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中序第一
丙午岁[1],留长沙,登祝融[2],因得其祠神之曲,曰黄帝盐、苏合香[3]。又于乐工故书中得商调霓裳曲十八阕,皆虚谱无辞。按沈氏《乐律》“霓裳道调”[4],此乃商调;乐天诗云“散序六阕”[5],此特两阕。未知孰是?然音节闲雅,不类今曲。予不暇尽作,作中序一阕传于世[6]。予方羁游,感此古音,不自知其词之怨抑也[7]。
亭皋正望极[8],乱落江莲归未得,多病却无气力。况纨扇渐疏[9],罗衣初索[10]。流光过隙[11],叹杏梁双燕如客[12]。人何在?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13]。 幽寂,乱蛩吟壁[14],动庾信清愁似织[15]。沉思年少浪迹,笛里关山[16],柳下坊陌[17]。坠红无信息[18],漫暗水涓涓溜碧[19]。漂零久,而今何意,醉卧酒垆侧[20]!
【解读】
《霓裳》曲自唐以来,多用于描绘仙女仪态,加之唐明皇、杨贵妃因此曲曾传一段佳话,白石以《霓裳》曲填词吟咏对合肥女子的感情,或者是有意借用曲谱的意蕴,或者只是无意的暗合,都是心灵真实的显现,都是艺术馨香之一瓣。
“亭皋正望极”,起笔点明登高,开一片高远意象——登衡山,自然身在高处,况登祝融,其高不言自明;“望极”所至,目尽天涯,不涉远而意在其远,胸臆顿随视野豁然开阔,思绪飞扬而去,兴尽而悲。“乱落江莲归未得,多病却无气力”,落笔一片消沉萧瑟之气,江莲指水乡之莲,杜诗曾有“江莲摇白羽”之句(《巳上人茅斋》),这里用一个“乱”字,读来颇有触目惊心之感!美如诗画的莲,摇曳生姿不再,却是片片花瓣凋零,乱落如雨,爱花人该心生怎样的怜悯?“多病却无气力”,应是一语双关。“况纨扇渐疏,罗衣初索”,借咏物再写秋色,不明言秋色秋意而萧瑟之气自见。“秋扇见弃”一直作为情谊断绝的典故而广泛地入诗入词,白石用此典倒并非暗示恩爱断绝,而是以夏秋交替写时光流逝,借此传达出久别难逢的痛苦与被弃置的痛苦。“流光过隙,叹杏梁双燕如客”,时光如电,流年过隙,匆匆,太匆匆!秋来燕归,自然之理,杏梁双燕在这罗衫渐索的秋季,又将结伴南飞,白石眼中,双燕如客,不能久栖,燕虽漂泊,却毕竟成双,而自己却形单影只,分明不如梁间双燕,再说燕去梁空,只剩下一腔凄凉了。“人何在?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借物写情,层层递进,终于在这里道出了主题: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道阻且长,梦中相见,一帘淡月,仿佛照出了她的容颜。本句化用杜甫《梦李白》“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境象。
“幽寂,乱蛩吟壁,动庾信清愁似织。”白石以蟋蟀鸣叫比喻庾信清愁,《齐天乐》词也有“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进而由庾信转到自己,引出下面“沉思年少浪迹”。白石少年时曾漫游江淮,此番感慨,不由忆起当年天涯羁旅。“笛里关山,柳下坊陌”,两种生活境遇并列对比,一者是战乱流离、金戈铁马,一者是花前柳下、坊陌温馨,豪情与柔肠交结,总之是青春最鲜活的一段证明,终身难忘。“坠红无信息,漫暗水涓涓溜碧。”“坠红”语出杜诗“露冷莲房坠粉红”,与前文“乱落红莲”互相照应,落红成阵,看似凌乱,委地无声,仿佛红颜薄命,再次引发痴人怜香惜玉之情,更兼“漫暗水涓涓溜碧”,用杜甫《夜宴左氏庄》“暗水流花径”诗意,表现“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情思,细腻唯美又不乏淡淡的伤感。“漂零久,而今何意,醉卧酒垆侧!”结句用阮籍故事,寄意遥深:人生飘零已久,遥想当年,任诞情性已随岁月的磨砺失去了棱角,“而今何意”?似叹似问似感慨,是青年阮籍已改初衷,还是历尽沧桑不改性情,实在是耐人寻味。
[1] 丙午岁: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当时姜夔正客居湖南长沙。
[2] 祝融:祝融峰,南岳衡山七十二峰的最高一座。衡山,在今湖南衡山。
[3] 黄帝盐:[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五称,这是献神乐曲,属仗鼓曲。苏合香:[唐]段安节《乐府杂录》记载,这是献神乐曲,属软舞曲。
[4] 沈氏《乐律》“霓裳道调”:乐律,指[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五《乐律》篇。《霓裳道调》:古乐曲的声调之一。沈括《梦溪笔谈》卷五《乐律》曰:“……或谓今燕都有献仙音曲乃其遗声,然霓裳本谓之道调法曲,今献仙音乃小石调耳,未知孰是。”而[宋]王灼《碧鸡漫志》、[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宋]徐铉《徐文公集》都称《霓裳羽衣曲》为商调,而不是道调,因此,这里可能是沈括误记,而姜夔又偶然遗漏,没有考察。
[5] 乐天诗云“散序六阕”:[唐]白居易(字乐天)《和元微之霓裳羽衣歌》:“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自注:“散序六遍无拍,故不舞也。中序始有拍,亦名拍序。”[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三曰:“霓裳第一至第六叠无拍者,皆散序故也。”《词源》下曰:“法曲散序无拍,至歌头始拍。”
[6] 作中序一阕:意为摘取唐代法曲《霓裳羽衣曲》中序第一遍曲子填成词。《霓裳曲》分三大段:一、散序,六遍;二、中序,遍数不详;三、破,十二遍。姜夔这首词名为《霓裳中序第一》,既有“第一”则可以知道,中序不止一遍,所以全曲至少有二十遍。唐书《乐志》、《碧鸡漫志》都说《霓裳》曲是十二遍,沈括《梦溪笔谈》称《霓裳》曲为十叠,都是记载有误。白居易《霓裳羽衣歌》“繁音急节十二遍”自注中记:“霓裳破凡十二遍而终”,是说“破”凡十二遍,而不是说全曲仅十二遍。
[7] “予方”三句:我正客居他乡游赏,闻古曲而有所感,不知不觉间所作之词也带上了哀怨抑郁的情绪。
[8] 亭皋:水边高地上的亭台。皋,水边高地。望极:极目远望。
[9] 纨扇渐疏:入秋后纨扇渐渐被人丢开不用。原常比喻宠爱断绝,此处指天气渐凉。
[10] 罗衣初索:此处指轻丝细绢缝制的夏日单衣由于天气转凉而渐渐闲置。罗,一种丝缕稀疏而轻软的织物。索,萧索,疏离。
[11] 流光过隙:比喻岁月飞逝,如流水般逝去。《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矣。”
[12] 杏梁:文杏木造的屋梁。[汉]司马相如《长门赋》:“饰文杏以为梁。”
[13] “一帘”二句:化杜甫《梦李白二首》诗:“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14] 乱蛩吟壁:许多蟋蟀在墙角啼鸣。蛩,蟋蟀,又名促织。
[15] 庾信清愁:庾信(513—581),字子山,南朝时梁朝人,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梁元帝承圣三年(554)奉使西魏,来到长安。西魏不久攻陷江陵,元帝被诛杀,梁由此亡。庾信羁留北方,念念不忘故乡,曾作《哀江南赋》、《伤心赋》、《愁赋》以寄思乡之情。《愁赋》中曾有“谁知一寸心,乃有万斛愁”之句。
[16] 笛里关山:在悲凉的笛声中跋涉关山。此处指浪迹天涯的漂泊生活,时常沉浸在《关山月》的笛声中。关山月,古乐府歌曲,曲调忧伤。《乐府解题》:“关山月,伤离别也。”
[17] 坊陌:人家,特指妓女之家。
[18] 坠红:落花。一说,喻以前相恋的妓女。一说,指逝去的年华和希望。[唐]杜甫《秋兴八首》之七:“露冷莲房坠粉红。”
[19] 暗水:比喻流水一般流逝的光阴。[唐]杜甫《夜宴左氏庄》:“暗水流花径。”涓涓:流水声。溜碧:流淌的绿水。
[20] 醉卧酒垆侧:《世说新语·任诞》载:“阮公(籍)邻家妇有美色,当垆酤酒。……阮醉,便眠其妇侧。夫始殊疑之,伺察,终无他意。”此处是作者自比阮籍的放诞。酒垆,安放酒瓮的土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