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看(过)
近些年,我们经常见到类似下面的句子:
(1)我有看过。
(2)他有吃。
(3)以前你有提到。
(4)你们有卖吗?
(5)你们会有涉及吗?
见到类似的句子,本人心里问自己是否还会说汉语。但仔细考虑之后,本人认为不是自己不会说汉语,而是诸如此类的句子根本就不是规范的汉语。
这种句式可以称为“有V(过)”格式。“V”主要是动词,极少数是形容词。“过”经常出现,但也可以不出现。
“有V(过)”主要用于完成时,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如例(1)、例(2)和例(3);也可以用于现在时或将来时,表示动作还没有完成,如例(4)和例(5)。
“有V(过)”格式是怎样形成的呢?
不同的语言在交流时会出现对译现象,如果人们翻译不到位,就会出现不符合语言规律的现象。近代中国人在与英国人做买卖的过程中出现过一种特殊的混合语,这种语言用的是汉语的结构、英语的词汇。例如:
汉 语:(6a)我 不 能。(7a) 两 本 书。
混合语 :(6b)My no can. (7b)Two piece book.
这种用汉语的结构英语的词汇构成的汉族人听起来像英语英国人听起来像汉语的混合语叫作“洋泾浜英语”。“洋泾浜英语”是语言没有学好而造成的,是不规范的语言。
近些年社会上流行的“有V(过)”格式与“洋泾浜英语”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有V(过)”格式用的是英语的结构、汉语的词汇。例如:
英 语:(8a) I have seen it.(9a)He has eaten it.
混合语 :(8b)我 有 看过它。(9b)他 有 吃。
这种用英语的结构汉语的词汇构成的汉族人听起来像英语英国人听起来像汉语的混合语可以叫作“洋泾浜汉语”。“洋泾浜汉语”是语言没有学好而造成的,是不规范的语言。其实,have(has、had)done是完成时态,表示的是动作已经发生,把其中的have(has、had)翻译成“有”就大错特错了。
香港和台湾地区曾经被腐败的清政府割让出去,分别做过英国和日本的殖民地,被迫接受过奴化教育。后来一些人在学习第二语言—汉语时,用了英语和日语的结构、汉语的词汇,于是出现了“有V(过)”格式,“有V(过)”格式是机械翻译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香港和台湾地区的一些明星在大陆走红,“有V(过)”格式被带到了大陆,加上一些追星族的模仿,“有V(过)”格式就在大陆泛滥起来。
甚至不表示完成时态的句子也被类推成“有V(过)”格式,如例(4)和例(5)。
“有V(过)”格式中的动词、形容词也可能是从名词错误地进行类推的结果。例如:
(10)我有书。→(11)我有读。→(12)我有欢快。
例(10)中的“书”是名词,例(11)中的“读”是动词,例(12)中的“欢快”是形容词,例(10)是规范的句子,例(11)和例(12)是不规范的句子,从例(10)类推出例(11)和例(12)是错误的。
我们来看《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7版)中对“有”字的解释:
有yǒu①动表示领有(跟“无、没”相对,下②③同):我~《鲁迅全集》∣~热情,~朝气。②动表示存在:屋里~十来个人。③动表示达到一定的数量或某种程度:水~三米多深∣他~他哥哥那么高了。④动表示发生或出现:他~病了∣形势~了新发展∣他在大家的帮助下~了很大的进步。⑤动表示所领有的某种事物(常为抽象的)多或大:~学问∣~经验∣~了年纪。⑥动泛指,跟“某”的作用相近:~一天他来了∣~人这么说,我可没看见。⑦动用在“人、时候、地方”前面,表示一部分:~人性子急,~人性子慢∣这里~时候也能热到三十八九度∣这场雨~地方下到了,~地方没下到。⑧用在某些动词的前面组成套语,表示客气:~劳∣~请。⑨〈书〉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夏∣~周∣~宋一代。⑩(yǒu)名姓。
“有”作动词的典型用法是与名词直接搭配,例如“有知识”“有时间”;也可以与代词、数量词(组)直接搭配,例如“有我”“有两个”。“有”还可以与带上修饰成分的名词、代词、数量词(组)等体词性成分直接搭配,例如“有空余名额”“有认真的你”“有这样几个”。
一般情况下,动词“有”通常不与动词、形容词直接搭配,常常与带修饰成分的动词、形容词搭配,例如“有一些进步”“有很大提高”“有一点儿冷”“有那么高兴”。
在对举时,动词“有”可以与动词、形容词直接搭配。例如:
(13)有吃有住,猪很满意。
(14)有红有绿,色彩斑斓。
例(13)中的“吃”与“住”两个动词对举,分别转指吃的(东西)、住的(地方),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例(14)中的“红”与“绿”两个形容词对举,分别转指红的(颜色)、绿的(颜色),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
有些兼类词,既可以作动词,又可以作名词,作名词时可以与前面的动词“有”直接搭配。例如:
(15)难怪他干了那么多活儿,原来他有帮工。
(16)他可以监控家里的情况,他家里有探头。
例(15)中的“帮工”与例(16)中的“探头”都作名词,与“有”直接搭配。
动词“有”与后面的动词搭配时常常要在动词的前面加上“所”构成“所”字短语,或在动词的后面加上“的”构成“的”字短语。“所”字短语相当于名词,当然就能与动词“有”搭配,例如“有所图”“有所顾忌”。“的”字短语也相当于名词,也能与动词“有”搭配,例如“有吃的”“有读书的”。
名词的肯定式是在名词的前面加上“有”来肯定事物的存在或领属,名词的否定式是在名词的前面加上“没”或“没有”来否定事物的存在或领属。在名词的前面时,“没”是动词,“没有”是副词+动词,“没”或“没有”的后面都可以带名词。
动词的肯定式不用“有”,而在动词的后面加上时态助词“过”来肯定动作已经完成,动词的否定式是在动词的前面加上“没”或“没有”来否定动作已经完成。例如:
(17)我去过夏威夷。
(18)我没(没有)去过夏威夷。
在动词的前面时,“没”或“没有”都是否定副词,否定副词可以修饰动词。
为什么动词的肯定式不用“有”,而否定式用“没”或“没有”呢?
语言中的肯定式一般作为基准,往往是没有标记的;否定式建立在肯定式的基础之上,往往是有标记的。肯定动作已经完成时不在动词的前面加“有”而在动词的后面加“过”,否定动作已经完成时在动词的前面加上标记“没”或“没有”。
《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些动词是“有+V(动素)”格式,但“有+V(动素)”是个动词,其中的“有”只是语素,是构词成分,而不是动词。“有+ V(动素)”格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中的“有”是词缀,一般只用于客套话;“V(动素)”是动词性语素,具有实在意义。例如:
【有劳】客套话,用于拜托或答谢别人代自己做事。(有劳→劳驾)
【有请】客套话,表示主人请客人相见。(有请→请)
第二类中的“有”是类词缀,没有明显的实在意义;“V(动素)”是动词性语素,具有实在意义。例如:
【有成】成功;有成就。(有成→有所成→有成就)
【有待】要等待。(有待→有所待→要等待)
【有赖】表示一件事要依赖另一件事的帮助促成(后面常接“于”字)。(有赖→有所赖→要依赖)
【有如】就像;好像。(有如→有所如→好像)
【有损】给某事物造成损害。(有损→有所损→损害)
第三类中的“有”和“V(动素)”表面上看起来都是动词性语素,具有实在意义,但是实际上“V(动素)”可以看作“所V”的省略,“所V”相当于名词性成分。例如:
【有碍】有所妨碍。
【有差】有区别;不同。(“区别”也可以作名词。有差→有所区别)
【有得】有心得;有所领会。(“心得”是名词)
【有感】有所感触;有感想(多用于诗文标题)。(“感想”是名词)
【有救】有可能挽救或补救。(有救→有所挽救或补救)
【有望】有希望。(“希望”也可以作名词)
【有为】有作为。(有为→有所作为)
【有喜】指妇女怀孕。(有害→有所喜庆)
“有+ V(动素)”格式大都可以转换成“有所V”格式,是“有所V”格式的省略,“所”字短语相当于名词性成分;其他个别“有+ V(动素)”格式只用于客套话。可见,“有+ V(动素)”格式与“有V(过)”格式不同。
例(1)、例(2)、例(3)用于完成时,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动词的肯定式不能用“有”,而应该在动词的后面加上时态助词“过”来肯定动作已经完成;例(4)、例(5)不用于完成时,动词可以换成相当于名词性成分的“所”字短语或“的”字短语。
文章开头的句子可以修改为:
(1a)我看过。
(2a)他吃过。
(3a)以前你提到过。
(4a)你们卖吗?
(4b)你们有卖的吗?
(4c)你们有所卖吗?
(5a)你们会涉及吗?
(5b)你们会有所涉及吗?
(5c)你们会有涉及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