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上帝的权能
pgge:28-47
一 上帝主宰气象
pgge:28-47
早期的殷墟甲骨卜辞表明,在殷人的心目中,天神上帝(或简称帝)是统领雨、雷、雹、风等自然神(诸自然神见第三章)的主神,它拥有主宰这些气象神灵的权能。下面的辞例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一)帝令雨
pgge:28-47
卜辞中有不少“帝令雨”的卜问,即卜问上帝(或帝)是否会命令雨神下雨。卜辞中卜问帝是否令雨的辞例最多,下面选录几条以见一斑:
(1)辛亥,内贞:今一月帝令雨。四日甲寅夕[允雨]。
辛亥卜,内贞:今一月[帝]不其令雨。(《合集》14295,一期)
(2)贞:今一月帝令雨。(《合集》14132正,一期)
(3)今二月帝不令雨。(《合集》14134,一期。图2—3)
(4)贞:今二月帝不其令雨。(《合集》14135正,一期)
(5)□□[卜],贞:今三月帝令多雨。(《合集》14136,一期)
(6)戊子卜,贞:帝及四月令雨。
贞:帝弗其及今四月令雨。
王占曰:丁雨,不辛。
旬丁酉,允雨。(《合集》14138,一期。图2—4)
(7)辛未卜,争贞:生八月帝令[多]雨。
贞:生八月帝不其令多雨。
丁酉雨至于甲寅,旬有八日。九月。(《合集》10976正,一期)
图2—3 帝令雨
(《合集》14134)
图2—4 帝令雨
(《合集》14138)
(8)丙寅卜,争贞:今十一月帝令雨。
贞:今十一月帝不其令雨。(《合集》5658正,一期)
(9)□□[卜],□[贞]:[今]十一月帝令多雨。(《合集》14140正,一期)
(10)来乙未帝其令雨。
来乙未帝不令雨。
王占曰:帝其令[雨]。(《合集》14147正反,一期)
(11)自今至于庚寅帝不其令雨。
□□卜,争贞:自今至于庚寅帝令雨。(《合集》14148,一期)
(12)自今庚子[至]于甲辰帝令雨。
至甲辰帝不其令雨。(《合集》900正,一期)
(13)丙寅卜,[]:[翌丁]卯帝其令雨。
丙寅卜,[]:[翌丁]卯帝不[其令]雨。允。(正甲)
丁卯卜,:翌戊辰帝其令[雨]。戊[辰]……
丁卯卜,:翌戊辰帝不令雨。戊辰允雾。
戊[辰]卜,:[翌]己巳帝令雨。
戊辰卜,:翌己巳帝不令雨。
己巳[卜]……
己[巳卜]……
己巳帝允令雨至于庚。(反乙)
辛未卜,[]:翌壬[申]帝其[令]雨。
[辛]未卜,:[翌]壬[申]帝[不令]雨。壬。
壬申卜,[]:翌癸酉帝其令雨。
壬申卜,:翌癸酉帝不令雨。
甲戌卜,:翌乙亥帝其令雨。
甲戌卜,:翌乙亥帝不令雨。
乙亥卜,:翌丙子帝其令雨。
乙亥卜,:翌丙子帝不令雨。
丙子卜,:翌丁丑帝其令雨。(《合集》14153正乙,一期)
(14)癸[丑卜],贞:翌甲寅帝其令雨。
癸丑卜,贞:翌甲寅帝[不]令雨。(《合集》14149正,一期。图2—5)
图2—5 帝令雨
(《合集》14149正)
(15)己巳[卜],[贞]:帝令雨。(《合集》14142,一期)
(16)乙卯卜:帝隹其雨。(《合集》40393,《英藏》1138,一期)
(17)……帝隹癸其雨。(《合集》14154,一期)
以上十七版均是早期的第一期卜辞,为武丁或祖庚卜辞。这些卜辞都是卜问帝即上帝是否“令雨”的,“令”即命令之意,即都是卜问上帝是否命令雨神下雨(或多下雨)的,这些卜辞中的“雨”都是做动词用的。其中前面九版是卜问帝是否在某个月命令下雨,或命令多下雨[7],其中第(6)版于戊子日卜问上帝是否命令在现今的四月份下雨,商王的占辞说,丁日会有雨,不唯独在辛日,后面的验辞记录在十天后的丁酉日(上帝)果然命令下雨了。第(10)版是卜问未来的乙未日上帝是否命令下雨,商王视兆后的占辞说,(未来的乙未日)上帝是会命令下雨的。第(11)版的两辞从正反两面卜问“自今至于庚寅”连续几天(卜日残掉)上帝是否命令下雨。第(12)版的两辞从正反两面卜问“自今庚子至于甲辰”帝是否命令下雨。第(13)版是龟腹甲刻辞,上面有十八条辞,卜辞的契刻顺序是先刻边缘,再在中间由下往上刻,十八条辞从正反两面卜问从丙寅日至丙子日的连续十天中上帝是否命令下雨(只有癸酉日未卜问;庚午日的卜问因刻在甲尾处残掉),其中辛未日卜问的一辞问帝是否在第二天壬申日命令下雨,验辞说“壬”,“”字,叶玉森说是“乃晕之古文”,于省吾释为“”[8],是指阳光从云隙中漏出,如是,则验辞是说第二天壬日上帝没命令下雨,但是有云,太阳光从云层中漏出来了。第(14)版的两辞是于癸丑日从正反两面卜问第二天甲寅日帝是否命令下雨。第(15)版是于己巳日卜问帝会命令下雨吧。第(16)版于乙卯日卜问“帝隹其雨”,第(17)版卜问“帝隹癸其雨”,“帝隹雨,犹言帝唯令雨”[9],因此,这两版卜辞也都是卜问帝会命令下雨吧。以上卜辞表明,在商人的心目中,天神上帝操纵着下雨与不下雨的大权;同时又表明商人不能祈求上帝下雨或不下雨,他们只能去揣测上帝是否命令下雨。卜辞中卜问下雨的辞例最多,因为下雨的多少,在什么时候下,在什么时候不下,都关系到殷人的生产和生活,因此,他们总是在战战兢兢地卜问,揣测着上帝的意志。由上面带有月份的卜问帝是否令雨的卜辞可以看到,商人最关心下雨与否的月份是一月[第(1)、(2)辞]、二月[第(3)、(4)辞]、三月[第(5)辞]、四月[第(6)辞]、八月[第(7)辞]、十一月[第(8)、(9)辞],其中岁初的一月、二月和岁末的十一月卜问的较多(各两条),其他月份则是偶见卜问,但不见五月、六月、七月有卜问上帝是否令雨的卜辞。笔者曾经统计过殷墟甲骨卜辞中的卜雨辞,发现殷商时期殷人虽然每月都有卜雨,但“殷代卜雨最多的月份是在殷历的前五个月,其中尤以二月最多,在总共344条卜雨辞中,前五个月有201条,占了全部卜雨辞的百分之五十八多,即占了一多半。这一点提示我们,殷历的岁首即一月绝不是在冬季,而应是在夏季。”[10]笔者还对卜辞中卜问年成的卜年辞做了统计,发现“商代卜年多集中在岁初的一月、二月、三月,岁末的十一月、十二月,特别是一月、二月卜问的次数格外多;十三月是闰月,闰月的月名比常年的月名出现的要少,但卜年的次数却高于六月、七月、八月;特别是六月一次卜年也未见”,这“说明殷历的六月、七月、八月不是农作物播种、生长、收获的季节。”[11]由上面列举的殷人卜问上帝是否命令下雨的卜辞也可以看到,商人最关心上帝是否命令下雨的月份也是在岁初的一月、二月(各两条),岁末的十一月(两条),这与卜年的农事卜辞多集中在岁初和岁末是一致的。与卜年辞一样,卜问上帝是否命令下雨的卜辞,也没有是在六月份的。商人关心上帝是否在岁初、岁末命令下雨是因为这段时间是农作物的播种、生长的季节[12],下雨与否是关系到年成的好坏的,所以殷人要多次卜问。
(二)帝令雷
pgge:33-52
(18)癸未卜,争贞:生一月帝其弘令雷。
贞:生一月帝不其弘令雷。
贞:不其雨。(《合集》14128正,一期。图2—6)
(19)壬申卜,贞:帝令雨。
贞:及今二月雷。(《合集》14129正,一期)
(20)贞:帝其及今十三月令雷。
帝其于生一月令雷。(《合集》14127正,一期)
(21)……帝其令雷。(《合集》14130正,一期)
图2—6 帝令雷
(《合集》14128正)
这四版也都是第一期卜辞,即是武丁或祖庚时卜辞。第(18)版上的三条辞卜问的是一件事,前两辞是于癸未日从正反两面卜问“生一月”帝是否“弘令雷”,“生一月”即下个月一月,“生月”指下一个月,由陈梦家先生最先考证[13];“弘”字作“”,于省吾先生释,他解释该辞说:“按弘训大,此言帝其大令雷也。”[14]因此这两条辞是卜问上帝是否在下个月一月份大令雷神打雷呢;雷和雨往往是相连的,有雷才会下雨,故第三条辞卜问“不其雨”,即问不会下雨吧。这版卜辞是卜问在岁首的一月份打雷下雨,也证明殷历的岁首不是在冬季。第(19)版上有两条辞,第一条辞于壬申日卜问上帝会命令下雨吧;第二条辞卜问在现今的二月份会打雷吧,由此知第一辞的壬申日也应是在二月。总之,该版卜辞是卜问上帝是否在二月份命令雷神打雷,雨神下雨,则该版卜辞也证明了殷历的岁首二月是个打雷下雨的月份,即也证明了殷历的岁首不是在冬季。第(20)版上有两辞,第一辞贞问上帝会在现今的十三月命令打雷吗,第二辞卜问上帝会在“生一月”即下个月一月份命令打雷吗。武丁、祖庚时期多将闰月加在岁末称“十三月”,“十三月”的下一个月就是下一年的岁首一月。则该版卜辞也证明了殷历的岁末和岁首是在打雷的季节,不是处在冬季。第(21)辞残掉多字,但知也是贞问上帝是否命令打雷的。以上四版卜辞表明,在商人的心目中,上帝是主宰着打雷、下雨的权力的,天空是否雷雨交加,由上帝说了算;这些卜辞也反映出殷人是不能祈求上帝打雷、下雨与否的,他们只能是通过占卜贞问上帝是否命令打雷下雨。第(18)版卜辞卜问上帝是否在一月份大令打雷下雨;第(19)版卜辞卜问上帝是否在二月份命令下雨打雷;第(20)版卜辞卜问上帝是否在十三月和一月份命令打雷,即商人卜问上帝是否打雷的月份是在岁首的一月、二月和岁末的十三月。关于一年中响雷的季节,《礼记·月令》说:“仲春之月……雷乃发声”,“仲秋之月……雷始收声”,《淮南子·时则训》说:“仲春之月……雷始发声”,“仲秋之月……雷乃始收”,即《礼记》、《淮南子》等书记录一年中响雷的时间是从仲春之月到仲秋之月,即是在“春分”到“秋分”这段时间内,也即是在夏历的二月份到八月份的半年多的时间内,由殷人在其岁首和岁末卜问上帝是否命令打雷来看,可以得知殷历的岁首不是在历来所说的冬季。打雷往往伴有雨水,只有有了充足的雨水农作物才会获得好收成,所以殷人卜问上帝是否命令打雷也是为了有个好年成,这也说明殷历的岁首、岁末是处在农作物的播种、生长的季节。
(三)帝令雹
pgge:35-54
(22)丁丑卜,争贞:不雹,帝隹其。
丁丑卜,争贞:不雹,帝不隹。(《合集》14156,一期。图2—7)
(23)丙午卜,韦贞:生十月雨,其隹雹。
丙午卜,韦贞:生十月不其隹雹雨。(《合集》12628,一期。图2—8)
(24)癸未卜,宾贞:兹雹不隹降祸。十一月。
癸未卜,宾贞:兹雹隹降祸。(正)
王占曰:吉。勿降祸。(反)(《合集》11423正反,一期)
图2—7 帝令雹
(《合集》14156)
图2—8 帝令雹
(《合集》12628)
这三版卜辞也是早期的第一期卜辞,属武丁或祖庚时期。“雹”字卜辞作“”,旧释为“霁”,义为“雨止”[15],但对照卜辞,释“霁”于义不通;后胡厚宣、沈建华先后将其释为“雹”[16],于形于义即皆通,今从。第(22)版上的两辞是于丁丑日卜问的,先问“不雹,帝隹其”,再问“不雹,帝不隹”,是正反两面的卜问,“不雹,帝隹其”是问上帝不会命令下雹子吧,“不雹,帝不隹”是说上帝不会不命令下雹子吧。下雹子会损害农作物,会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灾害,殷人担心降雹会造成灾害,所以有此卜问。第(23)版上的两辞是于丙午日卜问的,先问“生十月雨,其隹雹”,再问“生十月不其隹雹雨”,是正反两方面的卜问,“生十月雨,其隹雹”,是问在下个月十月(上帝)命令下的雨会有雹子吗,“生十月不其隹雹雨”,是问在下个月十月(上帝)不会命令下雹雨吧,这两辞均省略了“帝“字;“生十月”说明卜问之日丙午日是在九月,殷人在九月份就提前卜问下个月十月上帝是否命令降下雹雨。第(24)版上的两辞是于十一月的癸未日卜问的,从正反两面卜问“兹雹”即这次雹雨会否降下祸患,商王视兆后说:吉利,不会降下祸患。第(23)版和第(24)版卜辞是目前所见到的仅有的记有月名的卜问降雹子的卜辞,一问在殷历的十月是否降下雹雨,一问十一月降下的雹雨会否降下祸患,《说文》:“雹,雨冰也”,降雹主要是夏季的大气现象,因此,第(23)版、(24)版卜辞证明殷历的十月、十一月是在夏季,即殷代的历法岁首不是历来所认为的建丑[17]。以上卜问降雹的卜辞也说明,在殷人的意识中,上帝掌握着降雹与否的大权,人们不能祈求上帝不降雹,只能战战兢兢地卜问上帝是否降雹,降下的雹雨是否带来祸患。
(四)帝令风
pgge:36-55
(25)贞:翌癸卯帝其令风。
翌癸卯帝不令风。夕雾。(《合集》672正,一期)
图2—9 祭祀云
(《合集》14227)
该版卜辞为第一期卜辞。其上的两辞从正反两面卜问在第二天癸卯日(“翌”指未来日,多指第二天[18])上帝是否命令风神刮风,验辞说“夕雾”,即癸卯日夜间下雾了(当是没有刮风)。“雾”字,卜辞作“”,于省吾先生释[19]。大风会给农作物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灾害,所以殷人要卜问。该辞不但表明殷人不能向上帝祈求不要刮风,而且表明下雾也是由上帝控制的。
(五)帝云
pgge:37-56
(26)贞:燎于帝云。(《合集》14227,一期。图2—9)
这是第一期卜辞。卜问要用燎祭即火烧的方法来祭祀上帝的史臣云可以吗[20]。该辞说明了三个问题:一是有云与无云是由上帝说了算的;二是殷人可以对上帝的使臣云进行祭祀。殷人为什么要祭祀上帝的使臣云呢?这是因为云多才会有雨水,有足够的雨水才能保证农作物有好收成,所以殷人祭祀云是与祈求雨水有关的。三是说明对于上帝所控制的气象神人们是可以进行祭祀的,人们对某一种神灵有所祈求,才会对其进行祭祀,后文的论证可以更进一步说明这一点。
由以上卜问上帝是否令雨、令雷、令雹、令风,(下雾),燎帝云来看,在殷人的心目中,天神上帝是个凌驾于诸气象神之上的主神,它主宰着自然界的气象变化,它有权命令诸气象神是否下雨、打雷、下雹、刮风、下雾、出云等。它高高地居于天上,人世间的人们对其是既不可望也不可及的,人们不能向它祈求满足自己的某些愿望,如不能祈求它给予充足的雨水,不能祈求它不要使雨水过多而造成涝灾,或不要使雨水过少而造成旱灾;不能祈求它不要降下雹灾、风灾,等等,对于这个威力无边的天神,人们是既看不见又够不着的,所以人们只能是通过占卜,战战兢兢地去揣摸它的意志,揣测它是否命令下雨、打雷、下雹、刮风、下雾、出云……,是否给人间带来灾祸,人们所能做的也就仅此而已。但是人们对于上帝的使臣雨、风、雷、雹、云、雾等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我们从后文列举的卜辞可以看到,人们将其所祈求的愿望寄希望在这些上帝的使臣即诸气象神身上,他们对这些气象神进行各种各样的祭祀,以祈求它们满足自己的愿望。
二 上帝支配年成
上文例举了二十六版卜问上帝令雨、令雷、令雹、令风以及祭祀帝云的卜辞,在殷墟甲骨卜辞中,卜雨的辞例最多,过去我们曾经统计过单是记有月名的卜雨辞就有344条之多[21]。那么,商人为什么要常常卜问这些气象现象,特别是卜问上帝是否令雨呢(风、雷、雹、云都与雨有关)?这是因为这些自然现象与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雨量的多少,对农业生产尤为重要:雨少,会造成旱灾,雨多,又会造成涝灾,这些灾害都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收成,所以殷人要常常卜问。下面的辞例就反映出在殷人的心目中,上帝对农业生产的丰歉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
(一)帝令雨足年、帝令足雨
(27)贞:帝令雨弗其足年。
帝令雨足年。(《合集》10139,一期。图2—10)
(28)帝令雨足。(《合集》14141,一期)
(29)□□卜,黍年有足雨。(《英藏》818,一期)
(30)辛未卜,贞:黍年有足雨。
贞:黍年有足雨。(《合集》10137正,一期。图2—11)
(31)黍[年]有足雨。(《英藏》820,一期)
(32)己亥卜,争贞:在田有足雨。(《合集》10136正,一期)
(33)庚辰卜,大贞:雨不足,辰不隹年。
贞:雨不足,辰亡匄。(《合集》24933,二期)
(34)□□[卜],[贞]:……上甲□,勿,不雨,帝受我年。二月。(《合集》9731正,一期)
图2—10 帝令雨足年
(《合集》10139)
图2—11 黍年有足雨
(《合集》10137正)
以上八版卜辞中,除了第(33)版属于第二期外,其他七版都是第一期卜辞。前七版都是卜问“足雨”对年成的影响的。第(27)版的两条辞从正反两方面卜问“帝令雨弗其足年”、“帝令雨足年”,“足”是丰足之意,“年”是年成的意思,甲骨文中的“年”字从禾从人,《说文》:“年,谷熟也”,是“年”的本义指收成,“足年”就是指丰足的年成;“弗”之意为不会;“其”在该辞中应是指“雨”;因此,第(27)版的第一辞是从反面卜问上帝命令下雨,这个雨不会带来丰足的年成吧,第二辞是从正面问上帝命令下雨,这个雨会带来丰足的年成吧?可见,商人年成的好坏全在于上帝是否合理地给予足够的雨水。第(28)版卜辞卜问“帝令雨足”,“雨足”即充足的雨水,是卜问上帝是否命令给予充足的雨水。由“帝令雨”的语句我们可以看到,雨不是由上帝自己直接下的,而是他命令有此功能的诸使臣(当是云、雷、风等诸神)去行使的。第(29)、(30)、(31)版卜辞都是卜问“黍年有足雨”的,“黍年有足雨”是问有足够的雨水保证黍获得好收成吗?陈梦家先生说:“黍即黍子,因其色黄,故又叫做黄米、大黄米。《说文》‘黍,禾属而粘者是也,以大暑而种……黍可为酒……’。”[22]据笔者研究,殷代种黍的时间是在夏历的五月[23]。在商代黍是王室贵族才能享用的高级谷物,所以商王特别要关注是否有充足的雨水以保证使黍获得丰收。第(32)版是卜问在的田地中是否有足够的雨水。第(33)版上有两辞,第一辞卜问“雨不足,辰不隹年”,“辰”在此当为地名,卜辞是问如果雨水不足的话,辰地是否不会获得好年成;第二辞卜问“雨不足,辰亡匄”,“匄”,郭沫若读为“害”,“亡匄”,即“亡害”[24],即卜辞是问如果雨水不足的话,辰地不会有灾害吧。第(34)版卜辞残掉多字,但可知是卜问(上帝)不命令下雨,上帝还会授我丰年吗,“我”是指商王朝。又上举八版卜辞中只有第(27)、(28)两版中有“帝令雨”的字样,即言是上帝命令下雨,而第(29)、(30)、(31)、(32)、(33)五版卜辞则只有“足雨”或“雨不足”,(34)版只有“不雨”,这六版卜辞都未明言是“帝”令雨,但是,我们根据第(27)、(28)两版卜辞和在本节开头论述“帝令雨”时所列举出的第(1)版至第(17)版卜辞可知,下雨与否是由上帝命令的,这是殷人的信仰。因此,卜辞中凡未明言“帝令”下雨与否的,都应该是上帝所令的雨,殷人只是为了简洁起见而省略了“帝”字而已。
(二)帝降旱
(35)□□卜,争[贞]:……上帝□降旱。(《合集》10166,一期)
(36)□丑卜,贞:不雨,帝隹旱我。(《合集》10164,一期)
(37)己酉卜,亘贞:帝不我旱。
贞:帝其旱我。(《合集》10174正,一期。图2—12)
(38)贞:帝不我旱。(《合集》10175正,一期)
(39)辛卯卜,贞:帝其旱我。三月。(《合集》10172,一期。图2—13)
(40)贞:帝不我旱。(《合集》10173正,一期)
图2—12 帝旱我
(《合集》10174正)
图2—13 帝旱我
(《合集》10172)
(41)戊申卜,争贞:帝其降我旱。一月。
戊申卜,争贞:帝不我降旱。(《合集》10171正,一期。图2—14)
(42)……[王占]曰:帝旱我。(《合集》10169,一期)
(43)庚戌卜,贞:帝其降旱。(《合集》10168,一期。图2—15)
图2—14 帝降旱
(《合集》10171正)
图2—15 帝降旱
(《合集》10168)
(44)贞:帝不降大旱。九月。(《合集》10167,一期。图2—16)
(45)庚戌,争贞:雨,帝不我[旱]。(正)
王占曰:不旱。(反)(《合集》10165正反,一期)
图2—16 帝不降大旱
(《合集》10167)
以上十一版全为第一期卜辞,都是卜问上帝是否降下旱灾的。“旱”字,唐兰先生释[25]。第(35)辞卜问“上帝□降旱”。第(36)辞卜问“不雨,帝隹旱我”,即上帝不命令下雨,是要给我(指商王朝)降下旱灾吧。第(37)版上有两辞,从正反两面卜问“帝不我旱”、“帝其旱我”,“我旱”是“旱我”的倒装句。第(38)、(39)、(40)辞也分别是卜问“帝不我旱”或“帝其旱我”的。第(41)版上的两辞从正反两面卜问“帝其降我旱”和“帝不我降旱”,“我降旱”是“降我旱”的倒装句,即问上帝是否降旱灾于我商王朝。该辞标明卜问的月份是“一月”,一月份商人担心上帝会降下旱灾,这说明殷历的岁首“一月”是农作物播种、生长的时期,而不是在历来所认为的“殷正建丑”的冬季,禾苗生长需要雨水的滋润,商人担心上帝在这时(不下雨)是否要降下旱灾,所以有此卜问。第(42)辞是占辞,商王视卜兆以后说“帝旱我”,即上帝要给我商王朝降下旱灾。第(43)辞卜问“帝其降旱”。第(44)辞卜问“帝不降大旱”,即上帝不会降下大旱灾吧。该辞卜问的月份是“九月”,殷历的九月相当于夏历的正月[26],如果有失闰就相当于夏历的二、三月,此时正是春天农作物的播种时期,所以商人卜问上帝不会降下大旱灾吧。第(45)辞商王视兆后的占辞说“不旱”,“”,当是地名。殷墟甲骨卜辞中,这种卜问降旱与否的卜辞数量不少,说明商人担心旱灾的心情是经常的。
(三)帝年
(46)贞:隹帝我年。二月。
贞:不隹帝我年。(正)
王占曰:不隹帝,隹。(反)(《合集》10124正反,一期。图2—17)
图2—17 帝年
(《合集》10124正)(《合集》10124反)
(47)□寅[卜]……帝弗年。(《补编》4065,一期)
这两版都是第一期卜辞。第(46)版上的两条辞从正反两面贞问上帝是否“我年”,“”为伤害之意[27],即卜问上帝是否伤害我(商王国)的年成;商王视兆后的占辞说:“不隹帝,隹”,是说上帝不会损害我们的年成,而是会有别的灾害。“”,郭沫若释为“古”,读为“故”[28];杨树达认为“古与蛊二字古音同”,“古亦当读为蛊也”[29],蛊为表示灾害不祥之意的字。第(47)版卜辞贞问“帝弗年”,“弗”为不会之意[30]。即上帝不会伤害年成吧。这两版卜辞贞问上帝是否“年”,但没有说上帝所要降下的灾害是什么,估计也就是水、旱、风、雹等灾害。
以上二十版卜辞[第(27)版至第(47)版]反映出在殷人的心目中,上帝是支配农业生产的最高神。上帝是否命令给予充足的雨水来保证有丰收的年成,是否降下旱灾、大旱灾,以及降下其他灾害(如水灾、雷灾、雹灾、风灾等等)来伤害商人的年成,都是商人经常担心和忧虑的。
三 上帝左右城邑安危
商人以为上帝高居于天上,可以随时降落人间,左右着人间的城邑建设。如卜辞:
(48)庚午卜,内贞:王乍邑,帝若。八月。
庚午卜,内贞:王勿乍邑,兹,帝若。
贞:王乍邑,帝若。八月。
贞:[王]勿乍邑,帝若。(《合集》14201,一期。图2—18)
(49)□戌卜,贞:我乍邑,帝[若]。(《合集》14202,一期)
(50)□□[卜],□贞:王乍邑,帝若。(《合集》14203,一期)
(51)……王乍邑,帝若。(《合集》14204,一期)
(52)□□[卜],争贞:王乍邑,帝[若]。(《合集》14205,一期)
图2—18 王乍邑,帝若
(《合集》14201)
以上五版都是第一期卜辞。是卜问商王“乍邑”或“勿乍邑”,是否“帝若”的。“乍”即“作”,《尔雅·释言》曰:“作,造、为也”,《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祟,作邑于丰。”即“乍邑”是建造城邑之意,“勿乍邑”是不要建造城邑;“若”,《尔雅·释言》:“若、惠,顺也”,《左传·宣公三年》:“不逢不若”,杜预注曰:“若,顺也”,若即顺利之意。因此,以上五版卜辞是卜问商王要建造城邑,上帝会保佑顺利吗?其中第(48)版卜辞是两次从正反两面卜问“王乍邑,帝若”,“王勿乍邑,帝若”的。
(53)壬子卜,争贞:我其乍邑,帝弗左若。三月。
癸丑卜,争贞:勿乍邑,帝若。
癸丑卜,争贞:我宅兹邑大宾,帝若。三月。
癸丑卜,争贞:帝弗若。(《合集》14206正,一期。图2—19)
(54)癸丑卜,□贞:我乍邑,帝弗左若。
癸丑卜,□贞:勿乍邑,[帝]若。(《合集》14207正,一期)
图2—19 王乍邑,帝若
(《合集》14206正)
这两版也都是第一期卜辞。第(53)版上有四条辞:第一辞于壬子日卜问“我其乍邑,帝弗左若”,“我”指商王,即商王要建造城邑,上帝不会保佑顺利吧?“左”即“佑”之意;第二辞于第二天癸丑日卜问,说商王“勿作邑,帝若”,即商王不建造城邑,上帝会保佑顺利吗?正反两问在前后两天内卜问;第三辞也是于癸丑日卜问,说商王要“宅兹邑大宾”,即要在这个城邑举行大宾之祭,上帝会保佑顺利吗;第四辞于同一天卜问,是上一辞的反问,问“帝弗若”,即上帝不会保佑顺利吧。第(54)版上有两条辞,是从正反两面卜问商王建造城邑上帝不会保佑吧?商王不建造城邑,上帝会保佑吗?
(55)丙辰卜,贞:帝隹其终兹邑。二
贞:帝弗终兹邑。二
贞:帝隹其终兹邑。二
贞:帝弗终兹邑。二(《合集》14209正,一期)
(56)丙辰卜,贞:帝隹其终兹邑。四
贞:帝弗终兹邑。四
贞:帝隹其终兹邑。四
贞:帝弗终兹邑。四(《合集》14210正,一期。图2—20)
图2—20 帝终兹邑
(《合集》14210正)
这两版也都是第一期卜辞,贞问的内容完全相同,都是于丙辰日从正反两面两次卜问“帝隹其终兹邑”、“帝弗终兹邑”。“终”字,卜辞作“冬”,“冬”即“终”,“终”字在卜辞中有多种意义。对于“终兹邑”的意义,饶宗颐先生说:“按《书·多士》‘殷命终于帝’,冬读为终。终,成也。《左》昭十三年《传》:‘求终事也。’杜注:‘终,毕也。’《诗·文王有声》:‘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燕大》一九二:‘贞:维龟令,其乍邑。’此作邑卜龟之证。‘终邑’,犹言成兹邑,求帝之佑也。”[31]于省吾先生说:“终字应训为终止或终绝……帝隹其终兹邑和帝弗终兹邑,是就上帝是否终绝兹邑言之。”[32]我们根据卜辞中建造城邑时都是贞问上帝是否保佑“乍(作)兹邑”而不是保佑“终兹邑”来看,“终兹邑”不应是“成兹邑”,而应如于先生所说是“终绝兹邑”之意,“终绝兹邑”即灭绝兹邑之意。这两版卜辞都留有兆序,第(55)版的兆序是二,第(56)版的兆序是四,可见在同一天中已就此事至少卜问了八次(每次卜问两回),也可见商王对此城邑的担忧程度。
(57)戊戌卜,争贞:帝兹邑。
贞:帝弗兹邑。(《合集》14211正,一期)
(58)辛卯卜,[贞]:帝兹邑。(《合集》14212,一期)
(59)戊寅卜,宾贞:帝[兹邑]。
贞:帝弗兹[邑]。(《合集》14216,一期)
以上三版也都是第一期卜辞,都是卜问“帝兹邑”,“帝弗兹邑”。“”字,从矢从子,学者多认为是灾害字,因此,“帝兹邑”当是问上帝要降灾害于此城邑吧,“帝弗兹邑”当是问上帝不会降灾害于此城邑吧。
(60)己卯卜,争贞:王乍邑,帝若。我从之唐。
……[王乍]邑,帝弗若。(《合集》14200正,一期)
这是第一期卜辞,卜问“王乍邑”,即商王建造城邑,“帝若”,即上帝是否保佑顺利,验辞说“我从之唐”,即我(商王)从之,作邑于唐。他辞又言:
(61)贞:大邑于唐土。(《英藏》1105正,一期)
“”,郭沫若释“封”[33],实则该字在卜辞中的用法与“乍”(即作)相同,仍应是作字。这条辞是贞问要在唐地建造大邑,与上辞作邑于唐相一致。而下版卜辞则问:
(62)贞:帝唐邑。
贞:帝弗唐邑。(《合集》14208正,一期)
“帝唐邑”、“帝弗唐邑”即卜问上帝是否降灾害于唐邑。
以上三版都是第一期卜辞,这些卜辞表明商王在唐地建造城邑之前,先要卜问上帝是否保佑顺利,而在唐地建造城邑之后,又要卜问上帝是否降灾害于唐邑。可见商人每走一步都要贞问上帝的意志,以免上帝降下灾祸。“唐”在何地?陈梦家说:“唐在安邑一带”[34];郑杰祥说:“安邑即今山西省夏县以北安邑镇”[35];胡厚宣说:“唐地名,约在今山西南部的翼城”[36];《史记·晋世家·正义》引《括地志》云:“唐城在绛州翼城县西二十里”。
(63)癸巳卜,宾:帝毋其既入邑摧。(《合集》9733正,一期)
(64)癸亥卜:翌日辛帝降,其入于大。在。(《合集》30386,三期)
第(63)版是第一期卜辞,于癸巳日卜问“帝毋其既入邑摧”,“摧”卜辞作“”,于省吾先生释作“推”,读作“摧”,“指推毁性灾害而言”[37],证之卜辞,此说至确,则该辞是卜问上帝不会在它降入城邑以后,给该城邑以摧毁性的灾害吧。第(64)版是第三期卜辞,当为康丁时卜辞,该辞于癸亥日卜问“翌日辛”,即在未来的辛日(应该是癸亥日后的第一个辛日辛未日)上帝降临人间,要入于在地的“大”的宫室里吧,“大”,胡厚宣先生言:“疑为宫室之名”[38]。
总之,商人在建造城邑时要贞问上帝是否保佑其顺利,建成后又要担心上帝是否会伤害、灭绝、摧毁其城邑。因此,在商人的心目中,上帝是左右其城邑的建设和安危的。值得注意的是,殷人也只是揣摩上帝是否保佑、伤害其城邑,而不能祈求上帝保佑或不伤害其城邑。
四 上帝左右战事胜负
商王在征伐方国之前,往往都要卜问上帝是否保佑战争取得胜利,以此决定是否出战。如卜辞:
(65)辛亥卜,贞:伐方,帝受[又]。一
贞:帝不其[受又]。(《合集》6270正,一期。图2—21)
图2—21 伐方,帝受又
(《合集》6270正)
(66)辛亥卜,贞:伐方,帝受[又]。四
贞:帝不其受[又]。(《合集》6271,一期)
(67)……伐方,帝受[我]又。(《合集》6273,一期)
(68)贞:勿伐,帝不我其受又。(《合集》6272,一期。图2—22)
(69)□□[卜],贞:方出,帝[隹]……
□□[卜],[]贞:方出,帝不隹……(《合集》6093正,一期)
图2—22 伐方,帝受又
(《合集》6272)
以上五版都是第一期卜辞,都是卜问有关与方的战事的。其中第(65)版、(66)版都是贞人于辛亥日卜问的,是从正反两面卜问如果去征伐方,上帝是否“受又”,即是否保佑战事能取得胜利。第(65)版是一卜,第(66)版是四卜,因此,两版卜辞应是为同一事卜问的,商王至少为此事卜问了四次,可见商王在决定征伐方前,反复地在揣测着上帝的意志,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能使战事取得胜利。这两版卜辞反映出在商人的眼里,上帝是左右着战事的胜负的。第(67)辞有残掉的字,但也知是为了征伐方,卜问上帝是否“受我又”的,“我”指商王,即上帝是否保佑我商王。第(68)版卜辞贞问“勿伐”,即如果不去征伐方(此处省掉“方”字),“帝不我其受又”,即上帝不会保佑我商王吧。第(69)版是从正反两面卜问“方出”,即方出来讨战,上帝是否会干什么的,辞残,当是卜问上帝是否“受又”之类的。
(70)贞:王沚比,伐巴方,帝受我又。
王勿隹沚比,伐巴方,帝不我其受又。(《合集》6473正,一期)
(71)贞:王比伐巴,帝受又。
贞:王勿比伐巴。(《合集》6474,一期)
以上两版都是第一期卜辞,都是卜问有关征伐巴方的事情。第(70)版的两辞是正反两面卜问的,第一辞正面卜问:“王沚比,伐巴方,帝受我又”,“王”指商王(武丁);“”为语气词,意同“惟”;“沚”的“沚”是方国名,“”是人名,“沚”是指沚国之伯,他辞有称其为沚伯的,他是武丁时期的重要将领,曾多次率兵攻打各方国;“比”,过去学者多信从《说文》所说的“二人为从,反从为比”的说法,到20世纪80年代初,林沄先生全面梳理了甲骨文中的“从”和“比”字,发现卜辞中的“从”和“比”两字的写法是判然有别的,他考定在“‘王唯侯告比征尸’这类卜辞中的‘比’字是确定无疑的。”[39]关于征伐卜辞中“比”字的意义,学者多有所说,笔者认为杨升南先生的说法最为近是,杨先生说:“在古文献中,‘比’字是一个多义性的字,除有密、亲等意外,还有辅佐义。《尔雅·释诂》‘比,俌也’。‘俌’即辅之本字,《说文》‘俌,辅也。’《易·比》卦彖曰:‘比,辅也。’孔颖达《正义》‘比者,人来相辅助也。’《诗·唐风·杕杜》‘胡不比马’,郑玄笺云:‘比,辅也。’证以卜辞,在所有关于这方面的刻辞中,都是商王或受商王令的王臣‘比’诸侯,而无相反的例证。”[40]准此,则该辞是卜问商王用沚为辅佐去征伐巴方,上帝会授给我(商王)保佑吗;第二辞从反面卜问“王勿隹沚比,伐巴方,帝不我其受又”,“隹”同“”,“王勿隹沚比”,即商王不用沚为辅佐去征伐巴方,上帝不会授给我保佑吧。该版卜辞卜问的侧重点是问商王要不要用沚辅佐,用会得到上帝的保佑吗?不用不会得到上帝的保佑吧?由卜辞的反问可以看出商王是很想用沚为辅佐去征伐巴方的心理的。第(71)版上也有两辞,也是正反两面的卜问。第一辞问“王比伐巴,帝受又”,“”是“沚”的省称,卜辞是问商王用沚辅助去征伐巴方,上帝会授给保佑吧;第二辞从反面卜问“王勿比伐巴”,即商王不用沚辅助去征伐巴方,后面应该是问“帝不其受又”,即上帝不会授给保佑吧?卜辞省略该句未记。这两版卜辞反映出商王在准备去征伐某一方国之前,对自己选择某位将领为辅佐去征伐,是要进行卜问的,问这样做上帝是否给予保佑使战争取得胜利。这反映出在商人的心目中,上帝不但有着左右战争胜负的大权,而且对参战人员的安排都有着决定权。
(72)□□卜,贞:王比望乘伐下危,受又。
□□卜,贞:我其巳宾乍,帝降若。
□□[卜],贞:我勿巳宾乍,帝降不若。
□□[卜],[]贞:王勿比望乘伐下危,不受又。(《合集》6498,一期)
(73)□□[卜],□[贞]:王比望乘伐下危,受又。
□□[卜],□[贞]:我其巳宾乍,帝降若。
□□[卜],□[贞]:我勿巳宾乍,帝降不若。
□□[卜],□[贞]:[王]勿比望乘伐下危,弗[其受又]。(《合集》6497,一期)
这两版都是刻在牛胛骨上的第一期卜辞,每版上各有两组卜问,两版的两组卜问两两相同,应为一事两卜。第一组卜辞先是卜问商王以望乘为辅佐去征伐下危,(上帝)是会授给保佑的吧?[(72)辞省“”字],再问商王不以望乘为辅佐去征伐下危,(上帝)是不会授给保佑的吧?两辞均省略了“帝”字。由这两辞可知“受又”与“受又”的意义是相同的,“不受又”与“弗其受又”的意义是相同的,证明了“不”与“弗”的用法是相近的[41]。总之,这组卜辞也反映出商王在去征伐方国之前,要卜问是否要某位将领辅助同去征伐才能得到上帝的保佑使战争取得胜利。第二组卜辞先问“我其巳宾乍”,上帝会降下顺利吗,再问“我勿巳宾乍”,上帝会降下不顺利吗。“巳宾乍”意义不明。
(74)甲辰卜,争贞:我伐马方,帝受我又。一月。(《合集》6664正,一期)
(75)……伐方,帝受我[又]。(《合集》6542,一期)
(76)……王伐,帝[受我又]。(《合集》6549,一期)
(77)壬寅卜,争贞:今春王伐方,受又。十三月。
□午卜,贞:王伐,帝受我又。□月。(《合集》6543,一期)
以上四版卜辞都是第一期卜辞,都是卜问伐某一方国时上帝是否授予我商王保佑的。第(74)辞卜问的是伐马方,第(75)、(76)辞卜问的是伐方,第(77)版上有两条辞,第一辞卜问伐方,后面只记“受又”,省略了“帝”字;第二辞也是卜问伐方的。
(78)□午卜,贞:今春王循方,帝受我[又]。(《合集》6737,一期)
(79)□□[卜],□[贞]:今春王循方,帝[受]我又。(《合集》6736,一期)
这两版都是第一期卜辞,都是卜问“今春王循方”,上帝是否授予我保佑的。“循”字作“”,罗振玉等释为“德”,李孝定说:“金文德字均从心作,契文字无虑数十百见,无一从心者,可证二者实非一字,且释德于卜辞辞例亦不可通。”[42]叶玉森释其字为“循”,说“循即巡,《左》庄二十一年传‘巡者循也’,循巡古通。”[43]按此,则“王循方”应是商王巡视方国,但卜辞中与方国联系的“循”字往往有称“循伐”的,如:
庚申卜,贞:今春王循伐土方。(《合集》6399,一期)
贞:多……不其循伐方。(《合集》6280,一期)
□亥卜,争贞:王循伐方……
□□[卜],□贞:王循伐方,受[又]。(《合集》6733正反,一期)
这三条卜辞“循”与“伐”连称,卜问商王“循伐土方”、“循伐方”、“循伐方”,因此,“循”就不是单纯地讲巡视之意,而是有征伐的意思。这样,第(78)、(79)两辞的“王循方”应是说商王去征伐“方”,卜问上帝是否授予保佑。
(80)王循方,帝召王。
贞:帝弗其[召王]。(《合集》6734,一期)
(81)贞:帝弗其召王。
[王]循方,帝召[王]。(《缀合集》259,《合集》6735+《合集》14187[44],一期)
这两版卜辞内容相同,都是卜问“王循方”上帝是否“召王”的。“召”,卜辞作“”形,郭沫若释其为“召”[45],王襄、徐中舒、饶宗颐等也如此释[46]。对于“召”字的意义,徐中舒先生说:“召当读如绍或诏,《尔雅·释诂》:‘诏,相、亮、左右,相导也’。《史记·鲁仲连传·集解》引郭璞云:‘绍介,相佑助者也’,诏,绍并有辅导佑助之意。”[47]由此看来,上举两版卜辞的“帝召王”应该是说上帝佑助商王的意思。两版卜辞都是卜问如果商王去循伐方国,上帝是会给予佑助即保佑的吧。其次,如果将这两版卜辞与第(78)、(79)两辞相对照,也可以看出“帝召王”与“帝受我又”的意义是相近的:第(78)、(79)两辞卜问“王循方,帝受我又”,第(80)、(81)两辞卜问“王循方,帝召王”,都是“王循方”,前两辞说“帝受我又”,后两辞说“帝召王”,可见“帝召王”的意义应该与“帝受我又”的意义是相近的。总之,以上各辞也表明了上帝是左右着战事的胜负的。
(82)丙辰卜,争贞:沚啔,王比,帝若,受我又。
贞:沚啔,王勿比,帝弗若,不我其受又。(《合集》7440正,一期)
(83)贞:王薛,帝若。(正甲)
贞:爯册,王薛,帝若。(正乙)
[贞]:王比[],[帝若]。(正甲)
贞:王勿比,帝若。(正乙)(《合集》7407正甲乙,一期)
这两版卜辞都是第一期卜辞。第(82)版上的两辞是正反的卜问,由贞人争在丙辰日卜问,先问“沚啔,王比”,“啔”在卜辞中除了作人名、地名之外,还有两种用法:一是在气象卜辞中作开启讲,即雨止云开天晴;另一种是在征伐卜辞中有在前的意义。于省吾先生曾就第二种用法做过详细论述,他说:“启有在前之义,典籍多训启为开为发,在前之义乃由开发所引伸。”还说:“古代出征往往称前军为启。《诗·六月》叙征伐玁狁:‘元戎十乘,以先启行。’这是以元戎军车十乘为前导。《左传》襄二十三年:‘启牢成御襄罢师,狼蘧疏为右。’杜注:‘左翼曰启。’《左传会笺》:‘凡言左右,以左为先,知是启左也。’……《周礼·乡师》贾疏:‘军在前曰启,在后曰殿。’……甲骨文的征伐方国,往往用联盟方国的将领率军在前,而商王或妇好则比次在后以督阵,因而称前军为启。”[48]准此,则第(82)版第一辞的“沚啔,王比”,是说由沚打前军,商王(武丁)在后督阵,“帝若,受我又”,“帝若”即“帝降若”,此处省“降”字,即上帝是会保我顺利,授予我保佑吧?第二辞说“沚啔,王勿比”,是说由沚打前军,商王(武丁)不在后督阵,“帝弗若,不我其受又”,即上帝不会保我顺利,不会授予我保佑吧?这两条辞从正反两面卜问的是,以沚为前军时,商王要不要在后督阵?卜问的重点是商王要不要在后督阵,商王去督阵,上帝会保我顺利,给我保佑吗?商王不去督阵,上帝不会给我顺利,不会给我保佑吧?第(83)版上有两组辞,是正反的卜问。第一组第一辞卜问“王薛,帝若”,“薛”,研究甲骨文的学者多认为卜辞中皆用作“孽”,是表示灾咎之义的。而王国维先生说该字又或作薛,他说:“余谓此经典中乂艾之本字也。《释诂》:‘乂,治也,艾,相也,养也’。”[49]饶宗颐先生也说:孽字应“读为相乂之‘乂’”,“薛字并读作‘乂’。《书·君奭》:‘巫咸乂王家’,又云:‘用乂厥辟’。《多方》:‘尔曷不夹介,乂我周王’。乂即辅相之意。《尔雅》:‘艾,相也’。”[50]准此,则“王薛”即是说沚辅助商王(去征伐某方国),“帝若”即上帝会保佑顺利吧?第二辞卜问“爯册,王薛,帝若”,“爯册”之意,于省吾先生说:“武丁时卜辞,于征伐方国,每先叙‘沚爯册’……爯稱古今字。册经典通用策。爯册之义旧无释。按称谓述说也,册谓册命也……沚为武丁时主册命之臣,故征伐方国,沚必先称述册命也。”[51]是“爯册”为“称述册命”之意。则该辞是卜问沚称述册命,辅助商王也,上帝是会保佑顺利吧?第二组第一辞残掉多字,只保留有“王比”二字,但由第二辞的“王勿比,帝若”,知第一辞是“王比,帝若”,则这两辞是卜问沚辅助商王,或不辅助商王,上帝会保佑顺利吗?由第二组卜辞可知第一组卜辞的“王薛”也是沚辅助商王的意思,王国维、饶宗颐先生对“薛”字的字意考证是正确的。
(84)□□[卜],韦贞:翌庚午其宜易日。
方征,隹帝令乍我祸。三月。(《英藏》1133正,一期)
这是第一期卜辞,共有两辞,其中第二辞卜问“方征,隹帝令乍我祸”,“方”指方国,“”,《说文》谓:“伤也”,即是伤害之意。则该辞是卜问方国要来征伐伤害我,是上帝命令它(方)对我作祸的吧?揣测上帝的意志。
由以上的战争卜辞可以看出,在商人的心目中,天神上帝首先是有着左右战争胜负的大权,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商王在征伐某方国之前,每每要卜问上帝是否保佑战争能取得胜利,以此决定是否出战;二是在征伐某方国之前,商王要卜问以某位将领为辅佐,是否会得到上帝的保佑使战争取得胜利;三是决定以某位将领为前阵时,卜问商王自己是否要在其后督战,这样做是否会得到上帝的保佑使战争取得胜利。其次,商人认为方国来犯是由于得到了上帝的指令,给商王国带来祸患。总之,在商人的心目中,上帝不但左右着战争的胜负,而且对参战人员的安排也有着决定权;并且认为上帝可以命令方国来征伐、伤害商王国,给商王国带来祸患。商王无论是征伐方国,或是对方国来犯,都有去揣摩上帝的意志。同样,这些卜辞也表明,商人也是不能祈求上帝给予保佑以使战争取得胜利的,他们也只能是通过占卜去揣测上帝的意志而已。
五 上帝左右商王福祸
卜辞记录上帝能够控制商王疾病的好坏,如:
(85)贞:隹帝肇王疾。
[贞]:隹帝肇王疾。(《合集》14222正乙、正丙,一期)
该辞为第一期卜辞,两辞卜问同一件事,都是卜问“隹帝肇王疾”,“肇”字卜辞作“”,诸家释作“肇”,训作“启”,训作“开”[52],“‘帝肇王疾’,即‘帝启王疾’,谓疏导王疾。”[53]则该版卜辞是卜问上帝是会疏导商王的疾病,使之慢慢地好起来吧。
(86)壬寅卜,贞:帝弗左王。
壬寅卜,[]贞:[帝]其[左]王。(《英藏》1136,一期)
这是第一期卜辞,两辞从正反两面卜问上帝是否“左王”。陈梦家先生说“左”即“佐”,“义为佐助”[54];胡厚宣先生说:“甲骨文字,因对称关系,常左右不分。”[55]准此,则该版卜辞是从正反两面卜问上帝是否佐助商王。
(87)辛丑卜,贞:帝若王。
贞:帝弗若王。(《合集》14198正,一期)
这是第一期卜辞,从正反两方面卜问上帝是否保佑商王顺利。
(88)帝弗若。七月。(《合集》14195,一期)
这是第一期卜辞,卜问“帝弗若”。“帝弗若”是“帝弗若王”的省语,省略了“王”字,卜辞卜问上帝是不会使商王顺利的吧。同样的卜辞还有《合集》14196、《合集》14197正,均为一期卜辞。
(89)帝弗缶于王。(《合集》14188,一期)
这是第一期卜辞,卜问“帝弗缶于王”,陈梦家先生说:“缶即保,《韩非子·难势篇》‘而势位足以缶贤者也’。”[56]准此,则该版卜辞是卜问上帝不保佑于商王吧?
(90)帝弗保□王。(《合集》14189,一期)
这是第一期卜辞,卜问上帝不保佑商王吧?
(91)甲辰卜,宾贞:隹帝令。(《合集》14159,一期)
这是第一期卜辞,卜问“隹帝令”,即上帝会命令伤害于商王吗,辞中省“王”字。
(92)贞:不隹帝咎王。(《合集》902反,一期)
这是第一期卜辞,卜问“不隹帝咎王”,“咎”之意,《说文》谓“灾也”,故该辞是卜问上帝不会降灾害于商王吧?
(93)贞:帝其乍我孽。(《合集》14184,一期)
这是第一期卜辞,卜问“帝其乍我孽”,即上帝要降灾咎于我吧,“我”指商王。
(94)贞:帝不隹降。
贞:帝隹降。(《合集》14171,一期)
(95)贞:帝不降。(《合集》14172,一期)
(96)帝其降。在。(《合集》14173正,一期)
以上三版均是第一期卜辞,均是卜问上帝是否“降”的,“”字,于省吾先生读作摧,指摧毁性灾害言之[57]。则三版卜辞都是卜问上帝是否降下摧毁性灾害于商王,卜辞均省“王”字未书。
(97)贞:卯帝弗其降祸。十月。(《合集》14176,一期)
(98)帝其乍王祸。(《合集》14182,一期)
(99)贞:不隹帝令乍我祸。
隹帝令。《缀合集》184,一期)[58]
三版均是第一期卜辞,前两版卜问上帝是否降祸于商王,第(97)辞的“卯”字当是以地支纪日。第(99)版卜辞是卜问上帝不会命令给我祸患吧?“我”指商王。
(100)贞:帝不我其受又。(《合集》14190,一期)
(101)贞:帝不我其受又。(《合集》14191,一期)
这两版均是第一期卜辞,是卜问上帝不会授予我保佑吧?“我”指商王。
(102)……帝不降永。
……来岁(戌)帝其降永。在祖乙宗。十月卜。(《屯南》723,四期)
这是第四期卜辞,从正反两面卜问“帝不降永”、“帝其降永”,“永”,典籍中训为长、训为久,即长久之意,因此该版卜辞是卜问上帝是否降下长久的福祉。
另有辞曰:
(103)贞:帝官。
帝不官。(《合集》14228正,一期)
这是第一期卜辞,从正反两面卜问“帝官”、“帝不官”,对该辞中“官”字的解释,陈梦家先生说:“官是动词,疑假作悺,《说文》和《广雅·释诂》训忧。”[59]于省吾先生则说:“训为帝忧、帝不忧,殊不可通。”他认为“官字应读作宽”,他举出金文和文献中从官之字和宽字通用的例证,提出“甲骨文无宽字,以官为宽。帝宽、帝不宽,系占卜上帝对商王能否宽待优容之义。”[60]此说可从。
由以上卜辞可以看出,在殷人的心目中,天神上帝能够左右商王的福祸。《尚书·伊训》说:“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证之卜辞,确实如此。
综上所述,殷墟甲骨卜辞表明,在殷人的心目中,天神上帝(或简称帝)是主宰着天上、人间一切事物的至上神,他有着至高无上的权能:上帝主宰着自然界的气象状况,他呼风唤雨,决定着雨、雷、雹、风、云等的发生和发生次数的多少与程度;上帝支配着商人的农业生产,商人年成的好坏要由上帝来决定;上帝左右着商人城邑的建设和安危;上帝左右着商人战争的胜负;上帝左右着商王的福祸。总之,商人的生产和生活以及安危都要由上帝来决定。而殷人也只能是战战兢兢地揣测着上帝的意志。仅此而已。
图2—23 祭祀帝五臣
(《合集》3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