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昼夜节律——让身体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
什么是昼夜节律?它有什么作用?
老话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表面上看,这句话描述的是一种作息很规律的生活。而从睡眠医学的角度看,这句话还藏着一个科学问题:为什么日出后(也就是白天)人能保持清醒的状态去做事,而日落后(晚上)人就会犯困,且能一直保持睡眠状态,直到第二天清晨自然醒来?
或者我换一种问法:为什么人不会永远睡下去?
先说结论:这一切,都是因为人体的昼夜节律系统在发挥作用。
昼夜节律作为生物钟的一部分,存在于所有类型的生物体中。比如,花朵的昼夜节律可以帮助它们在正确的时间“开”和“关”。某些夜间活动动物的昼夜节律可以让它们在白天待在自己的家里,以避开捕食者。
对人类来说,什么时候保持清醒,什么时候维持睡眠,也要按照一个时刻表去执行。在大脑中,有一个组织叫下丘脑,管理着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下丘脑是个大部门,其中有一个聚集了大约20000个神经细胞的“办公室”,由它专门管理昼夜节律,这个“办公室”叫作视交叉上核,是昼夜节律的中枢。
虽然视交叉上核自己定了一个时刻表,但不是准确的24小时,一般都比24小时长一点。青少年的大约24.3小时,成年人的大约24.2小时。为了与我们生活中24小时的节律相适应,内在的时刻表必须每天根据外面的时间线索来进行自我调整,其中最强的时间线索就是光线。
还记得上一章讲的睡眠驱动力吗?昼夜节律需要和驱动力相互配合,才能让你在最合适的时间做最合适的事。具体来说,它们的工作方式是这样的。
从你早上睁开眼的那一刻开始,你清醒的时间越长,身体累积的困意就越多,这种困意叫作睡眠压力,也叫睡眠驱动力。日落后,你积累的困意已经相当多了。同时,光线暗下来,眼睛向视交叉上核“汇报”了天黑的信号,然后视交叉上核开始发出各种指令,比如让松果体分泌和睡眠有关的褪黑素,并且让褪黑素在夜间保持高水平,帮助维持睡眠。
到了第二天早上,良好的睡眠驱散了前一天的睡眠压力,后者没有力量继续驱动你睡觉了。同时,太阳出来了,眼睛把光线信号传递给视交叉上核,后者开始发出新的指令,比如让体温升高,产生皮质醇等。这一切都是在告诉你:该起床了。
简而言之就是:你累了,想睡觉了,刚好天黑了,内在时刻表也提示你可以睡了,遂顺利入睡;第二天早上,你睡好了,不累了,刚好天也亮了,内在时刻表提示你该起床了,于是人也就清醒了。
除了调整睡眠觉醒节律,昼夜节律还会调节血糖、血脂水平,参与体内新陈代谢。近几年的研究发现,昼夜节律问题还会影响心理健康,包括引发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疾病。昼夜节律的紊乱和痴呆之间也有相关性。
此外,昼夜节律对免疫系统及参与预防癌症的DNA修复过程有重要影响。有研究显示,昼夜节律周期会影响抗癌药物的效果,而未来的药物可能会利用生物钟来杀死癌细胞。
总之,昼夜节律对人体的健康非常重要,那我们该如何维持健康的昼夜节律呢?