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古诗词推荐背诵80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送(sònɡ) 元(yuán)二(èr)使(shǐ)安(ān)西(xī)[1]

〔唐(tánɡ)〕王(wánɡ) 维(wéi)

渭(wèi)城(chénɡ)朝(zhāo)雨(yǔ)浥(yì)轻(qīnɡ)尘(chén)[2]

客(kè)舍(shè)青(qīnɡ)青(qīnɡ)柳(liǔ)色(sè)新(xīn)[3]

劝(quàn)君(jūn)更(ɡènɡ)尽(jìn)一(yì)杯(bēi)酒(jiǔ)[4]

西(xī)出(chū)阳(yánɡ)关(ɡuān)无(wú)故(ɡù)人(rén)[5]

评析

这是一首极负盛名的送别诗。

元二奉命出使安西,王维在渭城客舍为他饯行。这是一个初春的清晨,细雨打湿驿道上的浮尘,空气变得清凉洁净;客舍周围的青青柳树经过雨水冲洗,越发青葱娇嫩,宛如新生。“客舍”是旅途中的歇脚之地,“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它们通常与离愁别恨联系在一起,如果再下一场雨,几乎无可避免地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这首诗却并非如此。一场朝雨过后,空气清明如洗,驿道洁净无尘,柳色青翠如新;发生在这样一种清新明朗背景中的离别,是一次深情的离别,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远行人和送行者的心中似乎都充溢着青春与时代的豪情,离别在他们眼里只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并不令人感到悲伤和畏惧;“轻尘”“青青”“新”等词语,读起来轻柔明快,似乎也在加强这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感受。但是,别宴毕竟快要结束,朋友即将远赴西域,诗人再次捧起酒杯,对他说道:“请再喝下这杯酒吧,你从这里一路西行,出了阳关之后,恐怕就再也遇不到老朋友了。”这两句诗,从字面上看似在劝酒,实际却在表达着衷心的祝愿,祝愿好友在那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一切平安。

《送元二使安西》诗中描写的离别,不强调特殊的背景,最动人的是那种深沉真挚的惜别之情,因而适合在绝大多数离筵别席上演唱。这首诗一经诞生,就被谱入乐曲,广为传唱。因为诗的首句提到“渭城”,所以称为《渭城曲》;又因为诗的末句是“西出阳关无故人”,所以又称为《阳关曲》或《阳关三叠》。

名句赏析

客舍青青柳色新

柳是一种常见树木,树色青葱悦目,姿态轻盈柔宛,枝条纤细绵长。三千年前的古人已把柳树写入诗歌,作为依依惜别的背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诗经·小雅·采薇》中的名句,说的是征人离别家乡、开赴前线之时,看到杨柳枝条在风中摇曳,似乎也在诉说依依不舍的深情。“柳”从此成为文学作品中表现惜别之情的常用意象,而且演变出折柳送别的习俗。盛唐诗人王之涣有一首《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玉河。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将杨柳的惜别之意表现得淋漓尽致。王维在渭城客舍送元二远赴西域,眼前可能有许多景物,可他单单选择朝雨洗绿的“青青柳色”写入诗中,是在用柳色表达离情,也是希望这满眼新绿,成为朋友将来在荒凉异域的安慰吧。

小贴士

阳关和《阳关三叠》

阳关位于河西走廊最西头,和北面的玉门关相对,自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长途跋涉的艰辛和寂寞可想而知。王维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为朋友送行,这杯酒中既饱含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厚谊,也暗示了朋友未来旅途中的寂寞艰辛。正是因为《渭城曲》表现了对西域征人的体贴与深情,一时间广为传唱,被收入《伊州大曲》,作为第三段。为了将这种绵绵情意表达得淋漓尽致,还将这首诗反复唱上三遍,所以这首曲子又叫《阳关三叠》。以下是清代《琴学初津》记录的琴曲歌词的第一段:“清和节当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霜夜与霜晨。遄(chuán)行,遄行,长途越渡关津,惆怅役此身。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宜自珍。”


[1] 元二:作者的朋友元常。唐代人喜欢用排行互相称呼,以示亲切。元常在兄弟中排行第二,故称“元二”。使:出使。安西:指唐代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置的安西都护府,治所在龟兹(qiū cí)城(今新疆库车)。

[2] 渭城:地名,即秦都咸阳,汉代改称渭城县,位于渭水北岸,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天的陕西咸阳市东北的渭城区。浥:湿润,沾湿。

[3] 客舍:饯别的旅舍。柳色:这里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4] 君:指元二。更:再。

[5] 阳关:关名,汉朝设置,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因在玉门之南而得名。故人: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