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本研究的总目标是探索我国蔬菜生产的低碳化发展路径。具体分解为三个子目标:第一,厘清蔬菜生产系统的碳足迹;第二,明晰蔬菜生产低碳化的边际效应、驱动因素、农户行为及支付意愿;第三,构建蔬菜生产低碳化的生态补偿机制。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本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蔬菜生产系统碳足迹核算及评价。
碳足迹从碳排放和碳汇以及相应的评价指标来反映,不同地区蔬菜生产的投入产出结构不同,其生产碳足迹也不同。本书在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农业碳足迹理论,运用生命周期分析法(life cycle assessment,LCA)对蔬菜生产系统的碳足迹进行核算;并构建多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多目标灰靶决策模型(multi-objective grey target decision,MOGTD)对不同地区蔬菜生产系统的碳足迹进行综合评价。
第二部分,蔬菜生产低碳化的边际产出效应及边际减排成本分析。
蔬菜生产低碳化的边际产出效应是指单位碳排放的减少将会对蔬菜产出产生多大的影响,而边际减排成本即影子价格,则是指单位碳排放的减少对蔬菜产值的影响,上述两个指标是政府制定减排政策和蔬菜种植户采取减排措施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本书拟构建参数化的环境方向性距离函数(environmental directional distance functions,EDDF),并运用最优化模型方法对其进行参数估计,继而推导出蔬菜生产低碳化的边际产出效应及边际减排成本。
第三部分,蔬菜生产低碳化的驱动因素分析。
分析蔬菜生产低碳化的驱动因素是有效实施蔬菜生产低碳化相关措施的前提。蔬菜生产的低碳化是一个减少碳排放和提高碳生产率的过程,其驱动因素既包括影响碳排放的相关因素,也包括影响蔬菜产出的相关因素,且各影响因素之间常常是相互关联的。因此,本书运用联立方程组模型的似不相关回归方法(seemingly unrelated regression,SUR)对蔬菜生产低碳化的驱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第四部分,蔬菜生产低碳化的农户行为及支付意愿分析。
蔬菜种植户对低碳生产技术的采用行为及支付意愿是从微观层面实现蔬菜生产低碳化的基础。由于蔬菜种植户一般同时采用多种低碳生产技术,且不同低碳技术之间往往具有关联效应,因此本书首先基于农户行为理论对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进行扩展,构建了农户低碳生产技术采用行为的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Multivariate Probit模型对蔬菜种植户的低碳生产技术采用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其次,结合条件估值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和Cox比例风险模型(Cox’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对蔬菜种植户对低碳蔬菜生产技术的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第五部分,蔬菜生产低碳化的生态补偿机制构建。
针对环境乃至生态的补偿,国际上更为通用的叫法是“生态服务付费”(payment for ecological services,PES),这和我国惯用的“生态补偿”(Eco-compensation)的内涵是一致的,均是指根据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向生态服务的提供者支付费用,用以弥补创造生态服务所需的成本或者使生态服务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得以实现(李文华,2010)。本书基于蔬菜生产系统的碳汇功能,在对蔬菜生产低碳化生态补偿的内涵及理论基础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补偿依据、补偿主体、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等方面对蔬菜生产低碳化的生态补偿机制进行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