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通证经济:横空出世的新秩序
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作为用户,我们给微信和淘宝这样的互联网平台,贡献了流量,贡献了内容,甚至还贡献了数据,从而推高了腾讯和阿里的股票价格。但我们却没有从这一过程中获得任何回报。
在数据已经成为重要资产的时代,这合理吗?这个问题,将是我们解读通证经济的一个切口。
优势资本董事长吴克忠说过,以区块链为内核的通证经济,是500年一遇的变革机会。500年前,公司这种组织形式的创立,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商业文明;500年后,通证经济将颠覆公司,重新塑造新的商业文明。
具体而言,区块链将重新定义我们的信用体系,而区块链衍生出来的通证经济,则将重新定义我们的生产关系。
传统公司组织的瓶颈
我们先说回公司的组织形式。它的本质是通过募集资金来集中劳动力与生产资源,通过中心化管理,实现规模化生产。自从16世纪初荷兰人发明了公司制度以来,这种组织形式不断完善,支撑了人类社会与经济500年的发展。
然而,从大航海时代、工业时代,到互联网时代,再到如今的智能时代,每个时代的核心竞争力都在不断发生巨大的改变。
工业时代,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资本与流水线;互联网时代,则变成了流量与用户;而在智能时代,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已经变成了智能化节点与数字化资产交易。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等新技术浪潮下,全世界的生产资料与各种资源,都在以信息化与颗粒化的方式,不断地转化为数字资产。这种转化所带来的价值,已经无法用公司制度这一中心化组织形式高效地运营与承载了。
这背后一个深层次原因,就是参与个体对整个组织的贡献,没有办法完全客观公正地评价与激励(比如公司员工的薪酬待遇),甚至被完全忽视(比如用户对互联网平台的贡献)。
恰恰相反,区块链衍生出来的通证模式,天生具备对于激励的颗粒性、及时性与公正性,可以最大限度调动个体贡献的积极性。
我们以比特币为例。整个比特币系统,没有董事会,没有管理层,矿工们却积极地贡献算力,还不拿工资。这完全是因为智能合约和共识机制维持着系统运转,而比特币则针对矿工们的贡献,进行及时的激励。哪怕贡献只有一丝一毫,都可以测算出来并公正地激励。
通证是什么
最初,很多人把通证单纯地理解为数字货币。在公众认知不足的情况下,一大批坑蒙拐骗的ICO(首次币发行)项目开始泛滥,虽然最终受到法律法规的严惩与封杀,却也一度将区块链行业引入歧途。
究其本质,通证其实是可流通的加密数字权益证明,简单来说,就是价值的载体。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可流通。说到可流通,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货币了,货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最广泛的流通手段。相比货币,通证又有哪些独到之处呢?通证自然不是货币,但在通证经济的生态中,它是能够对标现实价值的介质与载体,并且这种价值载体也能传递流通。
其次,我们来聊一聊凭证。凭证可以理解为确权,它是一种证明手段,更是一种社会共识,同时又代表着相应的价值。通证经济是以区块链作为技术载体的,因此保证了其作为凭证的可识别和防篡改特性。同时,通证的凭证范围相当广泛,无论是一只股票还是一栋房产,抑或是个人信用与权利,都可以作为通证登记在区块链上。
只有确权,才有流通。我们试想一下,如果人类所有的权益证明都能够通证化,那就拥有了保护隐私、防止篡改与可以追溯等属性,也就有了可以高频自由流通的前提。
举个例子。以前我们通过劳动为公司创造了100元的价值,但最后我们只获得了50元的工资报酬,剩下的50元被公司股东拿走。这里面最大的矛盾,是我们创造了价值,却没有获得对等的权益。
不过,通证化的组织形式,带来了一种新型的生产关系。它因为去中心化,让运营成本更低;因为智能合约,让运营效率更高;因为共识机制,让运营过程更公开且公正。更重要的是,就像比特币一样,因为通证,每一个参与者都有同等的地位和权益。我们创造了多少价值,系统就会奖励给我们多少通证。
这就是通证经济的理想模型,即利用区块链系统,让通证进入流通环节,让所有生产要素在系统中自动协作,使权益与资源的配置更加精细也更加合理。
如何进行通证化改造
在这里我们不妨构想一个原始版的案例——小浣熊干脆面的通证化改造。小浣熊干脆面是“80后”的童年回忆,每一包干脆面里都有一张具有收藏与交换价值的水浒英雄卡。这就类似于通证,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原始的“通证项目”。
水浒英雄卡总量有限,通过吃干脆面“挖矿”产生通证,使用采购证明机制,发行价五毛钱,通过线下交易,最稀有的卡一度炒到100元一张。对小浣熊干脆面的生产商来说,水浒英雄卡也是一套拉新客户、提升活跃、转化库存、提升用户黏性和留存的机制。
因为区块链本质就是分布式的公共协议加价值网络,所以一个企业通证的本质,就是通过区块链重铸自己业务的共识和信任,搭建一套通证的价值激励体系。小浣熊干脆面的通证化构想,正是基于这一核心本质。
这就给了我们一种启示:对于传统行业的企业来讲,可以考虑把资产区块链化。资产可以是一些排他性的、可以数字化的资产,如房产、专利、作品、商标等,也可以是目前企业的现有积分体系。
如果是一家已经有积分体系的企业,比如航空公司或者连锁酒店,它们则更适合通证化改造,因为它们已经具备了现有成熟的会员里程积分或消费积分体系,只用考虑将现有会员积分体系迁移至区块链当中即可。
这将带来三点好处:
第一,通证系统比积分体系更加透明。在传统的会员计划中,大多数顾客不愿花费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复杂的积分规则,导致很多顾客对获取积分以及使用积分兑换礼品的热情不高。而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可以保证通证的首次发行、增发、获取,以及交换的透明化,打消顾客心中的疑虑,让顾客对会员计划有更大的兴趣。
第二,企业运营更加容易增值与获客。企业的最终目的是盈利,会员计划的区块链化,可以帮助企业保证用户留存、用户活跃度激活,以及新用户获取,从而大大提高营销效率。客户使用通证的方式,除了在企业内部进行兑换和交易,也可以与其他人,或者是在二级市场上交易变现,这样就使得通证价值更加公允,且不容易被企业操纵或者暗中稀释价值。
第三,提高流动性。传统会员积分计划中的积分使用场景非常有限,只能兑换商家本身提供的服务,比如机票、酒店住宿等。而将积分体系通证化之后,通证的流动性大大提升,通证的持有者可以方便地、不受额度限制地进行变现,大大提高了其流动性和内在价值。
通证经济的未来想象空间
我们说共享经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共享单车(摩拜)、共享度假屋(Airbnb、途家)、共享汽车(滴滴)等,都快速成长为人人皆知的知名品牌。但是细细想来,它们的成功恰恰在于没有共享,只是将服务汇集起来进行出售。
对于平台服务类的公司也是如此,电子商务平台(淘宝、京东)、信息平台(58同城)、内容和社交平台(微博、知乎),无不是将信息和服务汇总,通过不同的形式将其出售。
本质上来讲,这两类企业提供的都是一种中介服务,通过中心化的信用担保,将信用和服务汇集此处,并撮合不同的生态参与对象。如之前章节所说,区块链会对使用中介服务类的商业模式企业产生巨大的冲击。
假设Airbnb不再是一家中心化的公司,而是在区块链上的一个分布式应用,这个区块链应用属于所有的房东和房客。当有人想租房,他们进入区块链的公开数据库和标准库,找到一个房东,通过公开账本鉴定房东本人和房屋对象,并且自动通过通证解决支付问题,甚至解决匿名评价和虚假评价问题,那么这个生态将会对参与者有极大的吸引力。
区块链通过竞争、奖励、记账达到去中心化
在这个新的商业组织形式中,整个过程不需要任何一个中介机构来参与管理,所有生产要素都进行了自由合理的配置,所有参与者都依托协议机制,自动地来协同合作,最终实现了价值共创与共享。
我们甚至可以更进一步说:通证经济打破了传统社会的生产关系。我们的协同合作,不再因为公司组织、地域限制与信任机制而画地为牢,不再有上下级与雇佣关系,而是在同一个目标任务下,参与者自由组合,平等协作,公平公正,按劳分配。
回到我们一开始的那个问题。如果我们把背景从互联网经济时代切换到通证经济时代,我们就不再需要微信与淘宝这样的中心化平台。
它们的中心是腾讯与阿里这样的商业机构。我们既不能直接分享权益,更难以杜绝平台运行过程中商业机构主观意志造成的不公平。比如奥巴马和特朗普都被爆出通过某社交网站的用户数据,向不同用户推送针对性的内容,操纵民众意识影响总统选举。
取而代之的将是,通证经济带来的去中心化平台。它的运行完全依靠分布式账本、智能合约、非对称密钥与共识机制等区块链的技术特性,既客观公正,又保护隐私,还不可篡改。
在这样的平台上,我们聊天、购物、发朋友圈和给别人朋友圈评论点赞,都将获得通证激励。为了获得更多的激励,我们就会更多地聊天、购物、发朋友圈和评论点赞。这样一来,整个平台系统的价值就会变得更大,而我们已经获得的通证也就更有价值,由此形成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增值的正向循环。
这也许就印证了240多年前,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上的论述:人人利己会促进社会总体福利。那么未来,区块链是否可以实现这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想世界呢?这个问题,现在我们还无法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