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学概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城市防御的基础、策略与设施

墨学团体具有浓厚的军事色彩,又带有扶危济困的侠义精神,因此在当时的军事斗争中,墨学团体常常站在弱者一方参与军事防御,因此在军事防御,尤其是城市防御方面,对城市防御的基础、策略与设施等内容深有体会,这也成为墨家军事活动的重要特征。

一 做好防御准备

墨子的防御思想,首先表现在积极做好防御准备。[41]在《七患》篇中,墨子就说:“备者,国之重也。”将“备”置于决定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

至于国家应当做何种准备,墨子具体阐述道:“故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城郭不备全,不可以自守。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42]在此,墨子提到了所谓四备,指的是粮食、武器、城池、人心。

一是粮食。对于粮食储备的重要性,墨子有着深刻认识。墨子将粮食视之为“民之所仰”“君之所养”。就是说,民众要依仗粮食生存,君主要依靠粮食养育国家百姓。所以,墨子才会说:“且夫食者,圣人之所宝也。”并引用《周书》:“国无三年之食者,国非其国也;家无三年之食者,子非其子也。”将“食”视为“国备”。

二是兵备。墨子高度重视武器装备的作用,认为“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就是说国家如果没有合适的武器储备,即使是处于正义一方也无法取得战争胜利。

三是城池。墨子所说的“城”,就是城池防御系统,包括城墙、护城河、壕沟、坞堡等在内军事防御设施。墨子主张要强固城池防御,并将“城”作为一个防御体系,而不是单纯的一道城墙,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城”的防御效能。

四是“心”,即人心。墨子认为,做好战争准备,不光要有物质的蓄积,也应该做好心理上的准备。通过心理上的准备,不光要使得人们有居安思危的警惕心。还要理顺上下关系,使军民心气和顺,士气高涨。对此,墨子就提出,在守城时就要做到:“人众以选,吏民和,大臣有功劳于上者多,主信以义,万民乐之无穷。”[43]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由此可见,墨子对军事斗争中所需要的“备”,认识是比较全面的。墨子认识到,军事准备既包括粮食、武器、城池这些物化要素,也包括居安思危的国防意识、上下一致的军民士气等精神要素,只有将这些因素统一起来,有效运用,才能真正达到有备无患的目的,显然这一理念已经触及军事斗争较深层面,是墨子对古代军事斗争经验的规律化总结和升华。

二 守城的诸要素

在谈到城市防御的问题时,墨子不仅总结了军事准备的十四个方面,还分析了城市防御所需要的具体要素,墨子认为守城必须具备十四个方面的要素,“十四者无一,则虽善者不能守矣”[44]。也就是说这十四个要素缺一不可。墨子所说十四个要素具体是:

凡守围城之法,厚以高,壕池深以广,楼撕揗;守备缮利;薪食足以支三月以上,人众以选;吏民和,大臣有功劳于上者多,主信以义,万民乐之无穷。不然,父母坟墓在焉。不然,山林草泽之饶足利。不然,地形之难攻而易守也。不然,则有深怨于适而有大功于上。不然,则赏明有信而罚严足畏也。此十四者具,则民亦不宜上矣,然后城可守。十四者无一,则虽善者不能守矣。[45]

这十四个要素的具体含义是:第一,城墙要结实厚重,有足够高度;第二,城外的护城河和壕沟,要既深且宽;第三,要修建楼坞,负责侦查守望;第四,武器装备和各种器械要完善好用;第五,粮食柴草要充足,至少能够维持三个月以上;第六,军士要经过必要的选拔和训练;第七,官民关系良好,上下一致;第八,大臣要具备足够的能力,多数应该能立下战功;第九,作战是建立在道义基础上,有其合理性,能够获取百姓的支持和拥护;第十,官兵多数是本地人,祖上坟茔就在于此,有守卫乡土的感情;第十一,物产丰富,能够从物质上支持战争;第十二,地形地势有利,易守难攻,便于防御一方;第十三,官兵军民同仇敌忾,有对敌的决心;第十四,君主赏罚分明,令行禁止。墨子认为:“此十四者具,则民亦不疑上矣,然后城可守。”此外,在《杂守》篇也指出,若出现以下五种情况,则无法成功守城。这五种情况是:“凡不守者有五:城大人少,一不守也;城小人众,二不守也;人众食寡,三不守也;市去城远,四不守也;畜积在外,富人在虚,五不守也。”[46]可以看作对上述十四点要素的运用和补充。[47]

三 有效组织防守

对于如何进行作战,墨子既重视物的一面,也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他主张在防御作战中,要合理分配兵力,进行有效组织,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军队的效能。[48]

在敌强我弱的背景下,为弥补兵力的不足,墨子主张要竭尽可能增加兵源,努力做到全民皆兵。墨子曾说“丁女子、老少,人一予”。“女子到大军,令行者男子行左,女子行右,无并行,皆就其守,不从令者斩。”[49]就是说,被围城市要发动男女老少,各尽其能,各尽其力,全力投入防御之中。

对如何具体配置守城人员,墨子也有详细说明。他说:“守法:五十步丈夫十人、丁女二十人、老小十人,计之五十步四十人。城下楼卒,率一步一人,二十步二十人。城小大以此率之,乃足以守圉。”[50]这是介绍如何进行守城力量的分配,即城上五十步配置四十人,其中青壮年男子十人,青壮年女子二十人,老人少年十人;城下士兵每步一人,二十步二十人,按照城市的大小以此类推。

墨子又说:“客攻以遂,十万物之众,攻无过四队者。上术广五百步,中术三百步,下术百五十步。诸不尽百五十步者,主人利而客病。广五百步之队,丈夫千人,丁女子二千人,老小千人,凡四千人而足以应之,此守术之数也。”[51]这里讲的是敌人密密麻麻来进攻,即使多达十万人,也不过分为四队,其中最宽的一路为五百步,中间三百步,最窄的不过一百五十步,因为敌人没有充分的施展空间,所以这对防守一方有利而对攻方不利。对于五百步的一路,守城一方须用四千人为基本单位,其中青壮年男子一千人,青壮年女子二千人,老少一千人,这就足以抵抗住敌人的进攻。

对于城上的兵力部署和官民组织,也是十分严密的。对于城墙守备,墨子说:“设守门,二人掌右阉,二人掌左阉,四人掌闭,百甲坐之。城上步一甲、一戟,其赞三人。五步有五长,十步有什长,百步有百长,旁有大率,中有大将,皆有司吏卒长。城上当阶,有司守之。移中中处,泽急而奏之。士皆有职。”[52]

这就是说,各个城门均派有专人守卫和专职的掌门人,城墙上每一步都有带甲士兵、持戟士兵共五人。五步有一名伍长,十步有一名什长,百步有一名百长。城的各面有一名负责军官,城中央有主将负责坐镇指挥。

关于城内民众组织,墨子云:“因城中里为八部,部一吏,吏各从四人,以行冲术及里中。”[53]即城内民众分编为八部,各部均有官吏负责安全巡视。总之,“钧其分职,天下事得;皆其所喜,天下事备;强弱有数,天下事备矣”[54]。尽最大可能,将人员合理编排。

合理安排好防守力量后,还要根据个人所长,做到人尽其用。对此,墨子就说:“有谗人,有利人,有恶人,有善人,有长人,有谋士,有勇士,有巧士,有使士,有内人者,外人者,有善人者,有善门人者,守必察其所以然,应名以内之。”[55]就是说,战争用的是人的长处,各色人等不应过多计较,但是用人必须用其所长,使之感到自重和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56]

有效组织作战,墨子认为:“命必足畏,赏必足利,令必行,令出辄人随,省其可行、不行。”[57]就是说作战离不开赏罚严明,令行禁止。墨子对于战争中的赏和罚十分重视,强调“赏明可信而罚严足畏也”[58]。墨子说:“诸守牲格者,三出却适,守以令召赐食前,予大旗,署百户邑若他人财物,建旗其署,令皆明白知之,曰某子旗。”“有能捕告之者,赏之黄金二十斤。”[59]就是说对于立有退敌之功,及告发不轨者,要予以重奖;对破坏战事者,墨子主张严厉处罚:

城禁:使、卒、民不欲寇微职和旌者,断。不从令者,断。非擅出令者,断。失令者,断。倚戟县下城,上下不与众等者,断。……客在城下,因数易其署而无易其养。誉敌少以为众,乱以为治,敌攻拙以为巧者,断。客、主人无得相与言及相藉,客射以书,无得誉,外示内以善,无得应,不从令者,皆断。禁无得举矢书若以书射寇,犯令者父母、妻子皆断,身枭城上。[60]

在这里,墨子详细列出了守城所禁止的各种行为,以及应该给予的相应处罚。不过,应该注意到的是,墨子虽然主张对所禁止行为严厉惩处,但墨子并不主张滥用刑罚;相反墨子认为赏罚必出于公。就是说各项处罚应处于公心而不是私利,事实上,墨子将各种处罚公之于众,也正是为了使人人知晓,使处罚尽量建立在公正的基础上。[61]

四 城墙防御体系

墨子善于城市防御,所谓“墨守成规”,其实讲的就是墨家擅长利用城市进行防御。而古代城市防御,其核心阵地就是城墙及其附属设施组成的城墙体系,包括城墙、护城河、城郭等。

(一)城墙

古代城市防御,城墙是最主要的防御设施,是城市防御的主阵地。对于城墙防御系统,墨子说:“大城丈五为闺门,广四尺。为郭门,郭门在外,为衡,以两木当门,凿亓木,维敷上堞。”[62]“百步一亭,高垣丈四尺,厚四尺,为闺门两扇,令各可以自闭。亭一尉,尉必取有重厚忠信可任事者。”[63]墨子所设定的城防体系,同样以城墙为核心,在城外建郭,郭外再建亭,形成了一个以城墙为主,由里外三道防线组成的防御体系。最外层防线是亭,亭一般建在交通要道、险要之处,呈点状分布,负责重要地点的守备和警戒。亭既和内层防线相通,又可以为内层防线提供屏障。中间一层是郭,郭即外城,呈带状环绕城墙,起着掩护主阵地的作用。第三道防线才是城池。

在墨子的时代,城墙一般以夯土筑成,城墙必须有一定的高度和厚度,要能达到“厚以高”[64],夯土土质经过层层捶打,土质坚硬结实,具有较好的强度和承载力,可以容纳承载各种防御设施和军队在上面活动,也能够较好地承受进攻者的各种破坏,是守城歼敌的主力所在。

城墙都有城门。在和平时期,城门是人们来往城市内外的必经通道。在战争时期,城门既是敌人攻城的重点,也是防御方歼敌的重要场所,成为敌我双方必争关键之处。

对于守城时城门的设置和利用,墨子也有专门论述:“故凡守城之法,备城门,为县门,沈机长二丈,广八尺,为之两相如。门扇数和相接三寸,施土扇上,无过二寸。”[65]“大城丈五为闺门,广四尺。为郭门,郭门在外,为衡,以两木当门。凿亓木,维敷上堞。为斩县梁……”[66]“三十步一突,九尺,广十尺,高八尺,凿广三尺,表二尺,为宁。”[67]“城百步一突门,突门各为窑灶。”[68]可见,《墨子》中记载的城门就有悬门、闺门、郭门、突门等不同种类,在城防战中,它们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所谓悬门,位于城门洞内,之所以称为悬门是因为它装有控制升降的设施。闺门是在正门之外建的旁门,郭门则位于闺门之外,即外城之门,突门每三十步设置一个。此外,各个城门处都挖掘两个洞,一个用来侦测敌情,二是为了隐藏守军,向敌人放箭。在城百步的突门,是进窑灶的地方。[69]

为充分发挥城墙的防御效能,城墙上还建有各种楼:“二百步一立楼,城中广二丈五尺二,长二丈,出枢五尺。”[70]“百步一木楼,楼广前面九尺,高七尺。”[71]“土楼百步一,外门发楼,左右渠之。为楼加藉幕,栈上出之以救外。”[72]“守堂下为大楼,高临城,堂下周散道,中应客,客待见。时召三老在葆宫中者,与计事得先。”[73]

可以看到,楼包括立楼、木楼、土楼、发楼、杂楼、屈楼、侯楼等不同类型,它们位于城墙之上,既方便观察不同方向,也可以藏兵于其中,从不同角度打击敌人。[74]

此外,城上还建有栊枞,在城墙周围还建有附属防御设施令耳等。

墨子曾总结敌人攻城的十二种方式:临、钩、冲、梯、堙、水、穴、突、空、蚁附、赣韫、轩车。针对敌人的攻城之法,墨子也制定了守法十二种:备城门、备钩、备冲、备梯、备堙、备水、备穴、备突、备空洞、备蚁附、备辏韫、备轩车。有针对性应对,形成了完备防御战术。

此外,墨子还制作了各种守城器械,包括藉车、连弩车、冲车、渠答、藉幕、蒺藜、轺车等,并对操作的官兵进行专门培训以达到能够熟练使用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墨子还高度重视战争中的信息顺畅。除了在部队中,编列有专门的通信人员外,墨子还主张建立了完备的通信系统,有:烽燧、树表、举旗、击鼓、口传等,以最大可能保障信息畅通。[75]

(二)护城河

为加强城墙的防御作用,一般的城墙外面还设有护城河。古代的护城河有的是直接利用自然河道,如殷墟的洹水就是如此。但也有不少护城河是改造自然河道,或干脆就是人工开挖河道。护城河环绕城墙,加大了进攻方的进攻难度,有效降低了敌人偷袭的可能性,有些护城河,在水下暗设有竹箭;护城河与城郭之间放置了树枝等障碍物,更加提高了防御效能;为便于交通,在护城河上架有吊桥,在吊桥前面的道路下还设有陷阱;因此,护城河与城墙相互配合,使之成为一种很有效的防御手段。[76]

《备城门》篇:“壕池深以广”,“去城门五步大堑之,高地三丈,下地至,施贼亓中,上为发梁,而机巧之,比传薪土,使可道行,旁有沟垒,毋可喻越,而出佻且比,适人遂入,引机发梁,适人可禽。适人恐惧而有疑心,因而离”。[77]此段引文大意为,在距离城门五步远的地方挖掘壕沟,在地势高的地方挖一丈五尺深,地势低的地方要挖到有地下水,然后再往下挖三尺深。在壕沟上架设栈板,栈板上设置悬梁,在上面安装机关,栈板外面铺上草和土,以让人们可以在上面行走,两边建有沟和壁垒无法逾越。完成准备后就可以出城挑战,然后佯装败北,引诱敌人走上栈板,开启上面的机关,将敌人擒获。如果敌人恐惧怀疑,也会就此撤退。

在护城河外,还设置有屏障和柞格:“池外廉有要有害,必为疑人,令往来行夜者射之,谋其疏者。墙外水中为竹箭,箭尺广二步,箭下于水五寸,杂长短,前外廉三行,外外乡,内亦内乡。”[78]

这就是说,在壕沟内要安装竹箭,箭头放置在水面以下五寸之处,箭头长短不一,前排三行箭头朝外,其余的箭头向内,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敌军越过壕沟。

此外,还要在壕沟外面,离城墙十尺处,设置木桩组成的屏障。木桩长五尺,上端锋利,粗一围半以上。排五行,行距三尺,深埋二尺,使木桩安放的犬牙交错。“杜格,狸四尺,高者十尺,木长短相杂,兑其上,而外内厚涂之。”[79]杜格即柞格,其形状是尖桩栅栏,但外面要涂上厚厚的一层泥土来伪装,使得敌人很难辨认。[80]

(三)城郭周围的警戒设施

为进一步加强城郭的防御,在不少城郭外面的四周还建有望敌之楼、亭、塔等,它们作为警戒设施,能够防止敌人突袭,起到预警作用,必要时,还可以进行一定限度的抵抗,为城市防御赢得时间。[81]

在墨子城防设施中,“井”是一种很独特的设施。《墨子》载:

禽子再拜再拜曰:敢问古人有善攻者,穴土而入,缚柱施火,以坏吾城,城坏,或中人为之奈何?子墨子曰:问穴土之守邪?备穴者,城内为高楼,以谨候望适人。适人为变,筑垣聚土非常者,若彭有水浊非常者,此穴土也,急堑城内,穴亓土直之。穿井城内,五步一井,傅城足,高地,丈五尺,下地,得泉三尺而止。令陶者为罂,容四十斗以上,固顺之以薄革,置井中,使聪耳者伏罂而听之,审知穴之所在,凿穴迎之。[82]

可见,井除了指普通水井外,也指用来对付敌人进攻的地道。它的作用在于容纳污水,以及用来听敌人动向,以化解敌人的进攻。[83]

通过对墨子所谈各种守城器械的记载,可以看到墨子所设定的城防体系是以城墙为核心,由城墙、楼、亭、井、壕沟等组成的坚固防线,同时配有各种武器,这一切都使守城建立在牢固的基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