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新秀故事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苗家巧手织锦绣 诚信立业奔前程

——记重庆市荣玉苗家刺绣工艺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光荣

赵祥昆

“为人不学艺,挑断箩筐系”,这是王光荣老家的一句谚语。1989年,王光荣决定到上海打工。在上了长途车回头再看一眼穷困乡村的时候,王光荣就暗暗立下志向:学到本事一定再回来,让家乡变一个面貌!这个当年仅19岁的苗族小伙子是这样想的,后来也是这么兑现的。

外出务工 投身服装事业

从老家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到繁华喧闹的大上海,王光荣一时没找到方向。干过泥水工,当过货运工。心思细密的王光荣当时犯愁,这样下去能学到什么?

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光荣找到当时上海衬衫五厂赵巷分厂的一份熨烫工工作。工作仍然辛苦,要站着干一天,常常累得腰酸腿疼。但王光荣知足,这至少是一份技术活,是服装生产大链条里的一环。而看到服装厂设计、裁剪、缝纫、领料、入库……那么多令人眼花的繁忙场景,王光荣觉得很兴奋,他觉得自己已经找到可以投身一生的事业。

没几天,由于王光荣踏实肯干,车间主任就把他调到裁剪房学手艺,从此王光荣一发不可收。

王光荣在上海缝纫行业一干就是十几年,跑了20几个厂,从买纱、织布、挑染、裁剪、缝纫,包括外贸出口等,整个服装生产流程都烂熟于心。从普通车工干到组长又干到办公室主任,王光荣成了服装圈子里的“老人”。

结识朋友是王光荣最热衷的事,一有机会他就和江浙沪服装圈的生意人建立联系,逐渐地,他的关系网建立起来了。

2004年,彭水县劳动局开始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王光荣觉得在上海该学的都学到了,该回家干一番事业了!

返乡办厂 遭遇经营危机

当年,王光荣就回到彭水县开始创业。用他的名字和妻子的名字李少玉各取一个字,创办了荣玉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培训学生缝纫、裁剪等基本服装制作技能。

“当时没钱买缝纫机,我们就从上海的服装厂买了10台旧缝纫机用,能省就省。”那时的彭水县没有一个正规的服装生产企业,王光荣想要办服装厂首先要有人才。没有怎么办?自己培养!

就这样,2004—2008年,荣玉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一口气培训了2000多名学生。王光荣凭借自己在江浙沪服装圈子里的铺垫,把他的学生全都送到了以前干过的工厂。学生一批批送出去,有不少学成熟练工又回来。王光荣看条件已经具备,2009年,他用仅有的1万多元积蓄开办了荣玉民族服装厂。

2010年元月开始,王光荣带着83人,有时一天能赶制1000多条牛仔裤,工人月工资都在3000多元。

只是好景不长,由于工厂周边小产权房众多,私搭乱建导致附近用电紧张。经常性的停电,导致生产出了严重问题。订单难以保质保量交付,企业出现经营危机,不少员工选择了离开。

为了不亏待员工,王光荣借了5万元高利贷给最后20人发了工资。在散伙饭上,王光荣哭得厉害,一方面为坚守到最后的员工所感动,同时也感觉没有给学生欠账,事情办妥了,人轻松了。

重新起航 投身苗绣项目

2011年1月,关闭工厂后,王光荣到贵州铜仁参加了一次旅游博览会。当时一件苗绣服装能卖1万多元,这对王光荣刺激很大。

普通服装干不下去,为什么不干苗族特色服装?爱人也会苗绣,并且是当地的苗绣非遗传承人,这些让王光荣眼前一亮,创业之门再次为他打开。

王光荣按着这个思路,又跑了苏州、湘西、成都等几个地方,考察各种刺绣。随后,王光荣向就业部门申请到小额担保贷款8万元。靠这些钱,王光荣又重新站了起来。

2011年4月,重庆市荣玉苗家刺绣工艺品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吸取之前的经验教训,王光荣这次采取“企业+农户”的经营方式,将培训班开到乡村,将订单交给农户在家里完成。这样一方面节约了场地、人工等成本,同时又能在短时间扩大生产。这还是一项扶贫举措,深受当地政府部门欢迎。

王光荣组织村里的留守人员,特别是老人和妇女学习苗绣、鞋垫刺绣、装饰画技法等。为了推广当地特有工艺品,他还开发了草鞋、草凳编织等。

“之前召集人在工厂集中生产的模式干亏了,我再也不走那条路。现在我是下乡送技术,发动农户在家里帮我干,我去收购。谁干得好,我给谁开得多,激发他们的积极性。”王光荣的这套办法成功了。当年重庆的渝洽会上,王光荣生产的苗绣鞋垫每双卖到了220元,在当时引起了轰动。

目前,王光荣的员工和参与的农户一共有将近700人,经营范围包括苗家手工刺绣,民族服饰,旅游工艺品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等。生意逐渐走上正轨。

诚信立业 开拓多地市场

“诚信立业”,是王光荣办公桌后的几个大字,“这是我在上海等沿海地区学到的最主要的创业精神,约定的必须兑现,这点现在已经渗透到我骨头里”。

靠着诚信,王光荣去年销售收入达到160余万元,生意做到了俄罗斯和加拿大。尽管如此,由于经济形势等原因,王光荣的生意近两年也不太好做。

“原来220元一双的鞋垫,现在卖不到180元。”王光荣说,为了拓展市场,他跑遍了彭水的大小旅游景点,最终在阿依河等4个彭水主要的旅游点开起了专卖店。“开店主要还是为了宣传我们‘苗家巧手’品牌,让更多人知道我们。”

王光荣很喜欢参加培训班,他主动报名参加了就业部门、文化部门等组织的各类培训班。通过培训班开阔眼界,更重要的是结识朋友。

“我每年都要到一些同学那里走动走动,一方面联络感情,同时也让他们帮我销售产品。”每年在各地创业的同学那里,王光荣的销售额能达到40多万元。“市场越困难越要走出去,在同学那里放货,我从来不让他们先打款,主要靠我们之间的诚信。”王光荣说。

除了同学朋友圈营销,王光荣还依靠民族服装、旅游礼品定制等开拓市场。一笔阿依河景区工作人员接待服装的生意就曾主动“送”到王光荣面前。

一位县内的同行联系到阿依河的这笔服装生意,但无论怎么做景区的负责人都不满意。最后负责人想到了王光荣。“我给导游员、售票员、接待员、漂流教练各做了春、夏、秋、冬4套衣服,让他们当场走秀。他们老板当时就拍板定了20多万元的服装。”

“我们这行是个慢活儿,属于冷门,干的人本来就不多,市场空间本身也不大。”王光荣说。他的思想很开放,不仅不拘泥于苗绣的传统技法,而且还综合了湘绣、蜀绣、苏绣等技术,生产市场喜欢的产品,从而不断开发新的市场,让更多人喜欢他的产品。

“现在的生意要大不大,还不是我想要的样子。”王光荣正在找一块地,“计划20亩,我要搞一个苗家刺绣产业园,里面有苗绣艺术品展示,有绣娘现场制作,有参观者体验,还要有苗家人传统生活场景。就是要干一个苗绣文化事业。”

ENCYCLOPEDIAS 行业宝典

·民族服装行业属于冷门,也是一个慢活。

·这行的关键是要有技术人才,一针一线靠的是绣娘,她们是宝贵资源,一定要设法调动和保护她们的积极性。

·我不做工厂集中生产,我采用的是“企业+农户”的经营方式,将培训班开到乡村,将订单交给农户在家里完成。既节约了场地、人工等成本,又能在短时间扩大生产。

·我利用同学朋友圈营销,还依靠民族服装、旅游礼品定制等开拓市场。

·苗绣行业属于冷门,需要想办法让这个本来不大的市场空间更大一些。我不拘泥于苗绣的传统技法,而是综合了湘绣、蜀绣、苏绣等技术,不断开发新的产品。此外还可开拓思路,做苗绣文化事业。

RECOLLECTIONS 创业感言

“创业要靠朋友,要想办法多结识朋友,参加各类培训班是个好办法。我每年定期、不定期要拜访各地同学,通过与他们增进关系间接拓展销路。同时,做生意要先做人,这个行业最讲诚信。”

林坤

创业项目:旧衣改造和服装定制

企业规模:2016年营业额80万元政策扶持:入驻创业孵化基地享受场地补贴、免税等扶持

获 奖:

“泛海扬帆”杯重庆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奖重庆市第四届大学生创业大赛特等奖

出生年份:1992年

毕业院校:四川美术学院摄影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