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慢[1]
予自孩幼从先人宦于古沔,女须因嫁焉。中去复来几二十年[2],岂惟姊弟之爱,沔之父老儿女子亦莫不予爱也。丙午冬,千岩老人约予过苕霅[3],岁晚乘涛载雪而下,顾念依依,殆不能去[4]。作此曲别郑次皋、辛克清、姚刚中诸君[5]。
衰草愁烟,乱鸦送日,风沙回旋平野。拂雪金鞭,欺寒茸帽,还记章台走马[6]。谁念漂零久,漫赢得幽怀难写。故人清沔相逢[7],小窗闲共情话。 长恨离多会少,重访问竹西[8],珠泪盈把。雁碛波平[9],渔汀人散[10],老去不堪游冶。无奈苕溪月,又照我扁舟东下。甚日归来,梅花零乱春夜。
【解读】
岁晚伤怀,又兼今昔感慨,最是词家骋笔之处。但由于自张炎以“清空”独许白石以来,人们已有先入之见,所以,即便词境别有独到之处,亦难以领略。其实,此词绝胜处,全在环境刻画,其真切传神处,不让清真(周邦彦),而叙写有致处,亦得“柳氏家法”(柳永)真传。
上阕“乱鸦送日,风沙回旋平野”两句,非亲历者不能道。特别是“乱鸦送日”一句,既真实具体,又渲染出一派荒寒气象。读者需细细体会那一个“乱”字,是否因为“风沙回旋平野”之故?或者因为昏鸦躁动?又或者因为作者内心烦乱之故?倘若将“乱鸦送日”的“乱”,与结句“梅花零乱春夜”的“乱”联系起来,又会有怎样的感受?总之,作者下字用语,或别有寄托,或赋写实境,而妙处每在有实有虚,并虚实相生。
[1] 淳熙十三年(1186)冬,词人随萧德藻赴湖州(治所在今天浙江吴兴)。这首词是留别汉阳亲友时作。
[2] “中去”句:白石随其父姜噩到汉阳任所,从孝宗隆兴初,下数至此年淳熙丙午,共二十多年;此处说“几二十年”,是以他实际在汉阳居住的年月计算,除去了当中离开的时间。这一年姜夔随萧德藻东行,似乎就再没回到过汉阳。
[3] 苕霅(tiáo zhà条乍):指苕溪和霅溪。苕溪在今浙江湖州乌程(今浙江吴兴)南,以多芦苇名。霅,水名,在乌程东南,合四水为一溪,霅,形容四水激射之声。萧德藻绍兴年间登第,初调乌程令。此时自湖湘罢官,携白石同归。
[4] 殆:几乎。
[5] 郑次皋、辛克清、姚刚中:均为白石于沔鄂所交之友。郑次皋,姜夔《奉别沔鄂亲友》其三:“英英白龙孙,眉目古人气。拮据营数椽,下帘草生砌。文章作迳庭,功用见造次。无庸垂磬嗟,遗安鹿门意。”《隐逸传》云:“隐居郎官湖上,不求闻达,善言名理。”辛克清,姜夔《奉别沔鄂亲友》其四:“诗人辛国士,句法似阿驹。别墅沧浪曲,绿荫禽鸟呼。颇参金粟眼,渐造文字无。儿辈例学语,屋壁祝蒲庐。”姚刚中,姜夔《春日书怀叙沔鄂交游》:“平生子姚子,貌古心甚儒。”
[6] 章台:汉长安有街名章台,繁华热闹。《汉书·张敞传》:“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旧时曾用章台作青楼等游冶地的代称。此借指汉阳城中的大街。
[7] 清沔:指沔水,古代通称汉水为沔水。汉阳位于汉水之畔。
[8] 竹西:作者于十年前(宋孝宗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曾自汉阳沿江东下扬州。参看《扬州慢》(淮左名都)注1和注4。
[9] 碛(qì气):沙滩。
[10] 汀:水中或水边的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