在洞庭湖操练的水军,有《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诗云:“今兹讨鲸鲵,旌旆何缤纷。白羽落酒樽,洞庭罗三军。黄花不掇手,战鼓遥相闻。剑舞转颓阳,当时日停曛。酣歌激壮士,可以摧妖氛。龌龊东篱下,渊明不足群。”两宋本、缪本、萧本题下俱注云:“时贼逼华容县。”华容县在唐属岳州,也就是说张、康之乱,已危及岳州,所以虽是重阳节,也无心饮酒赏菊花。诗里说“讨鲸鲵”“摧妖氛”,看来这支水军是准备平定张嘉延、康楚元之叛的。
洞庭湖中的君山,引动古来不少诗人的诗情,诗人们写出了不少赞美君山的诗篇。李白“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都是好句。从岳阳楼望君山,山形如螺,湖光如镜,正如雍陶《题君山》诗所说“一螺青黛镜中心”,确是一幅美丽的画卷。1981年7月10日晨,我们在岳阳主人市文化局李永平同志的陪同下,来到岳阳轮渡,8时发船赴君山。洞庭湖风波浩荡,船在浪中颠簸着,浪打船舷发出啪啪的巨响,眼前看到的不是碧浪,而是黄浪。如果是夜泛洞庭,一定会惊恐万状,无心赏玩。范仲淹《岳阳楼记》写洞庭湖的两种境界:一种是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一种是一碧万顷,皓月千里。李白写的是后一种境界,而我所遇到的则近似前一种境界。因为我们来的时候,正是水涨季节,黄潦汇注,自然是触目黄浪。渡船将近君山时,看到君山周围的水面浮着青青的芦苇,恰似芦苇荡。这些芦苇都是水落时长出来的,或说这是君山居民所植,供纸厂作原料。所谓青草湖,顾名思义,即旱季里湖底长满青草。或说青草湖与洞庭湖分为二湖,或说一湖二名。在唐代恐怕就难以分清了。三十多里水路,一个多小时就到达君山码头。这码头是涨水季节的码头,大概是因为码头随着水的涨落而迁移,所以未曾建设好,颇为简陋。出了码头,登上君山,我们游览了纪念柳毅传书的柳毅遗迹,见到龙涎井,井下有石头如龙舌,泉水下滴如龙涎。传有秦始皇封山印,在朗吟亭下,已被水湮没。我们过水池,上小山,到朗吟亭,纪念醉仙吕洞宾的朗吟亭,以吕诗“朗吟飞过洞庭湖”得名。亭刚重建,尚未竣工。站在亭上,环视君山,芦苇、茶叶、绿树,一片青翠,景色如画。湖上风来,呼呼作响,伴着鸣蝉,显得特别幽静。从朗吟亭下来,到山北找斑竹。由于带路的李永平同志久未到君山,不辨旧路,没找到斑竹林。但我们在这小小的君山上兜了一圈,却有如入万山丛中之感,也是一种极美的享受。出了丛林,我们即徐行至二妃墓。墓是清末修建的,有彭玉麟所书“虞帝二妃之墓”。最近又重修一新,并立了李白等人的诗碑。唐代这里似未必有二妃墓,所以李白诗云“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此山何以名君山,唐人是这样解释的:“君山在岳州巴陵县西三十里,青草湖中。昔秦始皇欲入湖观衡山,遇风浪,至此山止泊,因号焉。又云湘君所游止,故名之也。”(《元和郡县图志》)太白用湘君所游止之说。后人因其游止而为之立墓,这墓当然是纪念性的。二妃墓唐人别有所指,据《元和郡县图志》说,湘阴县北一百六十三里青草湖上有舜二妃冢。君山二妃墓前,不久前移植斑竹,新竹有的已渐失去斑纹,看来这竹是不可易地而居的。
这个君山,真是别有天地。李白诗所谓“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前人评曰:“诗情豪放,异想天开。”的确是异想天开,但他不会是想围湖造田,而是想到喝酒。太白之胸次能“块视三山,杯观五湖”,洞庭在他眼中也如同酒杯而已。君山在杯中,刬去为好,使湖水平铺,如无限之酒,可供一醉。这是“醉后发清狂”的壮语,抒发的是快意当前的豪兴。他并非真想刬去君山,君山也不该刬去。这君山,近看如仙境,远观如画境,真是“丹青画出是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