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越学·第十二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剡县因裘甫起义改称赡县

今之浙江嵊州,古称剡县。志载:“县北有星子山,秦始皇东游会稽,使人凿山之南,以泄王气,坑深千余丈,曰剡坑,因以名县。”县名先后有剡、尽忠、剡城、赡、嵊。《嵊县志》载:“嵊地,春秋、战国时先后属越国、秦国。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置会稽郡,县境为郡属地。汉景帝四年(前153)已置剡县,属会稽郡。新(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改剡县为尽忠县。东汉建武初,复称剡县。唐武德四年(621),剡县升置嵊州,并析置剡城县,属越州总管府。武德八年,废嵊州及剡城县,复置剡县,属江南道越州。后梁开平二年(908)吴越王钱镠析剡县东南13乡置新昌县,剡县改称赡(一作瞻)县。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复称剡县。宣和三年(1121)七月,改剡县为嵊县。”[26]1995年,撤县设嵊州市。

2006年,嵊州市文物管理处在剡湖街道漩泽村征集到一方砖质墓志铭。墓志题《唐故高府君墓志铭并序》,铭文16行,楷书,字迹较浅,虽有磨蚀,但大体仍可辨识。[27]录文如下:

府君讳文漱,其先渤海人也。受氏之由,具存谱传,此不重叙。父讳□,不仕。府君,即公之长子也,享年三十有七。咸通二年正月一日,终于婺州东阳县石室乡崇化坊之旅舍。以当年三月四日,窆于越州赡县游谢乡。买朱成地建茔,礼也。娶夫人王氏,温敏柔惠,克谐妇道,育女三人。长女端娘,次锦娘,次愁娘。礼以生知,哀惶逾□,虑岁月绵邈,刊砖为志。铭曰:

行欤府君,德维贞素。松筠其操,金玉其度。

修短分窆,终归其路。刊砖刻言,以光丘墓。

其墓地,东至朱成续母冢,西至大路,南至大路并旧,北至袁师冢横山,西至大路。

黄社将刻

志文记述,墓主高文漱于唐咸通二年(861)三月四日归葬越州赡县游谢乡。

关于“赡县”县名,《嘉泰会稽志》载:“近邑民于县西南惠安寺前池中得片石,题赡都镇。下有文云:当镇奉敕旨重开河道口池子以防火烛,□己丑之岁二□日开此净池□毕功故纪于此。后漫不可辨。所谓赡都镇,疑即旧镇也。然以剡为赡。又天庆观有钱氏时东都公移,称两都都军粮帖检先据赡县奏云云。钱氏僭称杭为西都,越为东都,号两都。据此则钱氏尝改剡为赡矣。疑因古语‘两火一刀’之说,恶其不祥,改为丰赡之赡,理或然也。”[28]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亦记:“唐武德四年,增置嵊州。八年,州废,县仍属越州。五代时,吴越尝改为赡县。宋初复旧。宣和八年,始改为嵊县,仍属越州。”[29]按上述记载,五代时吴越王钱镠改剡县为赡县。而据高文漱墓志记载,唐咸通二年(861)已改赡县,这比《嵊县志(修订本)》所记载的908年,早了47年。

另据北宋张君房所编道书《云笈七签》记载:“咸通初,谓赡县白鹤观道士蒉云陶曰:我先君仕历周隋,以方术闻名,阴功及物,今亦得道,故我为福所及,亦延年长生耳。”[30]亦可以佐证,唐咸通初年已有“赡县”之名。

《唐故高府君墓志铭》显示,唐咸通二年三月,剡县已改名赡县,当在裘甫起义失败后不久。盖朝廷因“剡”字含“两火一刀”,有兵火之象,恶其不祥而改之。与五代吴越国钱镠无涉。宋初又复为剡县,直到北宋末年方腊起事被镇压后,于宣和三年(1121)剡县始改称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