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摄影图像的空间转换:摄影从1826到人工智能时代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作者简介

邓岩/Yan Deng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新媒体影像艺术家

教育经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士学位;美国帕森斯设计学院(Parsons the NewSchool for Design)新媒体学院摄影专业MFA。

主要研究当代跨媒介影像艺术、新媒体艺术、科学影像艺术可视化方向。

学术主张

摄影及影像艺术作为自工业革命以来最重要的艺术媒介之一,它在今天承担及承载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当代艺术研究重要组成部分,而由此产生并发展了近100年的摄影艺术方法论在世界美术史当中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摄影改变了人类捕捉世界的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人类接受世界的途径,在这样的变化当中,科技与美学的相互影响改变着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与方法。基于摄影艺术作为艺术史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遵循科技影响艺术史的客观规律,作者认为,如何应用日新月异的成像科技,如何思考新艺术媒介的介入对于艺术感知判断力干预的可能性,以及如何开展由此而产生的新的视觉艺术方法论研究是今天艺术教育重要的内容和当代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

学术成果

发表论文及艺术作品共计22项,其论文多次在美国《时代周刊》和“Art Cat”“美国新学院联盟学报”《奥地利电子艺术图录》等国际刊物上刊载;国内学术期刊包括《中国摄影家》《中国摄影》《艺术当代》《中国艺术》《艺术市场》等。共入选并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15项;发表学术报告4项;参与国家级重大课题项目1项(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文化部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1项;组织策划并参与国际展览及活动15项;与国际知名品牌及媒体学术合作项目7项。2011年,入选由美国纽约市经济发展合作组织和纽约Rush美术馆联合策划的Curate NYC展览,并在当年被授予“美国Top100纽约当代艺术家”的殊荣。作品多次入选国际知名艺术展览并在国际著名艺术博物馆展出,其中包括美国纽约MOCA博物馆、Rush Arts美术馆、韩国光州双年展、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美国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希拉·约翰逊设计中心等。

展览情况

2017.05 - 作品《被科技偷走的声音》参加挪威驻华大使馆资助展《无法兑现》

2016.09 - 作品《大脑交响》参加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科学与艺术“达·芬奇密码展”

2016.09 - 作品《脆弱而依然坚挺的文化》应邀参加林茨国际电子艺术节

2015.12 - 系列作品《逻辑美学》参加“简单图像奥秘”展览

2015.12 - 石家庄市美术馆策划“守器——造物”展览

2015.11 - 作品《成为桌子一部分》应上海明园美术馆邀请参加主题为“九宫格”的当代艺术展

2015.10 - 作品《分开的理想》应邀参加韩国光州双年展

2015.09 - 实验影像作品《脆弱而依然坚挺的传统文化》参加在中国美术馆后街“日落黄昏”画廊举办的“MIA”当代艺术展

2015.06 - 应《读者》邀请为《读者爱眼日公益活动》创作装置影像作品《一个永远看不到的心里的那个圆》

2014.11 - 作品《掉了的西瓜》应邀参加在美国迈阿密举办的最具国际影响力之一的迈阿密巴塞尔当代艺术博览会

2014.10 - 为迎接中法文化年,参与策划并参加由法国大使馆主办的以“味道”为主题的当代艺术展览

2014.06 - 作品《The gap》应邀参加在上海举办的主题为“Hyper—Active”当代影像艺术展

2014.06 - 作品《掉了的橘子》应邀参加纽约当代艺术展览

2014.05 - 主持设计清华大学医学院为庆祝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成立并迎接捐赠人麦戈文夫妇活动定制的影像作品,现悬挂于清华大学医学院大厅,被脑生命研究院收藏

2014.03 - 作品应邀参加主题为“增厚1mm”实验艺术展

2014.01 - 交互影像作品《嘘》应邀参加天津市美术馆主办的名为“纸本”的当代艺术展

2013.11 - 装置作品《社会阶梯》参加11月16日~12月15日由河北省石家庄市美术馆举办的“能见度”当代艺术展

2012.04 - 作品《规则是可以预见的》和《两个艺术家》参加美国纽约当代美术馆MOCA举办的“华人眼中的美国”当代数字影像艺术展

2011.05 - 作品《嘲笑今天的艺术》参加美国纽约举办的电子艺术展

2010.11 - 凭借数字多媒体作品《超载》入选纽约Top100设计师

2009.10 - 数字多媒体装置作品《可以看见的遗忘》参加安德森画廊策划的“控制打印”艺术展

2009.10 - 作品《我是不是艺术家》入选安德森画廊策划的“我心中的乌托邦”艺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