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心理:我们为何这样想,那样做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东西方人与南北方人 社会文化对自我的影响

小丽是一个已婚的“90后”女性,最近刚升级为妈妈。本来很开心的生活,自从婆婆来帮忙带孩子就开始变得鸡飞狗跳。现在婆媳关系闹得非常僵,夫妻关系也开始出现问题。为什么婆媳关系问题在中国家庭中比较普遍?

刚上大学的张三最近也非常心烦,他来自南方,而他的室友小李来自北方,张三发现他和小李好像分别来自不同星球,不管是生活习惯还是思维模式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张三很好奇,同样都是中国人,南北方的差异真的这么大吗?

先思考一下你对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对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就隐藏在下面这个小游戏里。仔细观察图1-3,你会怎么对没有见过这张图的人描述这张图?

图1-3 描述练习图一

同样,也请你观察图1-4,然后思考你会怎样对没有见过这张图的人描述你看到的内容。

图1-4 描述练习图二

请大家先将自己的答案放在心里,后文会解释你对这两幅图的描述与你如何看待自己之间的联系。

1.自我概念与文化

每个人都生活在某种社会文化之中,对自己的认识会不可避免地受所处文化环境的影响。心理学家把关于受社会文化影响的这套自我概念,称为社会自我或集体认同。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际关系,比如,“我是某某的父母或者孩子”,这时人们就是在使用自己与孩子或父母的人际关系来定义自己;二是采用群体认同的方式来定义自己,比如“我是广东人”,就是用自己和广东人这个群体的关系来定义自己。

心理学家针对自我与文化的关系提出了两种自我定义,分别是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也称为独立的自我(Independent Self)和依存性的自我(Interdependent Self)。个人主义的自我强调个人的目标,用个人的特质来定义自己,比如,“我是一个很善良的人”“我是一个很上进的人”,就是依据自己独有的品质来定义自己;而集体主义的自我则注重个体所处的群体的目标,依据群体的属性来定义自己,比如,“我是中国人”“我是某某公司的员工”。

个人主义的自我和集体主义的自我之间存在多方面的差异。如图1-5所示,个人主义的自我强调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因此自我是独立的;而集体主义的自我则更强调个体之间的互相依赖。二者的认同也有差异,个人主义认同的是个人的标准,而集体主义认同的是社会或群体的标准。二者所关注的重点也不同,个人主义关注的是“我”自己,而集体主义关注的是“我们”。二者所反对的也不同,个人主义可能比较反对从众、和大家一样,而集体主义则可能比较反对以自我为中心、和别人不一样、锋芒毕露。

图1-5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差异

2.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研究

心理学家用了很多有趣的方法来检验不同社会文化下的自我概念的差异。

理查德·E.尼斯贝特(Richard E.Nisbett)分别给美国学生和日本学生看了类似图1-3的图片后,让他们回忆这张图。他发现,日本学生和美国学生都对这张图中比较突出的三条鱼有比较深刻的记忆,但同时他们的记忆又有一些不同。日本学生的回忆中包含了更多的背景特征信息,他们的描述以关系为主(青蛙在植物的旁边),描述一般以“看起来像一个池塘(整体)”开头;而美国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焦点目标上,比如其中某条鱼的特征,描述一般以“有一条……大鱼”开头。

东方文化下的个体在回忆信息时包含了很多关系的定义和整体的定义,而西方文化下的个体在回忆信息时更倾向于突出特别属性的定义。

当心理学家把类似图1-4的图片给来自不同文化的被试者看后,得出一个有趣的结果:个人主义文化下的个体会将图片描述为,前面这条鱼在引领后面的一群鱼,而集体主义取向的个体则更有可能将图片描述为后面的一群鱼在追赶前面的这条鱼。这两种描述实质上有很大差异,前者以前面这条鱼的行为来定义这张图,而后者是以后面那群鱼的属性来定义这张图。

我教授心理学十几年,每年都会对大一学生重复这个实验。我也有一个有趣的发现,2014年前,大部分学生的描述都以“一群鱼……”开头,但从2014年开始,1995年后出生的大学生进入了校园,他们更乐于用“一条鱼……”来描述这张图。

这可能与社会的变迁有关,出生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的这批大学生,其自我概念中个人主义的倾向会更加明显。

大家经常说“90后”的孩子表现得比较自我主义,真的是这样吗?我认为与自我主义相比,他们的表现更像个人主义。他们更注重个人的目标,更强调个人属性,而不像年长一辈那样更强调集体主义倾向,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的“90后”员工在工作上更强调个人的体验和价值,不那么愿意受领导或单位管制。我认为,这就是社会现状。作为管理者,不应该抱怨或批评年轻一代的不同,而是要思考如何根据他们的特点调整管理思路和方法。

如果现在给你三个词:熊猫、猴子、香蕉,要求你从里面选出两个词进行配对,你会选择哪两个?研究发现,东方人比西方人更有可能把猴子和香蕉进行配对。实际上猴子属于动物,香蕉属于植物,这两个本不是一类,但是东方人更有可能看到猴子吃香蕉或香蕉被猴子吃的存在关系。

心理学家北山忍(Shinobu Kitayama)向大学生展示了图1-6的A和B两个正方形,并要求他们完成两项任务:第一,在方框B里画一条和方框A里那根线段一样长的线段;第二,同样是在方框B里画一条线段,但是需要按照A、B两个正方形的比例关系画一条等比的线段。你可以自己尝试一下,比较哪项任务更困难。

图1-6 北山忍的两个四方形

对比美国学生和日本学生完成这两项任务的表现,心理学家发现,美国学生在画一条同样长度的线段时画得更准,而日本学生在画等比关系的线段任务上更准确。第一项任务中要求无视正方形的比例关系只考虑线段本身的长短,这符合个人主义文化,所以美国学生将这项任务完成得更好。第二项任务强调比例关系,符合集体主义文化关注关系和整体,因此日本学生在第二项任务上表现得更好。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亚洲国家的学生在数学领域的成绩会相对更好,因为在数学学习中要学会处理很多比例关系,而集体主义文化的特点可能会让人们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这些关系。

心理学家发现自我概念的文化差异甚至在神经方面也有所体现。研究者向中国和西方的被试者分别展示了自己对比他人和母亲对比他人的图像,并要求他们判断一些属性词(如勇敢、吝啬)是否可以描述自己、母亲或其他人,同时扫描他们在做这些判断时的大脑活动。

研究者发现,中国人在呈现自己对比他人和母亲对比他人时,大脑激活的区域一致,而西方人在自己对比他人和自己对比母亲时,大脑激活的区域一致。也就是说,中国人把自己和母亲归于一类,而西方人则把母亲和他人归于一类。

基于大量对东方人和西方人思维的研究,心理学家认为,东方人的思维更具整体性,会从人际关系和环境的角度来思考人和物。

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案例也证实了这一观点。对比中国人和外国人撰写的心理学教材,会发现一些由中国人写的教材内容平实,但是逻辑性强,只要坚持读完,就会对这个领域有比较系统的了解。而在读一些由外国人写的同一领域的教材时,会发现教材内容有趣,但由于缺乏系统性,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容易产生困惑。这就是两种文化思维方式差异的体现。

我一般会建议心理学初学者在接触一门新的心理学课程时,先找一本由中国人写的内容较少的教材快速通读,搭建课程框架,再找一本外国人写的教材仔细阅读,将书中内容放到相应的框架体系里,这样可以将课程内容掌握得更系统。

社会上有观点认为中国人缺乏创造力,但我认为这种观点的出现是出于对创造性或创造力的肤浅理解。我个人认为创造性包含两个层面:一层是“无中生有”的原创性;另一层是“有中出新”,即在已有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结合前文提到的自我概念的文化差异,个人主义文化可能会促进更多的原创性,而集体主义文化可能在有中出新这个层面表现得更为突出。

结合这一观点并重新审视近20年来中国的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就会发现中国在有中出新这方面成果瞩目,比如:高铁、网络购物、电子支付、智能手机、物流体系等,思维方式赋予国人善于从关系和环境角度出发思考问题的能力,让我们能看到一个新兴事物带来的更多可能,并且能根据情景需要对新兴事物进行改造。这是文化带来的优势,我们应该引以为豪。

再来回顾本节开头案例中小丽的困扰:为什么婆媳关系问题在中国人的家庭中比较突出?我认为这可能与中国人的自我概念定义倾向有关。新一代年轻人的自我概念定义中有更明显的个人主义倾向,而老一辈的自我概念则更多地表现为集体主义倾向,所以婆媳关系冲突的背后是更深层次的两种不同的自我概念的冲突,可能老一辈认为你我是不分的,而年轻一代则认为你我是独立的。

3.南方人和北方人

在中国人的日常语言中经常会提到南方人和北方人。同样都是中国人,南方人和北方人在思维上的差异有那么大吗?

2014年,一位美国的心理学家托马斯·塔尔赫姆(Thomas Talhelm)在著名杂志《科学》(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国南北方人思维差异的研究,并为这一研究成果取名为“大米理论”。

他们研究了中国不同地区小麦和水稻的种植比例,把小麦种植比例比较高的地方划为北方,主要是黄河以北地区;把水稻种植比例比较高的地方划为南方,主要是在长江以南地区。基于这一划分标准,他们做了一系列的研究来观察南方人和北方人有哪些不同。

在第一个实验中,他们分别给南方人和北方人呈现三个词:火车、汽车和轨道,让他们从中选择两个词进行匹配。研究发现,南方人更容易把火车和轨道匹配在一起,而北方人更倾向于将火车和汽车匹配在一起。这与前文中的熊猫、猴子、香蕉匹配实验有相似之处,南方人更倾向于整体思维。

在第二个实验中,他们分别让来自这两个区域的人完成画圆圈的任务,先画一个圆圈来代表自己,再画一个圆圈来代表朋友。研究结果发现,南方人画的代表自己的圆圈较代表朋友的圆圈缩小了0.03毫米,而北方人画的代表自己的圆圈则较代表朋友的圆圈放大了1.5毫米。也就是说,南方人更可能把自己画得比他人小。

在第三个实验中,他们研究了两个区域的人对朋友的忠诚度是否有差异。他们让被试者想象自己与四类人进行交易,分别是诚实的朋友、不诚实的朋友、诚实的陌生人和不诚实的陌生人。如果对方诚实则被试者能赚取更多的钱,反之则会让被试者损失金钱。被试者有机会用自己的钱去奖赏诚实的人或惩罚不诚实的人。研究人员把被试者用于奖赏和惩罚的金钱差值作为衡量被试者对朋友或陌生人的忠诚度的标准。实验结果发现:南方人可能对朋友表现得更忠诚,但是南、北方人在对待陌生人的态度上没有差异。

研究还分析了大型的社会调查数据,研究者分别收集了1996年、2000年、2010年南北方不同省份的离婚率,还收集了这两个区域的发明专利数量。他们发现,在同等GDP水平下,南方的离婚率要低于北方;南方申请专利的数量要少于北方。

这一系列的研究可以回答本节开头案例中张三的疑惑,同样是中国人,南方人在思维上比北方人更加突出整体性,他们会更加强调互相依赖及对朋友的忠诚,也就是具有集体主义倾向。

为什么南方人和北方人会存在这种差异呢?心理学家认为,因为两个区域的农业种植方式不同,小麦种植的种植方式一般来说比较粗放,而水稻的种植方式更为精细,需要集全村人之力一起协作完成灌溉活动。因此心理学家认为不同的种植文化会影响不同种植区域的人的思维方式。

下文附了一张心理学量表,可以帮你更直观地了解自己的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的倾向,感兴趣的话可以尝试一下。

小测验

独立性与相互依存性量表

阅读下面这些描述,选择你对这些描述的同意或反对程度,数值越小表示越反对,数值越大表示越赞成。

1.我的快乐取决于周围其他人的快乐。

强烈反对 1………2………3………4………5………6………7 强烈赞成

2.我会为团体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强烈反对 1………2………3………4………5………6………7 强烈赞成

3.对我来说,尊重团体的决定很重要。

强烈反对 1………2………3………4………5………6………7 强烈赞成

4.要是我的兄弟姐妹失败了,我会觉得自己也要负责。

强烈反对 1………2………3………4………5………6………7 强烈赞成

5.即使我很不赞成团体成员的决定,我还是会避免和他们起争执。

强烈反对 1………2………3………4………5………6………7 强烈赞成

6.我可以坦然地面对因为获得称赞或奖励而受到的注目。

强烈反对 1………2………3………4………5………6………7 强烈赞成

7.能够照料自己,对我来说是第一要务。

强烈反对 1………2………3………4………5………6………7 强烈赞成

8.我倾向以直接、坦白的态度面对自己刚认识的人。

强烈反对 1………2………3………4………5………6………7 强烈赞成

9.我喜欢当个独特的、在很多地方都与众不同的人。

强烈反对 1………2………3………4………5………6………7 强烈赞成

10.独立于其他人而存在的自我认同,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强烈反对 1………2………3………4………5………6………7 强烈赞成

量表说明及计分方式:计算前5道题的平均得分,这个分数指示了相互依存性程度,也就是集体主主义倾向;然后再计算后5道题的平均得分,这个分数指示了独立性程度,也就是个人主义倾向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