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1]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解读
杜甫晚年在湖北、湖南一带漂泊,以舟为家。这是船经岳阳时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
“昔闻”、“今上”两句,时间跨度很大,诗人写他早就听说洞庭湖这一名胜,只是一直无缘观瞻。今天终于能登上岳阳楼,饱看这壮美的湖光山色了。清代仇兆鳌说这两句是“喜初登也”。有这层意思,但不完全。杜甫一生穷困,仕途坎坷,晚年漂泊更惨。“今上岳阳楼”对诗人来说,有喜,即多年的夙愿终能实现,真没想到暮年还能登上岳阳楼。但诗人是漂泊而至,所以,登楼时诗人内心更多的还是辛酸和悲哀。颔联描绘洞庭湖的壮观和气势,诗人从大处着笔,阔大的洞庭湖像要把东南大地分裂开,日月星辰好像日日夜夜都在一望无际的水面上漂浮。这两句与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同为咏洞庭的千古名句,分别被题在岳阳楼的门壁两边,以致“后人自不敢复题”。五、六两句叙写诗人目前的处境:因漂泊不定而得不到亲朋的一点信息,何其寂寞;年老多病,孤舟为家,何其悲惨。诗人感慨身世的不幸,却不沉浸于个人的悲哀,而是仍关心着时局形势和国家命运。在岳阳楼上凭栏远望,诗人仿佛看到了浩瀚的湖水之外,遥远的北方仍戎马紧急,战火未息。北望长安,不禁涕泗横流。诗人处境艰难,却不以个人之悲为悲,而以国家之悲为悲;无家可归,却时刻置国家人民于心中,这正是杜甫伟大之所在,也正是杜诗感人之所在。
此诗在艺术上创造了开阔宏大的意境,歌颂了洞庭湖的浩瀚壮观气势。语言精当,风格沉郁。景象的雄阔与漂泊的悲哀相互映衬,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1] 大历三年(768)岁末,杜甫登楼有感而作此诗。岳阳楼:今为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楼,下临洞庭湖,是著名的游览胜地。
[2] 坼(chè):分裂。洞庭湖在楚之东,吴之南,湖分二地,故云“坼”。这句是说,洞庭湖大得像要将东南大地分裂开一样。
[3] 乾坤:天地。此句是说天地像日夜漂浮在壮阔的湖面上。极言湖水阔远。
[4] 戎马:指战争。这年秋冬吐蕃多次入侵陇右、关中一带,唐朝军队在乾县一带设防,京师戒严。关山:关隘与山峰,喻指路途遥远。战争之地在岳阳西北,故云“关山北”。
[5] 凭:依,靠。轩:栏杆。涕泗:眼泪称涕,鼻涕称泗。涕泗流,是说老泪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