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宗教祭祀(商代史.卷八)(社科院文库.历史考古研究系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上帝及帝廷诸神的崇拜

pgge:26-45

商族由始祖契到武丁时已经经过了二十三世;即使由商朝第一王成汤(即大乙)算起,到武丁时也已是第十一世的第二十一位商王了[1]。在殷墟发现的商后期甲骨卜辞中,以武丁时期的卜辞保留下来的数量最多。武丁在位的时间很长,据《尚书·无逸》、今本《竹书纪年》、《太平御览》卷八十三、《皇极经世》四书的记载是59年,结合武丁时期的卜辞数量最多来看,这个在位年数应该是可信的,他是整个商王朝十七世二十八王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商王。在武丁时期的卜辞中,保留下来很多商人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材料,我们透过这些材料可以窥见当时商人的宗教信仰的发展状况。

从早期殷墟甲骨卜辞和稍晚的商代金文里,我们可以看到商人有天神崇拜的心理。他们把天神称作“上帝”或“帝”。陈梦家先生曾总结出卜辞中的“帝”字有三种用法:“一为上帝或帝,是名词;二为禘祭之禘,是动词;三为庙号的区别字,如帝甲、文武帝,名词。”[2]卜辞和金文中,殷人把天神称作“上帝”或“帝”,而绝不称作“天”,卜辞中的“天”字都不是神称,而是表示大的意思,如“大邑商”,又称“天邑商”,“大乙”,又称“天乙”等。将天神称作“上帝”或“帝”的卜辞如:

□□卜,争[贞]:……上帝□降。(《合集》10166,一期。图2—1)

图2—1 天神上帝
(《合集》10166)

图2—2 天神上帝
(《合集》30388)

五鼓……上帝若,王[受]又=。(《合集》30388,三期。图2—2)

□□[卜],出[贞]……上帝……祝……(《合集》24979,二期)

这三条是殷墟甲骨卜辞中所仅见的有“上帝”一称的卜辞。第一辞是第一期的武丁卜辞[3],第二辞是第三期的康丁卜辞,第三辞是第二期的祖甲卜辞。三条卜辞中都有残掉的字。第一辞卜问上帝是否“降”,“”即“旱”[4],即该辞是卜问上帝是否降下旱灾的。第二辞卜问“上帝若”、“王受又=”,“若”,饶宗颐先生说:“按《尔雅·释言》:‘若,顺也。’又《释诂》:‘若,善也。’《汉书·礼乐志》:‘神若宥之。’注:‘若,善也。’殷时习语‘若’与‘不若’习见。”[5]因此,该辞是卜问上帝是否会行善,商王是否会受到(上帝)护佑。第三辞残缺过甚,辞意不明。由这些有“上帝”一称的卜辞较少来看,殷人绝大多数时候是将上帝简称作“帝”的。将天神称作“上帝”或“帝”,在古文献中也有记载,如:《诗经·荡》传疏曰:“上帝者,天之别名。”《礼记·曲礼》曰:“天神曰帝。”《易·益》:“王用享于帝吉。”孔颖达疏曰:“帝,天也。”《字汇·巾部》说:“帝、上帝,天之神也。”[6]由第一辞以及下文所列举的有关卜辞可以看到,殷人说上帝或帝时,往往都是卜问它是否会“降”下什么灾祸,由此可见,在殷人的心目中,上帝是高高地居于天上的天神。由下文所列举的卜辞可以看到,天神上帝是超自然的神。那么,在殷人的意识中,天神上帝(或简称帝),都有哪些权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